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作文>

《教學月刊》讀後感

文思屋 人氣:1.67W

吸引我閱讀的是周國文這篇文章的題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對人性的呵護》,“悲憫”、“博愛”這些詞語對讀了這篇文章後留在腦中的詞語。兒童教育不是僅僅為了未來,更重要的是當下,這是許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忽視的。這也是作者讀了《周國平論教育》一文的感受,寫得較樸實。

《教學月刊》讀後感

竇桂梅老師的《文學力量》是一篇遊記,非常推崇蘇霍姆林斯基,當別的國家沒有忘記“文學室”時,我們的國家呢,我們有沒有意識地用最優秀的文化乳汁餵養我們的孩子呢?

《成童禮》一文再次驗證了儀式感的重要性。這與成人儀式有異曲同工之妙。過去我們有些忽視儀式,把儀式組織好了,有助於學生對於頭腦中崇高精神的喚醒。

當然最想讀的文章還是吳非的《不要急》。這篇文章明顯是在寫一些人的嫉妒與浮躁的心態。作為一個近二十年教齡的人來讀這篇文章,更多地是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也在時刻提醒我們自己不要用別人的成功來懲罰自己,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娛樂自己。一個普通人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個慢慢“熬”的過程,這個熬的過程是一個痛苦並快樂的過程。不要急,達到目標後也許等待自己的是一種虛無。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慢”的過程,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必須要很漫長的歲月之後才能看到結果。不論是做對了還是做錯。

李鎮西的《“人”在哪裡》一文讓人振聾發聵。校園裡很多展示的東西不是針對孩子們的,而是針對大人的,或者說是向領導與參觀的人炫耀的。這也就是說現在多數的學校不像不學校的`原因。把為了孩子的一切放在了口頭上,就是沒有放到行動裡。

張民傑老師的《明示班規與默示班規》一文寫得較好。非常實在。其中明確提出:做不到的不要說。班主任說話或訂規則時,要把結果先想好,做不到的就不要說或不要規定。有的教師出於嚇唬學生的心理出發,對於達不要求的學生要進行一些嚴厲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