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旅遊>導遊詞>

東溪古鎮導遊詞

文思屋 人氣:2.2W

以下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東溪古鎮導遊詞!!!

東溪古鎮導遊詞

各位尊敬的朋友,您們好!

歡迎大家來千年古鎮東溪觀光旅遊,東溪古鎮導遊詞。

我是東溪古鎮的導遊員夏雪兒,很高興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和你一起暢遊古鎮。

可能大家在媒體上對我們東溪古鎮都有了一定的瞭解,東溪鎮原名叫萬壽場,建場已經2200多年了。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東溪設丹溪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4年)撤丹溪縣為東溪鎮,建鎮時間長達1300多年。

東溪鎮現有儲存較為完好的古漢墓群、鹽馬古道、西南最古老的郵局--麻鄉約民信局、“旌表節孝”牌坊等古蹟,這些古蹟演繹了東溪歷史的興衰,積澱了厚重而豐富的文化。

2007年,東溪鎮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2009年1月,被列為“重慶市十大旅遊名鎮”。

02、書院街(明清古街)

我們現在走著的這條街叫書院街。

書院街是東溪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建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這條街是因東溪鎮舉人文明善修建的“明善書院”而得名,書院1000多平方米,直今原址保護,幾經修復,現在成了東溪鎮“書院街國小”。

當地人習慣上稱書院街為明清街,全長300多米,街面由長條形青石板鑲成,狹窄彎彎,曲徑通幽,寧靜而古樸。走在上面,是不是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03、麻鄉約民信局遺址

大家快看,這就是東溪最有歷史價值的“麻鄉約民信局”,它創建於清同治年間,就是現在的郵政局的前身。2002年2月,三峽博物館考古專家來這裡考察後確證,“麻鄉約民信局”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是西南最古老的郵局。

你們看,這道石門厚重結實、兩邊的石柱古樸蒼桑,是不是很有歷史的厚重感?這道門特別厚重,據說這些裝飾圖案就是當時最流行的,如果用紙和顏色拓印出來,就相當於我們綦江的版畫。門楣上這四個繁體字叫“當欋向術”,“欋”字是大路的意思,整體的意思是說面臨川黔大道”,傳遞信件方便快捷。這左右環繞的兩個圖案,就是“麻鄉約民信局”的郵徽,真是神奇,現在我們還能用手親自觸控到140多年前的郵徽。

據當地人介紹,“麻鄉約民信局”是綦江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運輸鉅子陳洪義建立的。麻鄉約民信局和現在的郵局一樣,郵遞信件和匯兌是它的主要經營專案。歷史上的東溪走在了社會發展的前沿,這個“麻鄉約民信局”見證了東溪政治、經濟、文化輝煌的歷史。

04、南華宮建築

古街青石板是古鎮獨特美麗的風景之一。我們腳下這條青石板路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請大家繼續跟著我往前走。

前面我們將看到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南華宮。

這座就是東溪儲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南華宮了,它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有100多平方米,距今已有273年的歷史。大家看經歷了近300年的風雨浸蝕,石門上的對聯字跡還依然清晰:

上聯:樹了菩提臺空明鏡

下聯:恩留粵嶺澤沛珠江

橫批:嶺南觀瞻

南華宮是磚木結構的建築。正大門上方這個是當時的戲臺,面積約40平方米。臺前這個橫欄上的木刻浮雕,技藝精湛,精美絕倫,人物栩栩如生,生動形象的講述著一個個歷史故事。戲臺兩側是觀戲的廂堂,就是我們現代人說的包廂、雅間。從這裡我們就能領略到當時南華宮的侈華了。

以前南華宮是東溪最熱鬧的地方,後來又是兩廣籍入川駐東溪的移民會館,每年正月間要在這裡開“同鄉會”,開完會、祭完祖宗還要唱大戲。

現在,東溪的戲迷來此唱“玩友”,在戲臺上唱戲,即使是沒有音響,街上的人也能聽得一清二楚,老百姓對此不解,都說南華宮的風水好,是塊唱戲的寶地。

其實,音響效果好是因為戲樓頂上這個像大“喇叭”一樣的“八角井”。大家快看,戲臺頂上這個“八角井”,就像一個大喇叭花一樣懸在空中,它就是戲臺的音響。

據建築專家介紹,戲臺頂上這個“八角井”,在建築上被稱為藻井,它的形狀像喇叭,具有擴音的作用。應該說這就是古代的音響了。據專家說,這裡的藻井是目前西南地區儲存得最完整的“喇叭”。南華宮是不可多得的古文化遺產,而南華宮上的大喇叭還有重要的科考價值。

再看後面的大殿,這些佛像均是明清時代的藝術品。

東溪以前有南華宮、萬天宮、萬壽宮,這座南華宮最具特色,濃縮了東溪的民間藝術和民間文化,見證著東溪的人文歷史。

05、龍華寺建築

龍華寺東溪古廟中保護的比較完整的寺廟。

龍華寺的歷來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距今已經有285年的歷史了。

龍華寺的名稱來源於一條昂首遠視的石刻盤龍。也就是說龍華寺是建築在盤龍上的。相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有一位陰陽先生來此,發現這裡山形像盤龍,推斷這裡是龍穴寶地,就請來能工巧匠,依山勢而刻了這條盤龍,祈願子孫後代能成為人中之龍。龍是原始人類的一種圖騰,大多數民族都曾把龍視為保護神,把寺廟建在盤龍上,其寓意是非常明顯的,它寄託了東溪人美好的願望。據說這裡的薔薩特別靈,匯聚了天下香客,終日香火繚繞。

龍華寺的建築雖說幾經修繕,但寺廟的佈局還是當初模樣,古人建寺廟有很多講究,所以現代人修繕時一般都不能輕易改變建築結構。站在這裡是不是有一種穿越歷史的感覺?

06、川黔古鹽道

我們即將踏入的就是東溪最富盛名的川黔古鹽道了。

這裡是鹽道的入口,當年鹽道兩旁都是商鋪店面,搬運鹽巴等商品的工人,就在這條石板路上來回行走。這裡就是當年東溪鎮最繁忙的交通樞紐。你們看,現在這些已經破舊的木質樓房,大都是那個時代遺存下來的,這些木板都變成深褐色了。

我們腳下的石梯也是那個年代修建的,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有的石梯中間都被凹下去了,這些凹下的地方,是從古直今,無數雙腳踏出來的,我們現在相當於是在踏著古人的足跡在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