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旅遊>導遊詞>

可園導遊詞

文思屋 人氣:2.93W

作為一名旅遊從業人員,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那要怎麼寫好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可園導遊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可園導遊詞

可園導遊詞1

各位朋友:

歡迎來到“中國的威尼斯”—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坐落在玉龍雪山下麗江壩子的中部,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萬人,其中納西族超過16900人。因為周圍青山環繞,城中碧水瀅瀅,宛如一方碧玉大硯而取名為“大研鎮”。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以四周個的高山為天然屏障。據說這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牆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木氏土司因忌諱而不設城牆。古城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儲存最為完整、最具納西族風格的古代城鎮。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依西芝”,意思為金沙江江灣中的集鎮,又叫“鞏本芝”,意思為倉庫集鎮,由此可以知道它是以從事經濟貿易發展起來的。

古城始建於南宋後期,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了。歷代均為滇西北的政治、軍事重鎮和納西、漢、藏等各民族經濟文化交往的樞紐。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江進入麗江,曾在古城一帶駐軍整訓,至今仍留下許多相關的納西語地名。明初,古城街道建設和集市貿易已初具規模,明末時已呈現出繁榮景象。中國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麗江遊記中寫道“宮室之麗,擬於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櫛(zhi)比”,這是對當年麗江古城之繁盛景觀的真實寫照。由於古城處於滇川藏交通要衝,是歷史茶馬古道的重鎮。自清代以來,商旅雲集,各路馬幫往來不斷,成為重要的貿易中轉站。麗江古城,因為集中了納西文化的精華,並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來形成的歷史風貌,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說到這裡,各位也許會問,遊覽麗江古城主要觀賞些什麼呢?我們可以登高覽勝、臨河就水,可以走街入院、還可以入市過橋,一覽古城佈局。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古城的入口處。古城的佈局可以說是以水為脈,隨勢自然。玉河水在這裡分為西河、中河、東河,在古城裡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過巷,穿牆進屋。如果哪位朋友仔古城中迷失了方向,請記住:順水而入,逆水而出。

下面就請各位跟我沿西河畔的新華街進入古城吧!

古城佈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佈局中“經絡”設定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各位朋友,四方街到了。四方街的位置在古城的中心,是由整齊繁華的鋪面圍成的一塊大約400平方米的露天梯形集市小廣場。據說是木氏土司讓人仿照他的印章,用五花石鋪就的,取“權鎮四方”之意。當年在廣場周圍,聚集了數十家商號和店鋪。形形色色的貨物通過茶馬古道從四面八方彙集到這裡,又從這裡流到四面八方。是茶馬古道造就了四方街的輝煌,使麗江古城成為滇西北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集鎮。

古城的大街小巷,全是用紅色角礫石塊鋪成,晴不揚塵,雨不積水。經歷無數人年年月月的步履磨蝕,光滑潔淨,大雨過後,呈現出五彩斑紋,當地人們稱之為“五花石”。

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祕密慈禧軍閥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四方街上,仍保留著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裝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潔淨,十分省力。在四方街西側的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利用西河與東河的高差放水沖洗集市和街面,居民也喜歡用水桶汲水沖洗門前的五花石街道。四方街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是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原來是為這個小巷裡楊家“一門三舉”而建的。從清朝的雍正元年實行“改土歸流”到清末廢除科舉的180年的歷史裡,麗江先後出了六十幾位舉人和7位進士。“一門三舉”在文化發達的中原地區不足為奇,可在麗江這樣一個長期由土司統治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卻是一樁具有轟動效應的大喜事,於是官府和民眾捐資在這裡建了這個科貢坊。

麗江古城建築最奇的是城市建設個規劃師們巧妙的呼叫了清澈的玉泉水。當汩汩的泉水流至城頭的雙石橋下時。人們將泉水分作三叉,分別穿街過巷,就像人體的經脈一樣。泉水流遍全城千家萬戶,造就了“家家門前流泉水,戶戶垂柳拂屋簷”的特有風采。水,不僅使大研古鎮不斷注入新生的朝氣,也成為了大研古鎮的佳妙美景。

城中有水必有橋。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繞民家,自然處處橋通道路。麗江古城既是一座古城,又是一座橋城。麗江古城有石拱橋、石板橋等各類橋樑三百多座。古道,小橋,流水,人家構成了麗江古城恬靜的居住環境。這些都為“中國的威尼斯”增添了一份古樸的壯麗。

各位朋友,我們下面要去遊覽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麗江古城文化的“大觀園”。

納西族木氏土司歷經元明清3代22世470年,歷史上稱其為“知詩書,好禮守儀”。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徐霞客曾嘆木府“宮室之麗,擬於王者。”木府歷經戰亂動盪的損毀,於1998年春重建,並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院。修復重建的木府佔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義坊、儀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等15幢,大大小小共計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

“誠心報國”等。木府分前後兩院,從儀門進去有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這裡是前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園及碧光樓、語音樓、三清殿等則是後院。

木牌坊上大書的“天雨流芳”四字,是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體現了納西民族推崇知識的熱情。

忠義牌坊又叫石牌坊,這座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築遠近聞名,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說法。

議事廳端莊巨集偉,是土司議政的地方。

光碧樓是後花園門樓,歷史上稱它為“稱甲滇西”玉音樓是土司們接聖旨和歌舞宴會的地方。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的產物。木府是一座輝煌的建築藝術園林,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築的風采,同時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築中的古樸粗獷。

遊覽麗江古城,不應錯過的是取聆聽下納西古樂。納西古樂這一被國外稱為“在中國各地已經失傳的音樂”,它由《白沙細樂》和《麗江洞經音樂》兩部分組成,它的珍貴之處在於它奇蹟般的保留了一些早已失傳的唐宋以來詞曲音樂。納西古樂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變化,形成了漢族和納西族音樂相融合的獨特風格,

可園導遊詞2

大家好!首先,我對各位的到來致以最誠摯的歡迎。我是你們這段旅程的導遊,我叫陳婉雯,大家可以叫我小陳,我來自東莞,希望我們能愉快的度過這段旅程。

巧的是今天我帶領大家遊覽的景點跟我是來自同一個地方,那就是典型的私家園林——東莞可園。乘著現在我們還沒到達可園,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可園。可園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也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人贊為“可羨人間福地,園誇天上仙宮”。而且與順德清暉園、佛山樑園、番禺餘蔭山房合稱清代粵中四大名園。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為莞城人張敬修所建,此人以捐錢得官,官至廣西按察,後被免職回鄉,便修建可園,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全部建成。

可園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外緣呈三角形,園內有一樓、六閣、五亭、六臺、五池、三橋、十九廳、十五間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樓、可軒、可堂、可洲?,其建築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磚結構。

那大家知道為什麼“可園”要叫“可園”嗎?這裡面有個傳說。傳說張敬修建好園之前,心裡取名為意園,即滿意,合心意的意思。園林修好之後,張敬修就邀請文人逸士過來聚會,慶賀一番,讓人們品評、鑑賞。張敬修引這班文人逸士遊覽全園後,就在大門口徵集人們的意見。不知是被酒薰醉了頭腦,還是這個園確實太好了?客人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讚美,又不好先表態,就都應答說:“可以!可以!”“可以”兩字,雖是泛泛空言的應付、推托之詞,但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張敬修見大家一致應為“可以”,而“以”與“意”近音,“可”字又在“以”字的前,就覺得“可”字優先。便改名為“可園”。所以,可園的命名,是可以的園子的意思。

好了,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已經到達可園了,請大家拿好隨身物品下車,由我帶領大家遊覽可園。

大家請看,正門口的“可園“二字正是張敬修的親筆書法,每一個字都是一氣呵成,一筆寫成,寫得蒼勁有力,顯示出他不凡的書法功底。所以說張敬修不僅是一名武將,也是一介文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接下來我們首先進入的是草草草堂,可能大家會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名字啊?草堂就草堂,為什麼還草草草,其實呢,這個是園主人做人格言!張敬修認為:“用餐也草草,住宿也草草,但是做人不能草草”,所以就起了這三草堂名來時時提醒自己。

其實我們在欣賞園林風光的同時,還可以領略到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內涵,可園的意義不只是私家園林那麼簡單,它孕育了著名的嶺南畫派。所以可園的聲譽還同兩位先生有關,這兩位先生俗稱“二居”,就是居巢和居廉。是清末著名的花鳥畫家,二居曾經作為張敬修的幕僚生活在可園將近二十多年,在可園裡長年作畫,使其創造了撞粉、撞水的居派花鳥畫法,是後來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像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都是居廉的弟子。

走進庭園,我們看到的是環碧廊。長廊環繞著整座園林,環長廊一週,全園景色都可以看到。環碧廊的開端是設在“擘紅小榭”之中。“擘紅”是剝荔枝的意思,擘紅小榭就是主人邀請友人品嚐荔枝的地方。可惜現在不是荔枝的季節,不然大家也可以在這裡品嚐一下荔枝,對吧?

接下來我們來到“可軒”。它是園主的客廳。這間房不僅門罩透雕成桂花的形狀,地面也是桂花圖案,所以,又稱“桂花廳”。據說興建可軒地板時,要求每個工匠每天加工不得超過兩塊,多了不但不賞,反而要罰,因此保證了做工的質量,所以至今完整無缺。

在可軒隔壁的屋子就是雙清室。雙清室是可園的又一勝景,其結構十分奇妙:首先是我們四周的彩色玻璃,它有四種顏色,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季。當陽光照射在彩色玻璃上,是非常的漂亮,同時也減低了陽光的強度。因為明清時玻璃還是比較昂貴的物品,這些彩色玻璃是當時從西歐、法國和義大利進口而來。堂中的建築、地面、天花、窗扇皆用“亞”字為圖,相傳亞字是吉祥之字。雙清室是園主人用來吟風弄月的地方,根據堂前湛明橋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雙清”。還有就是這間房間裡面最珍貴的文物,就是大家斜對面紅色玻璃上的這些字,這些字就是剛剛為大家介紹二居里面居巢先生所創作的,它當年是一首完整的詩詞,一共35個字,現在僅存19個字。

走過雙清室,請大家轉過身來,現在大家看見的就是邀山閣,邀山閣是“邀山入閣”的意思,因為推開窗戶近看就能看見黃旗名山,遠看能看見羅浮仙山。它整個造型是碉樓式的,非常有特色,高16.5米,共四層。邀山閣有兩“最”,首先呢,它是當年東莞縣城的最高樓層建築,第二最,它就是清代四大名園裡面最高的古建築。那現在就讓我帶領大家登上邀山閣最高層,領略一下可園的周邊環境。大家可以照照相啊,休息休息。

好了,各位遊客,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這次遊覽可園的旅程基本上結束了,小陳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我們相識也是一種緣分,希望大家覺得這段旅程是愉快的開始,愉快的結束,如果在旅途中,我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包涵多多原諒,多提寶貴意見。最後也預祝大家在以後工作好、家庭好、身體

好、心情好、天天都好、好上加好!謝謝!

可園導遊詞3

撫仙湖位於澄江、江川、華寧三縣間,距昆明60多公里。湖面積212平方公里,僅次於滇池和洱海,為我省第三大湖。最深處為155米,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泊。除東北長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撫仙湖又是我國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唐樊綽所寫《蠻書》,稱撫仙湖為大池。

《澄江府志》說:“量水川即唐書樑水縣(今澄江、江川一帶),大池,撫仙湖也。”後稱羅伽湖,據《明史·地理志》記載:澄江府“北有羅藏山(現名樑王山),南有撫仙湖,一名羅伽湖”。得此名可能和宋、元時南詔、大理段氏在澄江設羅伽部有關。

撫仙湖名與一個神話故事有關:相傳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到人間巡查,來到滇中,只見一池碧水,波光粼粼,兩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回返,變為兩塊並肩搭手的巨石,永遠站立湖邊。過去湖東南方有兩石並肩搭手倚立,據說就是石、肖二仙,在湖上駕舟遙望,還能若隱若現地看到兩仙人在觀賞,為留其跡,故名撫仙湖。

沿湖山川秀麗,勝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狀如玉筍,雄偉峻峭,被稱為“玉筍擎天”;東部有溫泉,當地叫熱水塘,泉口甚多,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湖底,湧水量大,水溫一般在40℃左右,水質含硫,是沐浴、療養的理想之地;東北面的回龍山如大象長鼻,故稱象鼻嶺;南面山間的海門河,僅長一公里多,隔山連江川的星雲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赭色石壁,稱“界魚石”,其旁還有一塊石碑,有詩說明星雲湖棲息之大頭魚,撫仙湖生長的抗浪魚,以石為界,不相往來。

古往今來,“界魚石”曾吸引過無數遊人,現已闢為公園,供人們遊覽。離“界魚石”西側100多米處,還有一座始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門橋,無桅杆的木船可從橋下過往於星雲湖、撫仙湖間,橋身精雕細刻,美觀大方。

湖中西南面,原有兩個小島,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飲虹橋”把兩島連線起來,明末一夕風雨把橋和小孤山蕩盡。現存大孤山,島成橢圓形,似如雞蛋,面積約半平方公里。上有巖洞,還有山峰,比湖面高40多米,面水一側多斷巖,沿島湖水深奧莫測。島中央舊有千歲松柏,為宋時大理國段氏所遺,但早已焚燬。明時很多名人、學士以島為樂園,捐助錢銀,興建殿閣,逐漸出現了飛簷細雕的建築群。至崇禎年間,島上已具規模,計有殿八、閣五、亭三、堂一、庵一,還有一座銅塔,塔基廣五尺,共13層,塔上有佛像、鈴鐸、扁額、對聯,備極奇巧。孤山島為當時澄江勝景。

清朝江川令彭賢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重修孤山寺記》中這樣寫道:“孤山向為迤東勝景,闢草攀蘿,遂躋其巔,媽由爛柯石,探南無洞,登弄珠巖,俯魚樂國,眾山獻翠,兩海環碧,頗如吾楚瀟湘洞庭。”蜀人楊慎也曾到孤山飽覽風光,留下了一些詩篇。當時遊人、隱士所留大量詩詞、碑記說明:孤山不僅是“巍然形勝冠南州”,而且是“遷人騷客停留者不可勝紀”的地方。

但清朝初年,戰火四起社會動亂,孤山的古建築遭到了毀壞。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雖有澄江知府王貞宇重建孤山,也只修了座孤山寺,已不及當年之巨集偉。到民國黨時期,只留下一座破廟了。

如今,孤山已經獲得新生,並呈現著一派生機。撫仙湖是個高原斷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三面環山,一面接著澄江壩子。湖面北部寬闊而深,南部狹小而淺,中部細長,似如葫蘆。湖底不平,到處是岩石暗礁,起伏很大。湖水主要來自雨水聚積,並南受上游星雲湖注入,北有澄江樑王河、東大河、西大河及西龍潭、熱水塘的泉水流入,東面的海口河是唯一的出水口,匯南盤江,歸南海。

撫仙湖屬淡水湖泊。湖水呈藍綠色,含磷量高,透明度一般4至5米,有的可達7至8米。因此,撫仙湖的湖水清澈而透明。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遊日記中寫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渾濁,唯撫仙湖最清。”徐霞客得出撫仙湖最清的結論是有科學道理的。因為匯入撫仙湖的水,首先流入星雲湖進行了沉澱,再經過一公里長的海門河入撫仙湖,水就很清了。而撫仙湖本身所接納之河流,源頭都在沿湖一帶山脈,長度都沒有超過10公里,又多屬泉水,也無渾濁之泥沙。比如,西大河水源主要是西龍潭泉水,這股泉水每天以5萬多立方米的水量湧出,流程也只4公里左右,還有如熱水塘的泉水就在湖邊,有的就出在湖底。其他河流,洪水季節雖帶

一點泥水,但雨過即停,且湖水深,沉底之泥沙,任憑風浪再大,也難翻起濁水來,這就是撫仙湖水清的原因。由於湖周圍自然環境沒有受到大的破壞,至今,撫仙湖仍然是雲南省未受到汙染的湖泊。詩人們形容為“琉璃萬頃”,這是一點也不誇張的。它是雲貴高原上一顆晶瑩的明珠。波濤翻動時,白浪如朵朵睡蓮競相開放,又似串串銀鏈滾動;無波時如明鏡般一片澄清碧綠。遠出近水,洲島錯落,使人心曠神怡,爽快清新。撫仙湖因湖水深,風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長,浮游生物以及底棲生物如螺螄、蚌、蝦也很少,只在沿湖淺水一帶才有生長。這種多風的'水域環境,使湖內主產抗浪魚,也是撫仙湖的特產。

撫仙湖的水利資源相當豐富,蓄水量達185億立方米,等於我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總蓄水量的四倍。引湖水能灌溉沿岸良田,又有航運之便。更主要的是,出水口的海口河落差很大,河長僅15.25公里,落差達385米,經勘察可分六級建成梯級站。現在澄江和華寧兩縣人民已建成兩級,其中有一級還與昆明電力併網,源源不斷的電流,輸往城鎮和農村,為滇中工農業提供了動力。

可園導遊詞4

大家好!我對各位的到來致以最誠摯的歡迎,我是你們的導遊張瀅瀅,大家可以叫我小張姐姐或是瀅瀅姐姐。我來自東莞,希望我們能愉快的度過這段旅程。

我先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可園。可園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也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20xx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人贊為“可羨人間福地,園誇天上仙宮”。可園始建於清朝道光30年,也就是公元1850年,莞城人張敬修所建。

大家知道為什麼“可園”叫可園嗎?這裡有個傳說:張敬修原本取名叫“意園”,即滿意,合心意的意思。園林修好後,它就邀請朋友過來聚會遊覽,並徵集人們對園子取名的意見。可大家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就都說“可以!可以!”張敬修見大家一致應為“可以”,而“以”與“意”近音,“可”在“以”前面,就覺的“可”字優先,便改名為可園。這是張敬修自謙的稱呼。是不是很有意思。

好了,大家請看,正門口的“可園”二字正是張敬修的親筆書法,每一個字都是一氣呵成,一筆寫成,寫得蒼勁有力,顯出了張敬修不凡的書法功底。所以說張敬修不僅是一名武將,也是一名文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接下來,我們要進去的是(草草草堂)這麼奇怪的名字?其實呢?張敬修認為,吃飯能草草;但是做人不能草草。所以就起了三草堂名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做人不能草。

好了!請大家與我到“可軒”它是園主的客廳。這間房不僅門:罩上透雕著桂花,而且地板上也雕著桂花,所以叫“桂花廳”。據說興建可軒地板時,要求每個工匠每天加工不得超過兩塊,多了不但不賞,反而要罰!因此保證做工精細。

大家有沒有看見那一個最高的樓。這就是“邀山閣”因為推開窗戶近看就是黃旗名山,遠看就能看見羅浮仙山。它整個造型是碉樓式的,非常有特色、高16.5米、共4層。那現在就讓我來帶大家登上“邀山閣”的最高層,領略一下可園的周邊環境。大家可以照照相啊!休息、休息。

好了,各位遊客由於時間關係,我們這一次遊覽可園的旅程基本上結束了,小張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最後祝大家工作好,身體好。

可園導遊詞5

各位貴賓: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員。

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典型的私家園林——可園,可園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其始建者為東莞博廈村人——張敬修。他是一名武將,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相當於現在的省長,而他又是一介文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大家請看,正門口“可園”兩個大字是張敬修的親筆書法,每字都是一筆寫成,寫得蒼勁有力,顯示了他的藝術功底。

為什麼叫可園呢?園子本來張敬修起名叫做“意園”,因為園林修好了以後,園主人經常邀請文人雅士過來聚會,並且會問他們,自己修建的園林大家感覺怎樣啊?朋友都說“可以,可以啊”。園主聽多了覺得可以的以字和意義的意字相諧音,那可字在意字之前就更勝一籌了,就把意園改成了可園。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草草草堂,可能你會問,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名字啊?草堂就草堂,還來個草草草,其實啊這個是園主人做人格言!因為張敬修認為:“用餐也草草,住宿也草草,但是做人不能草草”,故起了這三草堂名來時時提醒自己。東莞籍中山大學教授李五湖先生為這草堂作了一句對聯,是這樣子寫的:“草草原非草草,堂堂敢謂堂堂”。

在欣賞園林風光的同時,還可以領略到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內涵,可園可真是一個充滿雅意文風之地。

各位團友們,順德清暉園、番禺餘蔭山房、佛山樑園、東莞可園合稱廣東四大名園。然而與其他三大園林想比,可園的意義又遠遠不只是私家園林那麼簡單,它孕育了著名的嶺南畫派。所以可園的聲譽還同兩位先生有關,這兩位先生我們俗稱“二居”,即居巢和居廉。是清末著名的花鳥畫家,二居曾經作為張敬修的幕僚生活在可園長達將近二十多年,在可園裡長年作畫,使其創造了撞粉、撞水的居派花鳥畫法,是後來嶺南畫派的開山鼻祖。像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都是居廉的弟子。

話說之間,我們已經來到前方的“可軒”。這就是園主的客廳。此房不僅門罩透雕成桂花形,地面也是桂花圖案,因此,又稱“桂花廳”。據說興建可軒地板時,要求每個工匠每天加工不得超過兩塊,多了不但不賞,反而要罰,因此保證了做工的質量,所以至今完整無缺。

大家看到地板中間的那個小孔裡沒有,知道是幹什麼用的嗎?呵呵,很多人都以為是用來排水的一種器具,畢竟中國人喜歡喝茶,但事實上它是為客人送風送香的,當年主人在隔壁小房放一個鼓風機,有僕人在隔壁的小房裡用鼓風機鼓風,鼓風的時候再加上些桂花的香料,風由地下的銅管慢慢地冒出,涼風陣陣,所以現在我們稱他為“古代空調”,這些都反映了古人的生活形式與智慧。

來到這間房子呢,叫做雙清室。雙清室它的起名之意來自“人性雙清”,說是人和環境之間的和諧。那在這裡呢有三個地方比較值得大家瞭解。首先是我們四周的彩色玻璃,它有四種顏色,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季。當陽光照射在彩色玻璃上,是非常的漂亮,同時也減低了陽光的強度。因為明清時玻璃還是比較昂貴的物品,這些彩色玻璃是當時從西歐、法國和義大利進口而來。那麼第二點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整個雙清室的平面佈局、地面磚、窗戶的結構,都是呈一個繁體的“亞”字型,所以雙清室又叫做亞字廳。那第三個就是這間房間裡面最珍貴的文物,就是大家斜對面紅色玻璃上的這些字,這些字就是剛剛為大家介紹二居里面居巢先生所創作的,它當年是一首完整的詩詞,一共35個字,現在僅存19個字。

走過雙清室,請大家轉過身來,現在大家看見的就是邀山閣,邀山閣是“邀山入閣”的意思,因為推開窗戶近可見黃旗名山,遠可見羅浮仙山。它整個造型是碉樓式的,非常有特色,高17.5米,共四層。第四層是木質結構。這邀山閣又被當地百姓稱為“定風樓”,因為它四面通窗,僅以10根木柱放在10個石墩上,雖無一釘一鐵,但經歷百年雨都安然無恙。邀山閣有兩“最”,首先呢,它是當年東莞縣城的最高樓層建築,第二最,它就是清代四大名園裡面最高的古建築。

那現在就讓我帶領大家登上邀山閣最高層,領略一下可園的周邊環境。整個可園無論在建築,還是意境上,都包含了可以、可人、無可無不可這三層意思,因為園主人張敬修在仕途上三起三落。所以他教育子孫在仕途上可行則行,應止則止。整個園區除了可軒,還有可亭、可舟、可堂等一系列以可字命名的建築,由於時間的關係,我為大家在可園的講解到此告一斷落,感謝各位嘉賓對我講解的耐心傾聽,謝謝各位。

可園導遊詞6

各位遊客: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隨小何導遊進行撫仙湖圖文聲象旅遊。話不多少,我們來事先了解一下這個美麗的湖泊吧。

撫仙湖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華寧三縣間,距雲南省會昆明60多公里。要說著玉溪,可謂是人傑地靈的地方,被稱為“雲煙之鄉”、“花燈之鄉”和“聶耳的故鄉”。在2009年,玉溪榮獲“中國十佳休閒宜居生態城市”稱號,位列全國第二位,僅次於長沙市。玉溪,由於有一條穿城而過的玉溪大河而得名。而這條玉溪大河正是從撫仙湖中潺潺流淌而出,也就是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們一起來見識下,養育了玉溪這一方子弟的母親湖——撫仙湖。

要說撫仙湖,只能用“六大神奇”來加以概括。

神奇一:全國最深淡水湖

撫仙湖是中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頭第一大湖,位於雲南省玉溪市境內。撫仙湖是一個南北向的斷層溶蝕湖泊,形如倒置葫蘆狀,兩端大、中間小,北部寬而深,南部窄而淺。湖面海拔高度為1722.5米,湖面積216.6平方公里,湖容積為206.2億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為95.2米,最深處有158.9米,足以淹沒一座五十層的大樓,相當於滇池和洱海總蓄水量的四倍,相當於太湖蓄水量的四倍。佔雲南全省湖泊總蓄水量的67%,佔全國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撫仙湖的水溫,冬夏變化不大,水質又好,是極好的游泳之地。特別是北部沿澄江壩子一帶,近岸200米左右,水深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鋪細沙伸延至湖岸數米,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來游泳。

神奇二:水清異常

撫仙湖水的補給除靠雨水和泉水補給。撫仙湖水清澈純淨,屬於一類水,可直接飲用,透明度平均為5—6米,最大可達12.5米,是我國內陸淡水湖中水質最好的湖泊之一,居雲南省湖泊之最。詩人們形容為“琉璃萬頃”。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遊日記中寫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渾濁,唯撫仙湖最清。”為什麼同是湖泊,撫仙湖的清澈度能位列全省之最呢?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撫仙湖多為雨水補給,周圍地區的雨水彙集成小溪,流經地區植被較為完好,流入撫仙湖自然水質較好。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在過去,在撫仙湖的西南邊有一星雲湖,通過南面山間的海門河與撫仙湖相連,僅長一公里多,補給的水通過星雲湖的沉澱過濾再流進撫仙湖,自然水質相對於之前好了很多。但是現在,由於星雲湖水質逐漸變差,紅藻時不時會爆發,所以政府部門現於2008年開始封堵海門河,讓撫仙湖的水迴流回星雲湖,想通過兩個湖泊之間的流經順序來改變星雲湖每況愈下的水質。

當然,海門河河中段有一個神奇的景點就是,界魚石。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稱“界魚石”,其旁還有一塊石碑。如石碑上所言:星雲湖棲息之大頭魚,撫仙湖生長的抗浪魚,以石為界,不相往來。

神奇三:生物奇觀

撫仙湖湖水深,風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長,浮游生物以及底棲生物如螺螄、蚌、蝦也很少,只在沿湖淺水一帶才有生長。這種多風的水域環境,有了一種神奇的魚類——抗浪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原名鱇浪白魚,屬鯉形目鯉科白魚屬。對生長環境水質要求極高,抗浪魚是雲南撫仙湖的特產。每一批親魚產卵活動通常持續3天,約停7天后又來第二批,此所謂漁民說的“來三去七”的規律。用水車把水抽向引水渠,抗浪魚便自動遊入漁民特製的魚簍中。由此出現了最有特色的“水車捕魚”,抗浪魚由於數量少,魚質鮮美,市場價格在1000元一斤左右。

撫仙湖是全國少數幾個可以看到青魚陣的地方。青魚陣以每年的農曆七月至十一月為高潮期,逢萬里晴空,風平浪靜之日,遊人皆可大飽眼福,且近前魚群不散,拍照不亂,悠遊自如。最近幾年由於撫仙湖水質維持在較高水平,所以每年夏天,幸運的遊客都可以一睹青魚陣奇觀。

當然,在撫仙湖附近還有被稱為國際古生物學界譽為“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1984年7月1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侯先光在澄江縣帽天山發現了"納羅蟲"化石,向人類揭示沉睡了5.3億年的寒武紀早期世界,中國、雲南、玉溪、澄江、帽天山聲譽鶴起,名聲不脛而走,傳遍世界。

這裡埋藏著距今5.3億年的,該動物化石群再現了距今5.3億年前達爾文進化論中“寒武紀大爆發”的猜想。並作為事實依據,有力的支撐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猜想。在澄江帽天山地區採集了約5萬塊化石,在澄江化石中發現了40多個門類的80餘種動物,涵蓋了現代生物的各個門類。我們在這裡,可以找到最早的脊椎動物,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人類最早的祖先起源的地方。

神奇四:古滇國墓葬—李家山墓葬群

李家山古墓群為戰國至東漢初期的墓葬。隨葬品10多件至50多件出土的文物以青銅器為主,另有金、銀、鐵、玉、石器物;按功能分為禮器、樂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等,以“牛虎銅案”最珍貴,高0.43m、長0.76m。是雲南古代青銅文物的傑出代表,並於1995年被國家文物局鑑定專家組通過正式認定為國家級文物。案又稱“俎”,是中國古代一種放置肉祭品的禮器。牛虎案就是用來放獻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獻祭。因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而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於滇人祭祀的銅柱頂端,為崇拜之物件。

此銅案為古滇戰國時期青銅材料鑄成的案祭禮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組合而成。以一頭體壯的大牛為主體,牛四腳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橢圓形的案盤面,一隻猛虎撲於牛尾,四爪緊蹬於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視眈眈於案盤面。大牛腹下立一條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犧牲自己對小牛犢的保護。牛虎銅案中的大牛頸肌豐碩,兩巨角前伸,給人以重心前移和搖搖欲墜之感,但其尾端的老虎後仰,其後墜力使案身恢復了平衡。大牛腹下橫置的小牛,增強了案身的穩定感。此銅案是滇國青銅器中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組合造型使整個銅案重心平穩,大小和諧,動靜均衡統一。也因其器奇特造型,新穎構思,既有中原地區四足案的特徵,又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和民族風格,此銅案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極具藝術觀賞價值,是中國青銅藝術品的傑作,更為我國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

此外出土文物中,還有各類貯貝器、各類銅鼓、銅編鐘、立牛葫蘆笙、曲銅鋤、孔雀銜蛇紋錐、手執形銎戈、銅柄鐵劍及金鞘飾、鹿形金飾、金腰帶、各類銅釦飾等精品。

李家山墓葬群,在文物量上,媲美長沙馬王堆墓葬群,而距離撫仙湖不到十公里,已被初步證實為古滇國的墓葬群。到目前為止,已發掘的墓葬出出土4000多件青銅器,還有200多座墓葬沒有挖掘。

本來按照依山傍水的墓葬風水要求,墓葬本應朝向星雲湖,但在已發掘的87座墓葬中,統一朝向撫仙湖。這就是第五大神祕之處:

神祕五:碧海王城

2000年11月13日,雲南的權威報紙《春城晚報》發表了《撫仙湖裡有古城?》,2001年、2006年,我國曾兩次湖泊水下考古,央視都對其進行了直播,其中2001年的水下考古是我國首次進行水下考古工作。在水下考古工作的程序中:

發現類似金字塔高大建築和羅馬鬥獸場圓形建築。其造型是一座階梯狀建築,氣勢非常恢巨集。它上下共五層,第一層底部寬63米,第二層寬48米,三四層倒塌比較嚴重,無法仔細測量,第五層寬27米,整個建築高21米,類似於美洲瑪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層大的臺階之間都有小臺階相連,其中第一級大臺階從底部有一條筆直的小臺階直通而上,其規模不遜瑪雅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