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800字>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4篇)

文思屋 人氣:3.08W

《送東陽馬生序》通過敘述作者年輕時求學的艱難困苦,但終有所成,來勉勵馬生努力學習。接下來本站小編為你們帶來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採納。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4篇)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一】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給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在這篇贈言裡,作者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歷,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文中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飢寒奔走之苦,並與太學生優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於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這種認識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送東陽馬生序》是作者宋濂給同鄉後學的臨別贈言,文章先敘作者青少年求學時的種種艱辛,再說馬生同輩青年求學的優越條件,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來激勵後生。這篇文章很值我們現代青年人反思,以此來勉勵自己。

作者幼時愛學習,家境貧窮,買不起書,還得一字一句地抄下來。看看我們的周圍,家長買來成堆的輔導書、名著,可我們這些孩子呢,卻連碰都不碰,讓書沾滿灰塵陪歲月作伴。有書不看,與作者的勤學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此好的學習機會,我們都不會珍惜。倘若作者看到現在的我們,一定會搖頭嘆息吧!泡在蜜罐里長大的我們,是不是太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呢?

作者無師。那時的他,苦於沒有大師交流,還要跑到百里之外去請教學問。有時還得遇到老師的“叱咄”。看看我們敬業的老師,每天認真地上完課,認真批改作業,每遇到學生請教問題,總是仔細地分析,直到把學生教懂。可現在的我們,上課漫不經心,作業草草了事,更談不上請教問題了。若還需要跑到百里外求學,想必大部分都會揮揮手,搖搖頭,跑到自家暖和的被窩裡會周公去了。嬌生慣養的,哪受得起這種苦?

作者物質上更是困難,一日粗茶淡飯只有兩頓,穿的是破衣舊袍,而身處富家子弟中,卻絲毫沒有自卑和攀比心理。因為他熱愛學習,他為此很快樂!我們只是農村的孩子,家境並不算殷實,但衣食住行還是有保障的。我們的父母勤勤懇懇地為我們工作,為我們打拼著,只為希望我們能夠有出息,長大後能夠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卻能有幾個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能明白上學的快樂?我們把父母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看作理所當然,把一切看得都太無所謂。不是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看看現在,我們卻還沒城裡的孩子懂事,這句話,是不是更適合古代有志氣的讀書孩子呢?我們這一代,太幸福了,幸福得過了頭,也就變成了一種悲哀,倘若我們現在不好好讀書,長大後,該拿什麼去回報我們那滿臉滄桑的父母呢?

醒悟吧!自以為是的學生,學會愛老師尊敬老師,無論再過多少萬年,敬師依舊是潮流。

醒悟吧!愛慕虛榮的人,愛慕虛榮帶來的只是無盡的痛苦。像宋濂一樣有豁達的心境,以書為樂。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二】

東陽馬生,我比你幸運!

或許真像宋濂所說,你的讀書條件遠比他優越,可我卻從中品出了一絲悲哀。我不想和你比讀書的條件,卻想比一比其他。

在讀書的目的上,我比你幸運。你的目的是明確的,千百年來,讀書人都是“學成文武術,貨賣帝王家”,走的永遠是科舉仕途。從捧讀《三字經》那天起,你就註定要成為封建科舉的犧牲品。不要說“不”,你的老師不也在津津樂道自己“承天子之光,綴公卿之後”嗎?真可謂嚼著自己的血肉叫“鮮美”啊!我比你幸運!我的學習目的',初時簡單——為讀書而讀書,漸漸地我明白了,讀書既為個人的成材,也為國家民族的昌盛。讀書是為了給個人“充值”,更是為了民族之林的茂盛!我不會一頭栽進“科舉”的網路而難以自拔,我要在知識的長空裡放飛生命!

在讀書的範圍上,我也比你幸運。你除了“四書五經”、“孔孟之道”外,還能涉獵其他嗎?頭上戴著你的“讀書目的”緊箍咒,只能做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虛妄美夢,可悲!你上不曉天文地理,下不知礦藏資源,理不聞數理化學,文不懂外語馬列。我卻不然!我可以“學貫中西,文理相容”,我可以登臨書山,遨遊網海,出入國門,探微知著,充分享受解讀“為什麼”的樂趣,因為我生活在你無法企及的時代。

再說教育吧,我更比你幸運。你只能折服於頭懸梁錐刺股,努力於囊螢映雪,學得何其苦!面對師長的尊嚴,你只能垂手而立,大氣不敢出,疑義豈能訴?你的宋濂師長尚且“行深山巨谷”,臨“窮冬烈風”,踩厚雪,裂足膚,你還敢懈怠愉悅嗎?我卻不然!我雖也不乏辛苦,卻很有樂趣,小班教育寓教於樂,身受著“發展教育”,師生親如一家,同窗情同手足,上課呼名,何其可親;下課同娛,何其可樂。

而說到學成之後的命運,依然是我幸運。你的師長宋濂老先生,最後不也是明裡辭官,實則被貶。而你雖讀了許多詩書,卻忘記了封建文人學士一幕幕的悲劇:子胥功高吳王妒,文種滅吳身首分。可惜了淮陰命,空留下武穆名。昨日的萬里長城,今日的一縷英魂。真是孤燈一盞寒夜清,心血耗盡換虛名,何必千年留笑柄?

而我雖說難逃應試命運,至少勤讀文字十二載,甚至更多,但我未必一定要入“廟堂”,也不必貨賣“帝王”,更何況海本遼遠,天本開闊,我儘可“魚躍”、“鳥飛”。馬生啊馬生,你為名而活,太累;我為自己而活,尤甜!

其實,最大的不同是:你依然昏昏,我已然昭昭。所以,我比你幸運!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三】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封建社會,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長期獨領風騷,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類在封建時代所達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發展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

在這個“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時期,明初的文學家宋濂,在他的這篇贈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艱辛的求學歷程,勉勵後人在優越的學習環境中更應勤奮、專心致志地學習。

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子,使同為學生的我感到這似乎不是幾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邊事,更使我知道求學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們應不畏艱辛,勇於探索,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貧寒而借書親手抄寫,雖然辛苦卻一點也不放鬆,抄完便跑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終於有機會看到各類書籍。而面對著父母為我買的一大堆書,我卻很少細心地讀過,真不敢與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請教問題時畢恭畢敬,遇到先生訓斥、呵責時,他的態度變得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直到先生高興了,才再次請教。面對古人在如此艱難的求學條件下,對知識的渴望與決心,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古人為了求學,不畏天氣寒冷,即使四肢都凍得動彈不得,一日只吃兩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們豐衣足食從不為受凍捱餓擔憂,也沒有奔走的勞累,更不必親手抄書,但仍學業不精通,那隻能怪我們用心不專一了。

從發生在古人身上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我終於明白勤奮與艱苦是相互聯絡的,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在我們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勤奮求學,這樣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將來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一份力。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四】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封建社會,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長期獨領風騷,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類在封建時代所達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發展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

在這個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時期,明初的文學家宋濂,在他的這篇贈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艱辛的求學歷程,勉勵後人在優越的學習環境中更應勤奮、專心致志地學習。

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子,使同為學生的我感到這似乎不是幾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邊事,更使我知道求學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們應不畏艱辛,勇於探索,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貧寒而借書親手抄寫,雖然辛苦卻一點也不放鬆,抄完便跑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終於有機會看到各類書籍。而面對著父母為我買的一大堆書,我卻很少細心地讀過,真不敢與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請教問題時畢恭畢敬,遇到先生訓斥、呵責時,他的態度變得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直到先生高興了,才再次請教。面對古人在如此艱難的求學條件下,對知識的渴望與決心,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古人為了求學,不畏天氣寒冷,即使四肢都凍得動彈不得,一日只吃兩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們豐衣足食從不為受凍捱餓擔憂,也沒有奔走的勞累,更不必親手抄書,但仍學業不精通,那隻能怪我們用心不專一了。

從發生在古人身上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我終於明白勤奮與艱苦是相互聯絡的,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在我們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勤奮求學,這樣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將來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