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網際網路加時代精細化旅遊氣象服務建設論文

文思屋 人氣:1.06W

20xx年11 月,易觀國際董事長兼執行長於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網際網路博覽會的發言中首次提及“網際網路+”概念。而需要思考的問題則是如何能夠敏銳定位行業“網際網路+”最佳切入點,實現“網際網路+”助力作用的有效發揮。2014 年11 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在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提出,其重點在於網際網路實現上述“雙創”最有潛力的途徑。截至2017 年,我國網際網路已步入第21 個年頭,全國網民總量為6.5 億人, 智慧手機終端數量達到5 億臺,隨著我國通訊網路的飛速發展,加之智慧終端更新換代的加速,為“網際網路+”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關於網際網路加時代精細化旅遊氣象服務建設論文

1、“網際網路+”的概念

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所謂的“網際網路+”是指以網際網路為主的.一整套資訊科技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應用、擴散的過程,其中資訊科技涵蓋雲端計算、大資料、移動互聯等。縱觀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在短短几十年內,其經歷了誕生、普及以及升級等一系列變革過程,其能對社會經濟產生巨大推動作用的根本在於網際網路的技術邊界限制微乎其微,其技術邊界迅速擴張,從而在基礎設施層面帶來巨大變革。因此,只有通過不斷提升新資訊基礎設施水平,才能為“網際網路+”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雲、網、端”是新基礎設施所包含的3 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雲”具體指雲端計算、大資料技術,充分運用雲端計算、大資料技術將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推動商業模式的進一步創新,未來計算資源、資料資源將如同當今水電資源一樣便捷。這裡的“網”已經不單純指網際網路,應該是“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的融合。“端”是終端裝置、軟體集合的同城,包括個人電腦、行動電話、感測器、軟體APP 等。

2、旅遊氣象服務現狀

旅遊業對氣象服務的依賴度很高。旅遊安全保障離不開氣象防災減災的具體措施,旅遊服務質量中公共氣象服務是一項重要的衡量指標。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旅遊業的期望及要求也日益提升,旅遊安全、品質當屬社會公眾首要關注的問題;此外,目的地的氣象資訊獲取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然而,我國目前旅遊氣象服務體系尚不健全,沒有建立統一的業務流程與服務體系,大多處於各自摸索的初期階段。根據調研資料顯示,我國絕大部分地區並沒有針對旅遊業建設專有監測站點,即使少有建設,其佈局規劃仍缺乏大局觀,且缺乏標準化的監測要素體系。目前,社會公眾通常以獲取天氣實況及未來幾天天氣預報情況的方式來簡單地獲取氣象資訊,進一步深加工、綜合運用的工作開展相對較少。此外,在氣象資訊釋出手段方面,雖然已經陸續有氣象服務APP 應用問世,但在資訊傳播的及時率及網路運用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網際網路+”精細化旅遊氣象服務建設措施

3.1 監測站點設定原則

根據監測站的功能不同,可將其分為基礎監測站、雷電監測站、環境監測站3 種。不同監測站設定原則不同:①基礎監測站:首先,要求佈局合理。根據遊客流向重點覆蓋人流量大的區域,比如飛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碼頭,以及連線景區的主要幹道等;其次,監測要素要齊全。②雷電監測站:雷電監測站的功能在於開展雷電預警服務,通常採用閃電定位儀、大氣電場儀等裝置完成監測。一般情況下,雷電監測裝置建議安裝在山頂、山脈迎風坡或者水域等地,可提高監測精準度。③環境監測站:環境質量通常指空氣質量,多采用負氧離子監測裝置、氣膠監測裝置等。重點實現空氣中負氧離子、汙染物空氣粒子含量的監測,汙染物重點監測PM2.5等。

3.2 資料處理與服務產品

3.2.1 綜合監測資料處理。綜合監測資料庫伺服器、訪問客戶端裝置(通常為移動裝置)是綜合監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料庫伺服器用於儲存整合後的綜合氣象資訊,並向訪問客戶端裝置提供資料訪問功能。互動流程如下:移動裝置通過HTTP 協議傳送資料請求;資料庫伺服器收到請求後,生成具體SQL 語句進行查詢操作,並將查詢結果通過JSON格式封裝,由HTTP 協議返回給移動裝置;移動裝置解析JSON 結果資料,並在使用者介面上顯示請求結果。3.2.2 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氣象服務產品根據功能特徵的不同又可細分為不同的服務產品,針對不同型別的氣象服務產品,可採取如下具體精細化措施:①綜合氣象監測資料產品:時間上,資料更細,升級到分鐘級更新級別;空間上,空間跨度大於5 km 時及時定位更新。②天氣預報產品:所有基礎氣象站點實現1~3 d 內逐小時全要素預報;4~7 d 逐3 h 全要素預報;8~10 d 逐12 h 晴雨、氣溫、風向、風速、雨量預報;11~30 d 逐24 h 晴雨、氣溫預報。③天氣預警產品:包括提前10~20 min 釋出雷電、大風、暴雨、冰雹等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訊號,及時釋出颱風、高溫、大霧等緩慢致災性天氣預警訊號。④景觀預報產品:包括出現日出日落、雲海、雨淞、霧淞、積雪、佛光、蜃景、瀑布、花期等氣象景觀的具體時間和位置。

3.3 資訊傳播渠道建設

簡訊、廣播、電視等傳統氣象資訊傳遞方式具有及時性較慢、受眾範圍較小等缺陷,很難滿足當今社會對氣象資訊獲取、掌握方面的需求。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氣象資訊APP、微信應用等彌補了傳統傳遞渠道的不足,在及時性方面大大提升,受眾範圍大幅增加。目前,微信應用作為資訊傳播渠道的成功案例之一被普遍推廣與應用,遊客只需在進入景區前關注具體景區的氣象資訊服務,便可實時精準地獲取目的景區的氣象資訊,為出行帶來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