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日本江戶時期的商業倫理思想變遷

文思屋 人氣:1.69W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日本江戶時期的商業倫理思想變遷,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日本江戶時期的商業倫理思想變遷

論文摘要:

本文以相關史料和日本江戶時代商家家訓、店訓為線索,描繪出江戶時期商業倫理思想的變遷,及其對後世商業社會和商業經營活動的影響。江戶時代前期,商家主要以投機型經營為主,以經濟利益為唯一目的,缺乏長遠眼光。經歷過長期的經濟衰退期後,商家開始重新認識商業經營活動的意義,建立起服務顧客的經營理念。江戶末期,人們開始關注商業活動對整個社會的積極意義以及對國家民族的貢獻。這些成熟的商業倫理思想,在其後的時代對日本的社會經濟和商業行為產生深遠影響。

論文關鍵詞:

商業倫理思想、商家家訓、現代企業。

17世紀初,日本進入了封建社會的全盛期一江戶時代。和此時的中國一樣,江戶時代的日本社會,仍然沿襲封建社會下“士農工商”的階級制度,將商業排在最末的地位。但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和水陸交通條件的改善,日本逐漸具備了形成統一國內市場的條件,這為該時期的商業經營者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商人們的身影活躍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社會地位也逐步提高,有些財力雄厚的大商人甚至能對當時的社會統治者產生一定影響,曾有‘穴阪豪商一怒,天下諸侯皆’之說。為事業而奔忙之餘,商業經營者們總結從商經歷中的成敗得失和獲得的啟迪,彙集成早期的商業倫理思想。很多商家將這些倫理思想整理成家訓、店規,傳於子孫後代。江戶中前期的繁華盛世到享保時代之後開始轉為長時期的經濟蕭條,在這個過程中,商業經營者的經營思想進一步成熟發展。本文嘗試從相關歷史資料和流傳至今的商家家訓、店規中把握這一時代商業思想的變化軌跡,以及對後世社會商業經營的影響。

自古以來,為商者的目標乃在於謀求財富,這一點在日本的商業史上尤為明顯。日本歷史上最早的隨筆集之—《徒然草》中即借‘福長者”之口說出‘設有錢財的人生毫無生存價值”。而成書於平安時代後期的《新猿樂記》更將‘謀利而忘卻妻子,保身而不顧他人”奉為典型的商人精神,《狂雲集》中某商人也曾吟詠‘風花雪月非吾事,貪戀米錢忘卻名”而自嘲,他們的`人生信條是‘世間萬事,以錢財為先”。金錢、財富成為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大凡無錢財之時,仁義禮智之大道亦不能行”、‘世間虛偽輕薄惡念等等皆因貧困而生”(《萬文反古》)。江戶時代中期開始,日本社會經濟進入高速成長期,商人們的社會活動日漸活躍,對金錢的痴迷追求也更為露骨。江戶初期,商人小說的創始者井原西鶴在其著作《日本永代藏》《世間胸算用》等書中,也描寫了商人以欺詐弱者、剋扣盤剝等手段積累財富,成為富豪的種種逸事。如《日本永代藏》中,記述了某商人從娼妓手中騙取珍貴屏風,以此為資本積累了巨大財富的逸事;還有某錢莊老闆兌換銅錢時暗中少量剋扣重量,日積月累,終成鉅富的故事。這些故事猶如當時社會的~個剖面圖,從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商品經濟成為社會主流之後,對人們思想和行為上的衝擊。

平安鎌倉時期日本佛教盛行,佛教早在鎌倉時代即傳人日本,這一時期之後佛教中世事‘‘變幻無常“噓么丁’的人生觀對日本的歷史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而商業經營者對待神佛的態度則是和現實利益聯絡在—起的。他們向神佛祈求的是‘‘願我佛賜我銅錢萬貫、百米萬石”,很多人相信:‘但使家業興旺、撫養眷屬,無思無慮,長命終老,即可謂以身成佛矣”。對從商者而言,“現世”才是唯一需要關注的。金錢財富才是真正的‘神’。元祿時期的淨琉璃歌劇《掃毒口鬆》中也詠歎‘‘生前積攢錢財萬貫,死後也只留片草裹身,雖則明知如此,然至死愛惜金銀,奉為神佛,此乃町人之天道’也。

商人的社會地位雖逐漸提高,但其貪慾無度,投機鑽營之態,頗令世人印象不佳,因此有^評價商人日:‘屏風與商人,不曲不立,’(《世話詞渡世雀》);‘商人之仁慈心乃滅身之因也”(《寬永箱崎文庫》)。

正如很多社會學者所言,江戶初期的商業社會中,商業倫理思想尚未確立,從商者多懷著對金錢的渴望,不顧一切地追求著財富的積累,這使得多數商業活動多帶有投機性、非持續性的特點。

在文人的筆下,日本封建時代的商業經營活動非常活躍並富於傳奇色彩。《新猿樂記》中描寫一位叫做‘八郎真人”的商人,遠赴海外販賣種種奇珍異寶,往返動輒數年,獲利甚豐。而寬文時期商人口伊國屋文左口口的發跡史則更被時人奉為經典。寬文23年(1678年)柑橘成熟時節正逢颱風肆虐,運輸柑橘的海上航道中斷,導致市場上柑橘價格暴漲。口伊國屋文左口口當時年僅18歲。在人們疑惑和驚奇的目光中,年輕的左衛門經過仔細權衡,憑藉陳舊的航船和有限的航海知識,冒著颱風暴雨從柑橘產地紀州晝夜行船,經歷了九死—生的海上航程,及時將柑橘運達江戶市場,一舉獲金數萬,堪稱當時商業活動的壯舉。

活躍的經營活動和日益發達的商業流通,使得社會生活日趨繁榮富足。十七世紀中後期,江戶、大阪、京都三座城市的經濟飛速發展,成為全國商業活動的中心地區,時稱為“三都。彼時的豪商們手握鉅額財富,在日常生活上逐漸形成了講究華衣美食、放縱遊樂的‘可人文化”,奢靡淫逸之風極盛。前文所述口伊國屋文左口口在經商發跡後,醉心於奢華冶遊,興之所至時,將碎金投入便溺中,觀路人爭搶,以之為樂;又因一時之念而將名貴酒器杯盞數千件盡數投人江水之中。另一豪商奈良茂某次設宴與友人賞月,飲宴歌舞接連15晝夜不斷,費銀5百兩(現代社會約合40萬美元)。而江戶中期大商家‘錠屋”的主人辰五郎,在接任商號的一年半之內,就花費了超過1萬貫(現代社會約合1億美元)的金錢用於遊樂,奢靡之風令人瞠目,辰五郎也因此而受到幕府當權者的懲戒。在這種風氣的薰陶之下,此時一般庶民階層的生活也逐漸豐富多彩,講求華美。西山鬆之助先生主編的《江口町人研究》一書中,對當時庶民的娛樂生活作了詳盡描述,如兩國煙火、吉原遊樂、對時鮮美食的喜好、觀賞相撲、歌舞伎表演,等等。江戶時代持續多年的經濟繁榮期,在享保年間(1716—1736)開始逐漸步人衰退。昔日的富豪大多煙消雲散,經營者們對商業活動的嚴酷和風險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時人感嘆‘商家之易衰,世間無可匹敵者’。故此時期的商業經營從總體上趨向於內斂:‘‘凡專心於商道者,所望無非銀……,然與其賺取他人之錢財,不若緊守自身之物,不使削減”。這一時期商家家訓中也有“固守家傳之業,勿擅作投機之攀’的訓誡。在經濟衰退、百業蕭條的局勢下,商家們捨棄了前代的奢靡之風,專心投人生產經營活動,並開始重新審視商業活動的社會意義,逐漸樹立了以顧客為本的商業思想,明確了服務顧客、以誠相待的主張。很多商家這一時期制定的家訓、店規中反映了這一特徵,特摘錄數例如下:

無論購求物品之多少,光臨本店即是顧客,應禮貌相待。即使不購買一件物品,也皆因本店備貨不豐所致,故應坦誠道歉,懇請再次光顧’。——鬆屋吳服店訓誡

賣者欣睫,買者稱意。——三井殊法

真正的商^應做到利己利人。——石田梅巖

‘不論貨物價格之貴賤,應購人質量優良之貨物,以誠實熱情的態度對待顧客,慎勿貪利。”——伊藤鬆阪屋家訓

(1)“以廉價銷售優質貨物,方能獲自他之利”

(2)‘謫品之優劣應對顧客坦誠相告,不可有半點欺瞞之心”

(3)‘對顧客一律平等相待,不因貧富貴賤而’。——高島屋綱領

(4)‘德義為本,錢財為末,不可本末倒’——木家家憲

商家的這些經營思想,為當時的商業社會帶來勤勉、務實的風氣,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很多經營者意識到,作為商家,只有使顧客滿意,自身的事業才能持續發展,否則即使榮耀也無非是縣花一現。與江戶中前期不擇手段、攫取暴利的急切求富思想相比,此時的商家們的經營思想更趨於理性化,具有長遠眼光。

商家們在調整經營思路的同時,也一直在思索,商業經營行為對於整個社會和國家究竟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進人江戶時代後期以後,人們開始從巨集觀的角度來探索商業經營行為的意義。一些商家和學者認為,商業活動不僅要使自身富足,並惠及他人,還應該起到協調社會關係、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十八世紀中期。活躍在江戶歷史舞臺的近江商人,率先提出了‘嫌利三方”的口號,即“對賣者有利、對買者有利、對社會有利”。在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化的江戶時代,這樣的口號有助於建立和諧與相互信任的社會關係。

同一時期,製藥業巨頭神野家在其家法中提出“公益為先,私利為後”。礦業領袖藤田家也提出“應以追求公益為事業經營的方針,切勿汲汲於私利”的主張。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商家們已基本捨棄了江戶中前期的投機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淡化了個人利益,而將眼光投向更廣闊的群體利益。同樣在十八世紀後期,農民出身的社會活動家二官德尊在庶民中倡導‘報德運動”,提倡以儒家的“仁義理智信”之傳統人倫觀,引導人們的日常經濟生活;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使人常感念社會和他人的恩德,努力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以報答所受恩澤。“報德運動”受到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廣泛認同。它使人們認識到,商業活動不僅應該給人們帶來物質上的富足,還應該有助於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到了江戶時代末期,著名實業家澀澤榮一以全新的眼光,從社會發展和國家利益的層面上看待商業經營行為。澀澤出身於沒落武士家庭,後改從商業。

他認為,為商者不應著眼於私利私慾,而應謀求整個社會的‘公利公益”,因此提出了“《論語》加算盤”士道與商道相結合的思想,主張義利合一,道德與經濟並舉。‘論語》力Ⅱ算盤’的商業思想,直到今天仍為日本眾多經營者奉為箴言。此外,澀澤還提倡“實業報國”,強調商業經營活動應著眼於‘公利公益”,主張商家應為“天下之公器”,在他一生中,先後建立了五百餘家企業,其中包括銀行、礦山、化工製造業等多種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其中很多在明治維新後成為整個國家的支柱性企業,對於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語

江戶時期是日本近現代商業思想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商業經營者們迎來了空前的繁華盛世,也經歷了痛苦而漫長的經濟衰退時期;時局變遷之中,商業經營者們艱難地探索著適應社會發展的經營之道。他們的探究和求索,對於進入資本主義時期的日本社會,起到了導向性作用。同時,對後世商業經營者們的經營行為,也產生了很大等影響。

日本著名的三菱商社的領導人巖崎彌太郎,其一生的經營活動也以實業報國為宗旨。二戰後,美國命令當時的戰敗國日本解散財閥經營體制,巖崎在財閥解散的告別演講會中仍不忘訓誡職工,進行任何商業活動,都應以社會和國家為重,獲取自己應得的利益。日本電氣企業的鼻祖,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也認為:“商業的原點,不在於如何才能售出產品獲得利益,而在是否能真正受到人們的歡迎’;‘‘企業作為社會之公器,所追求的不應只是長期生存,而是所進行的事業能否與社會的要求相吻合”。從這些現代商業經營者的言行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江戶商人經營哲學的影響力。

有學者認為,現代日本企業的經營理念,如顧客至上的服務宗旨,重視與合作者之間的相互信用等等,很大程度上受江戶時期經營思想的影響。關於這些問題,還有賴於學者們的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