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鳥類並非起源於爬行類,侯連海也支援我

文思屋 人氣:1.91W

  “鳥類由小型獸腳類恐龍演變成型”。是英國科學家赫胥黎於1870年提出的著名假說。一百多年來,沒有人能拿出可信的證據證明或者駁倒這一觀點,但是我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所有書籍在提到鳥類起源問題時均認同這一觀點,似乎它已經沒有證明的必要了。1999年,一個無聊的中國人證明了這一觀點,他的名字叫季強,時任職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關於此事,《青年博覽》雜誌報道說:季強博士於1996年敏銳地發現一具從我國遼寧省西部出土的恐龍化石上的小型獸腳類恐龍竟然具備橈骨構造和相當於原始鳥類羽毛組織的纖維狀面板衍生物——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於是他把那隻小型獸腳類恐龍和其它普通小型獸腳類恐龍進行比較研究,得出那隻小型獸腳類恐龍是恐龍向鳥類演化的最早的過渡性生物的結論。
   這個結論認定那隻小型獸腳類恐龍兼具“恐龍”和“鳥類”的雙重身份,所以作為它的發現者,季強決定把它命名為“中華龍鳥”。季強宣稱:中華龍鳥化石的發現證明英國科學家赫胥黎提出的“鳥類由小型獸腳類恐龍演變成型。”的假說是真理,並說,中華龍鳥是最早最原始的鳥類,它們是鳥類真正的祖先(此前人們認為德國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
   謬論,謬論!季強關於中華龍鳥的理論分析連同赫胥黎的假說都是謬論!
   前肢(即翅膀)是飛鳥的主要運動器官,所以說:凡是飛鳥,其前肢重量必定大於後肢重量。但是根據中華龍鳥以及其它不計其數的獸腳類恐龍的化石判斷,它們的前肢重量僅相當於後腳重量的1/2到1/3,這就是說,即使這些獸腳類恐龍的前肢瞬間成型地演化為飛鳥的翅膀,它們也不可能成為飛鳥中的一員。它們若要向飛鳥演化必須想辦法使前肢重量大於後肢重量,也就是說,它們必須在保持後肢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逐漸增大前肢重量,或者在保持前肢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逐漸減輕後肢重量。對獸腳類恐龍而言,前肢重量增大或者後肢重量減輕意味著什麼,請看下式:
   軀體重量=前肢重量+後肢重量+軀幹重量
   後肢力量=後肢重量×軀體重量
   奔跑速度=後肢力量÷軀體重量
   可以看出:獸腳類恐龍如果前肢重量增大或者後肢重量減輕,其奔跑速度將減慢,也就是說,如果它是肉食性恐龍那麼將被餓死;如果它是植食性恐龍那麼將被捕食。對獸腳類恐龍而言,能引起前肢重量增大的性狀和能引起後肢重量減輕的性狀是不利性狀。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已明確指出:在自然界中,生物體的不利性狀的逐代積累是不可能的。所以說,獸腳類恐龍不可能向飛鳥演化。那麼飛鳥會不會是由其它獸腳類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呢?當然不會,因為前面的三個等式適用於一切獸腳類爬行動物。從來沒有人懷疑鳥類起源於某些四條腿的傢伙,理由不言而喻。總之,凡是爬行動物都不可能向飛鳥演化。
   中華龍鳥這種兼具“恐龍”和“鳥類”雙重身份的動物的化石的發現很直觀地證明了“恐龍和鳥類存在很近的親緣關係”。的'說法。既然恐龍不可能向飛鳥演化,而恐龍和鳥類存在親緣關係又是不駁的事實,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恐龍由飛鳥演化成型。這就是說,早在地球上出現恐龍之前,原始飛鳥就已經大量出現了。
   以上文字不好理解,其實我們還可以用一種十分簡單的理論來回答“鳥和恐龍誰是祖先”這一問題。
   生物進化學說中除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還有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用進廢退學說是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1744—1829年)根據自己在動植物學等方面的研究心得而創立的。它的中心內容是:環境變化是物種變化的原因,環境變化了,使得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生物,有的器官由於經常使用而發達,有的器官則由於不用而退化,這些變化了的性狀能夠遺傳。按照這個學說的觀點:如果某些恐龍的前肢由於基因突變演變為尚不能飛翔的翅膀(恐龍的前肢瞬間演變為可以飛翔的翅膀的情況不能取信於人),既然不能飛翔,那麼我們可以肯定他們很少或者根本不使用翅膀(翅膀的主要用途是飛翔),所以說,恐龍不會向飛鳥演化。可是飛鳥被迫著陸(由於體重膨脹、產生殘翅變異等原因)後,後肢無疑成為主要運動器官,所以後肢會越來越強健,而前肢則因用以支撐身體和閒置的不同而有兩種命運。
   請問,在確定恐龍和鳥類存在親緣關係的情況下,您認為哪一種演化須序更具說服力呀?

鳥類並非起源於爬行類,侯連海也支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