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通用11篇)

文思屋 人氣:4.94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通用11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1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

書中談到:我們辦的家長學校已經活動了15年多。它的任務是不斷地提高父母們的教育修養水平。講清楚兒童是怎樣受到家長影響的,這也可以促進家長的自我教育。家長知道了兒童的摹仿能力很強,就會經常檢點自己,以批判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行為。他們不再把兒童的教育看成是採取一連串的“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種不斷的、非常細心的勞動,看成是使自身的行為完美起來。

巴金先生也說過“孩子們變好或變壞和他們受到的教育有關,有句話叫‘先入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個老師,不能把一切推給學校。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所謂培養、所謂教育,不過是這樣一句話。我們希望子女成龍,首先就要盡父母的職責。”這也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許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是 教育不一定是在學校裡的教室裡進行的,社會上處處是學校,生活中到處有老師。但是,對孩子來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是經常的,而且是十分深刻而又牢固的。從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過程來看,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

孩子在父母的關懷撫愛中逐漸認識世界,在父母的行為中潛移默化,接受人格和行為的陶冶,孩子對父母是信賴和尊敬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家長都應該牢記這句話。

我國諺語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接觸就是對孩子進行無聲的教育。所以,家長要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言行要一致,不能說是一樣,而做是另一樣,否則孩子會茫然,不知該如何做。家長要處處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使自己真正能夠勝任“第一任老師”這一光榮任務。

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那你就是一個老師,孩子不斷地從你身上吸取知識、吸取營養,父母也需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俗話說: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

父母要努力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家庭人文環境,讓孩子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諧、寬鬆的家庭氣氛中,從而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孩子形成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養成良好的獨立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習慣,樹立關愛、合作、寬容、創新、感恩的現代意識。這才是培養孩子良好人文素質的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家庭教育淹沒學校教育的成果。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2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的第一章中就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他把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於教師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

所以他告誡我們要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就需要個別對待,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在他能力範圍之內得到最大限度地發展。讀了這一條,我們每個教師所想的最多的應該就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通過長期私人講學的實踐創造出的教學原則,“因”是依據、根據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這裡指學生;“施”是實施、實行;“教”是教育、教誨;合起來說,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施行相應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這條建議和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而我們教師得到的啟發是:

第一,要了解自己的教育物件,要深入學生,細心觀察,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和教學,使教育和教學儘可能地符合學生實際,避免盲目性。

第二,對學生既要有基本的共同的要求,又要善於發現和注意培養學生的某些特長,適應個別差異,分層進行教育。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保證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備課時要周密地考慮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要儘可能地設想到不同類學生可能出現的發言;設計作業時,則應該儘量給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思維度的作業,使每個學生在作業中有所收穫和提高。例如,班級中有一部分學生智力、思維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由於行為習慣、學習很差,導致學習後進,成績不理想,我就要先花比較多的精力和時間從培養習慣著手,每天、每課關注這類學生,勤督促、勤糾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儘管許多孩子自控力較差,進步不明顯,但是隻要在這個過程中取得了哪怕是一丁點的進步,也是教育所取得的成功。而還有個別學生是因為家庭教育中過於放任導致的任性、散漫、學習不獨立,我們教師就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多交流溝通,讓孩子逐漸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在集體中生活和學習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這樣才能讓學生融入集體,養成獨立學習的好習慣。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只有謹記“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我們才能個每個學生有所收穫,得到提高和發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3

這個假期拜讀了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既有教學中的實際案例,又有理論分析,語言文字通順流暢,便於閱讀。其實不止是老師,這本書也值得做父母的一讀。讀完之後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到,閱讀對學生的學習特別重要。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後。尤其是後進生,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是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

二、與閱讀相配合的書寫,這是兒童的藉以掌握知識的工具。

學生如果沒有流利地、快速地、有理解地閱讀和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動化地書寫的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樣。

所以我們必須首先教會孩子熟練的讀和寫。為了培養兒童快速書寫,所以要對他的手的小肌肉進行一定數量的操作性練習,如果兒童完成過足夠數量的精細的勞動動作,那麼他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做好了流利書寫的準備。

三、勞動在智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但有些思維品質是隻有在雙手從事細心的、精巧的勞動的條件下,才能發展的。而一些缺乏動腦的勞動,也跟隨便讓人去搞一點什麼體力勞動(以免他無所事事)一樣,都是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有害的。

四、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力極大。

兒童摹仿能力很強,家長或長輩的某一個特點,好像是不知不覺地、在新的條件下“膨脹”開來,變成了兒童的一定的性格特徵。為了孩子,家長要經常檢查自己的行為,做更好的自己。家長的教育修養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書籍在他們的生活裡佔有何種地位,如果家長尊重和熱愛書籍,兒童也就會熱愛他們。

五、讓學生愛上你的學科

如果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沒有調動起來,那麼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他們就會對學習和知識無動於衷。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於衷的精神狀態。沒有為自己找到任何感興趣的事情的學生越多,那麼我們就越不可能有“自己的學生”,就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裡移植到學生的心裡。所以我們要努力去喚醒那些無動於衷的態度冷淡的學生們的意識,鼓舞起他的精神,把它從智力的惰性狀態中挽救出來。

總之,讀了這本書等於讀了一本教育學心理學合編,對自己以後的教學方法,還有面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做法都有很大的幫助,可能永遠做不到蘇霍姆林斯基那樣,但是自己會努力做得更好。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4

近期,我拜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作者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調的闊論,但卻說的很真誠實在,可以說是條條經典,用來指導我們實際的教學,具有導向性的作用,對我感觸很深,對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受益匪淺。蘇霍姆林斯基可以說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細心寶庫中的瑰寶,他的教育實踐鼓舞著千百萬教師,他已經成為廣大教師心中追求的偶像。通過讀他的作品,讓我獲益匪淺,特別是在如何批評和表揚學生方面。

批評和表揚是我們作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經常用到的教育手段,大家並不陌生,可如何使批評和表揚更有利於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卻是我以前沒有思考過的,當然也就更談不上實踐了。而蘇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卻讓我再次感受到了大師的智慧和慈愛並且也看到自己的無知與短視。

如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譴責性的語言只有針對具體的學生時才會發生效力,要避免因個別學生的錯誤而對學生集體進行責備。他認為這是一種教育的無知。通過拜讀這本書,我認為應該對學生做到溫馨批評。

每一個孩子都有渴望被老師表揚的願望,同時,也有不願被老師批評的自尊心,老師要把每一個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讓學生們感到溫暖,用心去說服、教育學生,學生才會理解老師,願意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批評,每一個學生有不同的個性差異,我們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其進行教育,對性格內向、敏感度強的學生,我們可以用不滿的表情或是不滿的體態語來教育批評。對於性格外向的學生,我們可以面對面的和學生們進行交流,心平氣和的和學生們談心,把批評的資訊傳遞給他們。

另外,教師還要學會讚美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對教師來講,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們做好事而不指望表揚,應該教育學生把做美好的事情看做應該的。如果只有表揚才能夠給兒童帶來快樂,那就潛伏著一種危險,這危險就是:引發學生的虛榮心,讓他只是為了得到表揚才去做好事。而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他就會完全表現出另外一種面貌:自私自利,虛偽。我認為應該對學生做到適時表揚。

在課堂上,要抓住時機恰如其分的對學生進行表揚,因此,老師對學生的優點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尤其對學困生來說,要抓住亮點及時鼓勵,讓學生們知道自己每一次的進步老師都會看在眼裡,老師一直關注著他們,每一次表揚都要有強化下一次進步的作用,老師的表揚要機智,要適度,不能讓學生們因受到表揚而變得洋洋自得,做到高質量的表揚。

總之,表揚要適度,及時,機智;批評要溫馨,充滿愛,表揚要激發學生們要求進步的心,批評要讓學生們明白道理。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5

當拿到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每晚睡前會翻看幾頁。雖不夠多,卻也能堅持下來,因為每個標題的短小能滿足我們隨時閱讀的願望。

他說,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要把讀書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教師只有懂得一些課堂上並不學習的東西,才能使自己的視野變得寬廣,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

書中有一個故事,我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來聽課的人本來都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照常規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課後有鄰校的教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課?”他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是啊,真正的優秀的教師哪個不是終生都在準備一節課啊!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我們首先應該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浪費每時每刻。

不僅教師需要閱讀,學生也時時離不開閱讀。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怎樣靠閱讀給學生擴充知識,怎樣教會學生閱讀,怎樣利用閱讀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等等等等,無一不是引人深思的話題。讀到這裡,讓我想起了我的學生。他們由我帶了四年,從一年級起我就帶領著他們讀書,擴大閱讀量。還記得一年級時,一聽老師要講故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當老師講完故事,向學生推薦課外書時,這效果肯定比任何說教都有效。後來,僅僅靠老師講故事,學生聽是遠遠不夠。學生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講述者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他們愛閱讀;聽的人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你看,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在現在的學習狀態下,閱讀似乎成了一種奢望。考試、習題、各類輔導班的出現,再加上電腦電視的影響,可想而知,如此忙碌疲憊的童年又談什麼愉快的閱讀呢?恰恰在這一點上,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你看,不管什麼難題,你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所以,讀書吧!

老師們,當你手捧一本飄著墨香的著作,認真聽取著《給教師的建議》,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6

蘇霍姆林斯基,蘇聯著名的教育家,他將自己的一生傾之於教育,通過親身教育實踐創作了許多作品,其中《給教師的建議》更為教師的們所追捧。早些年,我也曾將這本五百多頁的書籍放在自己的書架,立志研讀,可終將被各種各樣的忙碌所擱置了。今又在工作室的“共讀”下重拾這本書,再讀來,多了幾分回味,幾分思考。

教師觀

“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教師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質,就決定了教師的忙碌,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後輔導再加上課外的工作等等,充斥了教師一天的生活,以至於老師們經常抱怨沒有時間。這也是我們常以“辛勤”“奉獻”來形容老師。

針對老師的時間問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是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而滋養它的小溪流便是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與書為友,不以應付上課而讀書,而是“出自於內心的需求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書中“用一輩子來備課”的歷史老師,用自己讀書所獲得的知識,來改變死扣教科書的備課。

知識觀

“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他在著作中提到,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的做到讓“知識活起來”,讓它成為工具,充斥在學生們的腦力勞動中、集體的精神生活中、相互交流中。在有學生腦力活動的參與中,他們才不會為知識的枯燥而反感無味,知識便不再是目的,而是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手段和工具。而想要讓知識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工具,必須要將基礎性的知識在他們應該掌握的階段牢牢掌握,穩固的地基方能蓋起大廈千傾。

在我們的教學中似乎更傾向於將知識作為目的,強迫孩子們識記、理解,知識永遠在牽制著孩子們,搞得孩子們叫苦不迭,老師們焦頭爛額。越是如此,收效越甚微,孩子們本應該作為工具的基礎性知識都未能達標,以至於到中高年級後,老師們舉步維艱,不得不重拾基礎知識,費心勞力還收效甚微。

學生觀

在著作的第一條建議中就提到“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不僅如此,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還多處反覆強調這一點,“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在教學中我們有著“課程標準”,但這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範圍的知識,卻沒有包含活生生的兒童”。

在我們的班中,總有一部分孩子沒能到達我們的要求,甚至於我們傾盡心思單獨輔導也無濟於事,這便是我們所面臨的物件。我們應改變自己的想法,另闢蹊徑,為這些孩子尋找適合於他們的知識目標,讓他們也能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捧著《給教師的建議》,面對班中活生生的學生,從書中不僅獲得了具體可施的法寶,還從中受到了莫大的啟迪。教師之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7

近日,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這就集中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賞識教育的思想,他認為教師的賞識是實現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是啊!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彷彿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這人世間的。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而教育更應該沒有“放棄”,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寶貴的,都能“閃光”。賞識,成了優點放大鏡,個性聚焦鏡,讓我們的眼裡,看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看到了還沒教好的學生。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將賞識進行到底,根據思考和實踐我認為:

一、專找學生的優點

使莊稼滿意的養料是最好的養料,使顧客滿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使學生最樂意接受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專找學生的優點,然後讓這些優點通過老師的“小題大作”,使星星之火頓成燎原之勢。

二、堅信學生“行”

美國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學生的奧祕概括為“信任學生”四個字。我國當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相信兒童,解放兒童“,也是把相信學生放在首位。曾有一位對超常兒童有研究的外國專家到我國一所學校考察,一位老師說:“您能否幫我把班裡智力超常的學生挑出來?”專家爽快地答應了,然後自信地用手隨意指點起來:“你、你、你……”此後,老師、家長、同學都對他們另眼相看,一年後,專家再次光臨學校並詢問:“那幾個孩子情況怎樣?”老師道:“好極了,我感到很驚訝,您來之前他們都只是普普通通,可經您一點,全都變了,請問您有什麼訣竅,判斷如此準確?”專家微笑道:“沒什麼訣竅,隨便指指而已。”老師頓時目瞪口呆。這個故事給我們很深刻的啟示,那就是當大家都堅信一個人“行”的時候,他就真的能行。

三、不要吝嗇你的“賞識”

古人道“士為知己者死”。說的是為絕對賞識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願意。可見被人賞識後的無窮動力。從領導幹部到平民百姓,莫不需要他人賞識,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因此,應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

總之,讓我們牢記: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在自己的教學中多賞識,少抱怨,從賞識起步,並將賞識進行到底。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8

第一次聽到蘇霍姆林斯基這個名字,是因為他的一個故事——蘇霍姆林斯基和兩朵玫瑰花。有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正在花園裡散步,看到一個小朋友跑過來把玫瑰花摘下來拿在手裡,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這個小女孩為什麼摘那朵玫瑰花,就彎下腰,親切地問:“小朋友,你為什麼要摘那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認真地回答:“我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裡開了這麼大的玫瑰花,她不相信,我摘下來拿回去讓她看看,看完就送回來。”聽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震憾了,他牽著小女孩到花房裡又摘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小女孩說:“這兩朵玫瑰花一朵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她養育了一個你這樣好的孩子。”

當我們看到有孩子摘花時,我們又會怎樣做呢?不聞不問、又或者是批評教育。在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一個溫暖,能讓孩子感受到真、善、美的蘇霍姆林斯基。

當讀完這本書以後,我更是被蘇霍姆林斯基深深的感動了。他是真的愛教育、愛孩子;愛思考,愛研究;愛閱讀,愛自然;是一個智者,也是一個有著無窮想象力的孩子。

讀這本書的過程,其實也是在不斷反思,在我大一,剛剛接觸關於教育的課程時,我很相信,只要夠耐心,每一個孩子都有花開的時刻,可是我自己以及身邊同學做兼職的經歷,我發現我們似乎自然地就會對那些聰明認真的孩子有一種偏愛,而那些現在看來學習有困難,態度也不好的學生,我們好像很難走進他們心裡,我越來越認同邊界問題,有的孩子的問題以老師的專業確實沒辦法,可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給了我新的認識,不是沒有辦法,而是要去研究、去嘗試。

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去和家長溝通,瞭解孩子的家庭;有沒有用錯方法,孩子不應該只埋頭在練習題、教科書中,這樣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厭惡學習,要走進自然去觀察、感悟,走進有趣的書籍去拓寬視野;有沒有總是代替孩子思考,本來需要他自己去獨立思考克服困難,卻讓他重複自己的步驟,並對他說不懂就把它記下來,我小時候老師就經常這麼說,可能我永遠也不懂,也可能在某一天我突然理解了,但我不會喜歡這門課,因為我想像一個大俠一樣,衝破難關,孩子們也喜歡在自己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收穫的喜悅與自信,教師可以適當地點撥,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設定問題的難度,最重要的是教會兒童如何思考、如何學習。

我喜歡蘇霍姆林斯基為孩子們精心創設的校園,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心愛的角落,在勞動中創作,這解放了孩子們的'雙手,也解放了孩子們的思維,同時也需要教師也有著一顆童心,願意去想象、去嘗試。

這是一本值得放在手邊,不斷回味的經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9

作為一名教師,同時作為一名父親,這個問題一直是我研究的物件。書中提到誘使兒童自覺地、刻苦地從事惱力勞動的一種最強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賦予他的腦力勞動以人情味兒,使他感到願意給自己的親人帶來喜悅是一種高尚的情操。要讓兒童看見和體驗到他在學習上的成就。不要讓兒童由於功課落後而感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雖然我們接觸的不是兒童,是青少年了,但道理是一樣的。一個心地善良、關心別人的孩子,他能夠在那種初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惡劣行為的地方感覺出不好的事來。他們的樂觀精神、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這是一條把學校和家庭聯絡起來的牢固的繩索,是一塊吸引父母親心向學校的磁石。 為了保持這種樂觀主義的火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母親和父親也能參與對孩子的教學,跟他一起為他的進步而高興,關心他的成功和憂愁。對學業成績的評定,並不反映對兒童道德面貌的評定。

我們在面對個別總是學不好的學生,只要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就要對他們的付出給予肯定,即使他們的成績為C(及格)或者是D,我們仍然要看到他們的付出,肯定他們的努力。我們不應該用同一個標準一量到底,處處總是拿他們和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相比。對於有些孩子來說,得個A並不很難,學習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艱難,甚至是一種樂趣。然而對於某些後進生來說,不要說B,就是C,都讓他們可望而不可及,儘管他們內心也十分希望自己也能考出優異的成績。而且也有學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結果總是事與願違。

但如果我們能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能多加鼓勵,用簡單的習題培養他們的成就感,不斷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通過不同的評價標準來評定學生的成績,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學生,相信他們也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而不僅僅只是試卷上的不及格。對於這些孩子我們需要耐心,更需要細心,能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尋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能從眾多的錯題中看出漂亮的書寫,從值日時看出對勞動的熱愛,從體育比賽中看到他們獨有的長處,從自己的內心多一份對他們欣賞。

我們要努力做到讓他們始終對自己充滿自信,經常體驗到努力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用成就感激勵他們不斷進步,強化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他們產生低落情緒,喪失信心。並且善於從他們的優點入手,激發起主動學習的動力,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超過自己的前一名,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讓自己學有所獲。一旦他們真正從內心產生了學習的渴望,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10

有幸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完這本書的一部分後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讀他的文章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為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確是受益匪淺,讀了這本書,就好像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困惑著我的問題突然間有找到了方向。

最先吸引我的是《從哪兒找時間,一天只有24小時》、《關於做困難學生的工作》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數學專業跨語文教學對於我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學校發的練習冊又多,改個作業都要兩節課,甚至第一次的作文我竟然改了兩天,剛開學那段時間每天忙得跟陀螺一樣,不是備課就是改作業,總感覺完成這些工作時間都不夠用。哪還有時間去關注學生生活方面、寫簡書呢?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裡認可了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很困難很困難。希望大家不要讓成績中上游的孩子在短時間裡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

我還了解到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積極思考中教師在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後,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裡鴉雀無聲,沒有問題,我以為他可以說出一個所以然,以為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我讓學生複述剛講述的內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後語。

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我們班的孩子的表現慾望都很強,每次搞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說和舉辦故事大會、辯論賽等等,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切為了學生!讓我們多學習、多積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青椒這個大家庭裡總能收穫滿滿,主講的老師都是各地優秀的教師竭盡所能,努力吧!讓自己和她們一樣優秀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11

本學期初,校領導贈與每位新教師人手一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並把這本書做為今年新教師培訓的主要內容之一,拿到這本書後,我經常認真閱讀,通過閱讀以及和同事之間的相互探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悟,藉此機會將我的心得體會和各位進行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拜讀的教育名著。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等,書中共有100條,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針對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

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書籍,對我們工作在教育崗位第一線的老師來說,受益匪淺。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看過之後,帶給我的是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為我指點迷津。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也將許多方法和經驗用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條建議,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條的感受。

書中第22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能力、志向才能自願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儘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學生,用積極的智慧去啟發學生,而且還要有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在這裡,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我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希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

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說:“如果學校裡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學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