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耗散結構和國小語文教學新體系的構建

文思屋 人氣:8.59K

[作者] 李衛民

[內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耗散結構理論指出: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當系統的某一個參量變化達到一定的臨界值時,通過漲落髮生突變,既非平衡相變,就有可能從原來混沌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時間、空間或功能有序的新狀態。這種在遠離平衡的非線性區形成的巨集觀有序結構,需要不斷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才能維持,並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不再因外界微小的擾動而消失。國小語文教學也是一個系統。要使這個系統從混沌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時間、空間或功能有序的新狀態,這個系統必須符合耗散結構的條件。本文試圖用耗散結構的機理來構建國小語文教學的新體系。

一、國小語文教學只有形成“巨漲落”才能出現巨集觀有序的'狀態

耗散結構理論認為:漲落導致有序。漲落是指系統某個變數和行為對平均值發生的偏離,它使系統離開原來的狀態或軌道。系統處於不同狀態時,漲落起著迥然不同的作用。當系統處於穩定狀態時,漲落是一種干擾,它引起了系統運動軌道的混亂,導致了無序。此時,系統具有抗干擾的能力,它迫使漲落逐步衰減,使系統又回到原來的狀態和軌道。如果系統處於不穩定的臨界狀態,漲落不僅不衰減,反而放大成為“巨漲落”,使系統從不穩定狀態躍遷到一個新的有序狀態。普利高津指出:“在耗散結構裡,不穩定之後出現的巨集觀有序是由增漲最快的漲落決定的。”

國小語文教學系統有三個主要的變數和行為,即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現行的國小語文教學體系是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齊頭並進,螺旋上升。識字是隨課文識字,教材是文選型教材,閱讀教學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地教,作文是每個單元后安排一次。當系統處於這種穩定的狀態時,輕微的漲落就會形成干擾,引起系統軌道混亂。有的學生識字不過關,閱讀和作文就永遠跟不上同班同學的水平。有的學生雖然課外閱讀了大量的文章,但是他在語文課中仍然與其他同學一起一課書一課書地學,這種閱讀上漲落就會很快地衰減,使他的語文水平又逐步回到原來狀態和軌道。當前國小語文教學耗時多,收效少,原因之一就是國小語文教學沒有形成巨漲落。

按照耗散結構的理論,國小語文教學要形成巨集觀有序的狀態,必須要形成幾次巨漲落。根據漢字漢語的特點,國小語文教學要過三關:識字關、閱讀關、作文關。因此國小語文教學新體系應該形成三次巨漲落。

(一)識字教學的巨漲落

耗散結構和國小語文教學新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