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俄漢語外來詞的對比研究

文思屋 人氣:1.35W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改革以及與其他國家的外交友好往來,每種語言都要向其他民族學習和借鑑,從而產生新的詞彙,這些詞被稱作“外來語”、“藉詞”。

俄漢語外來詞的對比研究

關鍵詞:外來詞;原因;特點

外來詞是民族語言的一部分,是在民族交流中一種民族語言為了豐富表達從其他民族語言中吸收來的詞語。由於歷史地理人文等各種原因,俄漢語外來詞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一、俄漢外來詞的特點

(1)俄語外來詞的特點

1、音譯詞所佔比例較大

作為表音文字、字母語言,俄語外來詞采用音譯的譯借方式相比漢語具有很大的優勢,並且俄羅斯人喜歡接受新鮮、刺激的新事物,他們從不認為直接借用其他國家語言會影響俄語在本國人心中的地位。對於那些可以直接為他們服務的新鮮詞語,他們大都是直接、直觀的進行音譯。

2、俄語外來詞吸收總數大、領域廣、詞性豐富

俄羅斯在吸收外來詞方面,首先具有良好的自然地理優勢;其次,從古至今,俄羅斯人熱情奔放、敢於大膽嘗試,他們在對待“外來詞”的態度十分開放積極;再次,俄語在外來詞方面早就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吸收外來詞的領域始終很廣泛,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藝術、哲學等。作為字母語言,俄語在吸收外來詞時具有先天的便利性,在譯借的過程中去掉了意譯的繁瑣。所以反應在詞性上看,俄語外來詞除了吸收大量的名詞,還吸收了大量形容詞、副詞、動詞等其他詞性的外來詞語。

(2)漢語外來詞的特點

1、意譯詞所佔比例較大

漢語是表意文字,在吸收外來詞語的過程中,即使該詞音義都借自外族語,語音、語法上也得服從漢民族語言特有的發音特點、結構規則,如果是本族語言系統中是在沒有的音,也會找一個和它發音差不多的音去替代它。

2、外來詞引進數量逐年遞增,領域逐年擴充套件

我國改革開放之前,由於文化心理、政治外交等因素的阻礙與影響,對外來詞的吸收引進的數量有限、範圍狹窄。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教育的創新,漢語詞彙系統在引進外來詞語方面有很大改善。

3、字母形外來詞大量湧現

新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字母詞開始被大量引入,現在字母詞已經被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了。

4、漢語外來詞詞性比較單一

漢族人在文化心理上就有一定的優越性,導致在學習外國文化或新事物方面有相當的侷限性。詞語詞性單一,主要集中於名詞,儘管外來詞的領域越來越廣泛,但是動詞、副詞、形容詞等其他詞性的漢語外來詞的引進量仍然少之又少。

二、俄漢外來詞數量差異的原因

外來詞語引進的.多少與一個民族的社會政治、經濟開放程度有密切的關係。國家政策開放、人民思想開明,與其他民族交往頻繁,那麼思想觀念、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哲學教育都會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從而共同進步。那麼在語言接觸上就會出現較多的互相滲透和吸收。俄語外來詞在數量上遠遠多於漢語外來詞,原因主要與以下幾點:

(1)地理環境因素

任何民族文化的產生與發展,都和塔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中國位於亞洲大陸東部,地域遼闊,必然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這既有助於中華文化的綿延長存,同時又造成了中華文化的封閉自守。

俄羅斯位於歐洲東部、亞洲北部,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受歐亞兩洲文化影響。因此在外來詞的引進途徑上比中國更為廣泛。這也是為什麼俄羅斯只有短暫的歷史文化,卻在外來詞數量上比漢語吸收引進的更多的客觀原因之一。

(2)語言屬性因素

漢語是表意文字,俄語是表音文字。中國人對字母類語言文字的構詞形式和語音拼讀方面不具有便利條件,因此表音文字很難被中國文化吸收。

然後在吸收外來詞方面俄語有許多天然的優勢,它可吸收同屬斯拉夫語系中的其他語言,又可借用英語、拉丁語等印歐語系中的詞語。

(3)文化型別因素

中華文明是漢民族在悠久歷史發展中的偉大智慧結晶,幾千年以來,中華文明惠及了各朝各代的炎黃子孫,並深深地影響了西方歷史文化的方向和程序。

俄羅斯文化與希臘和羅馬文化的起源相同,因此傳承並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語言。

(4)心理因素

中國人習慣於使用本族語固有的構詞形式對外來詞進行適當改變,俄羅斯人對此的觀點則與中國人相反,他們大多直接採用音譯的方式,用俄語字母轉寫外來詞,在發音上卻與外來詞保持高度一致。有時甚至不做任何形式的改變直接對其原音進行轉譯。

三、總結

完全能自給自足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文化都有一定的優劣勢,有其獨特的氣質。任何民族都有必要從其他民族吸收一些先進的有益的文化。但由於歷史演變、地理環境、語言屬性、文化差異、民族心理差異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導致俄漢民族所吸收的外來詞語的數量和特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