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2000字>

達芬奇密碼讀後感

文思屋 人氣:3.24W

《達·芬奇密碼》是美國作家丹·布朗所著的一部小說,那麼你們看過之後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接下來小編給你們帶來達芬奇密碼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達芬奇密碼讀後感

達芬奇密碼讀後感一

“《蒙娜麗莎》之所以成為世界藝術名品,並不是因為蒙娜麗莎擁有神祕微笑,也不是因為眾多藝術史家對它做出了神祕的說明,而僅僅是因為里昂納多.達芬奇聲稱這是他的得意之作。”

這是《達芬奇密碼》裡的一段話,買來後破天荒一下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看完了,開始很著迷,等今天一口氣全部讀完後覺得這本書的主要好處在於把大量有趣而聳人聽聞的知識凝聚在情節的行進中,不時的教導擺弄一番,這就增加了尋常通俗小說所匱乏的“知性”,使書的格調高了很多,成為”經典“的商業鉅作。

作者的博學體現在對盧浮宮、威斯敏斯特及其他教堂、達芬奇畫作內在寓意的假設及其他各種藝術史知識、隱修會、聖殿騎士團、基督教早期歷史以及原始宗教的相互關係史、密碼學、符號學、瑞士銀行的運作、語言學,尤其是字源的運用……最重要的是把所有這些知識巧妙的通過一個故事展現出來,使讀者學了很多,也受到很大沖擊,卻不覺得乏味。

最喜歡的是書中對文化史中種種宗教符號隱喻的重新解讀,和對人們習以為常的歷史常識的顛覆。因為我一向很關注基督教,從這本書的角度再回過頭去看先前買的《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那本所謂的學術著作就顯得很虛偽了。當然作為小說,有些敘述免不了是煽情、誇張、虛構,但不可否認其中許多史實也是有相當的真實度和學術價值,作者一定是很關注、熟悉並蒐集了不少宗教文化方面的動向和資料。

雖然這些優點使得本書比國內一般暢銷書高出不知多少,但它畢竟是小說,很多是為寫作需要而設的,不能全信。而且有些知識其實我們看似生疏,在國外文化背景的情況下其實也屬於人文常識範疇,比如提到的瑞士銀行經理喜歡勃拉姆斯,又提到莫扎特瓦格納是共濟會成員等,我記得法國小說家薩岡有篇作品《你喜歡勃拉姆斯嗎?》,在西方影響頗大,讀後感《《達芬奇密碼》讀後感》。如果我們熟悉諸如雨果、托爾斯泰、狄更斯那些鉅著,那麼見到這些豐富的知識其實也就不會大驚小怪了。說到文字遊戲、隱喻等,也都不可與《尤利西斯》相提並論。我想許多人的詫異、推崇和津津樂道,大概是因為本國對人文教育的極端忽視,導致閱讀面普遍的狹窄吧?

比如,把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麗斯多夫》其中的音樂、社會、歷史知識拿出來,也是可以嚇死人的,但羅曼羅蘭並非這些知識當作與讀者交換的籌碼,而《達芬奇密碼》只是構架好一個很普通的故事,用些新奇的知識來作為血肉填充罷了。而且小說的很多敘述其實都有經典文學家的豐富遺產作基礎了,閱讀廣泛的讀者應當不難看出來。

所以不必把這本暢銷書拔得太高。畢竟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其“話說兩頭”的手法過於單一貧乏,幾乎完全只是靠情節取勝,而這情節則是完全建立在讀者對“導師”和聖盃真相的好奇心上,這一點其實要稍遜於大仲馬的。不過在推理懸疑小說中可算中上之作,其結構上的缺憾是後半部有些勉強,比如那個英國皇家歷史學家雷就是導師,作者後來的詳細交待無法抹去強烈的編造感,又比如結局的無力,使人覺得由索尼埃的密碼引發的一連串故事其實真是很無謂,儘管作者很努力,終究也逃不出有虎頭蛇尾的感覺,這也是好萊塢尋寶探險類電影的通病。從人物上來說,兩個主人公是常見的才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佳人老少配好萊塢模式,儘管作者駕輕就熟,但終究型別化了點。其他人的塑造,除了前半部的雷-提彬和巴黎探長科萊之外,其餘則基本犧牲在情節的安排中。

雖然有這些不完美之處,但我仍然覺得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通俗小說——因為作者本來就是暢銷書作家,所以也不必苛求。小說本身沒什麼突破,讀起來各種感覺就和從前看阿瑟-黑利的《航空港》、《大飯店》、《錢商》等暢銷書差不多,但因為其夾雜了男女、宗教、大都市、歷史傳說、神祕主義、星象符號、警探、探寶曆險等各種賣點,其中宗教信仰的顛覆或原始神祕主義、中世紀傳說等”玄“的元素尤其符合當今的潮流——《指環王》、《哈利伯特》都是這股復古潮流的代表——故而也非常適合拍成好萊塢電影。我們能讀到很多歷史知識,也算是開卷有益的了。 

達芬奇密碼讀後感二

讀了大約十天的《達芬奇密碼》,但到了最後竟然沒有想寫一點讀後感的衝動,還好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這樣一則訊息,說美國的加州天文家表示,在20年內能找到外星人,而且表示,過去50年的研究表明,構成生命存活的必要條件在銀河系很常見,在太陽系就存在至少6個這樣的世界,於是才想在這則訊息的基礎上寫下這篇算作讀後感的讀後感。

首先,外星人之於我,和黃金分割點一樣,在我看來是一件非常奇特偉大的事情,而且我對其也是深信不疑。甚至,我想在遙遠的過去,有那麼時期,地球上的那個時代的生物(也許長得不像人)的科技要遠遠高於我們現在的人類,只是在我們的有文獻記載的時光裡並沒有那截罷了。

再說,黃金分割點。黃金分割點,在過去只是自己知道的一個名詞,至於究竟是什麼,究竟有什麼了不起,就無從得知了。但是,在達芬奇密碼中真切的論述了黃金分割點的偉大,人的身體的比例,向日葵的種子,等等,都在遵循著這樣的規律。插一段曲目,當我在將這段話說給一些人聽時,有些人竟然反駁,嗤之以鼻,這樣的行為我也只能認為是自大的表現,是無知的表現了。()還說黃金分割,這樣的一個最佳比例,讓我一下子就將照相中的一些技校聯絡起來了,黃金分割的照相方法,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

另說,除了這個點以外的達芬奇密碼這本書的內容。這本書,我不得不承認,在暢銷的時候,得到了無數人的讚美,但是如果若我是那個時代的人,我想我不會加入那樣的行列,最多在我第一遍看過這本書也只是一個好評罷了。

這也許就是不同角度的問題吧,我只看到了整個書圍繞著聖盃在逃亡,在解密碼,在追尋答案,甚至到最後,以我的平凡的智力,不知道最終究竟聖盃如何了。所以,還是希望自己有機會再讀一遍,再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去揭示內部的精彩。

最後,記述一下自己的讀書節奏,發現自己將中午睡前的時間和晚上睡前的時間用於閱讀,收到很好的效果,零零散散時間的結合,保證了我能夠在半個月之內讀完一本書,寫出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