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觀後感>

你的名字觀後感15篇

文思屋 人氣:1.12W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你的名字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你的名字觀後感15篇

你的名字觀後感1

今年的日本電影市場,因為一部動畫電影陷入到"癲狂狀態"。它就是新海誠的作品——《你的名字.》。這部電影在日本電影市場不斷取得傲人票房奇蹟的同時,也在全球各地接連上映,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神奇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

一直以來,新海誠就像一個沉浸在偏科世界的藝術特長生,工於美妙絕倫的畫面渲染,很少去改進他的內心戲獨白和世界系故事。他也一度把製作目標,鎖定在了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也能看出 1080P效果的觀眾人群上。在試圖做成吉卜力動畫大片,結果遭遇失敗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後,這部明顯年輕化、主打校園群體、藉助東寶大規模發行的《你的名字》居然成功了,而且是一舉改寫紀錄,勢如破竹。這對於新海誠的中國粉絲不可以想象,對日本本土,同樣無法想象。

《你的名字》還是一部關乎"尋找什麼"的後3·11時代(即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映畫。表面上,這是一個純真但卻流俗的一見鍾情故事。在世界系概念的基礎上,加入了時空旅行者和平行世界的世界觀設定,又借少男少女互換身體,製造不準亂花錢,不準改變人際關係之類的二次元小幽默。實際上,它是在肯定,有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他一直在等著你去尋找。大災難,意味著你可能永遠不會遇不上這個人,生命中也有奇蹟的發生。那麼,電影就是在幫你完成這種想象的心願。

你的名字觀後感2

繩結和名字,是兩個重要的隱喻。繩結要追溯到古老的結繩記事,最初是為了記錄某些事情,也是文字的前身。故事中三葉的家族,遵循著神祕的儀式,包括編織各種繩結,但有關家族傳統的文字說明都已經損毀失傳,那麼,這些不同的繩結是不是訴說著各種故事和傳說,只是我們再也無法讀出。

而名字是一個人存在世間的載體,具有神祕的力量,呼喚一個人的名字,你就具有了控制這個人的力量。很多故事中都有關於“名字”的橋段,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中,湯婆婆就是控制著人的真名,讓人留在她的巫術世界。而在現代社會,我們可能有很多與人聯絡的紐帶,如QQ號、微信、網路ID、電話號碼,這些都可以輕易的刪除改變,但如果你還記得一個人的名字,你就能維繫一段記憶和思念。

名字也好、繩結也好,都是人們為了留住一段記憶的憑證,留下與一個人的聯絡,或思念,或愛情,或約定,也是與另一世界溝通的密碼。當名字消失,繩結只剩儀式,我們無法追尋冥冥中註定的人和物,也無法踏入交錯的時空,只能在這熙熙攘攘的人世,茫然而又執著的生活著。

三葉與瀧互換身體,寓意著人們的身體裡住著另一個自己,這個“自己”是誰?既與自己相似又大相徑庭。自從上帝從亞當的身體中抽出一根肋骨,變成夏娃,人們終身都在尋找自己另一半,而這個另一半,一直都住在自己的身體裡。只是,我們失去了聯絡的密碼。

新海誠給一個現代的故事穿上了一件魔幻的外衣,為人們無處安放的情愫尋找一個解釋。花好月圓似的結尾,也算是對觀眾的一個交代,一個含淚的微笑,一切相遇都是重逢。但我以為,這倒是讓故事進入一個俗套,或許一個開放性的結果,更能延續那種憂傷、和神祕莫測的貫穿全劇的氣質。

你的名字觀後感3

很長時間沒看日本片了,記憶較深的麻辣教師和忠犬八公的故事。麻辣教師是鬆島菜菜子演的,很早以前看的了。忠犬八公看的時間不算太長,也是幾年前的事了。今晚趁著值班的空閒,看了看去年上映的你的名字。雖然與日本有太多的民族仇恨,但是公里公道地說,有的日本影片還是拍的很有質量的。凡是拍的好的片子是不分國界和民族仇恨的,因為畢竟有些人性的東西比如愛情、善良、忠誠、正直、勇敢,都是人類所共同推崇和讚揚的。應該說是屬於道德的制高點吧。

看完影片,邊聽著主題歌邊寫點觀後感。該片的情節和以前看的美劇觸不到的戀人非常相似,都屬於生活在不同時間的兩個陌生人有了共同的交集而逐漸產生了感情。你的名字說的也是這樣一個故事,影片裡有的地方也還是沒有看懂,但大體意思就是男女主角互換了身體,發生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兩人都在互相尋找對方,雖不至於“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但也是相遇於未識,依靠紅絲帶產生了情愫。最後,男主角追尋到了女主角生活的小鎮,喝了口嚼酒,拯救了小鎮的500個人。而男女主角也最終在不知道對方名字的情況下,苦苦互相尋覓,憑著感覺找到了對方。時空的錯覺還是前身註定的緣分?無法解釋,歸因於人的第六感吧。

越隨著年歲增長,越來越感覺有太多的東西根本無法用科學來解釋,也許人類就是一個悖論,就算到了世界末日那一天也無法完全解釋明白所有的未知問題。很多東西,只是感覺吧!

你的名字觀後感4

我愛的方式,也散發著你的味道;我走的姿勢也傳出了你的笑聲。終有一天,你的一切都會消失,所以將你的一切深深印入腦海,不是我的權利,是我的義務。”

影片的前一部分是比較歡樂的。可愛的少年和帥氣的男孩在夢中交換身體。性格迥異的兩個人,從一開始糗事連篇到後來在彼此生活中混的“如魚得水”。

時間的交錯讓他們奇蹟般地在夢中相遇,卻從未想過,這其中隔著三年時間。

當男孩下定決心尋找女孩,卻發現這一切似乎不可能存在。

黃昏之時,他們奇蹟般再次相遇,這次不是夢。雖然最後沒能留下名字,可我覺得手心那句“我喜歡你”更有分量吧。

改寫過去,改變未來,他們做到了,卻失去了與對方的聯絡。

從高中、大學,到開始找工作,他們屬於彼此的記憶慢慢消退,越來越模糊,可心頭那縈繞的情感卻從未散去,驅使著他們仍然在人群中尋找對方的身影,因為他們相信,即使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也一定能一眼認出。

“我一直在尋找,在尋找,某個人。”二人都抱著最初的執念。

正如歌中唱道:“我們是時間旅行者,哭著攀登時間的階梯。我不想再在時間的捉迷藏裡跟你走散。”

兩輛電車交錯而過,玻璃上映出對方的臉。

想起張愛玲寫的那句“原來你也在這裡嗎?”這句話中雖然帶著可念不可說的美好情愫,卻有著淡淡遺憾和傷感。

最後的最後,他和她在茫茫人海中再次相遇。這一次,不再像《秒速五釐米》中那樣永遠錯過,而是在即將擦肩而過的緊要關頭,一方停下腳步,鼓足勇氣說:“請問,我在哪裡見過你嗎?”然後另一方轉過頭,笑中帶淚的說:“我也是。”

你的名字觀後感5

《你的名字》給我的感覺只有兩個字:震撼。整部電影蒙太奇與意識流的完美結合本來就是一大亮點。但是令我更震撼的是它帶給我的文化代入感。日本等傳統文化滲透在影片的點點滴滴,即使是一個沒有提前瞭解過這部電影的人,看了也便會知道這是一部日本電影。

人格有國界,文化無國界。作為中國人,應該要記住屈辱,但是也不能因此否認日本的文化。由此想到中國的漫畫。近幾年我們雖然有了《大聖歸來》,雖然有了《大魚海棠》,中國動漫絕地,但是仔細一想,猴子的臉還是好萊塢的臉,製片風格還是不能讓人一下子就看出make in China。雖然但是混沌大王的祭詞糅合了京劇的唱唸做打驚豔了世界,但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還是那一句,中國的動漫特色還不夠鮮明。

泱泱大國,老祖宗留下了奇門遁甲,留下了詩經楚辭,留下了宮商角羽,留給我們那麼多的財富,為什麼就不能用上?為什麼就甘於讓它塵封於歷史裡呢?我相信,一個小島的歷史是遠遠比不上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的,中華文化的內涵,也是它所不能及的。有實力,有資本,就應該面向全世界,就應該自信地向世界介紹我們的文化,傳達我們的文化內涵。

我真的很希望,有一天,中國的漫畫能給全世界孩子的童年添上一抹亮色;有一天,漫畫,在中國會成為一種男女老少都能接受的大眾文化;有一天,二次元跟三次元完美融合,中國漫畫給世界帶來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而不是提起國漫,第一時間想起的竟是被多國禁播的喜羊羊。

我會找一群有共同想法的人去實現這個夢。也無需有一天,全世界都會記住我們的名字。

你的名字觀後感6

《你的名字》講述了千年後再度迴歸的彗星造訪地球的一個月前,日本深山的某個鄉下小鎮。女高中生三葉天天都過著憂鬱的生活,而她煩惱的不光有擔任鎮長的爸爸所舉行的選舉運動,還有家傳神社的古老風俗。三葉身居這小鎮之中,又處於過多在乎周圍人目光的年齡,因此對大都市的憧憬日益強烈。

然而某一天,自己做了一個變成男生的夢。這兒有著陌生的房間、陌生的朋友。而眼前出現的則是東京的街道。三葉雖然感到困惑,但可以來到朝思暮想的`都市生活,讓她感覺神清氣爽。另一方面在東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瀧也做了個奇怪的夢。他在一個從未去過的深山小鎮中,變成了女高中生。兩人就如此在夢中邂逅了彼此。

一個半小時觀影完畢,淚點一向非常低的我從半個小時將來的劇情就淚流不止,只能交出膝蓋。

關於新海誠我一直以來的怎麼看如文章開頭所說,是一個看重畫面感勝過故事性的導演。回憶起以往的作品,無論是言葉之庭的雨季,還是秒五的櫻花,他鏡頭下的作品給人記憶最深刻的第一眼,到最後都是如數家珍的殘暴細緻作畫。但這部作品從OP開始的鏡頭切換就很有意思,各種長遠鏡結合的天衣無縫,在東京與小鎮的二元敘事裡擔當著必不可分的重量級角色。

除此之外新海誠是個非常擅長吸收自己過去作品的導演。喜歡的梗百用不厭,說到底無論是作家、畫家還是導演都是如此。人都有我們的偏好,無論是景色的設定、季節的選擇還是故事本身,其實都有著新海誠過去每一部作品的影子。

你的名字觀後感7

觀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沒錯,這部電影就是《你的名字》。腦海中,時常會閃過三葉和瀧的畫面,這是多麼美好的緣分啊。

三葉和瀧,一個住在糸守鎮,一個住在東京。相隔千里的他們,卻彼此身體互換。後來,他們卻沒有再身體互換了。於是瀧,便踏上了尋找三葉的旅途。不過,三葉所在的那個村,早在三年前就被彗星給毀了。後來,瀧才得知,其實三年前,三葉曾經來找過自己。可是那時的瀧,並不認識她。但是,三年前的三葉給過瀧一根紅線,瀧至今都戴著。瀧喝下三葉的口嚼酒,成功換回了時間。兩個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人,就這樣再次相遇了。彗星如期而至,三葉在瀧的幫助下,成功拯救了整個鎮子,但是兩人卻都忘記了對方的名字。他們心中只剩下一種感覺,好像在尋找著什麼。電影最後,兩人相遇,畫下一個完美的句號。

一根紅線,穿越時間,穿越地點,即使你在天涯海角,我也能與你相遇。生活也不過如此,緣分,本來就是這樣神奇。影片中,三葉和瀧,本該是兩條平行線,不會有所交集。可是,因為那根紅線,兩人才相交。很美好的結局,同時還留下了一點幻想。其中所蘊含的緣分,可以說是很神奇的。緣分,也許是上天早已註定,又或是自己前世的恩怨,它總歸是一種神奇的力量,看不見,也摸不著。穿過茫茫人海,三葉和瀧也能憑藉著心中的那點感覺,認出對方。一根紅線,也可以忽略一切,聯絡起兩個人,不能分割。那種朦朧的緣分,也許也會純在吧。

你的名字觀後感8

昨天終於看了《你的名字》。影片中提出的“產靈”“時間”“編織”等概念都在給我啟發。尤其影片中自始至終貫穿的頭繩—手環,就是圖中的紅線,給我很親切的感覺。——這不就是中國文化中的“緣”嗎?

緣,就是絲線,而且堅韌不斷。右邊的結構應是某一種獨角獸。意思是連猛獸都無法掙脫的絲線,就是“緣”。

瀧和三葉,隔著時空,相聚於這根線的兩端。彷彿也在說明,這個世界是可以聯絡在一起的,緣分的線是如此堅韌強大。在你所不知道的遠方,竟也有人有事與你息息相關。

也許,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漸漸淡忘了那個名字,可是緣還在,我們就會相遇。而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那時候,請容我輕輕的問一句:“你也在這裡嗎?”

影片試圖表現一個貌似並不成熟的的概念:冥界,人間,時間,空間,生命自身,夢境現實,都是聯絡在一起的。而人的身體、口嚼酒、絲線都是通道或媒介,世界就是這樣相互連線。

所以,不可以面對別人的苦難無動於衷;生命給予人的意義,很大程度上是你內心的一念是否善良。是否發自內心的純粹善良。

《你的名字》在探討很深生命層次的東西,並不僅僅是愛情。瀧和三葉,也只是朦朧的情感,還不是我們認為的通俗的愛情。這種精神層上的探討遠勝肉體的歡樂。

韓國的電視劇、日本的動畫片,看完了,總有些意猶未盡,值得回味思考的東西。它們的片子,或多或少,或深或淺,都在探討人性、生命、文化。我們的片子,專注叢林法則、動物本能,比較多。這跟多年來,各方面教育矮化人類精神、盛行無神論、高階動物說不無關係。

你的名字觀後感9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對男女之間平時是讓人難忘的緣分。

在影片的開頭,一顆彗星劃過天際,天地下兩個完全不同的人便是互換了身份,卻恍如果是一場夢,夢中留下的只有紙上的“你是哪個?”這幾個字。

瀧是大城市一所高中的學生,對將來已經有了規劃,而住在鄉間小鎮的三葉卻依然為著身邊的一些瑣事煩惱迷茫。平時的一個夜晚,彗星劃過,天醒來時卻發現自己身處於陌生環境之中。從開始的害怕,尷尬,到後來漸漸適應,甚至是有的期待。一次次的互換,讓兩人越發想要接觸他們。可茫茫人海,找一個人談何容易?瀧一步步的去探尋三葉,找到的卻是一個被彗星所毀滅的小鎮。最後,兩人在夕陽下奔跑,穿越了時空的界限,奔向他們,在彗星即將來臨前相擁。所有都改變了。

兩人決定在手心裡寫上他們的名字,預防遺忘。在彗星落地之後,所有塵埃落定,只不過三葉沒來得及寫上名字,而瀧的手心裡寫著的卻赫然是:我喜歡你。

記憶都被抹去,就連用來互通訊息的日記也消失不見。所有彷彿都是一場夢,夢醒之後,哪個也不記得哪個。卻在最後,不由回頭,問道:“你的名字是?”

兩人之間的情感何其複雜,似愛,卻不是。銘記他們最主要是什麼原因,更不是由於此,而只不過由於他們改變自己生活,由於有了一段可以回味的青春,被他們所救贖,從迷茫徘徊中脫身而出。

當他們在夕陽下奔跑時,或許已經瞭解這可能是最後一面,卻依然向前,這便是朝氣的青春,大家無所畏懼,縱使前方是荊棘,大家也想用遍體鱗傷的代價去擁抱。畢竟生活總不是那樣平穩的,人一直要向前。無論會有多麼痛苦,大家總不可能待在原地。既然沒辦法改變過去,那便去創造將來。

你的名字觀後感10

第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凡是重要的事情請一定要及時再及時、反覆再反覆記錄,不要認為自己的記性有多好。重要的事情說多少遍都沒用。這也是動漫當中實在無力吐槽的一點。

好吧,我再承認,我不解風情,不懂浪漫,不懂欣賞。可是這劇情需要的意圖也太明顯了吧。硬生生將你帶入那個場景,告訴你,你就是不記得那個人的名字了。唉。

第二:女配角一定不能漂亮,絕對不能漂亮,一定的一定絕對的絕對不能漂亮。動漫當中出現的一個人物,奧寺前輩。果然女配角比女主角漂亮,這就一定是青春言情劇的套路。而且確實相當吸引眼球,完美形象唄。至於一個小細節,故事最後奧寺前輩手上的戒指,和男主角死黨手上的戒指,總是有種就是想要你往兩個人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方面去想。哎。

第三:莫名其妙網上看見一個點,說是男主在寫給女主手上的名字,為什麼不是男主的名字,而是那啥。因為正面去看,是男主的名字,然後調轉180°反過來看,就是幾個字。我還以為新海誠還有這麼變態感人的點,結果一查,YY罷了。只不過是另一個感人的梗罷了。

假設你們互相曖昧,但彼此並不知道對方名字,相約不說出來而是寫在對方手心。寫那三個字總比寫名字直截了當浪漫得多吧。而更加不解風情的在於,在諮詢朋友之後得知,更有可能男主不寫名字的原因在於,日文裡那個名字短時間內還真沒辦法寫好。所以咯,攤手狀。

當然了,要強行解釋為,為了給整部動漫主題“你的名字”作點睛之筆,我也認了。

第四:男女主角,你認真去想,他們其實是姐弟戀。正所謂女大三抱金磚。我給大神長跪不起。這雞湯得趁熱喝。

你的名字觀後感11

動畫作家新海誠導演動畫電影《你的名字》近日公開最新海報,另外影片還初次公開了神木隆之介與上白石萌音配音的主人公瀧與女主角三葉的形象。

新海誠導演因《雲之彼端,約定的場合》而走紅,憑著《秒速五釐米》奠定了在觀眾心中有著獨特風格的形象,此次的《你的名字》是繼《言葉之庭》後3年再度創作的新片。影片講述在深山田舍生活的女高中生宮水三葉某天做夢夢到了在東京生活的男子,而在東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瀧也做夢夢到了自己未曾去過的深山中的女子。兩位從未見面的二人相遇,一段少女、少年奇妙物語隨之展開。

影片的人設是由《大家仍未知曉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的田中將賀擔當,作畫導演由曾創作過《千與千尋》、《幽靈公主》的安藤雅司執筆,可以影片集結了日本最高峰的三位動畫人士。在新揭祕的海報上,分別站在左右兩側的二人好像發現了他們的存在,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距離感。

配音瀧的神木隆之介是新海誠導演作品的粉,“看到瀧在片中劇照後,我非常期待可以純粹地完成這部作品。瀧是在都市日常的普高生,但怎麼樣表現這種‘一般’卻不是易事。一句句說來講去的臺詞假如不細細考量來表現就非常難成為這個角色。”而配音三葉的上白石萌音也表示:“我是首次看到瀧和三葉的面孔,兩人的表情都尤為豐富,讓我想早點來演繹她。在《你的名字》中存在的角色絕對受人喜歡,以後我也會愈加愛著,可以為這部作品貢獻綿薄之力也深感榮幸。”

《你的名字》講述的是現代戲,所以在配音演員上需要有青年身邊的影子,新海誠導演對兩位配音大加讚賞道:“我是想要那種在一般中透露出色的風韻,用青春清爽的嗓音展示,我覺得兩人都做到自然的流露。”

你的名字觀後感12

在此之前,新海誠的作品始終縈繞著一種沒有來由的、唯美而哀傷的喪失感,故事零碎、結構鬆散等弱點也一直存在。而2016年上映的《你的名字。》無論在節奏控制還是情節推進上都可圈可點。

從內容上看,本片一掃前作中的憂傷與陰霾,走上了輕鬆愉快、活潑有趣的大眾路線,令人捧腹的同時又有感動,男女主人公不再埋頭於自我世界,而是像普通人一樣周旋於家人、朋友與社會的關係網中,男女主角之間曾經無法傳達的思念也終於有了明確的落腳點。彗星災難的設定則反映著經歷311大地震後的生死無常觀,此外,影片添加了不少日本傳統文化元素,不僅延續了《言葉之庭》中對日語語言文字本身的溯源(愛與孤悲),更在此之上有所發展;這種對傳統的迴歸使作品有了真正的底蘊和原色。

從製作上看,本片的成功除了新海誠對敘事手法的駕馭日臻成熟,也要歸功於此次製作團隊的強大(吉卜力出身的安藤雅司擔任作畫監督、田中將賀擔任人物設定等)和製作裝置的更新(購入StoryBoardPro軟體)。在選擇配音人員的時候除了角色匹配度,也考慮到了話題性、觀眾接受度等,確定插入歌曲時選擇了在年輕世代中頗受歡迎的RADWIMPS。

各方面的優化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標誌著新海誠在動畫創作上的新突破。他的作品不再只是靠優美的風景畫面獲得好評,而是通過流利的節奏、豐滿的人物與故事、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迴歸打動人心。

你的名字觀後感13

新海誠的作品無論看多少次我總不會覺得無趣,並不單是每幀都可以當桌面那麼簡單,更吸引的應該是耐人尋味的內容。

這部作品,從我看來最有意思的應該是結局時“我好像哪裡看過你”這句對白。啊咧!怎麼這麼熟悉的對白,不是我們老土式搭訕最常用伎倆了嗎?是的!沒錯!就是這麼老土,沒有一絲套路。

但是最感動也應該是這句說話,本作主人公因為特殊的體質交換了身體,在交錯的時空喜歡上了對方,卻因為醒來後記憶會模糊而忘記了對方名字。

如果套回現實我可以理解成,前世我們互相認識,乃至於喜歡上對方,但是某些原因未能如願攜手一生。至於今世,我們彼此忘記了對方的名字。可以這樣理解嗎?

如果可以這樣理解,那麼現實裡“我好像哪裡見過你”會不會非常美妙呢?我們都是在尋找著一個人,這個人可能就是上一輩子和你有著關係的人,這一輩子真的只欠了一個見面勇敢說出那句哪裡見過你的說話。

在這裡我就不去解刨所謂世界線A與B的關係了,因為我覺得美妙的應該是可以和現實呼應的話題。

儘管對於我來說同是新海誠作品《你的名字》整篇都是十分溫暖的,一種你再堅持一下,你再努力一下就會有轉機有希望的感覺。與《秒速5釐米》截然不一樣,沒有《秒速5釐米》的那種刻骨的無奈和刺痛感。反而有點像《言語之庭》,生活上總有點無奈,但是隻要遇到那個可以交心的人,為何不努力嘗試愛一次的感覺。

最後我覺得女主的頭繩我也想要,好像男主一樣系在手上也不錯。

你的名字觀後感14

看過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的人,估計都會對電影尾聲,女藤井樹翻看學生時代的書籍,在扉頁看到男藤井樹畫的她的肖像的場景而感到唏噓不已:如果當時,他們其中任何一人敢說出“喜歡你”三個字,就不會若干年後的遺憾與緬懷了。是的,愛是需要說出來的。

《你的名字》日文原名是“君の名は”,雖然是字面意思的直譯,但更準確的意思,應該是“你叫什麼名字?”,是的,就是這麼一句簡單到不行的疑問句,卻成為了整部電影的主軸。

導演新海誠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創作這部電影時的一個情感動力是日本發生的3.11大地震,那場天災讓他感受到人生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和未知。

面對這份未知,新海誠給出的辦法是:說出來!對,喜歡上一個人時,就大膽問:你叫什麼名字?我喜歡你!我想,這並不同於西方教育語境之下的強調個人主義的主動表達,而是更具有東方人思維特徵的一種不捨:我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因此我珍惜眼前的一切!

這種不捨,當然不止愛情,它對親情、友情都是適用的,正因為我們珍視這些感情,所以我們不能混混沌沌地讓它們平白無故地消逝不見。很多人說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會想結婚,但今天也看到有人在看了電影之後想分手,但換個角度看,這些情緒或許都是發自內心的,即便就一剎那而已。

週末了,不論你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甚至一群人去看這部電影,我都建議你跟著這部電影一起“呼吸”,一同追尋內心的那份不捨。

你的名字觀後感15

想到唸書的時候老師總是讓我們看完電影寫觀後感,總是很厭煩。只是為了完成任務,並沒有用心去做。其實是電影很無趣。現在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電影,真是一件幸事。看到影評對這部電影評價很高,毫不猶豫就買了電影票,看的是晚場的,人很少,放眼望去,都是情侶。開場的場景就很棒,音樂也不錯。畫面美的讓人心醉。整個電影節奏很快,不拖泥帶水,有時候畫面切換很快,看字幕都有點跟不上。整部電影給你一種很美好的感受,不知該怎麼說,青春,戀愛,讓人懷念起過往的美好。還有電影裡想表達的是對美好的事,重要的人,事的掛念,希望不要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忘了重要的人和事。雖然看完了,卻還是回味悠長。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那種美好的感受。你的名字觀後感200字

作為一個大人,我對高中生的愛情實在沒有什麼興趣,因為這些小孩純真的愛情在大人等價交換的世界裡是不切實際的,更是沒有什麼結果的,充其量會變成回憶,讓自己的青春期不那麼的單調。

昨天北京不那麼熱了,為了抵禦抑鬱的情緒,去奧森公園跑步,所以邊跑邊聽了這個電影《你的名字》的音訊。兩個中學生懵懂的愛情因為某種使命感變的令人感動和變的令人期許美好結局。很多的東西是沒有實在的意義,但是卻能夠喚起讀者/聽眾/觀眾的感動,塵封的記憶,和曾經的嚮往,這可能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

想象力真是個有意思的東西,因為它開啟了未來世界門。我期待那扇門的背後是什麼樣子的,努力的尋找和創造,或許很多年以後,我回頭看看,自己現在的模樣就是那扇門背後的自己。

TAGS: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