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中生物命題中的問題和解決的策略探討論文

文思屋 人氣:2W

一、當前高中生物命題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生物命題中的問題和解決的策略探討論文

案例一 某市第一學期期末統考高三生物試卷的命題,由市教研室組織了三位高三骨幹任課教師和市教研員組成學科命題組。工作初期只是擬定了命題的範圍、題型、主觀題與客觀題的分數分配以及難度,由一個教師主命題,接下來是主命題教師與其餘教師審題、磨題和組卷。整個過程沒有雙向細目表,命題質量主要取決於主命題教師的理解、把握和試題框架。

案例二 2007年某次聯考的生物試卷命題,由一位教師獨立完成,結果某重點中學中90分以上的學生一個都沒有,80分以上的學生也不多(滿分100分),試卷的區分度不足。

以上兩個案例反映了當前高中生物命題中凸出存在的問題,一是教師很少去研究試卷編制,沒有雙向細目表作為技術保障,憑著經驗、跟著感覺走的命題方式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二是命題鍛鍊的機會少。當今各種教輔資料種類繁多,不少學校加班加點,教師平時忙於課堂教學和作業的批改、講評,很少有時間去研究命題,一些單元測驗選用現成的試題。加之期中、期末考試時參加各種聯考和統考又多。這樣,大多數教師(尤其是一些年輕教師)缺少命題鍛鍊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是沒有依據課程標準和本省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命題。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揣摩不夠,對課標中有關教學的目標理解不到位,命題出現“深一腳淺一腳”的現象,往往是一些聯考試卷難度太大,統考試卷過易導致的。如某次幾所省重點中學的聯考,試卷難度超過大學聯考,平均分只有60多一點,而一些地區性的統考中試題難度又太低,平均分最高的學校達90多分。

四是命題只重視知識學習的評價,不重視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從各種統考或聯考試卷看,注重考查知識掌握情況的試題居多,很少有試題體現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考查。

五是教師普遍缺乏命題的技術常識,命題缺乏引數要求。

總之,從檢測學生知識目標達成看,時下許多考試脫離課標,命題的隨意性大,測試題目不能準確反映課標的認知要求,特別是常常人為地拔高測試難度,使結果評價與課程標準的一致程度低,不能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堂學習提供正確的指導。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第一,國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代表,興起了新一輪的教育評價變革,這輪改革的最大特點是以課標為核心的較為完善的學生學業評價系統的建構,保證了學業成就評價是基於標準的評價。在我國對學生學業評價的研究滯後,近年來在部分師範院校中對基於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開始有所研究,如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但全國各地開展基於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研究的具體實踐目前還很少,能查到的文獻資料屈指可數,許多隻是集中在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鮮有文獻。正是因為研究的滯後,使新課程實施之初對教師的培訓缺位,強調了新課程的理念和內容標準,但廣大教師嚴重缺乏基於課標的評價的知識基礎以及相應的技術。

第二,缺乏對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觀正確的理解,把學生眼前的需要等同於學生的終身發展需要。在“一考定終身”的時代,把教育理解為學生眼前的考試升學服務,為了學生一時升學的需要,偏重於學業成績,忽視了學生基本素質的養成,把大學聯考升學率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硬性指標。學校成了追求升學率的執行者,學校不補課成為稀罕事物,使得教師的課業負擔重,很少有精力去研究命題。

第三,我國現有的課標以內容標準為主,對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籠統模糊,使教師們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缺乏可操作性。

第四,教研不到位,教師過度依賴於教輔資料,命題能力較低。現在多數教師命制的試卷大多是拼湊的,缺少原創性和地域性。題目陳舊,知識點考查重複,不具有系統性和文體性,難易不成梯度,與課標內容結合不緊,與“考綱”精神不統一。

三、基於課程標準命題的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已明確規定: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課程標準規定了學生在一段時間之後的學習結果,體現了國家對學生學業成就的期望。這種期望應當成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因此也應成為評價學生學業成就狀況的最重要依據。如《教育部關於深入推進和進一步完善會考改革的意見》(教基[2008]6號)中強調指出:“學業考試的命題要嚴格依據學科課程標準,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經驗的聯絡,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在具體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決杜絕設定偏題、怪題”。

課堂教學與考試命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圖1)。如果課堂教學符合《課程標準》的精神,考試命題就必須符合《課程標準》的精神,否則,考試就會妨礙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走向反方向。因此,命題要遵循學科課程標準,以其規定的課程的三維目標作為衡量學生學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準,體現課程標準宣揚的新課程理念,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正確的導向。

四、分清不同考試的目的和性質

現在高中常見的考試有大學聯考、大學聯考模擬考試、會考(或學業水平考試)、模組考試、期會考試、期末考試等,不同的考試有著不同的'目的和性質。

1.大學聯考和大學聯考模擬考試

大學聯考屬選拔性考試。其命題源於課本又高出課本,既重視基礎又突出能力考核,學生成績呈常態分佈、各層次都有區分度。可用於重點本科、普通本科和專科學校的分層錄取,兼有教學導向功能。

統計資料的研究表明(圖2),大學聯考試卷的整體難度控制在0.55~0.60,試卷標準差很大,考生分數分佈比較分散,試卷區分度很大。試卷中各種難度的檔次一般這樣界定:難度在0.7以上的為容易題,0.4~0.7為中檔題,0.4以下為難題。試卷中易、中、難三種試題的比例為3∶5∶2時比較合適。各題型中,易、中、難題目的比例分別為:選擇題3∶2∶1,填空題2∶2∶1,而應用題一般不安排易題,中檔題和難題的比例為3:2。

2.會考(或學業水平考試)

會考(或學業水平考試)是水平考試,考生成績分佈波形呈典型負偏態(圖3),命題側重雙基考查,在低分段有明顯區分度,突出低分段的評價功能,以便甄別學業合格或不合格,同時,有教學質量反饋功能和教學導向功能。

浙江省高中生物會考對考試內容掌握的要求分為3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瞭解、理解、應用,試題的難度一般控制在0.4~0.95之間,整卷的難度控制在0.8左右,及格率在95%左右。試題難度分佈掌控為:容易題(難度為0.9左右)約佔70%,稍難題(難度為0.65左右)約佔20%、較難題(難度為0.45左右)約佔10%。

五、用“測驗設計框架”指導基於課程標準的命題

為評價試卷的內容選擇、各知識塊之間的比例安排以及難易控制是否得當、是否基於課標,可用“測試設計框架”指導和打磨試卷。

1.生物學科測驗設計框架(表1)

2.測驗設計框架的特點和優勢

特點一:可以從測試內容上全面體現基於標準命題的要求。這是因為測驗設計框架所包含的內容(如考察內容與考察目標、題型與題量、難度等)能與課程標準(如對知識的認知要求、課時分配等)達成較好的匹配。

特點二:結構上顯示基於標準命題的一般程式。命題先確定明確測試的目的,進而明確試卷的總體難度;確定考察內容與考察目標;明確測試題目的難度,並選擇合適的方法或題型;考察每道題目隱藏的價值取向;最後再確定測試時間和制定各個題目的評分細則。

測驗設計框架的最大優勢是規範了教師基於標準的命題。測驗設計框架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地反映了課程標準的內容與要求,也體現出命題的一般程式,從而為教師基於標準命題提供了一種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命題的隨意性與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