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理論探索及其啟示

文思屋 人氣:3.04W

論文摘要:本文對國民學者胡適等各自的中學文言文教學理論逐一探析。

對中學文言文教學的理論探索及其啟示

論文關鍵詞:中學;文言文教學;胡適;朱自清;夏丐尊;葉聖陶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中學的文言文教學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題,解決這個難題我們需要在歷史沿革的鏈條中去把握。在五四白話文運動的背景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言文教學在轉型時期中面臨許多問題,譬如,如何規定文言文教學目的、內容方法?怎樣設計文言文教學的過程?如何編纂教材?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面對這些問題,胡適、朱自清、夏丐尊、葉聖陶等學者在理論上做出了積極的重要的探索。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重新研究他們的論著,還能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

胡適:文言文教授的目的、內容和方法

胡適對國文教學所提出的問題,其中涉及文言文教學(古文教學)的有多處,至今還有一些看法值得我們認真思索。他提出了理想的國文標準、假定的國文課程、國語文教材和教授法古文的教材和教授法、文法和作法等。作為第一個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制定者,胡適對中學國文教育定了四條標準:

一、人人能用國語(白話)自由發表思想——作文、演說、談話——都能明白通暢,沒有文法上的錯誤;
  二、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書籍,如二十四史《資治通鑑》之類;
  三、人人能作文法通順的古文;
  四、人人有獲得一點古文文學的機會。

這個標準和八十年後的今天語文的教學目的:“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相同之處。他當時強調的“國語文”,就是今天的“現代語文”,即當時的白話文。“能看古書、能用古書”的能力,從今天語文教育的目的來看,則仍然是需要的。

對中學國文每週課程的學習時數,胡適作出如下規劃:古文三學時(授課四年),國語文(授課兩年)、文法與作文(授課四年)、演說一學時(授課一年),辯論一學時(授課一年)。從課時比例看,文言文的課時比例仍然是最高的。對古文教材,胡適主張第一年專讀近人的文章,如梁任公、康長素、章太炎、蔡孑民、李守常等人的近體古文。第二、三、四學年,多讀古人的古文。教材分為兩類,一類用選本,從《老子》、《論語》、《左傳》、《檀弓》、一直到姚鼐、曾國藩。一類自修書,為此他開列了一個史、子、文學書的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