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放假>

端午節範例文章

文思屋 人氣:6.15K

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範例文章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瑞陽節、重五節。據說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關。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深受信任,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懷王趕出都城,流放到異地他鄉。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痛不已,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泊羅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欲絕。紛紛來到泊羅江邊打撈屈原的屍體。漁夫們划著船在江上來回尋找,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蛟龍水獸喝了以後暈倒,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怕蛟龍把飯糰吃掉,就用楝樹葉包上飯,外面纏上彩線,變成粽子丟進江裡。

從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外婆家的端午節

如今不是看到滿街的棕子,商場中的打折,電視中的慶祝,我已經感覺不到它——端午的存在,每次唸到端午這兩個字時不由的讓我想起那個在外婆家過的端午節。

時光倒回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南方的一個小鎮。

一盞昏黃的豆油燈,一張脫了朱漆的梳妝檯,一方古舊的鏡子。一個老人在鏡前動作遲緩但一絲不苟的梳頭,我被一些細碎的聲音驚醒,睡眼朦朧的看著她,我的太姥姥(即姥爺的母親)。不一會她就梳了,一個盤髻。這時她不知從哪裡拿出的一朵絹花,粉紅的,端詳了很久她輕輕的插在頭上。

我被吸引住了,她那花白中帶些黃的頭髮上,一朵粉花格外顯眼。像在茫茫白雪裡的一株雪蓮,溫暖而驚豔。以至於今天我忘記的太姥姥的容貌還記得這一幕,那朵花。想必那時的她也如同今天的我在回憶多少年前如花的自己,和某個端午的早晨。可最終,她挑了一根最普通的銀簪戴在頭上。

一切收拾好了,她走到床前做了個動作示意我睡覺。我閉上的眼睛,但能感覺到燈滅了,和吱的一聲關門。之後就是一片安靜,我知道在艾草還沒有插上門楣時家裡誰都不可以說話,要不然不吉利,我也絕對不可以出聲,這是大人們交待過很多次的。靜,真靜!

“小乖乖,起床了,太陽都晒屁股了。”我在姥姥那熟悉的叫喊聲中坐起來。姥姥拿來了前兩天才為我縫製的新衣,大紅的鑲著黑邊的衣衫,還用一根紅繩給我紮了一個沖天炮的髮型。

“穿上鞋,去給太姥姥請安。”姥姥便給我穿上了那個紅的繡著仙桃的布鞋,出了臥室門,太姥姥坐在堂屋裡。“太姥姥好。”說完我便跪了下去磕了三個響頭。

“乖,拿著納福籃一邊玩去。”她笑吟吟的拿起身邊的那個八邊形的布藍,在每一片布上都繡著不一樣的花,每一片布的邊與邊的交接處都要再用布札一個鳳凰頭,每一個鳳頭上都叼著七色的綵線穗子。

“姥姥好。”我拿著小籃轉身就向身邊的姥姥作了一輯。

“好,好,乖。”姥姥笑著往我小籃裡放鴨蛋和糖果,“走出去洗洗。”姥姥放了東西就拉我到門外,洗臉盆裡已注滿了清水。她從神櫃上那一堆艾草裡拿出幾根,沾了點水在我身上輕輕的拍了幾下說;“去禍去災,平平安安。”

洗了手和臉,我也拿了幾根艾草學著姥姥的樣子在房屋裡的每個角落裡都掃一掃,一邊掃還一邊說,“端午節掃一掃,蚊蟲螞蟻都往外面跑。”

早飯,一個棕子,一個鴨蛋,一碗粥,匆匆吃過。吃完後姥爺便用雄黃在我頭上畫了一個“王”字,據說這樣那些鬼蟻蛇蟲都不會傷害我。

“張奶奶好。”“李奶奶好!”吃完飯不能閒著,拿著小籃便挨家挨戶的串門,老人們都紛紛拿些零食往我小籃裡放。不知何時小籃滿了,我便回到姥姥家。

“哪來的小老虎。”姐姐坐在堂屋裡看我進來了笑的合不攏嘴。

“爸爸,媽媽,姐姐,你們什麼時候來的。”我一邊說一邊撲到媽媽懷裡,到姥姥家已經幾個月了真是很想她們。

“瞧瞧,又長壯了。”媽媽抱著我高興的說。

和媽媽親暱了一會,便和姐姐玩起來,一見姐姐的和我一樣的小籃裡的東西沒有多少,我便拉著她向外走。一邊走一邊說哪家給的東西多,哪家的東西好吃。到了李奶奶家裡她們見我又來了便說,“小丫頭,怎麼又來了。”

“我是給姐姐帶路的。”說完便站在姐姐身後,姐姐便上前給那她請安。

“這是大丫頭吧,長的越來越俊了。”李奶奶忙扶起姐姐,笑著對身邊的和說“鬼靈精怪的,還長的張巧嘴。”

從李奶奶家出來又到張奶奶家,就這樣小籃又滿了。也中午了。

“快洗手吃飯,”媽媽已經在門口等我們了,滿桌子的飯菜都上了,雄黃酒也端上了。父親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在老家姑爺是客,應該坐上席),姥爺坐在父親身邊,別人吧都可以亂坐。

“吃吧。”太姥姥動了第一筷子之後我們才開始動筷,“來吃雞腿,跑的快快的。”太姥姥第一筷子是給我和姐姐的。“姥姥你也吃。”坐在太姥姥身邊的父親也挑了一塊肉給太姥姥,然後呢,姥爺給父親夾菜,姥姥給媽媽夾菜,媽媽在給姥姥夾菜,姥爺給父親倒酒,父親給姥爺敬酒`````````

“走,看龍舟去。”一家人其樂融融,歡歡笑笑的吃完了,姥爺便抱著我拉著姐姐向河邊走,父親跟隨著。母親則留在家中陪姥姥,一路上姥爺問了父親一些春耕的事情。

“快點,快點,都開始了。”我看見河邊好多人便大叫,對於大人的談話我是不感興趣的。他們便加快了腳步,我騎在姥爺脊背上,姐姐騎在父親的背上,河中的場景我看見了。

兩條龍頭的彩繪木舟,兩條木舟上的人都一樣多,不同的是一條木舟上的人系的是紅頭巾,另一條木舟上的人系的是藍頭巾。他向水中拋了些棕子,說了一些我沒聽懂也沒有記住的話。過了一會岸邊的鑼都敲了起來,那些龍舟上的人都坐的很整齊,等大鼓一響船像箭一般衝了出去,不一會兒就超出了我的視線。

“追龍舟呀。”旁邊的人都一邊叫一邊跑,姥爺和父親揹著我們也在跑,可到了終可都賽完了,聽旁邊的人說是紅隊獲了勝。

在那裡也沒有多留,因為姐姐明天還要上學,她們今天得回家。臨走時媽媽囑咐我她買給姥姥吃的東西我不要吃,要叮囑她們吃。我當時堅定的點點頭,事實證明這些東西還是被我給吃了。

到了分別的時候,我實在不捨就拉著媽媽的衣服。姥姥見狀就說:“李奶奶家的小牛剛才掏了好大一窩鳥,現在正在分小鳥,再不去就沒有了。”

我一聽鬆開手就往李奶奶家跑,當然沒什麼小鳥,倒是有很多的小孩在玩過家家,我便加入其中,一直到吃晚飯。

月,輕輕的爬上了那棵老槐樹上。姥姥搬了涼床在院子裡,我躺在床上姥姥搖著蒲扇給我扇風趕蚊,講著那古老的牛郎織女。太姥姥在屋中紡線,吱吱呀呀,就這樣我迷迷糊糊的睡著了。依稀中還聽到吱吱呀呀的聲音。

難忘的端午節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每天讀著屈原的《楚辭·卜居》,每天看著屈原的一個個故事,端午節悄然無聲地走來。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別稱“女兒節”,聽媽媽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每到端午節都要賽龍舟、吃粽子。

雨不停地下著,滋潤著沉睡已久的大地,我冒著雨,疾步走到資江河,“嘿喲,嘿喲”划龍舟的鄉親們同時發出雷鳴般的`聲音,“嘩啦啦”水快速地流著像個姑娘在不停的訴說著什麼,我擠進人群中,靠著護牆,踮起腳尖看,三隻船的動作是那麼協調,左一下,右一劃,完全不分勝負。咦!我看到前面有一個人像著了魔似的敲鼓,“咚叭!咚咚叭叭!”一聽到這鼓聲划槳的人們是鬥志剛昂,“多麼有團結心呀!”一位中年婦女讚歎道。“團結心?”我的嘴巴嘀咕著,這句話是頗耐人尋味的。

雨漸漸停了,我獨自站在橋邊怔住了,是啊!團結就會取得勝利,一區弱小的螞蟻竟能抬起重量是自己幾百倍的大骨頭,那是因為它們共同的力量凝結在了一起。一個雪球的力量是多麼渺小,可一堆雪球滾在一起卻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划槳的人們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他們都一心一意要為團部爭光,只有這樣想了,這樣做了,才能取得驚人的成就。

這真是個難忘的端午節,它給我上了一堂從為上過的課!

端午節的禮物

奶奶一個星期前去杭州小住了幾天,今天終於回來了!奶奶這次回來給我帶了不少東西,其中有兩個香包。

我可喜歡這兩個精美的香包啦!有一個全身都是火紅火紅的,還用金色的線縫了兩個金色的平安,另一個也是火紅的,上面繡著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可是裡面都有一股中草藥的味道。

我問奶奶:“奶奶,奶奶!香包裡為什麼有藥味啊?告訴我吧!“奶奶說:“那不是藥,是艾草。”

我不知道艾草有什麼用,去百度搜索了一下。一查,原來艾草是以前人們防蚊子的,端午節都要把艾草掛在家門口,我還順便查了一些以前端午節的習慣,比如端午節那天要給孩子用雄黃粉在肚臍眼、額頭上寫王字,據說這樣也可以防蚊子,還要喝雄黃酒呢!

這個端午節禮物真棒!我喜歡!

難忘的端午節

一陣陣艾的奇異香味飄來,是那麼香,那麼誘人。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著艾,不知不覺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會給包粽子吃。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提前做準備,做我最愛吃的豆沙粽子。奶奶總是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做餡兒料,煮熟、過濾、翻炒。時間很漫長,但奶奶做這些的時候依然是那麼開心,而我則是在一旁手忙腳亂的給奶奶打下手。奶奶總是一邊給我講著端午節的來歷和故事,一邊包著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麼的聽話,而我包出的粽子卻總是張著大嘴巴,一個接著一個的嘲笑我,沒有任何一個能勉強的算上合格。直到這些粽子一個個的被奶奶請下鍋,我才開始了漫長的

等待。時間很漫長,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小時,粽子還是沒有出鍋。此時的我就像等待千層麵出爐的加菲貓一樣,恨不得立馬就能吃到粽子。突然,我聽到一聲,粽子出鍋了,話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粽子了。粽子被奶奶一個個的夾出來,泡到了涼水當中。隨後,奶奶不緊不慢的將粽子夾到碗裡。我並沒有像奶奶一樣不緊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結果,我被燙得嗷嗷叫,手紅得不得了,差一點就腫了。看樣子,我還是得拿筷子去夾呀。我從粽子裡挑了一個夾到我碗裡,剝開一嘗,一股甜甜的味道頓時停留在我的舌尖上。這使我立刻明白了,粽子裡不單單有著糯米和豆沙,還有著奶奶滿滿的愛。

奶奶做的粽子是超市裡買不到的,是獨一無二的。我愛過端午節,也愛吃奶奶做的粽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為我做出這麼好吃的粽子。

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十分深厚,每一個節令都對應一個節日,在這諸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瀰漫著清新的粽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粽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粽子。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著冒著熱氣的粽子會吵著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於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後,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著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為這一年裡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們嘴裡,才會有不同於往日的味道。

說到端午吃粽子,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後投江了。後人為了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粽子投進江裡。後來這一習俗廣為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的這天不只吃粽子,還有別的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湧向比賽的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的。而在我們這裡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粽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裡。更好趣的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的,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瓏的,袋子上還繡著精緻的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的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了,我深深地期盼著。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紮下了根,我熱切地盼望著它的到來。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