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創業時有哪些誤區要避免的

文思屋 人氣:3.24W

我們都知道創業前需要準備很多前期的工作,但是對於創業者來說很多都是第一次創業,那麼第一次創業沒有經驗我們要怎麼避免少走彎路,我們要怎麼避免走進創業的誤區呢?一起跟創業小編來了解下吧。

創業時有哪些誤區要避免的

創業時有哪些誤區要避免的1

其實,企業成功沒有共同的規律,創業未必需要投資一大筆金錢,未必需要建立很大的規模,甚至未必需要一間辦公室或店鋪。有志創業者沒有必要被一些所謂的理論束縛自己的手腳。

技術誤導。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常常會聽到創業者說:“我的技術是最好的,我的技術真的是最好的。”但是風險投資不光是投資技術,在整個專案裡技術含量很重要,但它的地位只是一部分而已,還有營銷,還有管理。很多人問,“我們的技術最好,你為什麼不投資?”在這裡,投資家不是不投資而是要投資高成長型的企業。

所有權誤導。在中國人的思想中大都有一種“擁有”情結,不懂得合作與分享。針對於創業此乃“大忌”。為什麼中關村的企業都做不大?稍微大一點,又要裂變?其根源在於人們的觀念。創業團隊一定要合力把餅做大。

有位創業者曾深感痛惜地說:“失誤在於當初把股份看得太重,該進來的人沒有進來,所以企業至今還是一塊小餅。”在創業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創業者要不斷吸取他人的教訓和經驗,儘量避免創業誤區,成功的機會才能更大。

感情誤導。很多創業企業是由親朋好友或同學組建起來的,有的雖一人出資,但起初加盟的都是熟人。由於彼此十分熟悉瞭解,因此在創業期常常憑藉昔日的感情自覺做事,忽視了必備的契約安排。這種“重感情、輕契約的工作關係,隨著創業企業的成長,矛盾和問題會逐漸暴霹出來。

比如,很多企業的創業同盟者起初很少提報酬多少或報酬相對較少,可隨著企業業績的增長,一些創業者由於考慮公司的財務還相當緊張,因此認為報酬還不到提高的時候;另一些企業者由於過於守財,則故意默許起初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薪酬標準;還有一些企業者提出了遙遙無期的股權分配計劃。這一問題不解決,必然成為日後效率低下、分道揚鑣的根源之一。

資本誤導。商業圈子裡資金缺乏是普遍現象,銀行家少的是幾十億頭寸,企業家缺的是幾百、幾千萬專案基金,巷子口的小店也需要借個幾千元週轉,資金不足並不是創業的絕對障礙,你可以從不需要大量資金的小生意做起,或是把你的創業計劃縮小,再不然你還可以把它拆作幾塊。

總之,你總能找到辦法,先把生意做起來,等最初的生意做成功賺了錢,才設法擴大生意範圍,只要你掌握住做生意的原則和足夠的運氣,最後你還是能夠成功的。

創業時有哪些誤區要避免的2

誤區一:一畢業就創業。

國內很多大學生尚未預備好,就過早出來“主導”創業,這導致大學生創業的失敗率很高。李開復表示,先參與創業,再主導創業,這對大學生而言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國內教育更關注專業發展,而忽視對於學生執行力、團隊經驗、市場研究等方面的培養。”他誇大,創業能力、創業教育是以上所有因素全方位的整合,而中國教育尚需走一段較長的路。

誤區二:創意即是創業。

針對國內很多大學生有了自己的創意卻不願意讓投資者知道的'做法,李開復以為,“點子改變一切”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實在很少見。“點子不是最值錢的,假如讓投資者在‘創意’和‘創業人’之間選擇其一的話,肯定有更多投資者選擇後者。創業人身上包含了所謂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創業方向、人的性格、創業團隊以及執行力等。”

誤區三:創業即是上市。

“創業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上市,更不是為了打倒競爭對手。年輕創業者要更有胸懷,打造正面的創業生態系統。”李開復提醒道,上市、等並非創業的最後目標,大學生創業者的最大理想應該是創造、完善行業產業鏈,用技術來造福使用者。“例如在網際網路行業,當網路使用者、內容生產商和廣告商都能夠分享你的技術,並達成收益和經驗上的共贏時,才算得上是成功。”

誤區四:對市場不夠重視。

將“創業”直接等同於“科技創業”,又將“科技創業”直接等同於“獲得專利”,是目前國內大學生創業者中一種較為多見的想法在李開復看來,創業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學生創業者是否“知悉市場”,包括對市場的理解,對使用者的深刻洞悉力,以及對使用者利益的瞭解和尊重。

誤區五:創業即是贏得風投。

“風險投資提供的不僅是錢。”李開復表示,據他觀察,當第一筆資金拿得手後,便開始排斥投資者的共同參與,把他們的意見當成對自己的干涉。“風投的價值遠在金錢之上。除了投錢之外,他們還能為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先容人脈、客戶、夥伴,幫助大學生了解市場,治理財務,以及吸引下一輪融資等。”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好的投資人的標準不僅在於他是否願意投錢、投多少錢,更在於在投錢之後他能否為創業者提供持續的、有價值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