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作文>

雷雨讀後感(通用6篇)

文思屋 人氣:8.24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雷雨讀後感(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雷雨讀後感(通用6篇)

雷雨讀後感1

初讀《雷雨》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當我一口氣讀完併合上最後一頁時,仰頭卻發現天上的星星也在對我慘白地笑著,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讀《雷雨》時,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情節了,而是曹禺用細膩的手法塑造出來的一個又一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對於這些形象的描述可謂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多一分則胖,少一分則瘦,真是恰到好處。

一、繁漪

繁漪不是個平凡的人,她有著多重身份,因此,封建禮教下的她生活得好不艱難。

繁漪是憂鬱的,鬱積的火燃燒著她,她的眼光時常充滿了一個年輕婦人失望後的痛苦與絕望,她時常抑制著自己。她是一個受過一點兒新式教育的人,她文弱,明慧,對詩文有一定的愛好,但也有一貫的熱情和力量在她心裡翻騰著。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蠻勁”,這使她能夠忽然做出不顧一切的決定,她愛起人來像火一樣熱烈,恨起人來又像火一樣把人燒燬,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靜的,就像秋天的落葉輕輕落在你身旁。

繁漪也許是《雷雨》中塑造的最為成功的人物之一,我喜歡繁漪。她是個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女人,她接受了封建禮教,也勇於反抗封建禮教,但是由於封建禮教的思想在當時的中國還根深蒂固,她又不可能憑藉自己的力量做出徹底的反抗,所以她就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掙扎,特別在“吃藥”和處理與周萍的愛恨關係上。

我覺得用水來形容繁漪最合適不過了,繁漪,柔弱又堅強,像水一樣,水至柔,柔腸百結,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獨的,雖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後就無所謂水,因為水已沒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執著得用一生來敲打石,可力盡了終生,也只能穿出一線小洞,最終也無力改變石;繁漪是可憐的,因為冰冷的水永遠不會給繁漪帶來愛的溫暖;繁漪還是悲壯的,水滴石後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終究要鳳凰涅磐。

二、周衝

周衝永遠都是個孩子,他有著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運動後成長起來的一批年輕人的代表。他勇於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並且單純地幻想著“世界對於他來說永遠都是美好的”。天真的他甚至認為連愛也是無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愛的人——四鳳永遠在一起,當這一要求被拒絕之後,他又幻想和四鳳一起逃離這個沒有愛的家。

我覺得周衝從頭到腳都是無辜的,他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最後連死也是無端端的,但是,周衝的出現,畢竟給灰暗的故事色調增添了一抹亮色。

三、魯四鳳

同周衝一樣,四鳳是個很純潔的孩子,可與周衝最大的不同是:四鳳沒有接受過教育,她不可能接受新思潮的衝擊。她不會反抗,不會站出來和封建禮教反抗,因此而只能具有勞動人民的樸素的美德:善良、勤勞。

總之,四鳳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女孩子,卻又逆來順受,聽從別人對自己的命運的安排。

四、周萍和周樸園

這是兩個相似的人物,周樸園專橫、自是、倔強,和一切起家立業的人物一樣,在家裡和下屬面前都格外威嚴,不惜一切地剝削工人。周萍和他的相似之處在於兩人的自私和自以為是,他們毫不遲疑地接受封建禮教,只不過周萍總有著昏暗的眼神,閃爍著遲疑和矛盾。他總是悔恨自己的錯誤,當一個新的衝動來了,他的.熱情與慾望就會像水一樣淹沒他。他那星星的理智,不過是卷在漩渦上的一段枯枝,這樣,一個大錯就跟著一個大錯發生。他痛苦,悔恨,他羨慕一切沒有顧忌而敢做壞事的人,他又羨慕一切能幹一番“事業”並依循著上層人的“道德”做模範家長、模範公民的人。他佩服他的父親,在他眼裡,父親除了有點冷酷和倔強外,是一個無暇的男子,但冷酷和倔強是他最喜歡的,因為這都是他自己沒有的,他是一個軟弱的人。

作者運筆的又一好處是安排了周萍父子相似的境遇,雖然對周樸園著墨不多,同樣可知周樸園的卑劣之處,並由周樸園的行徑揭露了資本家的罪惡本質。

五、魯貴和魯大海

雖然是父子,也許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緣故,二人性格截然不同。魯大海是工人階級的典型代表,而中國的工人階級受著多重壓迫,反抗得就異常激烈。他的性格更是倔強的,他滿蓄著精力,年輕的激情和熱情就像即將爆發的火山,他的反抗精神被徹底地展現出來。

而魯貴,十分“懂事”,尤其是禮節。他又有點馱背,似乎永遠都應該欠著身子向主人答應著“是”。他恪守著“下人”的規矩,眼裡還閃爍著貪婪的目光,但這貪婪和周樸園的貪婪絕不相同,周樸園的貪婪是張著獅子般的血盆大口對工人進行殘酷的剝削,而魯貴的貪婪只能是市井小人的見錢眼開。

六、魯侍萍

最後才談到侍萍,侍萍的確讓我不知怎麼去評價,侍萍也是個封建禮教下的犧牲品,她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又有太多的偶然。

應該說侍萍是個有骨子的人,有一定的反抗意識,但是她又對周萍有所依託,所以她的反抗不會徹底,在對待周沖和四鳳的問題上,她又主動妥協,用一味地退卻和忍讓來成全別人,犧牲自己。

這就是《雷雨》中的全部人物,每個人都著實重重地塗了一筆灰暗的色調,於是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八個人都露出了煞白的面孔。

雷雨讀後感2

一口氣看完《雷雨》後我心情著實激動了一陣子,可能是近來沉湎於《理想國》等讓人腦抽筋的學術著作,而少看文學作品的緣故。國中時便想看這部書,因為當時“中學生必讀課外讀物”之類的書目上總有它的名字。可我竟一直沒看,或許是因為我對戲劇不怎麼感興趣。看莎士比亞也會因為那些繁冗的抒情長段而厭煩(當然,也有翻譯的影響)。

不看戲劇的原因之一,是裡面的場景佈置等段落時時提醒我這只不過是一齣戲。《雷雨》也不例外。讀到一半時我便想,四鳳一定會死,儘管我不願意她死。因為她是全劇中最無辜,最惹人憐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運(即劇情的發展),又定會造成極好的悲劇效果。結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沒想到死的是三個人。周萍是我一直覺得最難演的,因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個悲劇人物,卻不易獲得觀眾同情。後來讀曹禺的序時,發現他也這麼認為。

我向來不曉得怎麼寫書評。以來我實在沒有那種冷靜地讀書,然後站在批判的立場上客觀地分析作品的能力。讀完一本書通常我只能體會一股模糊、激動、複雜的情緒,筆頭想寫什麼卻寫不出,悶頭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靜又重新開始讀另一本書了。二來我覺得讀文學作品嘛,能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夠了,不喜歡那些像高中語文閱讀題一樣的分析、解構作品的評論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論。也因為這個原因,我素來對中文系似乎有一種偏見。我覺得中國文化裡就講究一個“悟”字,多讀多背多思就是了。正如作者所說:“我對《雷雨》的瞭解,只是有如母親撫慰自己的嬰兒那樣單純的喜悅,感到的是一團原始的生命之感。”“我很欽佩,有許多人肯費了時間和精力,使用了說不盡的語言來替我的劇本下注腳。”

最讓我喜歡曹禺的,是他序裡的第一句話:“我不知道怎樣來表白我自己,我素來有些憂鬱而暗澀。”這讓我想到朱自清的“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們。

最後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開讀書時開始構思的。

雷雨讀後感3

如果說,魯迅的《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詩的輝煌,那麼曹禺的《雷雨》可說是中國話劇創作第一次成熟而優美的收穫。

《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著罪孽卻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族的祕密,身世的祕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發洩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雷雨》的戲劇衝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徵候。開始是鬱悶燠熱,烏雲聚合,繼而有隱隱的雷聲,有詭譎的閃電煽動著漸趨緊張的空氣,忽地,天地間萬物止息,紋風不動,靜極了,就在人剛剛覺察到異樣還來不急思忖,當頭響起一個炸雷,電閃雷鳴,雨橫風狂,宇宙發怒了。達到此種戲劇效果全憑劇作家牽動劇中人物之間“危險”關係。比如周萍,對父親是欺騙與罪孽感,對蘩漪是悔恨與懼膽怯,對周衝是歉意,對四鳳是希望振作,對侍萍是難逃宿命。

《雷雨》確是才華橫溢之作,在戲劇藝術上臻於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劇中人物。如果一齣戲沒有令人難忘的人物,那麼無論它的劇情衝突多麼緊張激烈都不過是一時的熱鬧。《雷雨》中的人物是豐滿而複雜的。即如周樸園,曹禺將他歸於偽善卻仍然還要為他分辨出剎那間幻出的一點真誠顏色。而對周衝,曹禺也細心區分著單純與痴憨,讓現實的鐵錘一次次敲醒他的夢。

當然,在《雷雨》中最獨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個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熱情是澆不滅的火。上帝偏罰她乾枯地生長在砂上,她的美麗的心靈被環境窒息變成了乖戾。她有一顆強悍的心,她滿蓄著受壓抑的陰鷙的力,她不是所謂的“可愛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銳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種詩意之美。這不單單得自文辭的優美,許多段落被人們反覆背誦,也不僅是得自劇中人物詩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說,是所有這一切,包括舞臺提示、角色分析,彙總而後升發出的一種形而上的氣質和品位。

雷雨讀後感4

曹禺先生的《雷雨》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在慢慢品讀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封建禮教對勞動人民的迫—害,資歷本家血腥的積累以及“周館”大家庭錯中複雜的關係。而其中也體現了人性的虛假和愛恨的衝突和悲劇。作品當中給我們帶來了一種神祕的又值得深思的感悟。或許正如曹禺先生所說的:“《雷雨》對我是個誘惑。與《雷雨》俱來的情緒蘊成我對宇宙間許多神祕的事物、一種不可言喻的憧憬。”

《雷雨》創作中人物的塑造可真謂是登峰造極,就說周樸園吧,在第四幕中,他獨自坐在黑黑的屋子裡,聽著外面的雷聲,略顯孤獨、寂寞,讓我們似乎會感受到一個有血有肉的男子漢。而一方面,自從他認為侍萍死後,直襬放著舊傢俱,堅持穿舊襯衣,讓我們一開始隱隱約約感覺到他對侍萍的情深意濃,可當侍萍真正站在他面前時,他卻顯露出他的冷酷無情,竟然用一張支票打發這個他“深愛”幾十年的女子,這不禁讓我懷疑,周樸園是真的愛她嗎?或許,當週樸園兩次經歷了婚姻的不禁,身心俱疲。當初的侍萍,給過他一絲的溫暖所以才會如此追憶。可是一旦侵犯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便會原形畢露。原來他的愛如此廉價。

另外,《雷雨》的成功這處還在於內容的巧合性和戲劇性。周樸園對魯侍萍“欠著一筆債”,周萍對蘩漪也有著類似的感覺;周萍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卻被告知那是自己的親妹妹。這樣的巧合是戲劇性的,也是毀滅性的。而戲劇中的衝突、誤會,也讓其跌宕起伏、波瀾不驚,吸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和觀眾。

重新品味《雷雨》中,我真正看到了人們對無常命運的恐懼、惶惑與呼號。命運的極端恐懼折磨著每一個強烈慾望中的靈魂,使他們焦灼的心情恰似大雷雨前沉悶壓抑的天空,然而被殘酷命運所驅使的人們卻不是宿命地等待最終的審判,頑強的生存意志與求生本能促使他們不斷掙扎,就像蘩漪對於命運大膽無畏的挑戰,正張揚著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

僅管《雷雨》里人物的命運是黑暗的,但我們應該相信,在黑暗的`盡頭就是光明,在黑暗中可以尋找到光明。命運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對命運低頭。我們自始至終都應該明白,命運是把握在自己的手裡,應該朝著光明前進。

雷雨讀後感5

最初接觸《雷雨》是在中學時期,那時候我的眼裡人只有兩種,好人和壞人。如果斷定此人是好人,那麼就算是他做過一點壞事,我仍會寬容的對待他;相反,如果他是壞人,他做什麼,我也會感覺他是有陰謀的,周樸園就是我眼中典型的壞人形象。

《雷雨》中周樸園是一位封建家長,又是一位資產階級代表人。他視工人的生命如兒戲,為了錢不擇手段;拋棄了為他生子的魯侍萍,控制著妻子繁漪;他試圖操縱周圍的人和事,當時讀他,只用一個詞形容“陰狠自私”。對他的態度討厭至極,甚至覺得四鳳,周衝,周萍的死亡都怪他。現在重溫《雷雨》,才發現以前忽略了很多細節,這些細節也讓我重新審視對周樸園的看法。

序幕中老人對樓上的太太和樓下魯奶奶的關心慰問,第四幕中周樸園對周沖流露出的父子之情,他是一個想要多和兒子說說話的孤獨的父親。還有劇中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和眷戀,雖然在看到了侍萍本人後他驚慌,恐懼,完全沒有了曾經的溫情,但是站在一個帶有封建性質資本家的角度上看,在看慣了社會和商場上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之後,再次意外的見到昔日的情人,周樸園的腦海中最先迸出的自然是“侍萍可能是被對手派來威脅自己的”,這樣看來,任誰,都會臉色大變,問清來人到底有什麼目的。

在我看來,現在的周萍和四鳳就像昔日的周樸園和魯侍萍,在最初不摻雜任何功利色彩時,他們兩個人對愛情轟轟烈烈,誰有會知道,年輕時候的周樸園不是真心待侍萍,想要許她一輩子的幸福呢?可是封建家長制和殘酷的現實一點點地吞噬了這美好的愛情,門第的差距逼得他們分離了。如果周萍和四鳳沒有死亡,那麼我想他們活著的結局又會是下一對周樸園和魯侍萍呢,誰又能保證膽小怯懦的周萍不會在社會這個大鐵爐裡被煉得和他的父親一樣自私殘忍呢,或許死亡反而對他們是一種解脫。

重溫《雷雨》之後,這一代年輕人的悲劇該責怪的不是周樸園,而是當時那個社會,它是一個大染缸,染黑了人性,周樸園也是一個被人同情的“老人”。

雷雨讀後感6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是張愛玲曾經寫給胡蘭成的話,雖時隔了半個世紀,我認為這依就是最理性的話之一。

張愛玲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蒼連、涼無望的,牽手過後便是放手,“死聲契闊”卻還要說永不分離。是啊,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個謊言的世界,當愛情之花溫柔的凋謝時,才明白真愛只是美麗的童話。其實,所謂的愛情在冥冥之中,蒼天早已有所註定。

想起了繁漪,一個在《雷雨》中被愛情傷的體無完膚的女子。繁漪,她就像一個活死人,有著一顆被愛情遺忘的冰冷的心。但是愛情始終是女性永恆的期待,無論你身處在怎樣的環境之中,你依然渴望一把像火一樣的愛情點燃你內心冰冷的墳墓。正如繁漪一樣,她十八年來陪著一個暴躁專橫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而周萍,正好是點燃她內心之火的救命稻草。

我認為在《雷雨》中,繁漪是個罪人,也是個受害者。她就像在黑暗之中鏗然而泊的血蓮,冷漠。詭異。妖豔。將生命之火點燃到像光電一樣白熱,但你卻如同燈絲一般短促,將生命頓時化為烏有。“也許愛與恨正是《雷雨》所要表達的主題,周樸園。魯侍萍哪一個不是恩怨情仇,只是繁漪將愛與恨詮釋的更加淋漓盡致罷了。”

喜歡繁漪,覺得她很可愛,也許這樣的用詞不是很恰當,但我認為她的可愛就在於她的不可愛,她用一種傳統一種端莊,一種賢妻良母去野性的愛一個人。套用《士兵突擊》許三多的說話方式,這比大膽還大膽。

至於周萍,我不喜歡他。他根本沒有愛過繁漪,他說“我尊敬父親”,我敬佩父親,多麼虛偽,他見著四鳳,覺著她有“青春”她有美貌,就因為這一點,他根本就配不上繁漪。

周萍死了,在驚心動魄的雷雨之夜,愛與恨的嘶殺之中死了,當一切又迴歸平靜時,我們應該明白,愛恨終究不能長久,繁漪只是做了那個年代的犧牲品。

愛是什麼?“只不過是你傷我,我傷他,痕已請,痛尚存”,為此而已。它就如同神與佛與輪迴,與一切宗教信仰一樣,一直信則有,不信則無的心證罷了。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