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和諧德育 起點在國小

文思屋 人氣:9K
和諧德育 起點在國小
        課程標準指出:“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這一觀點旨在闡明生活與道德的內在聯絡,核心是強調道德教育要回歸兒童的生活。作為國小教師,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也應在這種變革中產生新的變化,應該抓住國小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點開展教學工作。
        一、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成功源於自信。美國心理學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作為教師,賞識的核心就是愛學生,我們對學生既要疼在心裡,也要愛在臉上和口上,用這樣的愛就會把蘊藏在孩子身上巨大的潛能調動併發揮出來。
        二、真誠的關愛促使後進生不斷進步。魏書生在《轉變差生的藝術》一書中講道:每個後進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真誠的信任、尊重和幫助。表揚應講求方式、方法,瞭解學生各方面的需求、願望、愛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換位”盡情傾聽學生訴說衷腸,與學生共情,學生則會在安全、和諧、活躍的氛圍下,無拘無束地拉起情感的閘門,流淌心靈的.清泉。 
究竟採用哪種方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性格、心理特點等選擇。要真誠,忌虛偽;要準確,忌空泛;要及時,忌拖延;要得法,忌敷衍。——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愛護。
        三、“善批評”,培養學生知禮儀、善言行、謙虛謹慎的品德。我班學生龍遠超,學習成績優秀,思維敏捷,但是自以為是、目中無人。有一次,他在教室裡竟然和一位老師當堂頂撞,最後摔門而去。對此,我選擇了冷處理的方式,耐心等待、觀察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讓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再通過班幹部、好朋友、家長一起疏導。過了幾天才和他進行談話,談話時以“我們來談談……”、“你能把那天的情況說一說嗎” 等語句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實現了平等對話,消除了對立情緒。這時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孩子體會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尊重和信任,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併產生了改正缺點、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決心。從那以後,他開始變得愛幫助別人,尊敬老師,謙虛起來。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國小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師德修養,改進教育方法,提高育人藝術,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要以真情為葉、智慧為花、生活為根,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正所謂“春風化雨露,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養成對他一生都有用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