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談支原體肺炎合併病毒感染研究

文思屋 人氣:3.25W

MP是一種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無細胞壁的病原體。近年來研究發現,支原體可通過結合TLR2受體啟用下游一系列細胞因子產生。

談談支原體肺炎合併病毒感染研究

摘要:

目的:探討成年人支原體肺炎合併病毒感染者血清促炎及抗炎細胞因子表達水平變化。方法:75例成年人支原體肺炎患者按照是否合併病毒感染分為單一支原體感染和合並病毒感染兩組。檢測並比較支原體肺炎患者及12例健康對照組的血清中促炎細胞因子和抗炎細胞因子水平變化。結果:75例支原體肺炎患者中,合併病毒感染者19例(25.33%)。與對照組比較支原體肺炎患者急性期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細胞因子水平均明顯升高,支原體肺炎合併病毒感染患者MCP-1和IL-8水平明顯高於單一支原體感染患者(P<0.05)。結論:成年人支原體肺炎合併病毒感染者血清促炎細胞因子MCP-1和IL-8表達顯著升高,提示混合感染者存在更加嚴重的炎症反應。

關鍵詞:

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毒感染;細胞因子類;成年人

社群獲得性肺炎(CAP)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高,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其中約17%~21%的成年人CAP是由肺炎支原體(MP)引起[1]。MP感染肺外受累可導致重症MP肺炎,主要原因之一是合併病毒或細菌等其他病原體感染加重了肺炎病情。研究發現,成年人MP合併病毒感染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CRP)和內毒素水平高於未合併病毒感染的患者,且其肺炎支原體抗體滴度與血CRP水平呈正相關[2]。目前關於成年人支原體肺炎合併病毒感染的炎症細胞因子表達水平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檢測單一或合併病毒感染支原體肺炎患者促炎和抗炎細胞因子表達水平,分析其炎症因子水平是否存在差異。

一、物件與方法

1研究物件

選擇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北京地區12家醫院實驗室確診的門診或住院成人支原體肺炎患者75例,男36例,女39例;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35.5±14.3)歲。支原體肺炎的診斷符合以下內容:①胸片證實的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間質性改變伴兩種或兩種以上臨床表現[發熱、咳嗽、咳痰、WBC>10×109/L或<4×109/L,肺實變和(或)溼囉音];②咽拭子支原體PCR陽性(檢測試劑盒DaanGene,廣州,中國)。排除標準:年齡<14歲;HIV感染或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或化療者。

按照是否合併病毒感染分為MP單一感染組和MP合併病毒感染組。病毒感染的診斷依據為咽拭子病毒多重PCR陽性結果。其中支原體單一感染組56例,男24例,女32例,年齡(32.9±13.6)歲;MP合併病毒感染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齡(41.3±19.8)歲。該研究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標本採集及細胞因子檢測

肺炎患者入院後第1天採集非抗凝血2ml,分離血清,同時採集12例健康成人血清作為正常對照組。採用Bio-Plex懸液晶片技術定量檢測促炎細胞因子:IL-1β、IL-2、IL-6、IL-8、IL-17A、TNF-α、IFN-γ、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和抗炎細胞因子IL-4、IL-10濃度。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間計量資料比較,常態分佈採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分佈採用Mann-Whitney非引數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MP單一感染、MP合併病毒感染與健康對照組急性期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細胞因子表達水平比較:見附表。75例MP肺炎患者中,19例合併病毒感染(25.33%)。與健康對照組相比,MP肺炎患者急性期血清中促炎細胞因子和抗炎細胞因子水平均升高,其中MP單一感染組患者血清IL-2、IL-6、IL-8、IL-17A、TNF-α、IFN-γ、MCP-1和抗炎細胞因子IL-10水平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P合併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L-1β、IL-2、IL-6、IL-8、IL-17A、TNF-α、IFN-γ、MCP-1和抗炎細胞因子IL-4、IL-10水平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單一MP肺炎組比,MP合併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促炎細胞因子和抗炎細胞因子水平均升高,其中IL-8、MCP-1水平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MP是一種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無細胞壁的病原體。近年來研究發現,支原體可通過結合TLR2受體啟用下游一系列細胞因子產生[3]。MP感染時機體可產生多種促炎和抗炎細胞因子,介導調節免疫功能和炎症反應。本研究檢測了成人支原體肺炎患者血清中促炎細胞因子和抗炎細胞因子的.水平。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支原體肺炎患者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細胞因子均明顯升高。MP合併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IL-8、MCP-1水平明顯高於單一MP肺炎患者。

各種促炎和抗炎細胞因子在豬支原體肺炎模型中也發現有明顯增高[4]。提示這些細胞因子在MP發病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TNF-α、IL-1β、IL-6是經典的促炎細胞因子,在早期炎症反應發揮抗感染作用。MP刺激後,啟用的單核/巨噬細胞能夠分泌TNF-α,促進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和區域性浸潤。IL-17A主要由Th17細胞分泌,同樣能夠促進MP感染後中性粒細胞的募集和活化。IL-1β和IL-6能夠刺激肝細胞產生急性期反應蛋白和促進其他細胞因子表達。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健康對照組比,支原體肺炎患者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細胞因子均明顯升高,提示這些細胞因子在MP發病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IL-2主要由Th1細胞產生,是機體強有力的T細胞生長因子,並可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我們和Kurai等[5]研究中均發現MP感染急性期IL-2水平表達升高;而段世玲[6]認為MP本身或其分泌的毒素可導致T細胞活性下降,產生IL-2能力降低。

其在MP感染中的作用尚沒有一致的結論。IFN-γ亦可由Th1細胞產生,可活化單核/巨噬細胞以清除MP,在MP感染時發揮一定的保護效應[7]。IL-4和IL-10是常見的抗炎細胞因子,由Th2細胞產生,對細胞因子網路向Th1偏移具有抑制作用。有研究發現,IL-10能夠抑制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的功能,從而抑制因促炎細胞因子過度反應而導致的肺損傷[8]。本研究中MP肺炎患者急性期血清中Th1、Th2細胞因子均明顯升高,提示其在MP肺炎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肺炎支原體/IL-8/中性粒細胞軸在支原體肺炎的發病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支原體感染早期滲出的中性粒細胞可通過分泌多種溶菌酶和髓過氧化物酶發揮殺菌作用。

此外,IL-8水平變化程度與病情程度相關,本研究觀察發現,合併病毒感染的MP肺炎患者IL-8水平較單一MP肺炎患者增高更明顯,該部分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症狀和肺部幹囉音的比例也較高,提示IL-8可作為預測MP合併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及病情判斷的指標之一。MCP-1也屬於趨化因子,能夠募集單核/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等至損傷組織或感染病灶發揮抗感染作用。支原體感染促使MCP-1釋放,從而趨化並激活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參與宿主抗支原體感染炎症反應。

本研究結果表明,支原體合併病毒感染患者MCP-1水平明顯高於MP單一感染患者,提示混合感染時,肺炎支原體和病毒可能存在協同作用,使機體表現為更加嚴重的炎症反應。綜上所述,炎症細胞因子在MP肺炎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MP肺炎合併病毒感染時,細胞因子MCP-1和IL-8水平升高更明顯,提示混合感染時機體可能存在更加嚴重的炎症反應。檢測這些細胞因子的變化對臨床判斷病情和預後,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金榮,趙順英.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病機制[J].臨床兒科雜誌,2013,31(12):1186-1188.

[2]韓陽.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血WBC計數、C反應蛋白及內毒素水平的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誌,2013,34(21):2924-2925.

[6]段世玲.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炎症細胞因子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9):107-108.

[7]黃曉菱,向志雲,吳風華,等.支氣管哮喘患兒肺炎支原體及血清IL-4、IFN-γ檢測的臨床意義[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2):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