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關於我縣扶貧日調研報告

文思屋 人氣:1.98W

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關於我縣扶貧日調研報告,我們一同來看看。

關於我縣扶貧日調研報告

篇一:關於我縣扶貧日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推動扶貧工程在我縣得到更好的實施,根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安排,7月27—28日,由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宋先國和副主任董黎明帶隊,組成調研組,分別到景福、寶泉、塔山、高堰等鄉鎮和縣農業局、水務局、農業機械管理局、交通局、扶貧辦等5個單位,採取聽取彙報,現場檢視扶貧專案,走訪座談幫扶貧困戶等方式,就我縣實施扶貧工程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開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來,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於農村扶貧開發的方針政策,按照全縣十年扶貧開發綱要,以新村扶貧整村推進為重點,以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培育優勢產業為著力點,大力組織實施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及貧困互助資金髮展專案,使貧困村農業基礎設施逐步改善,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增收致富主導產業開始形成,貧困群眾收入逐年增加,縣級領導聯絡鄉鎮、縣級部門幫村、黨員領導幹部包戶的扶貧工作機制進一步落實,全縣扶貧工作成效明顯。

(一)高度重視,健全機構,明確思路。幾年來,我縣扶貧工作成效明顯,但仍有省定扶貧村45個,貧困人口7.69萬人,貧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668元。行路難、用水難、增收難等問題還困擾著這些貧困村和貧困戶。為鞏固三年扶貧攻堅成果,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相關部門和鄉鎮及時組建了經常工作機構,充實了專職人員,落實了工作經費,制定了工作職責,出臺了一系列扶貧工作和對口幫扶的配套政策。堅持“政

府引導,社會支援,群眾參與”的工作方針和“綜合開發,重點投入,穩步推進”的基本原則,根據實施整村推進、產業扶貧、勞務扶貧、構建和諧社會扶貧工作要求和我縣廣大農村的客觀實際,明確提出了“打基礎、興產業、優環境、促轉變、建和諧、奔富裕”的綜合扶貧工作思路。

(二)突出重點,狠抓專案實施,大力改善基礎條件。近年來,我縣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大力實施扶貧工程,特別是交通、水務、農機、畜牧、農業等涉農部門通力協作,全縣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解決了部分貧困人口溫飽問題,貧困村的落後面貌正在逐步發生改變。一是實施基礎扶貧,利用幫扶資金816萬元,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先後修建衛生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等人畜飲水工程2867處。人畜飲水工程的實施,使10.77萬人直接受益,解決了貧困村、貧困戶用水難和飲水難的問題。二是利用幫扶資金1853萬元,修建通村公路292.6公里,受益村達107個,改善了這些貧困村的運輸難和群眾行路難的問題。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創造了有利條件。三是實施產業扶貧工程。利用扶貧資金456萬元,在一些貧困鄉村集中成片地實施了優質水果、中藥材、蔬菜等種植業專案9個,1.255萬畝,實施水產、良種兔、山羊、生豬等養殖業專案6個,使每個貧困村都有特色種養產業專案,較大幅度地增加了農民收入,緩解了群眾增收難的問題。四是實施新村扶貧,解決貧困村發展難。利用扶貧資金1805萬元建設扶貧新村39個,受益農戶達3.72萬人。特別是新階段以來,為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戰略,加大了新村扶貧力度。利用幫扶資金在扶貧新村中完成“三建五改”(建家、建園、建沼氣池,改路、

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扶貧工程0.46萬戶,改善了幫扶村農戶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狠抓勞務輸出,著力增加貧困戶的現金收入。勞務輸出是實現勞動力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對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出路,統籌城鄉發展,加速貧困地區脫貧程序都具有重要意義。幫助貧困戶進行勞務輸出,是實現幫扶形式逐步由“救濟式”向“開發式”轉變、“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的有效途徑。我縣扶貧辦、婦聯、工會、共青團、農廣校等部門先後利用277萬元幫扶資金,舉辦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53期3200人次,有組織轉移輸出2160人,大部分外輸勞務從業人員月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收到了輸出1人,脫貧1戶的效果。為順利推進扶貧新村建設和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提高貧困人口素質,近年以來,相關縣級部門和鄉鎮每年都要利用幫扶資金組織全縣對當年啟動的扶貧新村和新農村示範村的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進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扶貧部門、扶貧工作人員和扶貧物件的政策水平和業務技能。

(四)注重管理,提高扶貧實效。一是加強專案管理,嚴格專案審查,嚴把立項關。把一些切合實際、群眾急需、有利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案,經扶貧部門篩選考察後,再推薦給上級部門和縣政府選擇立項,確保幫扶專案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強工程監督,嚴把質量關。扶貧辦對實施的幫扶專案實行全方位協調和全過程跟蹤,嚴禁擅自修改專案計劃,隨時跟蹤檢查專案實施進度、確保工程質量、按期完成任務。三是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對幫扶專案工程進行竣工驗收,嚴格把關,確保建成優良工程、效益工程。四是加強資金管理。明確了幫扶資金和

物資的管理原則、使用範圍。財政、審計部門密切配合,加強監督,規範各專案實施單位財務制度,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嚴禁截留、擠佔、挪用幫扶資金,並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一律不準向專案單位違規攤派資金,搭配物資。

二、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我縣部分鄉鎮、村一味強調自身的貧困,重視向上級定點幫扶單位爭取幫助支援,幫扶的單位也重視扶貧濟困,積極為貧困群眾捐資捐物辦實事,輕視引導和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著“等、靠、要”思想,被動等待幫扶的現象比較突出。

(二)扶貧資源整合不夠,專案實施後續管理滯後。一些鄉鎮、村只重視爭取了多少專案,接受了多少幫扶資金和物資,忽視了對幫扶專案和捐贈資金和物資的使用管理,在專案設定上沒有從貧困村、貧困戶的角度去考慮該發展什麼專案、如何實施管理好專案,沒有把資金與專案的質量完成情況掛鉤。涉農專案資金整合力度不夠,“整村推進”效果不明顯。特別是種植業扶貧專案實施後的後續管理嚴重滯後,影響了扶貧專案綜合效益的發揮。

(三)扶貧工作長效機制不夠健全。扶貧工作一般體現在幫扶主體的自覺行動上,沒有剛性的目標任務,一些部門和鎮鄉幫扶方式單一,給錢給物忙於應付,沒有從建立長效的幫扶機制上下功夫。在貧困村建設中,雖然各部門的專案與扶貧開發有所結

合,但沒有一套長期的向貧困村傾斜專案以達到“整村推進”建設新農村的投入機制。特別是幫扶方對貧困問題的調研,貧困村發展規劃的編制,資訊的反饋,資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夠完善,造成社會扶貧的盲目性。

三、幾點建議

(一)繼續堅持領導重視,統一認識,完善機制。一是思想認識要進一步統一。要把做好幫扶工作始終作為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擺在政府及相關部門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緊抓好;二是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完善。每年都應組織相關縣級部門,加強多方銜接,規劃和落實幫扶專案,推動幫扶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三是幫扶渠道要進一步拓寬。要堅持“政府引導、社會支援、群眾參與”的工作方針,堅持幫扶與協作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使幫扶的思路更寬,渠道更多。四是要切實加強扶貧專案實施的後續管理,充分發揮扶貧專案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五是進一步加大對扶貧工作典型事例的宣傳力度,調動各方積極性,確保扶貧工作更加紮實有效推進。

(二)堅持分類指導,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幫扶的主要物件是貧困村的貧困農民,因此貧困農民既是參與主體又是受益主體,必須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實施幫扶專案,改變落後面貌的積極性。要針對貧困人口具有相對性、動態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建立運作激勵機制。在扶貧工作中做到政策、步驟、批次上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對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要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戶先脫貧致富。對於無勞動能力,因殘疾、

篇二:關於我縣扶貧日調研報告

扶貧幫困工作是工會工作者的工作職責,搞好調查研究是扶貧幫困工作的基礎,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保證,只有搞好調查研究才能技術革新清情況,瞭解職工困難程度,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幫扶,保證此項工作順利進行。2007年10月份,我們就全域性職工困難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情況如下:

一、 基本情況

我局由於職工收入較低,加之生活日用品價格較高,各項費用支出成本大,職工因病,子女上學等原因,造成了部分職工生活困難,困難職工的數量逐漸增多。為了使困難職工得到幫助,早日從貧困線上走出來,因此局工會決定採取措施,想方設法幫助這些困難職工早日脫貧。為了掌握困難職工的基本情況,首先我們下基層開始調查研究,逐單位進行調查摸底,走訪困難職工家庭,掌握第一手材料,經過初步調查走訪,確定我局困難職工24戶,基本是因病、人口多、孩子上學等原因造成貧困,但他們絕大多數是願意在組織的幫助,通過自身的勞動脫貧致富,也有一部分人由於身體和各種原因,就是在組織的幫助下也無法靠自身的勞動脫貧致富。根據這種情況,最後我們確定為17戶困難職工為我們的幫扶物件,我們加大幫扶力度,制定辦法使他們在短期內走出困境。

二、 幫扶工作所採取的措施

通過調查我們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摸清了底數,為下一步幫扶工作打下了基礎,提供了依據。首先我們向黨委進行了彙報取得了黨

委的支援和認可;之後我們制定了“三聯式”兩級扶貧幫困實施方案,在方案當中我們確定了指導思想,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由過去的“輸血”向今後的“造血”的方式上轉變,切實幫助困難職工解決資金、技術、知識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讓困難職工從根本上走出困境,脫貧致富,把黨的關愛與溫暖送到困難職工當中。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們對17戶困難職工進行了分類,對基本生活水平低於本地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或家庭成員患大病,有重大意外事件致貧,並且有一定勞動能力,身體健康,有脫貧致富願望的困難職工採取“三聯式”兩級幫扶,即局、場、困難戶三級聯動的方式,以處級、科級幹部為主的幫扶形式進行幫扶和“三加式”幫扶服務鏈,即以支部+工會+困難戶的互動方式進行幫扶;最後確定“三聯式”幫扶是13戶,“三加式”幫扶是4戶,兩種幫扶方式都確定了處級和科級責任人,併成立了“三聯式”兩級幫扶工作領導小組,以此推動幫扶工作的開展。

為使幫扶工作開展更有起色,使困難職工看到組織上是在真心實意地在幫扶,因此局工會建立了幫扶專項基金,此舉得到林業局在力支援,特從財務撥付15萬元, 作為幫扶專項資金,劃撥到工會財務上,由工會管理此項基金。為了使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工會制定了基金管理辦法,做到專款專用,有償借貸,定期回收,滾動發展,並簽訂借款協議書,保證資金有效從使用。

“三聯式”兩級扶貧幫困實施方案下發後,各單位的困難職工在兩級責任人的幫助下,也積極的行動起來,全域性上下一個扶貧幫困的政治局面開始全面展開,各基層單位積極幫助困難職工想辦法、出主意,積極幫助開展產業專案,並按方案要求制定幫扶計劃,建

立幫扶檔案,及時反饋到局工會,為局工會下一步在資金幫扶上提供依據,局工會根據基層提供的產業幫扶計劃,深入到困難職工家中,進行專案考察,確認專案發展規模,發展前景,以便更好的提供資金上的幫助,使幫扶力度更大更強。從而早日走困境。某某林場的2名困難職工在幫扶專案的選擇上,都是按各自的自身特點,選擇自己能脫貧的專案,一個是開藥店,一個是在自家養雞。通過局工會專項資金扶持,現已都執行良好。某某公司的困難戶根據自身能力,發展養牛業,現已養牛30多頭。某某某局的困難職工發展養奶牛,每天都有近30元的收入。總之,通過開展“三聯式”和“三加式”扶貧幫扶,使一部分困難職工基本能夠靠自己的雙手及局工會的幫扶都在脫貧致富的產業上做文章,使自己儘早的擺脫貧困。

三、 幫扶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發展的“三聯式”兩級扶貧工作的開展,確實在扶貧幫困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幫扶的絕大多數職工通過開展的“三聯式”幫扶都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為徹底擺脫貧困走出了堅實的一步。目前17名困難職工,通過“三聯式”幫扶,現已有10戶,在產業上有所發展,2戶已脫貧,8戶目前都取得了經濟效益,局工會已投入幫扶基金7萬元。如:某某林場的養雞每天產蛋36斤,月收入在600元以上,開藥店每月純收入在1000元以上,防辦扶持的養鵝,今年收入8000元,某某某林場困難職工發展養殖非洲雁100餘隻,養肉牛10頭,年收入5000元,機關幫扶困難職工開展糕點加工業,通過自籌資金及扶持基金,購置了加工裝置,而且還帶動職工就業,年收入3500元。

總之,通過一年來的幫扶工作,可以說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準了幫扶工作的切入點,使幫扶工作真正在我局得以落實。從而保證了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也充分體現了工會組織,在維護職工經濟利益方面所作的工作,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黨的溫暖。

篇三:關於我縣扶貧日調研報告

扶貧開發工作是促進農業增產,加快農村改革,實現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掌握扶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瞭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以“減少貧困、縮小差距、增加收入、構建和諧”為目標,以“整村推進、連片扶貧開發”為抓手,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中心,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重點,積極拓寬扶貧資金籌集渠道,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增強貧困物件的自我發展能力,探索與**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新模式,紮實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現就對全縣扶貧開發進行的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縣地處**邊界,下轄十個鄉鎮,總面積728 平方公里,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約佔總面積的80%,全縣總人口52萬,其中:農村人口46萬多人,佔總人口的88.5%,有19個貧困村,全縣現有人均收入低於2763元貧困戶12264人,通過調查分析,致貧的原因:1、因家庭勞動力缺少致貧的3820人;2、因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致貧的1160人;3、因孤寡殘、五保需社會保障致貧4225人;4、其他原因致貧3059人。

二、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穩步推進整村推進專案實施。

2016年度上級扶持我縣1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財政扶貧資金310萬元,安排扶貧計劃專案38個,通過專案的實施,新建水泥公路24條32公里;水利設施4條1350米;綠化、亮化工程1處;文化活動廣場9處。近幾年來,在上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扶持下,通過鄉、村廣大黨員和群眾的努力,全縣19個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極大的方便了廣大群眾出行。隨著周圍環境的不斷美化,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在悄悄改變。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燈,鋪上了水泥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休閒娛樂文明適度,社會環境穩定和諧的新景象,使廣大幹群對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充滿了信心。

(二)、以促進生產發展,全力推進產業扶持。

今年是產業扶持第一年開始,上級下達產業扶持資金380萬元,我縣19個扶貧村以主導產業建設和貧困戶增收幫扶工作作為重點,力求通過整村推進,使各村級主導產業有較大發展,大部分貧困戶都能具備脫貧的能力。通過反覆調查,深入研究,結合各村實際,幫助全縣19個貧困村制定主導產業基地建設目標任務計劃,使19個貧困村在整村推進中進一步突出重點、明確建設任務,同時,也解決了以往各重點村在整村推進中發展主導產業專案建設的難題。

(三)、以增加貧困農民收入為中心,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為了做好“雨露計劃”培訓轉移工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同時,我辦領導班子深入基地調研檢查指導培訓工作,要求有關部門對培訓輸出學員家庭遇到的困難結對幫扶,為輸出人員創造良好的外出的環境 。今年我縣完成“雨露計劃”培訓共210人,下撥資金19.8萬元,其中職業教育培訓80人,撥付資金12萬元,轉移就業培訓130人,撥付資金7.8萬元,全部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到貧困物件手中,轉移就業率達100 %,有效的增強了貧困群眾的就業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為重點,確保移民搬遷的政策落實。

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涉及面廣,必須由政府主導,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實施。因此,縣委縣政府專題研究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要求有關鄉鎮及部門要明確任務、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找準工作著力點,同時要求縣級相應資金配套到位,確保全縣扶貧移民搬遷工作強力推進,並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方案,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組。

2016年省下達我縣扶貧移民搬遷任務598人,通過鄉、村、組層層把關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物件的意願下,全部進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堅持“五統一分”。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資金管理、統一竣工驗收,確定在長平鄉淡塘村“工業園安置點”,安置點主體工程已封頂,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全面起動,全縣108戶598人已簽訂協議搬遷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加強組織領導,營造全縣上下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一是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加強對全縣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細化分解扶貧開發任務,將責任落實到鄉鎮和幫扶部門,確定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將扶貧工作納入全縣年度綜合目標考評體系,加強檢查,嚴格獎懲,確保完成各階段扶貧工作目標任務。二是對照整村推進開發目標,通過重點突破,示範建設,圓滿完成了 “整村推進”貧困村建設任務。三是切實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啟動貧困村幹部培訓工程,不斷增強貧困村班子的整體戰鬥力和扶貧開發能力。四是結合黨的群眾路線等活動,組織開展一系列訪貧問苦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縣各級各部門、機關幹部關心扶貧、支援扶貧、參與扶貧的主動性,並且每年年終歲末,縣委縣政府領導開展了走訪慰問活動,走訪低保、五保戶,優撫物件,受災群眾,幫助他們找資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縣範圍內形成講扶貧、議扶貧、幹扶貧的良好氛圍。

(二)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

以貧困村村屯道路,人飲、通電、貧困戶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設為重點,幫助貧困群眾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生存難”等實際問題,為消除貧困地區自然條件障礙,奠定發展基礎創造出良好條件。

(三)堅持以貧困村產業培育為支撐,著力解決貧困農民增收問題。因地制宜選準發展專案。將產業開發與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緊密結合,選準果品、蔬菜等特色經濟產業作為優勢產業,實行片區開發,綜合佈局。

(四)堅持以提高貧困群眾基本素質為根本,大力實施智力扶貧。一是積極開展扶貧方針政策宣傳,引導貧困群眾樹立法紀意識、市場意識和自我發展脫貧的信心,主動參與、主動發展,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二是實施科技扶貧工程,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普及農業科普知識,推廣農業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強貧困群眾就地創業、自主脫貧能力。三是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抓好貧困勞動力的轉移技能培訓,增強貧困群眾的基本務工技能,拓展就業門路。

(五)落實專案資金監管措施,提高專案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執行專案資金管理責任制,使用報批制、公示公告制、專戶核算制、縣級報賬制、監督審計制等“六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