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手抄報>

端午節小報的文章

文思屋 人氣:5.6K

端午節的小報上應該新增怎樣的內容才更加好看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端午節小報的文章,希望喜歡!

端午節小報的文章

端 午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艾蒿插在大門上,田野一片麥兒黃,家家戶戶過端陽。”不知不覺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侯,又讓我想起故鄉的端午節來。

端午那天早上,天剛矇矇亮,妻便叫我:“快起來,割艾蒿去,去晚了,就割不到了!”

“哦,今天是端午節,瞧,我這記性差點兒忘了。”我一骨碌爬起來,拿起鐮刀就往每年割艾的老地方跑去,路上還遇到不少去割艾蒿的人,不一會就割了一大捆回來。我把家裡的所有朝外開的門頭上,都插上了艾蒿。

小的時候每年的端午,都是我哥哥他們到田野裡去割艾蒿的,我那時小,爸媽不讓我去。我們小孩子間都流傳著這麼一句民謠“端午門頭不插艾,死了會變老鱉蓋”,那時候我們也不懂是什意思,別人說我們也就跟著說。但我們小孩子都知道,如果不插艾就不好。

後來聽大人們說在很久以前,人們自私而殘忍,天帝決定派瘟神在五月初五那天散發瘟疫來懲罰,瘟神受了天帝的旨意,在五月初五那天散發瘟疫,瘟疫為不忍加害,在五月初五時在自家的門前插上艾蒿就不會傳染到瘟疫,以示驅走瘟疫。

兒子出世那年,妻子生產滿月後,要用艾蒿薰澡,說是可以打通經脈,疏通汗毛孔,薰澡之後再出門就不會落下月子病了。據說,用艾蒿泡腳還可以治療脛骨疼,還可以用艾蒿葉熬粥呢。

早飯過後,妻子把前幾天泡好了的粽葉和糯米端出來,準備包粽子。妻子把新鮮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著粽葉,右手輕輕地放入糯米,再加上蜜棗、葡萄乾、枸杞子、核桃仁、綠豆等,放上這些東西,粽子除了好吃一些,它還預示著生活的甜美,放好後包起來用繩子紮緊。扎繩子這一步是最關鍵的,因為這一步就是要把粽子紮成各種造型的,妻子包的粽子就有好幾種形狀。

母親搬個板凳就坐在旁邊看著媳婦包粽子,嘴裡還不斷地說,以前家裡窮,過端午很難有糯米包粽子,現在好了什麼都有。一回頭看見我站在旁邊就說“你也過來幫幫忙,也包的快一點”“我不行,就是那扎繩子的時候,就不會了”“你就是笨,教你幾次你都不會,只會包三角菱形的”“唉,沒辦法,天生的笨蛋吧”,妻子說“什麼不會,你就是懶”“哈哈……”。說著笑著不一會就包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不過,我是很喜歡吃粽子的,尤其是吃冷的粽子,吃到嘴裡很舒服的。

小時候父親每到端午就愛講端午的來歷,說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父親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是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水流湍急的汩羅江裡。人們知道了,怕江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裡,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那天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表達對屈原的敬意。

粽子放在鍋裡,架上柴,放在那兒慢慢地煮。煮粽子的時候,母親囑咐放幾個雞蛋,還有鹹鴨蛋一起煮,說是端午一定要吃的,這是吉祥。

我也開始了我的事情,炸糖糕。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在我們這裡還有吃糖糕、油條的習俗。小的時候炸糖糕、油條都是父親做的,我們就站在旁邊等著,炸好了就忙著要吃。等我成家立業了,也不會做,都是到街上去賣。有一年我去晚了,沒買著,孩子吵著鬧著要吃,還被母親數落了一頓,後來一想幹脆自己學,向別人請教,回來試著做,經過幾次試做,我成功了,但還是沒有街上人家炸得好,這已經很不錯了。

兒子小的時候,過端午看見人家孩子的手上腳上都帶著東西,回來家也跟我們要,只得哄著他說帶那個不好,什麼什麼的,他也就不要了。我們這裡過端午,要給孩子的手上和腳上,戴耍線,就是把十幾根五顏六色的線擰成一扭,拴在孩子的手上和腳上,說是這樣就能把孩子給拴住了。女孩子早在金銀花開的時候,就到田野裡去摘金銀花回來做個香囊,等到端午掛在脖子上,還不時的拿起來聞一聞,很是讓人羨慕。還有的人家給孩子的頸脖、手腕和足踝繫上長命鎖,說是可以長命百歲的,那是用桃核雕刻的,也有雕刻成桃籃的,說是可以避邪的。

端午節,悠久的'傳統,美好的風俗,人們在這年年的端午節中,虔誠,莊嚴,心中懷有的不僅是對節日的期待,更是對美好生活得祈願。

不過,現在端午的氣氛遠不如上世紀那樣濃烈了,農村外出打工的越來越多,家裡就剩下老頭老奶奶,漸漸地過節的氣氛就不濃了,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相關部門應該設法解決,不能讓著傳統的節日丟棄。

端午是個美好的節日,人們在這並不濃烈的節日氣氛中可以寄寓一些美好的期望,讓凡塵矇蔽的心,在這古老的節日裡得以迴歸,領悟生命的真意,讓生命活得更加充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