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旅遊>導遊詞>

溱潼古鎮導遊詞

文思屋 人氣:2.35W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溱潼古鎮旅遊觀光。

溱潼古鎮導遊詞

溱潼自古臨海,水草豐茂,河東岸的村落至今還叫“海濱村”。大海東移以後,留下大片溼地,成了麋鹿、獐麂的樂園,這“群鹿戲水”的雕塑有著豐厚的歷史內涵。諸位如有興趣,可到我們溱湖風景區麋鹿園去欣賞那活蹦亂跳的麋鹿。

水鄉溱潼處處美景,早在宋代就形成了許多知名景點,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進士孫喬年寫下了“溱湖八景”的詩篇,其中的第一首便是眼前的“東觀歸漁”。

[東觀歸漁]東觀是建於後晉的一處道觀。觀前一泓清流是漁船依傍的港灣。每當夕陽西下,漁舟唱晚,炊煙裊裊,星光漁火,交相輝映,正如古詩所云:蒼茫暮色夕陽斜,三兩漁舟泊水涯。白髮引觴兒繞膝,醺醺紅面映流霞。終日辛勤的漁翁在兒孫繞膝的歡樂中陶然自醉。如今這裡仍是漁家的樂園,河東就是水產批發市場,溱湖八鮮從這裡源源不斷地運往大江南北。

溱湖水除了給予溱潼人豐厚的物質饋贈外,還給了溱潼人聰慧靈秀之氣,培育了多少遠近聞名的文星武將。請看這座與“東觀歸漁”彼此響應的“雙魁閣”。

溱湖南巖雁子墩劉氏“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從明到清喧赫鄉里達五百年之久。當代更有李德仁、李德毅兄弟二人四院士,真是“古有三科兩狀元,今有弟兄四院士”。古今雙魁,為溱湖八景增添了新的輝煌。

[院士舊居]古鎮溱潼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古有劉氏弟兄三科兩狀元,今有李德群弟兄二人五院士。大家所來到的這處宅院,便是院士的舊居。

這是一座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古代民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數百年的老屋,歷經滄桑,蘊藏了豐富的人文內涵。

從道光庚子年間文科狀元李承霖,到當今的李德仁、李德毅和李德群弟兄三人五院士,都是從這老屋的大門走出,走進了世紀的風雲,開創了事業的輝煌。

李宅的私家花園,名叫“睿園”。所謂“睿”,就是聰明智慧的意思。王安石說過,“睿則思無所不通”。有了高超的智慧,就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地處水鄉的人們,在造園時巧妙地運用了水的優勢。老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池塘雖小,卻匯聚了水鄉的靈秀,李氏弟兄便是靈秀之氣的代表。

眾所周知,李姓是中華民族的大姓。鼎鼎大名的詩仙李白,號稱青蓮居士,所以這座小亭名叫“蓮亭”。

“翰墨因緣舊,煙雲供養宜”。這副楹聯充分體現了李氏家學淵博,世代書香的古老家風。

(站在亭中心介紹):

書香門第,翰墨因緣就跟隨對岸的智泉、慧井、玉蘭、金桂一樣,清流汩汩,馥郁芬芳。正如這副對聯上所說的“清泉飲毓秀,壯志乘扶搖”。多年來,莘莘學子來這裡飲甘泉、折桂枝,都能事業有成,鴻圖大展。為李氏故宅增添了許多佳話。

(走進廳屋)李德仁,1939年出生於溱潼,世界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北大等近50所高等院校兼職教授,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第Ⅲ委員會主席和第Ⅳ委員會主席。國際測量學界“李德仁方法”奠基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瑞士蘇黎士理工大學(ETH)的客座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工大(QUT)的客座教授,加拿大卡爾加時大學的客座研究員。出版專著八部、譯著一部、編著(主編)七部、論文332篇。

李德毅,1942年出生於溱潼,1967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1983年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現在總參工作,少將軍階。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軍事電子系統工程研究開發工作,是我軍自動化技術與建設的開拓者,出版過英文專著兩本,主編叢書5本,發表論文170多篇,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8名,獲1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國際獎。

正廳上方高懸的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褒贈給院士曾祖父李貞發的“德孝永彰”匾額。“德孝永彰”四字既充分讚揚了李貞發個人的精神品德,更體現了李氏家族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這裡李德仁院士幼時所植的葡萄,召集已綠蔭滿院,牽掛的藤蔓是他們不斷的鄉情,累累的碩果是他們對祖國對家鄉的無私奉獻。樹高千丈離不了根本,院士的成長離不開故土的培育。

(走進堂屋)這裡是弟兄院士的祖輩們的形象。

這是李氏家族世代傳承辦家訓,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李氏兄弟就是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可謂書香門第,家德家聲,源遠流長。

(東房)這是李氏家居的內室。

(西房)李氏家庭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善於接受新的世界潮流。19世紀初,他們除經營李衛記陸陳糧行、鉅泰錢莊、通濟當典、肇泰油坊、堆疊外,還在蘇中地區較早地創辦郵電、電力實業,籌辦了養正國小、貧民工藝廠等社會事業。

李家還與無錫榮氏家庭、著名實業家張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用現在熱門話說,就是“招商引資”。這裡就是榮德生先生當年下榻之處。

(照廳)這是民國九年溱潼陸陳公所全體同仁贈給無錫榮氏集團的匾額。

當年榮氏集團為發展溱潼一方經濟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榮德興邦”的匾額既表達了鄉人的感激之情,又見證了地方發展歷史中的一段佳話。

李 氏 家 訓

愛我中華   興我家邦

少小勤學   車胤孫康

絃歌雅樂   翰墨傳香

尊師益友   孝德永彰

和親睦鄰   扶幼尊長

敬德修業   發憤圖強

女紅針黹   嫻淑賢良

詩書共讀   蘭桂齊芳

扶貧濟困   造福一方

克勤克儉   家道隆昌

[花影清皋]南宋末年,離這裡百步之遙的北禪院有位了緣小和尚,他凡心未脫,與村女小花姑娘在東汪塘附近井邊幽會。兩人常倚著井欄親密私語。時間一長,走漏了風聲,小花含羞投井而死,死前與小和尚相約,來世與他仍在井邊相會。第二年井邊就長出一棵山茶。了緣小和尚承受了嚴厲處罰,被趕出山門,就在井邊搭起一座茅棚,養護這棵茶花。這棵山茶距今已有千餘年,歷經折磨而愈加蒼翠嬌豔。清明前後,花開萬朵,大紅金心,如火如荼。每當星光月夜,俯身石欄,從井底晃動的茶花中有時還能看到了緣和小花的身影。清代孫喬年有詩為證:滿庭花卉一靈泉,碧

水清澄鏡面圓。月下階前僧去後,閒聽窗外水涓涓。

[民俗風情館]民俗風情館創辦於2002年,是利用朱氏民居改建的。

(秦磚漢瓦館)要問溱潼有多好,河爛泥也能盤成寶。秦漢時,這裡有七座大型磚窯,夜晚窯火通紅,如七顆明珠散落大地,那時溱潼鎮又名“七星村”。大家所見到的這幾塊秦磚就是從我們鎮東南郊區出土的。

溱潼磚頭以河泥為原料,春天罱泥夏天晒,顏色青綠可愛,當地人叫它茨茹青。經過踹泥、製坯、晾乾、裝窯、燒窯、閉火、窨水等過程,燒出的磚瓦綠豆青,敲起來鏜鑼響,這就如同成語所說的“瓦缶勝金玉”。難怪唐代李世民派尉遲恭到我們這裡訂製磚瓦,砌建泰州城。

明朝的時候,溱潼財主範馬良出錢獨脩金山寺用的就是我們這裡的磚瓦。諸位如到鎮江不妨留意看看。

溱潼的磚頭細膩堅固,是民間藝人施展才能精雕細刻的好材料,下面請看他們的磚雕作品。

(儀門)這裡是朱氏古宅的儀門,請欣賞門樓上的磚雕藝術。

當中一塊是“福祿壽”三星高照。

底下是“一品當朝”。中間坐的是一品大官,兩旁站立的是小吏,公案上擺著的是籤筒、“王命”便是權力的象徵。

北邊一塊是“高山流水”。講的是俞伯牙彈琴遇到知音鍾子期的故事。

南邊一塊是“仙人對弈”。講的是有一樵夫走進了山洞,看見兩位仙人下棋,等到出洞時,他的斧柄已經腐爛,所以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說法。

下面中間一塊是“衣錦榮歸”。主人翁在歷盡宦海浮沉以後,垂垂白髮,告老還鄉。這口井既諧音為“錦繡”的“錦”,又是家園鄉井的象徵。

左右兩邊分別是漁、樵、耕、讀。

漁夫撒網;樵夫挑著柴擔,跨上拱橋;老農左手揚鞭,右手牽牛,辛勤耕作;書生臨窗而讀,手不釋卷。

最上面的四幅是表現過去官宦人家“四時行樂”的: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最下面的兩邊,一是鸞鳳和鳴,一是鶴鹿同鬆,頭頂上的這塊五福捧壽。表示閤家歡樂,既有錢有勢,又有壽有福。我們也衷心祝願各位女士、先生福星高照、心想事成。

這種建築風格叫“幹架”,看不見灰縫,塊塊精磨,平滑如鏡。大家不妨摸摸,大家再細看簷口有什麼特點?一般房子簷口是木椽子,這裡是磚頭的,既美觀,又防腐,經得起風吹日晒雨淋。

照壁的砌法和門樓相同,東邊磚雕是紅燈高懸,夜戰馬超;西邊是臨江亭關雲長單獨赴會,當中一塊是古城相會。雖然張飛、關羽已經面目全非,仍然如同斷了臂的維納斯一樣,給我們留下美好的想象。

(大廳)目前全鎮尚存古建築6萬多平方米,其中明清建築2萬多平方米,在形制佈局上有單門獨院、三間一櫥,有合面兩進前廳後堂,有穿堂三進,有穿堂五進,合院兜梢等等,更有火巷、密室、照壁、儀門等點綴其間。

溱潼人砌屋講究磨簷博山、淮脊雀尾。挑選最好的磚頭,經過刨光、水磨,達到平整光滑,色質統一,用這樣的磚頭挑砌出的簷口叫做磨簷。它比木簷美觀、便於雕飾,經久牢固。

淮脊,淮是水中的一種猛禽,再跟博大的山牆高高翹翹起的雀尾結合起來,裝飾屋脊,形成勇猛的氣勢,據說可以驅邪避禍。

(博古架)這兩邊博古架上所展示的文物,都是溱潼地區出土和收藏的.。

它是溱潼古鎮無聲的說明、有形的見證。

麋鹿角,在溱潼地區方圓幾十公里範圍內陸續發現過許多麋鹿角、麋鹿角化石和半化石。英國學者博艾特和國內學者曹克清通過調查論斷,我們這一帶是中國麋鹿的最後消失點之一,也就是麋鹿的真正故鄉。

這裡陳列的漢罐、宋瓶、清青花瓷器以及各種民間用品,請諸位欣賞。

大家再請看室內,格扇花窗、券棚、抬樑、屏門。這裡是大戶大家的廳屋,相當於現在的客廳,專門用來接待男賓的地方。有人要問女賓坐哪?封建社會的女人是不參與社交的,要是來了女賓只得到後堂與女主人相會。有人問丈母孃挑女婿怎麼辦呢?那裡給她安排個地方——屏門縫裡偷著瞧。

(名人館)溱潼地區,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歷代的進士、舉人達一百多名。明代吏部尚書儲罐、清代進士蘇州府教授孫喬年、安徽儒學、邳州學政李鳳章等名人佳士治學理政,聲譽遠播,詩文著作流傳至今。南郊雁子墩有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為中國科舉史所罕見;清代中期,鎮區韓氏一門二舉人三秀才;當今李德仁、李德毅弟兄二人四院士;朱家三子在氣象學、中醫學上有傑出貢獻;唐家八姐妹皆為高階知識分子;更有少年俊彥,大亞灣核電站黨委書記李一農、王洵、王浩弟兄二博士,他們都是三十多歲的年青人。還有福建省人大主任袁啟彤、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朱銘也都是我們溱潼人。

(耕織園)古代的溱潼水草豐茂,麋鹿“千百成群”,農民“不耕而作”,生產的稻米“狀如大麥”,田叫“鹿陵田”,米叫“禹餘糧”。漢唐時代,這裡盛產“海陵紅傑”,俗稱“桃花米”。漢書記載:“吳有海陵之倉,倉為吳王濞所建”。唐代駱賓王在《為徐敬業討武檄》中寫道:“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鎮西不遠處至今存有“古海陵倉遺址。

這裡年陳設的是溱潼人在生產勞動中使用的部分工具。

溱潼的土地屬湖相沉積土,土質粘稠,有機質特別豐富,俗話說“雨天粘如膏,晴天硬似刀”。我們的祖先從古到今,因地制宜,創造和使用了許多簡單而實用的傢俱,你看這犁稱得起農具的“活化石”,它的刃口尖銳而狹長,區別於沙壤土地區的短而寬。

插秧前經過耕、漚、耙、漫,達到水清、土平、秧苗插入不飄不浮。精耕細作,真是種田如繡花。他們在辛勤操作時,頭上戴的是斗笠,身上披的是蓑衣,腳上穿的是草鞋。頂烈日,冒風雨,起早睡晚,遇到旱情、水情、車水堵壩,徹夜不眠,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經過幾多風雨,心血和汗水終於凝成了粒粒多黃。

(風箱)這是稻穀晒乾以後,進倉之前去除草秕雜質用的風箱,請諸位試試。據風箱主人說,它是乾隆年間的古物,算起來已有兩百多歲了。

(礱子)這是用來去除稻殼的礱子。

(椎臼)這是用於加工稻米的椎臼。製作年糕、湯圓的米粉就是從這裡加工得來的。

(籮筐、摺窩)這是挑運糧食的籮筐、貯存糧食的摺窩。

(市斛、升、鬥、籌碼)莊稼收好了,稻子歸倉了,要算算年景如何,就得用上計量工具,這是市斛、這是鬥、升、籌碼……市斛上還蓋有多年計量年檢的火戳,它相當於現在的計量局年檢的證明。

溱潼舊時糧行有100多家,溱潼糧價影響著上海、無錫、常州糧食市場行情的起落。

溱潼的農業在古代就創造過輝煌的業績,今天同樣走在領先的行列。鎮南不遠的河橫村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生態“全球五百佳”稱號。溱潼古鎮出產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暢銷市場。

[禪院古槐]這個禪院叫綠樹禪院,距今已近千年,禪院以老槐而得名,老槐因禪院而成仙。

鎮東曹家莊有一座村落叫落鶴掄,那裡有董永廟和慕雲亭。鎮南溱湖風景區的鵲仙橋是董永和七仙女聚會之處。當年董永路遇七仙女就是這棵老槐樹做的媒。幾百年來,人們一直呵護敬重、燒香磕頭,年青人訂婚在此合影留念,在老槐樹上扣一圈紅線,以求婚姻美滿、早生兒郎。生子後又來燒香還願。

老人們進入禪寺之前,也都先到槐樹腳下祈求健康長壽。

禪院始建於五代,大修於明代,原有四進下殿,目前修復的是主殿,供奉三尊大佛,當中一尊為釋迦牟尼佛,東首一尊為藥師佛、西首為阿彌陀佛。他們分別代表現在、過去和未來。兩旁是十八尊羅漢,後面是海島觀音,保留了明代重修時的風格。五開間的佛殿建築全國少有,更有過樑山、金家山、中柱山多種結構,既美觀又實用。樑間蜀柱、抱樑雲、荷葉墩做工精細。

再看柱子下面石礎上的龍,你們看看有什麼特點。它的下巴特別長,明太祖朱元璋是大下巴,象徵天子的龍頭雕刻也就沾了光。再看這邊的鳳,大家數一數,她有五個尾巴,而一般的鳳最多四條尾巴,不說大家也知道,這便是朱洪武的大腳娘娘了。

這就是當年他們見面時所乘坐的船隻,請大家登船瞻仰。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