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教學論文:高校音樂學鋼琴教學

文思屋 人氣:2.56W

一、普通高校音樂學與社會鋼琴普及教學現狀

教學論文:高校音樂學鋼琴教學

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初教育部頒發的高師教學大綱就明確規定:“以培養中等學校合格的音樂師資為主要的辦學方向。”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對於各種形式的文化藝術活動,尤其是音樂文化的要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社會對於音樂教育者產生了巨大的需求。以往單純以培養中國小音樂教師為目地的師範音樂教育系統,既要滿足學校教育體系的需求,又要滿足整個社會音樂普及教學的需求,顯現出力不從心的狀態。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1999年3月釋出《關於師範院校佈局結構調整的幾點意見》,提出“我國師範教育的發展趨勢是:以師範院校為主體,其他高等學校積極參與…。”在此之前,部分專業音樂學院、藝術學院就已開始設定音樂教育類課程,《意見》釋出以後,各類綜合大學紛紛進入這一領域,當前已形成了普通高等師範院校、專業音樂學院和藝術學院、各類文理科綜合大學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態勢。隨著從事這一專業的師生數量大幅度增加,社會人群中能夠提供音樂普及教育服務的群體總量大幅上升,緩解了人才資源的供需矛盾。但是,隨著各高校招生規模連年擴大,也帶來了相當多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辦學單位不斷增加,招生數量膨脹,生源質量和教學質量均受影響。辦學單位的增加,大幅擴招已常態化。“2011年,山西師範大學現代文理學院音樂學專業本科招生110人;西安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本科招生(外省計劃)280人…一些本來不以音樂教育見長的理工院校或綜合類院校,招生人數也不少:山東農業大學音樂學專業本科招生80人……而除了本科擴招,研究生層次也有擴招趨勢。音樂學專業在校學生呈幾何數增長。”爭搶生源造成招生門檻放低,生源質量隨之下降,教學質量的滑坡難以避免;其二是教學目的混淆。師範類音樂院校和專業音樂學院雖同屬藝術教育系統,但究其本源在教學目的和方法上是有著顯著區別的,是“上講臺與上舞臺”的差異。專業音樂學院和師範院校在培養音樂教育人才這一大的前提下,應多加考慮如何發揮各自固有的教學特點和優勢,而不是簡單地相互模仿和複製。在師範院校中當前普遍存在“教育系的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目標更傾向於單一專業的發展”。在音樂學院中,則多模仿和複製了師範教學的一般模式,沒有發揚在表演和創作等專業領域形成的教學傳統,更多地進行著“通才教育”,事實上拋棄了“專才教學”的優勢。其三,學校教育與社會實際要求脫節,培養模式相悖於市場需求,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隨著就讀本專業學生的增多,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部分高校音樂學專業實際就業率連10%都達不到,少數高校出現零就業率現象也並非只是個傳說。”以培養中國小音樂教師為單一目地,已無法適應當前社會多元化的音樂教育需求,學生的就業角色早已不是單純的中國小音樂教師,成為少年宮、文化館、私立音樂學校等社會音樂培訓部門的專職教師,已成為眾多畢業生的首選。其四,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長期以來受到兩個方面的制約,專業本身課程系統龐大,僅與教育學相關的理論課程就多達十餘種,鋼琴雖然是主幹課程,其教學比重也只是略高於其他公共課程,在學程和課時上都受到限制。學生的鋼琴基礎條件有限。如果按照鋼琴藝術固有的藝術規範要求衡量,對於多數人,在本科階段能夠真正掌握中級(相當於車爾尼練習曲Op740)要求都非常困難。雖然本專業的鋼琴教學不以培養演奏人才為目的,也並不要求很高的鋼琴水平,但是,鋼琴教學作為一個傳承了300多年的藝術學科,其藝術規範不容顛覆,教學要求也不容人為降低。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與其讓學生泛泛瞭解鋼琴藝術,不如把鋼琴基礎教材使用、基本奏法要求、教學法等方面內容予以強化,將鋼琴教學系統中的基礎性部分實在地掌握好。自上世紀80年代“學琴熱”興起後,歷經30餘年的發展,當前社會鋼琴普及教育有了較大的變化。首先,社會鋼琴普及教育師生供求比例逐步轉變。在對全國教育群體結構分析中可以看到:當前“教師的供求關係發生了兩方面的重大變化:一是實質性變化,二是結構性變化。教師供求關係由過去的絕對的賣方市場開始轉變為買方市場……”。這種態勢對於普及性鋼琴教學影響非常明顯。在“學琴熱”初期,由於能夠承擔教學的從業者較少,求教者眾多,在較長時期內“一師難求”,是典型的“賣方市場”。如今,大批接受過較正規鋼琴教育的畢業生開始從業,鋼琴教師已不再稀缺。加之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使整體人口數量得到控制,鋼琴學習的主體—兒童大為減少。如今對於相當多的從業者來說,尋找生源成了較大的問題,鋼琴普及教育已由原來的“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其次,學習者開始趨於理性,選擇學習音樂的方式逐步多元化,學習鋼琴的規格要求大為提高。

1.隨著社會音樂生活的越發豐富,音樂學習的內容變得多樣,對於許多人來說,鋼琴已不是第一選擇,近年的社會音樂考級就直接地反映了這種現象。“上音管絃樂系主任孫銘紅教授說,上海的管樂考級目前每年按增加千餘人報名的速度在增加…現在,不但音樂類考級涉及到各種樂器,還出現了舞蹈考級、美術考級等,鋼琴考級‘一枝獨秀’的局面已不復存在。”

2.鋼琴學習者的學習規格開始提高。早年“學琴熱”的琴童們已長大成人,這一群體,基於自身的學習經歷,已具備相當的分辨能力,對於自己下一代的學習會有高於自身的要求,這種要求同時還影響著身邊大範圍的人群,對於鋼琴教師的選擇也自然由過去的“盲選”變成了今日的“精選”。

3“.新手”現象亟待改變。鋼琴啟蒙階段的學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前,從事鋼琴啟蒙的大多是教學上的“新手”,他們雖具備一定的鋼琴彈奏能力,但在教學上基本沒有相應的從教訓練。在這些“初教者”和“初學者”的教學過程中,很少有相關的教學監督和指導,幾乎完全依靠“新手”們自己探索來解決教學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當他們真正能夠駕輕就熟,難以想象要付出多少學習者的失敗為代價。在這些“新手”當中,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的學生佔據著相當大的比例。這樣的窘境對於鋼琴事業的發展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負能量”。

二、培養基礎教學能力為目的的鋼琴教學系統

教師教育專業注重於各個音樂學科從事基礎教育人才的培養,從根源上將各種藝術規範在社會上加以推廣和應用。綜前所述,原本以培養中國小音樂教師為單一教學目標,難以適應當前的.社會需求。就鋼琴教學而言,探尋一種既適應多元化社會需求,又能夠讓畢業生快速融入其中的教學系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本專業的鋼琴教學,要適當調整教學思路,在提升學生基本演奏能力的同時,側重鋼琴基礎教育的實用性教學,尤其是啟蒙階段的內容,諸如鋼琴音樂基本知識、教材選擇與搭配以及如何使用、奏法架構和運用規則等等,同時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實際應用的能力,構建一個以培養普及性鋼琴基礎教學人才為目的的教學系統,這不僅能夠促進鋼琴教學本身,同時更具社會意義。首先,在當前高校師資和生源兩方面,已經為這一教學系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師資方面:當前在高校從事鋼琴教學的教師,絕大多數接受過鋼琴表演專業的系統教育,能夠在教學上系統化地傳承鋼琴藝術較高的規格和要求,是教學質量重要的保證,同時也是重要的教學優勢。生源方面:

1.入學教師教育專業的多為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學生,知識體系比較健全,理論學習能力較強,他們能較快地理解和掌握鋼琴教學的理論知識體系。

2.這些學生要經歷藝術聯考,部分院校還要進行自主招生的業務考核,有相對較好的鋼琴基礎。

3.當前許多高校採取的專業必修課和主修課兩段制教學流程,能夠篩選出更為適合鋼琴學習的學生。因此生源質量有較好的保證。其次,就如何按照這一目標進行教學,在此借用黃瑞科先生提出的一些基本觀念,即“系統地學到一些鋼琴演奏理論與鋼琴教學法知識。這些知識包括鋼琴及鋼琴學科的歷史淵源及其發展;鋼琴演奏的基本規律與一般性法則;鋼琴技巧訓練的基本要領與方法步驟;各類作品彈奏的技術運用與藝術處理原則,以及教學中‘常見病’、‘多發病’的糾正處理,特殊技巧與疑難間題的研究;教材的選擇與教材教法;心理素質培養與心理操作機能鍛鍊等”。以上這些都為教學系統的構建形成了較為紮實的基礎。這一教學系統整體架構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教育專業基本教學要求;二是鋼琴學習初始階段基礎教材及教學法;三是教學實踐。

就教育專業基本教學要求而言,有以下三個方面:

1.學時的要求、基本教學內容和教材使用。在2006年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對於鋼琴課教學目標和基本內容均有表述,在此不加贅述。關於教材使用,自1985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套針對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的鋼琴教程後,國內陸續出現了多套類似教材,如《高師鋼琴教程》(上下冊,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21世紀高師音樂系列教材鋼琴教程》(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等。在本系統中推薦使用的主體教材是《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鋼琴必修課教材》(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熟悉鋼琴教學系統的基本內容;鋼琴演奏的基本規律;儘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音樂風格,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提高技術運用和藝術處理的能力等等。力求在提高學生們原有鋼琴彈奏水平的同時提高其對於鋼琴藝術理解和表達的綜合能力。

2.鋼琴學習初始階段基礎教材及教學法。以當代鋼琴專業的教學法理論為指導,按照鋼琴藝術規範化教學的基本要求,將鋼琴學習初始階段的常規教材引入日常教學,通過對教材的梳理,明確鋼琴基礎教學系統的內容和要求,逐步掌握鋼琴基礎教學的整體流程。基本構想是,從新生入學後第二學期開始,以《鋼琴全面訓練基礎教程》(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年版)為主幹教材,遵從“立體化全面訓練”的教學理念,搭配湯普森、沃特曼等常用教材。爭取在兩年的鋼琴必修課時間內,讓學生們瞭解從鋼琴入門到車爾尼Op.849階段的主要內容,如基本奏法、識譜與讀譜理解、作品的搭配使用等。通過這種對基礎知識系統化的學習和梳理,可以使學生更加明確“如何學”,同時為將來“如何教”進行準備。經過兩年的學習,在三年級鋼琴主修課階段開始進行教學實踐。

3.教學實踐。是幫助學生進入社會自主教學前做好準備,將理論與實踐有機互溶,形成整體教學系統良性迴圈的重要組成,實施方式可採取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校內實踐可採用:在主教教師的監督下,進行如聲樂、民樂等其他專業的鋼琴副科課教學;小組教學觀摩等多種形式進行內部教學演練。校外實踐則是要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當前鋼琴普及教學單位林立,通過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可以為此類學校提供專業化的教學標準,又為學生找到實踐平臺,也在根本上保證社會業餘教學與專業教學標準的一致。這一系統的構建,希望形成理論學習—實踐教學—成效反饋—專業督導的有機架構,使本專業的學生既能接受完整的系統教育,又能為將來走向社會進行充足的從業準備,從而培養出合格的鋼琴基礎教師,繼而成為承擔推進和提升社會人群整體音樂修養的新一代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