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2021大學生生活調查報告(精選5篇)

文思屋 人氣:9.58K

當想知道某一情況、某一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我們務必要去搞清背後真相,並將獲得的成果展現於調查報告中。但是調查報告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大學生生活調查報告(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1大學生生活調查報告(精選5篇)

大學生生活調查報告1

近年來,高等教育已呈大眾化趨勢,大學生的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思想狀態已日趨多元化。為了瞭解我校目前學生的業餘生活狀況,摸清他們的思想現狀,便於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對學生業餘生活的引導。

本次調查提綱共涉及了學生的消費現狀、學生戀愛現狀、學生在校時間的分配和學生現有校園文化生活等四個專案。問卷採取無記名的方法,調查結果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前學生的業餘生活狀況,也反映出了一些存在的問題,為我們今後如何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對校園業餘生活的需求,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和對學生業餘生活的引導和思想教育提供了依據和參考。

一、普遍問題

(一)戀愛方面

根據調查顯示,我校學生的戀愛現象較為普遍,在學校裡成雙成對的情侶也幾乎隨處可見,從回收的調查問卷中顯示大學生對戀愛的認可程度也非常之高,達75.53%,而且大學生在選擇自己戀人上已趨多元化,不只是以貌取人了,更看中對方的人品、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綜合考慮的人佔調查總數的70.21%,這也說明當代的大學生已日趨理智。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同學的戀愛目的是正確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存在著某種問題,特別是男生,有個別同學戀愛是為了追風,也有絕少數是為了金錢,而女生中這種思想基本沒有。從對戀愛與學習的問題上看,超過半數的同學能夠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能較為妥善地處理時間上的分配;從對戀愛中兩人所談論的話題和對戀愛的結果來看,大部分人對將來不抱多大希望(佔63.78%),所以在平時交談中也很少涉及到將來兩人的打算。

(二)校園文化現狀方面

從調查結果顯示,現有校園文化生活遠遠不能滿足同學的需求,有88%的同學認為學校的業餘生活不夠豐富;雖然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在豐富同學的業餘生活,如大力發展學生社團,以社團活動帶動校園文化,而調查結果表明,有73%的同學認為參加學校社團和學校的一些活動,對豐富校園生活,培養興趣和提高能力的作用不大。因為他們認為這些社團和活動不夠實力,涉及面不廣,活動質量不高,太形式化,有些純粹是為了搞活動而搞活動。

(三)在校時間分配方面

貧乏的校園文化導致學生對課餘時間的分配也十分不協調。在調查的學生當中課餘時間中沒有參加社團活動的佔51%,這表明有一半的同學沒有參加到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去。而在課餘同學花在學習、看書上的時間也很少,其中一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少於1小時的佔了24%,而花在上網和其他娛樂專案上的時間遠遠超過花在學習和看書上的時間。

二、問題與思考

(一)大學生消費結果趨向多元化,有些同學片面追求高消費、貪圖享受、趕時髦,有的同學經常成雙成對地出入麥當勞、肯德基,與老鄉經常出入飯店、酒家,不惜花大筆的電話費、上網費、娛樂費。根據調查和日常的觀察,在一些同學中還存在著盲目攀比、擺闊追風,有的同學認為自己沒有更多的錢買時尚的服裝而缺乏自信心,覺得低人一等。還有一個問題非常值得考慮,調查結果顯示很少有同學想過自己勤工儉學,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為自己創收,或是有部分同學想到過但並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去。

(二)學業與戀愛都深深地吸引著當代的大學生,他們也想在人生的座標上尋找著兩者的結合點,大部分學生都有美好的願望,既想學業有成,又想戀愛成功,一樣都不想放棄。但實際上往往事與願違,一談起戀愛來,就把學業拋在腦後,尤其是感情出現波折的時候,更是心猿意馬。同時在他們失戀的時候,不能冷靜的面對,在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同時產生了失望心理和報復心理,以至於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

(三)現有的校園文化氛圍,不能滿足同學的日常需要,這也是校園的學生業餘活動的場所不能滿足學校發展所造成的。在學校裡學生的業餘生活很單一,除了能去去圖書館、閱覽室,大部分還是選擇去網咖,學校周圍的一些娛樂場所也比較低檔,這些因素導致學生感覺業餘生活單調、乏味。

大學生生活調查報告2

一、緒論

經歷十年寒窗苦讀,莘莘學子們終於步入夢寐以求的大學殿堂。大學是每個學生所憧憬的象牙塔,自由與理想的集合所在,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是由稚子向成人過度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自我價值與人生夢想的理想場所。在大學裡,大學生享受著生活、學習、成長、成才得每一份快樂。與其他階段不同的是,進入象牙塔,大學生群體有著充足的課餘時間,據有關部門統計:除去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以每週40節課每節45分鐘計算,每週上課時間為1800分鐘,而課餘時間為4920分鐘,幾乎是上課時間的3倍。由此可知,在如今的大學校園裡,屬於大學生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了。

於是,我不禁要問:大學生們在課餘時間都在做些什麼?他們是如何點綴和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的?學習?工作?誑街?上網?為此,我們進行了一些關於此方面的調查,據這次調查總結:絕大多數大學生課餘生活用在上網、運動、閱讀(課外學習)、看電影電視、外出逛街等;部分選擇在學習的同時做些兼職工作,增長閱歷,增加實踐經驗,鍛鍊自己,順便賺點零花錢。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營造一個活躍、向上、豐富的文化氣氛,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然而,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學生面臨著來自校園內外的多重壓力,課業負擔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學課餘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技能,增長知識,修養身心,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圓滿的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然而,並非每位大學生都能處理好學習、生活、社會活動中的矛盾以及合理的安排課餘時間。

為進一步瞭解大學生如何處理、協調這些學習與生活間矛盾,幫助大學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使得學習與實踐的時間分配達到最佳化,為此,我們對這一課題進行認真調查研究,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幾點建議。大學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而又關鍵的時期,而課餘時間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是大學生進一步挖掘潛能,全面發展的關鍵。課餘時間僅是大學生活中的一部小插曲,但卻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觀念。他們以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來填充和豐富他們的課餘時間,展示了他們以怎麼樣的態度對待生活。身為21世紀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通過積極參與大學的課餘活動,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強自主創新意識,提高社會應變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素質,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增強實際動手能力。希望這次調查的結果和總結能給大學生和即將成為大學生的同學們一些幫助和啟示,也相信大學生能更好的規劃和利用課餘時間,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調查形式及基本思路

本次活動我們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

基本思路:

1、小組成員在課餘時間諮詢有關老師,並且查找了相關書籍,也在在網上了解了有關當代大學生課餘生活時間的現狀的資料,分析現狀及提出疑問,為攥寫問卷調查以及採訪做準備。

2、在南京搜尋了各大學城,重點選擇了幾所學校,小組內分為幾個小分隊,分頭行動,在校園內路上、教室、圖書館發問卷以及採訪過往同學。

3、將調查問卷集中起來,分類進行整理和相關的計算,繪製成圖表,分析統計結果。對於採訪記錄進行整合、分析,再與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4、將結果進行小組集體討論,得到初步結論。

5、將調查初步結論與指導老師進行探討,進一步得出分析結論。

6、根據分析結果,針對現狀及疑問,攥寫調查問卷結果報告,分為電子版與紙質版。將此次調查採訪活動的過程用相機記錄下來,附在報告後,呈現給大家,接受同學和老師的點評。

7、將結果報告做成展板及宣傳單或以講演的方式展現給同學。

三、實踐目的

大學是一個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當一個人從父母親人的羽翼下走向獨立的生活,他的生活、觀念、思想就無可厚非地發生了變化。校園生活是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大學的校園生活卻不僅僅只是學習。

大學生的課餘生活,究竟會是怎樣的呢?經過高中的枯燥生活,年輕的我們會怎樣裝點自己多彩的生活?不同大學的學生們的課餘生活會是一樣的嗎?年齡的差異會導致課餘時間計劃的不同嗎?各種客觀因素會不會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呢?我們經過了討論,決定將實踐活動的方向定在了大學生課餘時間的安排上。

有人說,調查課餘時間的安排並沒有什麼切實可行的意義,但我們小組覺得並非如此。

當今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面臨著巨大就業壓力的大學生們,應該怎樣要求自己,以便能適應社會的潮流,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崇尚自由的大學氛圍下,每個人都會形成不同的生活態度,這就體現在我們平時生活的安排上。而現在,隨著快餐文化,拜金主義,網路文化等一系列潮流席捲中國,象牙塔裡的大學生們地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積極向上,求實篤行的風氣越來越弱,取而代之的是頹廢奢侈,空虛不實充斥著大學生們的生活。這次實踐,我們不僅僅是想得到一些資料,更是希望通過這些資料使更多的人意識到自己課餘生活的意義。課餘生活是我們擁有的一筆珍貴的財富,我們應該合理地安排它,使自己充實起來。在進入到複雜的社會之前,我們能按自己的意願生活的實踐也就只有大學了。為了使我們的人生不留遺憾,為了仍我們自己有一段美麗的回憶,我們是應該將自己的課餘時間合理的安排。

我們經過討論,決定將調查重心放在江寧周邊的一些大學校園。通過對各個學校基本情況,如交通位置,學生數量,年級分佈,學生素質的瞭解,我們希望能夠得出一些有意義的結論。做這個課題我們希望

1、通過比較不同學校學生課餘時間安排的差異,結合各校的情況簡要分析出現這些差異的原因。

2、通過比較河海大學不同年級學生課餘時間安排情況,分析年級對於學生課餘時間安排是否有影響並分析出其原因。

3、結合調查的資料,提出一個對自身的課餘時間安排的反思及範本。

4、鍛鍊自己的實踐能力,培養自己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通過調查能引起同學們對於自己生活和目標的思考。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大學生生活調查報告3

一、調查思路

(一)調查目標:大學,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小釋站。假期生活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大學寒暑假假期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假期的次數是倒計時,過一個少一個。因此,作為一個有較高文化的社會群體,大學生的假期生活應該怎樣度過才有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次調查針對廣西師範大學學生展開大學生假期生活的調查,瞭解當代大學生的'假期生活狀況,並針對當前大學生假期生活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從中挖掘出當代大學生假期生活狀況的共性。在此基礎上,剖析現象背後的成因,找出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引導大學生科學安排假期時間。

(二)調查物件:廣西師範大學學生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即製作一份面向大學生的假期生活安排調查問卷,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法,通過網路向身邊的同學發放問卷。

2、訪談法:針對身邊具有典型性的學生進行深入的訪談研究,對不同個案從不同角度進行調查,概括其特點並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3、觀察法:即通過觀察身邊的同學對假期生活的安排,得出調查結果。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本次調查通過網路面向廣西師範大學大一至大四學生髮放問卷100份,回收且實際有效100份。調查樣本基本情況:大一80.65%;大二12.9%;大三6.45%;大四0%。

(二)本次調查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大學生對於假期的自我觀感關於假期計劃,15%的同學表示有,並且很具體;48%表示有,但不具體;37%則表示沒有計劃安排。關於假期計劃執行力度上,12.3%的同學表示一直堅持;57.9%表示實行一段時間就堅持不下去:29.8%則表示沒有付諸實踐。在回答如果假期裡無事可做會有什麼感覺的問題上,28.3%的同學表示會覺得日子很逍遙自在,很舒服;25.2%表示很自責,覺得浪費了很多時間;40%則表示覺得自己很頹廢,但也很無奈。關於假期生活規律性的問題上,22.58%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生活非常規律;58.06%認為比較規律,無太大變動;19.35%則表示不太規律,尤其是飲食和睡眠。從以上三個問題的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生對假期安排還是比較有規劃,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假期時間,超半數的學生在計劃的執行力度和堅持時間上還是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從中也能看出一部分同學對於自己的假期生活感到頹廢,卻也沒有想辦法改變現狀,怨天尤人,最終假期也會在他們得過且過中消逝。,每天的生活多是隨心所欲,晚上不睡,白天不醒,生活規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有的同學假期完全沒計劃或者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計劃只是空置。我覺得這也折射出了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對未來規劃意識不強,自控能力不夠,行動力不足。

2、學習方面關於制定假期計劃,24.5%的學生選擇了學習或參加培訓班;20%選擇了與親朋好友聚會;15%選擇了外出旅遊;22.5%選擇了打工或參加社會實踐;18%則選擇宅在家。在學習態度方面,36.8%的學生表示在假期也要抓緊學習;27.5%表示假期就應最大程度的放鬆,暫時不學;29.2%表示在假期中無考試壓力,不想學。從以上兩個問題的資料可以看到,大多數學生都有重視假期學習的意識。通過訪談和觀察我們也瞭解到有一部分學生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打算充分利用假期時間提升自我。比如,參加英語培訓班,為四六級考試做準備;多看書,補充精神食糧;利用假期成塊的時間,學習駕駛這種需要他人、駕校教授的技能,考取駕照;還有學習某項技能或為考取各種證書做準備,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但有一部分學生卻存在這樣的意識:只要逃離了學校,逃離了考試,就不用學習。在漫長的假期中,無上進心無緊張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屈指可數。

3、社會實踐方面在假期計劃上,22.5%的學生選擇了打工或社會實踐。在做何種暑假工上,47.3%的學生表示選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12.5%表示做工廠裡的工人;7.4%表示選擇銷售員或餐飲服務員;13.6%選擇家教;8%選擇志願者;關於假期實踐目的,26.38%的學生是為了掙錢,增加收入;35.46%是為了鍛鍊自己的能力,38.26%是為了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從以上三個問題的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找兼職是為了鍛鍊自己,並希望與自己的專業對口或以後的工作接軌,對以後步入工作崗位起一個過渡作用。也有一部分的學生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假期兼職打工,賺取生活費。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也日益豐富。但無論是何種形式,都是大學生積極融入社會,在社會中不斷磨練自我、提升自我的體現。

三、相關建議

(一)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相應可行的計劃對學生來說,假期是一個難得的可以由自己完全掌控的時間。在學校時,學生由於上課或其他事情的阻礙,有許多想做卻又沒能做的事,但在假期,大學生就有了充足的時間。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想要實現這些事情,首先得有一個詳盡的計劃。這個計劃應儘可能的考慮到它的可行性、具體性,還要突出重點,而不能過於片面性和抽象。計劃趕不上變化,應根據情況隨時修改計劃,這樣才能確保在假期裡也能有條不紊,過的充實豐富。

(二)學習不能鬆懈只要還是學生,學習永遠是第一位。市場人才需求日新月異,本科學歷已不被看好,許多企業崗位更青睞學歷高一層的研究生,準備考研的同學則應該充分利用假期做準備。現在大學生當中,考證、過級之風漸濃,但也體現出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利用假期集中的時間,考過了自己感興趣的認證,既多了一技之長,也能提升將來的就業競爭力。

(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鍛鍊自我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都是從理論到理論,概念到概念,而市場需要的恰恰是擁有豐富經驗的人才。所以大學生最應做的是走出家門,走進社會,重視假期的實習機會,通過實習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提高動手能力和處理事務的應變能力,增加社會閱歷和責任感。這對大學生來說,不管是就業還是深造,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四、結語通過對假期生活安排的調查,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很好的利用假期做各種有意義的事。打工兼職,體會賺錢之不易;參加社會實踐,體味社會之艱辛;努力學習,提升內在之精神。假期不同,收穫不同。也有一些同學得過且過,虛度美好年華,期望他們今後能認清自我與現實,及時調整,合理利用假期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總之,希望廣大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充分合理的安排一個健康有意義的假期,制定切實可行的人生規劃,腳踏實地地奮鬥,為更好地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生活調查報告4

一、調查背景、意義、目的

背景說明:據統計,在中國,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噸,但一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積,開1.6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在2611噸。全球暖化等氣候問題致使全球人類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從我做起,我們的生存環境將會越來越怎樣?

調查的意義:通過調查,讓學生認識: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節能減排這些環保理念應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低碳生活更應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理念正漸漸被世界各國所倡導。讓每一個大學生都自覺養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學教育面臨的新課題。通過調查,瞭解當代大學生的“低碳生活”意識,進行氣候變化宣傳教育,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節能減排意識,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

二、調查內容

節能減排,是目前社會人人必須為之努力的工程。從當前的經濟社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難迴圈”的“三高一低難迴圈”發展方式來看,節能減排問題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困擾著我們。由於公眾的節能減排意識不強,掠奪式的快速發展對全球氣候產生了重大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這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嚴重挑戰,亟需開展全民氣候變化宣傳教育,改變生活方式,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那麼,低碳對我們的生活到底產生哪些重要的作用?我們距離真正意義上的低碳生活又有多遠?為此,我沒有采取傳統的紙質問卷方式,而是通過網路、電子郵件和簡訊的方式隨機調查了100名在校大學生,瞭解大學生低碳生活意識和他們對低碳生活方式的認知度和參與情況,從而宣傳和倡導大學生養成低碳生活方式。

三、現狀

2000多年來,隨著工業化程序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12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提前公佈的“2009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此外,全球暖化也使得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芬蘭和德國學者公佈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將可能是第一個消失在汪洋中的島國。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去年年底,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讓低碳生活成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今天,你減碳了嗎”也變成了很多年輕人見面時新的問候語。

1、低碳生活是大學生養成低碳生活方式的前提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有了更多的物質需求。這些需求和發展,一方面消耗著大量的資源、能源,另一方面又排放出大量汙染物,破壞環境,使得全球環境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環境汙染壓力。例如,能源使用和汙染物排放情況存在諸多不合理現象;許多資源被浪費、被汙染;汙染物的排放節制不夠等等。

通過調查,75%的大學生認為氣候和環境問題對自身生活影響不大,僅有15%的大學生認為對自身生活影響很大。調查顯示,對節能減排認知度不夠的75%的大學生因認識不足,對低碳生活也瞭解不夠,從而覺得氣候和環境問題對自身生活影響不大。

低碳是指較低或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祕書長任官平認為“節能就是最大的減碳”。對我們來說,生活方式描繪了每個人的“碳足跡”,二氧化碳給全球帶來的生存危機,增強了我們的憂患意識,世界各國都在減排問題上進行著艱苦的努力,低碳概念幾乎得到了廣泛認同。

那麼,什麼是低碳生活呢?低碳生活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它是一種簡約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活習慣。它還是一種自然而然地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從而養成低碳生活方式。低碳並

不意味著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雖然是一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憂患意識。全球暖化等氣候問題致使我們不得不考慮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並儘快養成低碳生活方式。

2、借鑑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在大學生中積極宣傳和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1)推廣綠色奧運理念,倡導低碳生活

2008年,為兌現綠色奧運的承諾,北京市修建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奧運會體育場館設施大量使用了節能、環保新技術。不僅有效減輕了奧運會對環境的不良影響,也使北京奧運會成為一屆綠色減排的體育盛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都將成為推廣自願減排的平臺,2014年南京青奧會也提出了要努力辦一屆綠色青奧的目標,這都是大學生養成低碳生活的良好契機。

(2)宣傳低碳生活的專案,啟動大學生低碳生活的活動由氣候組織聯合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起的“百萬森林專案”,號召社會公眾倡導低碳生活,應對氣候變化,支援西部生態脆弱地區的貧困人口。它一方面倡導公眾每天做到10件日常生活中的減碳小事來達到“減碳”目的,另一方面鼓勵公眾以每棵5元的價格向西部乾旱地區認捐一棵樹,用自己的行動來改善全球氣候,保護全球生態環境。2008年12月,中國首個官方碳中和標識——中國綠色碳基金碳中和標識釋出。碳中和標識是由國家林業局氣候辦設計註冊,中國綠色碳基金捐資人實踐低碳生活的一種證明。因此,在大學生中要進行廣泛的宣傳,讓大學生積極關注並真正參與其中。

為了鼓勵更多女大學生投身科研領域,歐萊雅公司啟動了“科學校園行”活動,以節能低碳為主題設定四個環保課題,在全國重點大學中徵集環保暢想及提案,最終評選出6名女性“歐萊雅校園科學之星”。此外,活動還特別設定了“歐萊雅減碳達人”活動,鼓勵更多的大學生提升環保意識,倡導科學健康的低碳生活。2007年3月,澳大利亞率先開展了“熄燈一小時”活動,三年多來已成為一項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環保活動。

四、對策及建議

1、借鑑“美國最綠色的大學”,建立低碳校園

從2007年起,美國一些媒體就開始不斷推出各種以“美國最綠色的大學”為題的文章。美國《福布斯》雜誌發表了布萊恩·文費爾德(BrianWingfield)的文章《美國最綠色的大學》,提出了哈佛大學等10所最綠色的大學名單。目前,美國已有400所高校的校長共同簽署了一份協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哈佛大學設立了“綠色校園行動計劃”(GreenCampusInitiative),提出推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針和計劃。這些環保計劃措施值得國內大學借鑑。在高校,我們積極倡導師生共同利用科學知識和人類智慧,為建立低碳校園而共同努力,在環境教育和環境保護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2、讓每一個大學生都自覺養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學教育面臨的新課題

(1)參與度尚有很大空間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僅有4%的大學生對碳排放很關注,不僅自己努力減少碳排放而且向他人宣傳;9%的大學生認為碳排放關係到地球氣候惡化影響,且正在採取行動減排;76%的大學生覺得有必要為減少碳排放貢獻力量,卻沒有采取行動;11%的大學生不認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與自己有關係。其實,低碳革命勢在必行,低碳革命已經開始——從政府機構到民間組織,從企業到個人,都將被深深捲入其中。

調查中,100%的大學生認為政府、高校、社群、環保團體、媒體都應為低碳生活展開行動。低碳生活其實貫穿了我們的衣食住行,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能為節能減排貢獻一分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種環保意識,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約,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2)可操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通過網上調查顯示,中國每人年均排放量為2.7噸。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做飯、取暖、用水、用電、乘坐交通工具等不可避免地會伴隨著二氧化碳的產生。對於每位普通人來說,如何用直觀、易操作的方式瞭解自己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瞭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

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將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出來,再選擇更環保的方式生活和工作。在教室和宿舍我們應該注意隨手關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據能源部門測算,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電燈泡,能避免4億噸二氧化碳釋放電視、電腦不用時及時切斷電源,既節約用電又防止插座短路引發火災的隱患;購買當地生產的食品、果蔬,能減少因為長途運輸貨品帶來的額外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多爬樓梯,少乘電梯,少坐一次電梯就可以減碳2~6公斤,儘量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等。

(3).充分發揮大學生環保社團的作用

大學生環保社團在推廣低碳生活活動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非政府環保組織約有2700多個,其中大學生社團佔了絕大多數,成為環保公益活動的生力軍。大學生環保社團在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吸收更多的大學生環保志願者的基礎上,注重自身品牌建設,擴大影響力和關注度,將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園內外廣為傳播。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說:“在二氧化碳減排的過程中,普通民眾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可以瞭解當代大學生的“低碳生活”意識,為制定相應的制度規範和環境倫理理念的宣傳提供依據,可以據此找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哪些環節需要加大力氣。因此調查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次低碳生活理念的宣傳和教育活動。

當前少數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只關注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發展,對人-社會-自然這樣一個深刻關聯、相互依存的和諧生態系統缺乏必要的認識。通過本次調查,促使大學生進行反思,對自身定位進行重新認識,關注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總之,讓每一個人都自覺養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學教育中面臨的一項新課題,也是全社會成員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大學生生活調查報告5

一.摘要

在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高逃課率、高不及格率等現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國際化、教學手段資訊化、學生就業市場化等複雜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學生的學風,已成為眾多高校關注的共同問題。為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和他們對教學的要求,以找出問題,探索解決方案,我們於20XX年開展了一次抽樣調查。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表明,其反映出的問題有一定的代表性,對同類高校加強和改進學風建設、制定相關的教學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大學生學習風氣調查學風建設

二.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物件為貴州大學南校區大學生。在受調查學生中按系科和班級進行抽樣調查,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在問卷中有針對性地設定了15個問題。共發放問卷邀請106份,回覆問卷100份,回收率為94.3%。

三.調查方法

以調查問卷為主,同時,我們還通過與學生訪談、深入學生所在繫了解情況等方式對調查的深度和廣度進行了擴充套件。此次調查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從學生自身的學習努力程度、對學習的投入進行考察,以瞭解學生學習的基本狀況;二是考察學生群體行為對個體學習的影響;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自身學習狀況的認識.

要分析大學生學習風氣的問題.首先要了解大學生對自己學習狀態的認識。每個人對自我學習程度的要求不同,在調查的最前面.我們旨在由被調查人對自己下一個評語,同時結合這個自我評價來探究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其學習行為的形成對學風相關問題的看法,所以.瞭解大學生對自己學習狀態的認識是對其學習風行調查的基礎。如問題1:你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是多少?大多數同學將自己習時間定位在“1—2小時、3—4小時”等中間狀態,而學習時間達到“5—6小時”卻只佔23%,“更多”則更少只有10%,這些數字顯示了大部分學生對當前學習並不是很在意.而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學習上的有很強的積極性並有著較高的學習慾望而併為之而努力,這些學生就有所謂的‘大學精神’。大學精神在於懂得去愛國家、愛專業、愛父母、愛家鄉。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樑、民族的希望.對民族的振興要體現責任感,要樹立“國家興亡我的責任”的高度責任感,有了這種責任,才會去努力地學習,努力去拼搏。如問題8:你的預習和複習情況?只有少部分人經常預習和複習,大部分都是偶爾預習和複習,更有甚者完全不去預習和複習。我們都是讀了十幾年的書的人,都應該知道只靠課上那點時間根本學不懂,可是為什麼還是沒有多少去預習和複習呢?

這就是大學生的學習風氣,在高中的時候再累再苦只要想到大學就能挺過去,到了大學才知道大學時間的確夠多,可是卻也找不到高中的充實感了,或許到了大學玩是許多大學生覺得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苦了10多年,可是我們光是對付會考、大學聯考就那麼辛苦了,那我們在大學出來是面對整個社會難道我們不付出就可以?答案絕對是否定的。所以作為大學生我們的責任更重,更應該去為國家的建設去學習。再如問題13:你對專業的興趣如何?大多數學生都是‘很感興趣、感興趣、比較感興趣’。看來我們好多同學還是沒有被迫選這個專業,被錄取的就是自己填的專業。也有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專業不感興趣,說當初被調劑了或者說不了解這個專業,現在發現不好就業。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對於一個專業只有努力地付出.才能真正體會到這個領域的樂趣,才會去努力,也才會去愛惜。專業對大學生來說就是生命,只有具備了一種專業技能,才能有機會去服務這個國家、去建設這個國家。

(二)學生的學習情況

據統計,被調查學生中逃過課的學生佔93%,沒有逃過課只有7%。導致逃課、的各種原因中,認為此課程太過無聊佔34%、逃課的課程不需要考試,覺得沒有必要上的佔33%、覺得不如在宿舍自學的佔18%,其餘通過走訪調查的,認為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的佔20.4%、認為自己學校的效果更好的佔16.8%、認為學生會、社團、兼職繁忙導致的佔16.1%、沉溺於網路、遊戲的佔14.3%,這說明學生認為原因主要在自身。從問卷看,學生認為此課程太過無聊、逃課的課程不需要考試,覺得沒有上是學風不好的主導性原因。

能按時完成且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的學生有49.6%,抄作業的大學生有40.3%,更有甚者根本不交作業。在課餘時間,每天學習時間低於1小時的學生有37.5%,低於2小時的有39.3%,很大一部分同學平時根本不怎麼學習,只是到了要考試時才突擊一下。還有的同學常常上網玩遊戲、看小說。很多同學從來都沒有仔細想過學習的問題。

五.有關大學生學風的幾點建議

對當前大學生學風出現的問題,既不可對學生全盤否定,又不可放任自流,必須加以重視,抓住問題的關鍵,採取積極的引導和建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