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供水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文思屋 人氣:3.26W

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了一篇關於“供水工作情況調研報告”的材料,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供水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供水工作情況調研報告(一)

隨著**市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市城市系統供水壓力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針對這一情況**聖泉水務有限公司結合**現狀和地域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一、**市城市供水壓力現狀

**供水設施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到目前已形成生產能力6萬m3/d,輸配水管網總長118km(dn≥80mm),用水普及率98%,基本上滿足了城市用水需要。但按“城市給水系統應滿足城市的水量、水質、水壓及城市消防、安全給水的要求”(《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範》 gb50282-98)來衡量,還有較大差距。當前市民反映最普遍也是制約**供水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給水管網水壓不足,產生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1、現有供水系統起點低,城市擴充套件後顯得先天不足。

主要制水廠江北水廠是建市前按原縣城總規選址、徵用地和確定最終規模的,至今未能突破單水源、小水廠、以樹枝狀為主的供水管網,供水水壓為低壓制的格局。供水範圍原來主是要巴河兩岸較平坦的低窪區(高位山坡地帶尚未開發),且在上世紀80-90年代,城區多層建築大部分都設有屋頂水箱和加壓裝置,對晝夜用水量和水壓不均勻情況自行調節,所以江北水廠建成初期,供大於求,市民滿意,政府高興,很多潛在問題尚未顯現。

撤縣建市後,**總規幾經修編,城市地位升級,供水範圍迅速向下遊及高位區擴充套件,且建築層數普遍增加,小高層、高層建築越來越多。原有低壓制的供水系統,就顯得起點太低,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向中等城市的供水和安全性提高上的轉變。表現在: 1、應有多水源、多水廠及應急水源;2、低壓制管網的中遠端也應增設補壓設施;3、城市呈梯級開發後,地形起伏變大,應採用分割槽、分壓供水方式;4、重新合理佈局生產、生活與消防合一的大的環狀管網建設;5、小高層、高層建築給水系統的豎向分割槽等等諸多問題日顯突出,原有供水系統先天不足的缺陷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擴充套件後新出現的供用水矛盾。

2、管網建設滯後,供水系統未能全面配套。

江北水廠生產能力經擴建改造後雖已達到5萬m3/d,但管網建設未能同步進行。由於原管網建設缺乏統一、科學、嚴密規劃,現有118km的管網多是逐年小步走“見效快”形成的小口徑管網,且大部分呈樹枝狀分佈。近年供水量一增大,瓶頸問題就顯現出來。儘管出廠水壓力為0.45mpa,但至管網末端已銳減至0.15-0.2mpa,甚至更低。這主要表現在管網末端的南壩片區、後河橋片區、高位區龍泉片區和迴風片區。

3、高位調節水池損壞,直接影響壓力調控。

**供水區域多分佈在離水廠較遠的中下游地段,為使出廠水輸水乾管較均勻地向城內輸水,在靠近江北水廠的白雲臺建有磚砌結構的`高位調節水池兩個,總容積3500 m3,除調蓄水量外,主要功能是起穩壓作用。由於北二環開發建設,水池周圍山體截腳和放炮施工作業等影響,致使1號水池(XX m3,)已開裂無法修復,僅剩2號水池在低水位狀態下維持工作,使之調蓄和穩壓作用大大減弱。管網水壓波動的幅度和頻率增加,高峰供水時壓力波動尤為突出。目前城區不僅出現高地段、高區位、高樓層欠壓缺水,甚至出現了低區供水壓力不夠現象,如南壩片區、北門片區和後河小區。

4、新建住宅小區供水後遺症層出不窮。

近幾年來,**舊城改造,新區開發,**各處如雨後春筍般建成一片片居民小區商品住宅群,大多數是7-12層的小高層建築。但供水水壓問題從未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從設計、施工到建成交付使用,均無樓院供水加壓設施。靠城市供水管網壓力是否能直供到頂,開發商似乎從未懷疑過。而實際上,小區室內室外給水系統不完善,供水設施不配套,交房後供水問題層出不窮,高層位住戶反映熱水器打不開,廁所排便衝不走的欠壓問題嚴重存在,物業管理跟不上,水一通,供用水雙方矛盾加劇。5、一戶一表供水方式改變後,所需服務水頭增大。

實行一戶一表、水錶出戶以後,多采用首層集中分戶,各戶分設單根小口徑(dn20)主管入戶的供水方式,較之以往每戶有多根大口徑(dn40或dn50 )主管分別進入廚、廁、衛的供水方式,管徑變小,管線增長,閥門和附件增多,使管道阻力損失成倍增加,對配水管網上的使用者接管點處的服務水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範》中所提到的滿足使用者接管點處服務水頭28m的要求,相當於將水送至6層建築物所需的最小水頭,而實際上六層住宅“一戶一表”所需水頭往往要大得多,因此,分戶表後,不少使用者反映水壓不足。

二、**供水壓力不足解決的對策和措施

1、近遠結合,科學規劃。

為實現中等城市供水目標,按照**新的總規修編要求,XX年,**聖泉水務有限公司委託成都市供水設計院完成了2020年城市供水專業規劃。擬建成多水源、大環網、分割槽分壓城市供水系統。

2、加大投入,加快管網配套建設和高壓區位供水加壓站建設,從根本上改善管網水壓。

現已完成城市給水管網改造規劃、可研及一期工程的初設評審。一期管網改造(低壓)工程已進入第一標段的施工階段,計劃用三年時間,投資6610萬元完成一期管網改造專案,使**供水管網現狀得到根本改善,同時為二期建設、近遠結合打好基 礎。二期工程主要解決城市高區位加壓供水問題。目前正積極籌備加壓站選址、完善用地手續等供水加壓站建設前期工作。

3、增加變頻恆壓裝置和修繕白雲臺高位調節水池。

為彌補白雲臺高位調節水池功能不足,江北水廠在送水泵房增設了變頻恆壓裝置,對穩定出廠水壓力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對遠端管網壓力調節作用不大。為此,積極組織修繕白雲臺高位調節水池。高位調節水池功能恢復後與變頻恆壓相結合,實現近、遠端水壓綜合調控。

4、積極協助使用者,在搞好“一表一戶”工程的同時,大力推行樓院二次加壓設施建設。

城市供水是一個從水源取水頭到使用者水龍頭的龐大系統工程,要供好水,僅靠供水公司一家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支援。要解決高樓水壓不足問題,就更離不開開發商、業主和使用者的配合與支援。我們認為,從現狀看,推行樓院和小區二次加壓供水是解決高樓水壓不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從長遠看,也是最可靠最根本的辦法。因為二十多年供水事業走過來的歷程隨時提醒我們,供需平衡是暫時的、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供需矛盾是存在的,只是遲來與早來的問題。如果不下決心解決好樓院的住宅小區的加壓供水設施,供用雙方始終會受到水壓問題的困擾,尤其是夏季和供水高峰時期。在推行二次加壓工作中,為做到有章可循,明確供用雙方的義務與責任,應嚴格遵循和依照國家有關城市供水和建築給水的法規、技術規範、規程和標準,即國家和四川省供水條例,國家標準《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範》、《建築給排水設計規範》、《建築給水排水及採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四川省工程建設標準《住宅供水“一戶一表”設計、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程》等要求“城市公共管網供水水頭必須達到28米,多層住宅6樓以下采用市政管網水壓直接供水,高層7-12樓實行加壓供水”.這些均是協調供用水雙方關係,確保加壓工程質量的可靠依據。為此,建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從城市發展出發,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動員和督促有關規劃、設計、開發、施工及物業管理等單位嚴格遵照相關規定,共同推動二次加壓措施順利實施,使之落到實處,從而解決好當前全城人民用水的迫切需要。

供水工作情況調研報告(二)

本月中旬,根據縣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縣人大常委會成立調研組,先後深入到縣水務局、縣環保局、柏梓鎮、塘壩鎮、上和鎮、縣疾控中心、自來水廠等單位,採取實地檢視、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我縣城鎮供水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城鎮供水現狀

近年來,縣政府及其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城鎮供水工作,精心組織,加大投入, 不斷完善城鎮供水基礎設施,增強保供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切實保障我縣城鎮飲用水需求,為促進城鎮化建設、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我縣城區供水以三塊石人工運河為自來水取水源,供水能力達到6萬m3/日,服務人口約20萬人,用水戶總數6.8萬戶,供水覆蓋率98%。其中,梓潼水廠供水能力2萬m3/日,負責老城區供水;江北水廠供水能力4萬m3/日,負責新城和涼風埡片區供水,年供水總量1000萬m3,供水質量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一)城區供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近年來,先後投入8500萬元,建成了江北水廠一、二期工程,新建供水主管道86 km,改造老城供水主管道5.5 km,對取水泵站、加壓站、淨水設施和變配電裝置等進行升級改造,確保了正常供水。於今年6月建成日加壓供水2萬m3的供水加壓站,有效緩解了涼風埡片區水壓水量不足的問題,已完成城區供水專項規劃編制。

(二)場鎮供水設施建設不斷加快。自2008年以來,全縣爭取專案資金9800餘萬元,新建成米心、玉溪、花巖、新勝、柏梓、塘壩、臥佛、五桂、寶龍、崇龕等10座鎮級自來水廠並投入使用,同時完成雙江水廠升級改造專案,安裝供水管道13.5 km,新增淨化設施和消毒裝置24臺,新增供水能力2.8萬m3/日。古溪、上和、壽橋、別口、龍形、群力、小渡等7座鎮級水廠正在加緊建設,別口水廠年內實現投運,其它水廠計劃2015年內投運。目前,全縣有20座鎮級水廠,屬國有企業鎮級代管水廠6座(米心、玉溪、花巖、新勝、田家、群力);民營股份制水廠4座(柏梓、上和、雙江、小渡);個人私營水廠10座(塘壩、崇龕、臥佛、五桂、古溪、太安、壽橋、寶龍、別口、龍形)。

(三)水質監測體系不斷完善。為確保城鎮飲用水質量,建立了疾控中心、環保部門、自來水廠三位一體水質監測機構,目前能夠完成42項指標檢測。供水主管部門正在擴建水質檢測中心實驗室,更新配套相關檢測裝置,充實專職檢測人員,不斷完善水質監測體系,提高水質檢測能力。

(四)服務質量不斷優化。一是成立了客服中心,專門處理使用者來電來訪、投訴諮詢等相關事宜,對使用者反映的問題實行一對一的專人服務,對處理結果進行回訪登記;二是升級收費系統,正在除錯銀行代收水費系統,年內將投入執行,屆時將為使用者繳費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務;三是嚴格執行停水管理規定,做到計劃停水實行申報,並提前採取多種方式釋出資訊,告之使用者做好蓄水準備,儘可能減少了停水對使用者生活的影響。

二、存在的問題

(一)供水能力與需求矛盾凸顯。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城區和場鎮規模不斷擴大,城鎮人口和企業不斷增加,用水量日益增大,尤其在夏季高峰供水時段,現有供水設施超負荷執行,現有的供水能力與城鎮發展用水供需矛盾凸顯,是制約城鎮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

(二)飲用水水源汙染嚴重。一是瓊江枯水期,上游來水較少,河水流動緩慢,溫氏、榮達等生豬養殖企業的汙染,加之上游的安嶽縣城以及場鎮無汙水處理廠而直接排放,導致瓊江河流汙染,水質下降;二是庫塘、溪溝由於源水不能迴圈,水質難以保證;三是城區航電樞紐工程,攔河大壩建成後,將提升縣城涪江水位7.5米,導致人工運河水流減緩,也可能造成江水迴流,自淨能力降低,源水質量將難以保證。

(三)水質監測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監測裝置嚴重不足,特別是現場監測儀器。據調查,500 m3/日以上的場鎮自來水廠沒有按照要求,每天對出廠水進行檢測,以保證出廠水水質,更沒有配備水質化驗室,達到水質常規9項指標檢測能力。水質監測按照新的要求106項指標,作為擔負監測責任的縣疾控中心因財政投入不足,裝置設施不全,制約了監測能力,目前僅能檢測出35項指標。二是監測覆蓋面、監測頻率不夠。水質監測屬行政事業有償服務工作,場鎮自來水廠普遍效益不佳,收費難度大,上級下達的監測任務補助經費少,要求地方財政配套補貼未落實,負責全縣飲用水水質監測的縣疾控中心無力承擔監測費用,導致監測覆蓋面、監測頻率不夠;三是場鎮水廠技術力量薄弱。多數場鎮水廠從業人員制水技術不強,衛生、法律意識淡薄,部分水廠制水人員基本制水常識都不清楚。

(四)人為損壞供水設施情況較為嚴重。近年來,一些施工單位缺乏安全意識,在施工過程中,不按程式,不聽告誡,忽視對地下管線的保護,損壞供水管道的情況時有發生;安裝在人行道上的公共消防栓也經常被車輛撞斷。供水管道及設施損壞後停水搶修期間,給群眾生活帶來影響,同進也容易造成二次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