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從馬雲那裡尋找創業者需要什麼

文思屋 人氣:8.56K

馬雲是個成功的創業者,成功創業者與創業失敗者之間的區別,不僅僅是時運的多舛,更多的是二著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成功的因素決定了成功的結果,為何成功,又為何失敗,財富經通過對馬雲先生的採訪,現在整理如下:

從馬雲那裡尋找創業者需要什麼

原則1:創業不是"置之死地"

馬雲一直是個不安分的人,很早就已經開始創業。最初和一幫鐵哥們成立了一個翻譯社,後來他甚至揹著麻袋去義烏販賣小商品。再後來他接觸到了網際網路,他意識到:網際網路必將改變世界!雖然當時在杭州甚至還沒有開通撥號上網業務,就是遠在美國的楊致遠也不過剛剛建立雅虎不到一年。但馬雲卻萌發出一個想法:我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釋出。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網際網路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馬雲提起當初,讚賞的是自己的勇氣而不是眼光。我覺得最值得創業者學習的,不僅有他的"闖勁",更應該是"謹慎前行"。前期摸索,拜師學藝,借船出海,馬雲絕對不是為了創業就把自己"置之死地"的野獸派創業者,相反而是用最小的代價來做好創業前的準備。

馬雲在創辦阿里巴巴之前在家裡召開第一次"股東"大會,"啟動資金必須是pocketmoney(閒錢),不許向家人朋友借錢,因為失敗可能性極大。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最倒黴的事情’。"這是這次會議的重要議題。"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最倒黴的事情’",這是馬雲給創業者的第一原則。

原則2:創業不僅要想,更要做!

要讓別人首先知道阿里巴巴,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1999年至2000年,馬雲不斷實施著一個戰略行動。他成為了"空中飛人",不停的往返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幾乎參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經濟已開發國家的所有商業論壇,去發表瘋狂的演講,用他那張天才的嘴宣傳他全球首創的b2b思想,宣傳阿里巴巴。他如同一臺不知停歇的機器,一臺演講機器。有時一月內可以去三趟歐洲,甚至一週內跑七個國家。他每到一地,總是不停地演講,他在bbc做現場直播演講,在麻省理工學院、沃頓商學院、哈佛大學演講,在"世界經濟論壇"演講,在亞洲商業協會演講。這個瘦弱的男人大聲的對臺下的聽眾喊道:"b2b模式最終將改變全球幾千萬商人的生意方式,從而改變全球幾十億人的生活!"

馬雲在忙碌,他的創業合作伙伴也沒有停歇。一段時間裡,每天工作16~18個小時。他們日夜不停地設計網頁,討論創意和構思。

阿里巴巴創立之初,馬雲有一句口頭禪:"你們立刻、現在、馬上去做!立刻!現在!馬上!"可以看出,馬雲之所以成功,不在於他有一個天才的頭腦,不在於他有個恢弘的遠大理想,而在於他在不斷將頭腦的東西落實出來,執行出來,做出來。"立刻、現在、馬上去做!"這是馬雲給創業者上的第二原則。

原則3:時刻保持冷靜的'心。

2000年馬雲把阿里巴巴的攤子鋪到了美國矽谷、韓國,並在倫敦、香港快速拓展業務。而且馬雲還將阿里巴巴的英文網站放到矽谷,時值網際網路的冬天,大批網際網路公司倒閉,阿里巴巴的矽谷中心也陷入生存危機之中。如不果斷採取措施,整個阿里巴巴將就地陣亡。2000年底,馬雲宣佈全球大裁員。2001年馬雲開展了阿里巴巴的"整風運動"。"如果你心浮氣躁,請你離開。"這番話,馬雲不僅是對員工講的,也是對自己講的。

靜下心的馬雲開始考慮阿里巴巴的核心是什麼?"小企業通過網際網路組成獨立的世界,這才是網際網路真正的革命性所在。"、"幫助中小企業賺錢"這是馬雲得出的結論。於是,馬雲頻頻飛到世界各地,聯絡買家。而後,馬雲又開始考慮:什麼才是決定b2b交易成敗的關鍵?在分析當時國內電子上午環境後,馬雲將目標鎖定在安全支付問題上。2002年3月,阿里巴巴啟動了"誠信通"計劃,和信用管理公司合作,對網商進行信用認證。結果顯示,誠信通的會員成交率從47%提高到72%。於是,從2002年開始收費、年付費用2300元的"誠信通"成了阿里巴巴贏利的主要工具,45000個網商的營收源讓阿里巴巴日進100萬金。冷靜下來的馬雲終於摸準了阿里巴巴的脈。

面對金錢的誘惑不要動心,面對快速擴張不要動心,冷靜的記住自己要做的是什麼,冷靜的去發現有價值的核心是什麼,正如馬雲自己說的:"一個企業家經常要問自己的不是‘我能做什麼’,而是‘該做什麼,到底想做什麼。’"這是馬雲給創業者的第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