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素質教育下美術教學的幾點思考論文

文思屋 人氣:1.32W

 摘 要:本文簡述了我國提倡素質教育以來作者多年美術教學實踐的幾點看法,從培養開拓精神的創新教學,再到讓學生會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無不“鞭辟入裡,入木三分”。

素質教育下美術教學的幾點思考論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 美術教學 創新教學 德藝雙修

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已經很多年了,很多年來大家對素質教育的實施和理解也愈見深刻,各門學科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也在這個大熔爐下得到了許多錘鍊,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教育觀念的更新,對於它的看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裡我談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首先,素質教育下美術教學應提倡創新教學。

這裡的“創新教學”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首先教師要具備創新教學的思想和觀念;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日本、美國、中國孩子畫蘋果的事,由於教的方法不同,結果也不一樣。中國的孩子畫蘋果,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一標準蘋果,規定出先畫左後畫右,這裡塗紅,那裡塗綠;日本的孩子畫蘋果,教師拿著蘋果,讓孩子觀賞後作畫;美國的孩子畫蘋果,教師提一籃蘋果,任小朋友拿一個畫。結果中國孩子筆下的蘋果畫得最像,日本和美國的孩子每個人畫得都不一樣。這則故事給我觸動很大,作為教師更應該學會向孩子傳授掌握知識的方法與技巧,學習日本、美國教師的教法,創新教學方法,給學生們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而不是教師把自己的觀察、分析強加給學生,把學生變為機械的接受器。我們應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和創造,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真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多角度、多觀察現實生活,多思考,多動手,使動眼、動腦、動手協調發展,建構合理的、動態的、發展的、多元的、開放型和創造性的教學方法,來全面完善素質教育。

其次,在美術教學中構築學生較高的藝術修養。

現實中雖然我們不可能人人都是藝術家,但基本的藝術修養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在美術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美術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它對激發學生審美心理、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有著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就如何培養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教授美術的基本理論知識。這些基本理論的學習是我們培養審美情趣和提高藝術修養的開始。

二是培養學生欣賞的能力。

要引導學生對生活多觀察、多思考,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去捕捉審美物件的藝術美,對他們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指導他們會“看”作品,在直觀感受中讓他們獲得藝術美的享受,激發起學習美術的興趣。

三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要積極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動手慾望,創造機會提供動手的環境,指導其用一定的藝術手段、方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是美術教學要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絡。建立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教學更多地與非本民族文化、歷史、生活的對比。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讓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最終實現提高學生動手、審美、創新等素質教育之目的。

第三,堅持素質教育,美術教學應堅持包容並蓄、多重評價的原則。

在美術教學上,如統一、協調、對比等原則都不是絕對的,太統一了就很難分清主次,太協調了就不會出現強烈的對比,重要的是個度的問題。這個度到底如何把握?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去探索。又如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只看到“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它們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其中閃光的東西,不要一棍子打死。

第四,實施素質教育,美術教學要始終貫穿以美育人、“德藝雙修”。

中國的藝術教育自古以來講究“德藝雙修”,好的畫家、書法家在學藝的同時總不忘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身正“品”自高。大家都知道國畫大師齊白石,早在日本入侵北平之時,侵略者慕其名前去索畫,他義正言辭,拒不給侵略者畫,不懼怕他們的威脅,這一切如果沒有強烈的民族氣節這一“品”,恐怕也做不到其作品備受後世推崇之“高”。教師在教學生學習齊白石的繪畫技巧時,一定要介紹學習他的高尚人品,做到“德藝雙修”。作為美術教師,要讓學生的人格在美術課上得到錘鍊,讓他們知道在我國傳統教育中,把育人放在首位,真、善、美、禮、信在任何時代、任何教育中都是評價人格的重要內容。

總之,素質教育不但要求教師要學會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更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個性發展,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培養開拓精神和創造性思維,還要讓學生會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最終形成以美促德、以美促智、以美促勞的全新素質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