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怎樣引導孩子學習美術

文思屋 人氣:2.73W

每逢雙休日,在許多城市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一群群肩背畫夾、行色匆匆的孩子。我曾經問過我校的一些在外學美術的學生,什麼是素描?那位學生撅著小嘴,呆呆地看著我,一臉茫然。我不知道結構、透視、比例對於這些小孩子來講意味著什麼,但從他們東張西望、做小動作和不耐煩的樣子可以看出,他們不感興趣也聽不懂。也許現在的許多家長讓孩子學畫是為了培養他的愛好,並沒想讓他將來就一定成為畫家,可這種硬性地教法會使孩子越學越沒興趣。要明白學好美術非“一日之功”,需要一個過程,從開始入門到熟練掌握做畫要領,沒有一定的時間是學不好的,不能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和盲目地攀比只會給孩子增加負擔,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淺談怎樣引導孩子學習美術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引導孩子更好地學習美術呢?我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

一、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

兒童繪畫的內容大多來源於自己熟悉的生活,兒童繪畫中的趣味和獨特形式,也來源於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這些都深深地體現著生活的印跡。讓兒童經常深入生活,是兒童進行藝術創造的源泉和依據。

在兒童的美術活動中,那些表現生動的兒童美術作品,大多是兒童觀察和體驗他們周圍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之後表現出來的。沒有了生活的積累,孩子腦海裡的儲備形象將少得可憐。

在平時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的畫裡總是少不了白雲和太陽,大一點的學生又懶得動腦,模仿成了他們最好的偷懶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對兒童畫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兒童的繪畫能力不是通過講授技法就可以教出來的,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激發他們熱愛生活、表現生活的繪畫興趣,培養他們樂觀、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才是我們應該去做的事。拿顏色美來說,自然界中可謂是五光十色、媚態百生,不同種類的動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裝扮著自己。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給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騰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銳不可擋的力量表現出磅礴的氣勢美……節假日帶孩子到公園或郊外,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為教材,尤其是遇到節日或像趕廟會這樣的風俗活動,更應該帶著我們的孩子去見識見識,豐富他們腦海中的印象,體會民間藝術特色,放鬆他們的心情。面對自然界各處獨具一格的形態美,引導得法,孩子必將從中吸取美的養料。要知道社會生活中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美是人類生活中永恆的主題。

二、教會孩子用心觀察,發現美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每個孩子都喜歡在大自然中盡情地玩耍,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多數孩子都做不到用心觀察,藍天、大樹、小草、街道……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物已經激發不了孩子的興趣了。但是如果你用心觀察,你會發現:一片葉子可以有五六種顏色,雨後的樹葉還會發光呢……有了這些真切的體會,孩子在做畫時就不會感到單調、乏味、相反,他們會積極地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

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有目的地觀察,讓孩子們養成認真觀察、善於發現的習慣。兒童繪畫活動本身是兒童進行的遊戲,也是一種創作活動,他們畫畫只圖自己高興,並不考慮是否需要畫出一張“作品”,他們用畫來宣洩著自己的情感。作為家長和老師, 在繪畫時可適當地給予啟發:想一想親身經歷的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比如逛超市、觀看體育比賽、遊動物園、過生日等,啟發孩子把想象變成形象而不是替孩子想。在藝術的形象思維中,想象活動以記憶中的生活表象為起點,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由此兒童創作中的各種奇思妙想就順理成章地形成了,兒童的作品就成了有個性的好作品。

三、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有許多美術教育家都有過類似這樣的感慨:“我到過許多國家,在參觀美術博物館時,幾乎都能看到由老師引領的一隊隊學生。”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卻很少上這樣的欣賞課。由於學校條件的限制,平時的美術欣賞課只能是泛泛的欣賞。而欣賞、觀摩大師的作品是提高兒童繪畫的最佳方法,凡高、米羅、畢加索、莫奈等大師的作品應該經常出現在學生教室或家庭的各個角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審美能力。當然,現在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這座現代化的城市有著各種各樣的活動,最常見的就是美術展覽,家長可以利用這種機會帶領孩子前往參觀,讓孩子到藝術的海洋裡尋找、發現,通過參觀遊覽美術館、博物館、商店 、街道、民俗活動等生活活動場所,幫助他們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激發想象,把學校與社會、家庭結合起來,在自由和諧愉快的生活中獲取豐富的知識和寫作素才,使每個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美的薰陶。漸漸的,孩子心中會有自己的一套評價標準,美與不美都會用自己心中的一些參照物做比較,孩子的審美能力提高了,做畫的水平也會隨之提高,這對於提高孩子自身的修養無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自由地吸取大自然的養分,願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更好地去感受生活、創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