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文思屋 人氣:5.35K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活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學反思1

此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並用肢體表現模仿小鳥飛、蜜蜂飛、蜻蜓飛,使幼兒在寬鬆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下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通過直觀教學法結合多次欣賞,使幼兒更好的掌握詩歌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很好的鋪墊。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通過小鳥的家、蜜蜂的家、魚兒的家、蜻蜓的家,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做做,引導幼兒仿編詩歌,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時,應多多讓幼兒去感受去體會,教師應多引導、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體會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在仿編詩歌時,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為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助、多鍛鍊那些口語表達能力差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學反思2

區域活動中,琪琪和雙雙兩個小朋友在畫畫。琪琪受了範例的啟發,她的畫面上出現了許多大樹。有的樹枝上長出了嫩嫩的小樹葉,有的樹葉是大片大片的。她一邊畫一邊告訴身邊的同伴:“我的大樹穿上綠衣服了,大的是媽媽,小的是寶寶。”雙雙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開始在自己的畫面上添上大樹和小樹。活動結束時,兩個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兒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來嘗試畫一畫的。帶著這個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時候,請孩子們一起來根據畫面來編兒歌。“大樹是媽媽,小樹是寶寶。媽媽愛寶寶,寶寶笑哈哈。”在老師和孩子們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聽的兒歌、一幅美麗的作品呈現出來了。

分析:

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性的學習增加了教師與幼兒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運用觀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導幼兒正確認識物體形象,形成鮮明表象,創編形象的兒歌匯入學習,為動手繪畫提供豐富感性知識。根據繪畫內容合理創遍兒歌,能夠幫助幼兒掌握繪畫要領,大膽地作畫,形象的語言能調動幼兒極大的學習興趣。對幼兒創造潛能的開發具有積極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教學反思3

實錄:

在“搶椅子”遊戲中,我對遊戲規則稍作改動,要求搶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幫助沒有搶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來。在第一輪“搶椅子”遊戲戲中,每一個幼兒的個性都充分的反應了出來。靦腆內向的丹妮沒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著我,不肯坐上去;個子矮小、聰明活潑的範志豪沒有搶到位置,急的從椅子的這一頭跑到另一頭,跑了兩個來回,終於和另一個小朋友分享了一張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為了搶一個大皮球跟小夥伴吵起來的貝貝竟然招呼沒搶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兩個經常打架的小傢伙竟然抱在了一起,還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說:“看,我們坐下了吧,我們是好朋友!”

隨著椅子數量的減少,我們大一班表現出了驚人的團結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後,最多竟然有四個小朋友同坐一張椅子。雖然第四個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兩腿微屈,靠在後面的小朋友腿上!他們笑著,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等待著我認同他們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們在“關鍵”時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動了,也許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合作”、什麼是“分享”,難道這不是合作與分享精神的雛形嗎?我們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兒之腹”,過分地誇大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為。說實話,剛接這個班的時候,這些孩子們的常規確實使我頭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動中,孩子們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們的純潔、可愛、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時注意多跟幼兒溝通,發現每一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

2、對幼兒的不良行為更有耐心,幫助並等待幼兒行為的轉變。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學反思3

在這次活動過程中“能讓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是數學活動的重要目標。該活動是一個以遊戲為主的學習活動,幼兒在分東西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數的分合關係;在交流分享中學習了記錄方法並內化數的分合知識:在幫玩具找家人時運用已有經驗解決了問題,並獲得成功的喜悅。

數學是抽象的,需要幼兒通過遊戲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活動中教師提供玩具讓幼兒操作,同時通過猜拳遊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猜拳結果的不確定性使活動過程充滿挑戰,幼兒躍躍欲試;猜拳過程需要兩人的磨合,能鍛鍊幼兒的交往能力與合作能力。

幼兒只有在生活和遊戲的真實情境中,才能逐漸體驗到數學的意義。幼兒只有在不斷接受挑戰和不斷成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獲得自信心,體驗活動的樂趣。如“幫玩具找家人”的遊戲任務是讓幼兒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當教師問及怎樣才能知道氣球中的祕密時。幼兒充分運用已有經驗完成了任務,滿足感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其實,玩具的活動遠沒有結束,教師可以在節日裡提供各種顏色和形狀的玩具讓幼兒分類、數數,嘗試按一定的規律擺放玩具,統計不同特徵和種類的玩具,並進行各種有趣的遊戲。總之,教師應努力讓數學教育迴歸幼兒生活。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核心,將數學教育與其他領域的學習有機整合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升相

關經驗,並逐步提高思維能力,感受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學反思4

本次活動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樹。先通過圖片讓小朋友們認識四種常見的樹,有桂花樹、玉蘭樹、橘子樹和梧桐樹,好在這四種樹我們原先在中午飯後的散步時間已經認識過了,所以小朋友都能講出一些東西來。對這幾種樹認識之後,我又讓小朋友看其他多種的樹,對這些樹進行分析比較,說說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我發現在我的引導下,小朋友對各種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得挺不錯,回答問題的思路也對。

其實我在教學活動的時候,經常會關注孩子的思維過程,我覺得孩子的思維過程的成熟才是孩子的成長過程。

在這個活動中,我能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對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分析過程,有的孩子的確是分析很到位,有的孩子根本連分析的方向也沒有,只是聽著別人說,雖然也是在感受這個過程,但是畢竟不是主動地去參與這個過程,這就失去了一個自己主動學習的機會,自己的思維的轉變也是被動地成長的。

所以,在許多次的教學活動中,我經常是要逼著小朋友去主動地學習,要他們大膽地去講,即使講錯了,那也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是一個重新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重新建構的過程中,小朋友的思維得到碰撞,進行重組,建立了新的正確的思維過程,這是很重要的。這個過程比單純地學習知識更重要。

我們每天的教學活動都在進行這樣的過程,這種過程讓我覺得跟小朋友互動時感到很開心,也很有趣。當小朋友有新的思維方法學到之後,我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因為我覺得這種東西學到才是真正地收穫了,這種習得是有益於他一輩子的所得。其實我們真正的學習目的也在於這裡,比如,昨天的數學活動《二等分》,有的家長會說,這個活動有點簡單,但是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對孩子來說,他一點也不簡單,因為,我們關注的是一種分析判斷的科學方法的習得,當孩子在探討用多種方法對長方形進行平分的時候,一種方法可以參照前面學過的對摺的方法來進行,但是用對角線對摺之後,兩個小三角形不能完全重合時,這時這兩個圖形還是平分嗎?這就考驗孩子的思維能力了,當我一個問題下去之後,孩子們啞口了,但是眼睛卻死死地盯著我的演示,注意力相當集中。最後,在我的一步一步引導下,有個別孩子開始說出了一點點苗頭,周家樂說:“把它反過來,把他反過來。”意思就是變換一下圖形的擺放位置,嘗試進行同方向比較,這是一種思維碰觸的火花,我及時肯定了他,並且幫助了他提升。後來又有吳昌永不停地用兩隻手合在一起比劃,其實他的意思就是要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兩個小三角形的大小。這個思考的方向很對,很有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只是他不能很清楚的表達出來,所以,需要我及時地幫助他用語言表達出來,肯定他的方法。這樣的過程真的很開心,師生之間在合力解決一些問題,在共同找到一個答案,孩子在成長,教師在收穫,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教學效果嗎?所以,就憑這一點我就可以說,這就是一次成功的教學活動。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學反思5

近期,在我們幼兒園開展了新教師彙報課的評比活動。《鳥窩裡的樹》就是我們中大班教師所要執教的主題活動。初次接觸繪本閱讀,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個新的挑戰。剛拿到繪本時,真的有些無從下筆。細細翻閱了故事一遍之後,我覺得這個繪本故事資料比較豐富,情節有點戲劇化,仔細閱讀,你會發現其實故事中蘊涵著一種深深的愛意,溫馨而完美。可是,就我們新中班的特殊情景而言,《鳥窩裡的樹》這個繪本故事確實有必須的難度。所以,在設計教案時,我就針對新中班幼兒的年齡和經驗特點,以故事匯入、層層揭祕的形式,可能更適合我們新中班孩子的學習興趣。首先我以愛和溫馨的畫面展開(突出一種和諧自然的情感),緊之後以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為轉折和線索,然後大家一齊幫忙想各種辦法,到最終想出了一個既不砍樹又不搬家兩全齊美的好辦法(和前面引題前後呼應)。在問題的設計中,我儘量以引導的方式提問,降低了問題的難度。讓幼兒更簡單的融入到故事情節中。

從今日的上課情景來看,自認為還是比想象中完美。首先,在開始的故事匯入部分,幼兒就很感興趣,我以設定懸念的形式,牽引幼兒的注意力。再次,我出示PPT圖片,請幼兒自我來找找,鳥窩裡居然長出什麼來了?這個問題幼兒都能回答,他們觀察到了小樹苗的出現,可是由於經驗問題,他們不明白是“小樹苗”,認為是“小草”,我就經過“長得像小草”來引導幼兒明白這是“小樹苗”。接下來,我請幼兒自我先想想辦法,幫忙鳥先生和鳥太太解決困難。這個環節,幼兒的回答,也基本能涉及到一點關係,有幼兒就說到了,“把小樹苗拔掉,給鳥先生和鳥太太換個新家等等。”緊之後,我出示來幫忙的小動物,請幼兒看圖說說他們是誰?想出了什麼辦法?幼兒能認識螳螂,並瞭解螳螂有大刀會砍掉小樹苗,可是幼兒不認識“甲蟲”,我又再次引導。之後,我又請幼兒再次想想辦法,既能保住鳥窩又能保護小樹苗。這個環節,幼兒還說“搬家“的居多,問題的提出似乎有必須難度。最終,經過引導,讓幼兒觀察圖片,明白小動物們一齊想出好辦法,給小樹苗”搬家“,並且精心照顧小樹苗,小樹苗越長越大。

自認為自我較成功的就是完整欣賞故事部分。那裡,我經過PPT和背景音樂相結合的方式,帶領幼兒融入故事中,感受故事的溫馨和諧幸福的一面。不足是在最終部分,也是重點很中心部分,因為我要讓幼兒明白,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幫忙他們想辦法解決,做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那裡我設計的問題時,我是問幼兒:“你喜歡鳥先生和鳥太太嗎?為什麼?”其實這個問題幼兒能問答出來,可是我卻過於著急,只請了一個幼兒回答,匆匆結束了活動。那裡我應當給幼兒足夠的發揮空間,讓他們體會鳥先生和鳥太太愛護小樹苗,並且體驗幫忙別人的歡樂。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應當更準確的把握細節,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思考和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