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4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5篇

文思屋 人氣:2.99W

國小數學《4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

4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2、3、5的口訣以後進行的,由於學生已經具有學習編制2、3、5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出全部完整的乘法算式和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4的乘法口訣。熟練口算表內乘法,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計算能力。因此,本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4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難點是怎樣去熟記並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國小數學《4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5篇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首先,從細處著手,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好習慣。馬虎是國小生的共性,數字抄錯,符號寫錯,答案抄錯等等。本節課我讓學生當“小老師”,檢查其他同學編制的口訣中的問題,不僅加深了對口訣的記憶,而且讓學生以學習主人的姿態展示自我,學生在檢查別人口訣的同時,也體會到馬虎是要不得的,應該逐步養成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另外,創造機會,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在教學4的乘法口訣時,往往有些學生能記住“4的乘法口訣”,但有可能不明白其形成過程。因此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在提出問題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4的乘法口訣。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得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悅。其實在編4的乘法口訣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己推導、編寫口訣的能力,所以我在設計新授中採用小組合作,先讓他們自己探討4的乘法口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習慣與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

還有,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堂中教師應勇於“讓位”給學生!為此教師應改變“一言堂”的講課方式,要勇敢地讓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這節課在與學生的共同探索中,我不是把知識講給學生,而是注意引導學生一起觀察口訣,探求口訣的奧祕。

最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俗話說:“其身正,不令則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重榜樣示範作用,在書寫板書力求做到認真,劃等號用尺子。並且我還為學生編了兒歌:“小尺子手中拿,劃好等號全靠它。”這樣學生也不知不覺地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相信我們知道了哪些學習習慣對學生是有益的,然後按照正確的培養方法堅持不懈的去強化訓練,總有一天我們會驚喜地發現我們的學生是那樣的優秀。

國小數學《4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2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為契機,讓學生在做數學中學數學,在學數學中用數學,在用數學中愛數學。

我的整個教學活動中都體現了趣味性:因為二年級的孩子對單純的學知識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把故事貫穿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知識,這也體現了“在快樂中學數學,學快樂的數學”這一教學理念。這樣的設計勢必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到新知。

對於新知識的教學我採用了“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數學活動貫穿始終,把原始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尋求數學問題,使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經歷數學再發現的過程。從而培養他們善於發現、善於思考,敢於創新,主動獲取的精神,發展他們終身學習數學的願望和能力。

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給教學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學習乘法口訣的整個過程是一個很長的記憶能力訓練的過程。意義識記的基礎是理解,機械識記的基礎是多次重複。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說,機械識記佔優勢,因此在反饋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使用多種形式的口算訓練,,促使學生在練習中不斷加強對口訣的理解,從而熟記乘法口訣。

我在教學的最後的環節設計了走迷宮的數學遊戲,想以此展現學生獨特的方法和策略,但由於低年級孩子容易被課程外的因素吸引,當他們對一個數學活動興趣盎然的時候,他們的興奮點就會多停留在那裡,所以課堂上有放出去卻收不回來的現象,使得走迷宮遊戲中很多孩子沒能按時完成。由此使我認識到,數學活動固然能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過多的活動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關注點偏離了知識點。所以,數學活動的設計應該是為突出重、突破難點而設定,活動不在與多少,要有實效;不在與難易,要服務於課程。

在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當我看到我學生通過探究而豁然開朗的目光時,我知道,是不斷的反思與探索讓我看到了新理念下的新課堂!

國小數學《4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內容很傳統――乘法口訣。要想出新意,讓學生願意上、喜歡上,還真不容易。今天我放棄了運用書上的穿果子為情境引入4的乘法口訣的學習,而是運用學生喜歡的成語作為4的乘法口訣的學習資源,學生感覺輕鬆、愉快、教學效果好。實踐證明:只要我們的教育者多動腦,創設學生喜歡的教學情境,學生是非常樂意學習那些看似無趣其實別有風味的數學知識。我把書上的情境作為學生獨立的練習,能及時讓學生運用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更深地體會到口訣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發展了學生數學學習情感。

課後,我們年級的數學老師對這些課作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比精心準備的“公開課”上得還要好,聽這樣的課是一種享受。確實,今天我也感受到上課是一種享受,雖然這節課細想來還有很多不足,但對於只任教任本班才3個星期,甚至是對以前的課很不滿意的我來說,今天已經是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學生們也感受到學得輕鬆,學得開心。他們再也不是我剛剛認識時的那樣不肯動腦,不肯發言不夠聰明的學生了。他們的表現讓我欣賞到他們的聰明和可愛。讓我對以後的教學我更加充滿信心。我想念以後的數學課他們會表現更好,會更加喜歡上數學課。

國小數學《4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4

本節課教學效果較好,教學過程體現新課標的理念,使課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乘法口訣的來源和含義

乘法的本質就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口訣的來源與同數連加有著緊密的聯絡。上課一開始讓學生人人動筆,每次加4,親自加一加。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經歷每加4的過程,感知這些得數的特點,初步瞭解得數之間的規律,為接下來學習乘法口訣的含義做了充分準備,也為後面探索4的乘法口訣規律作了必要鋪墊。

二、注重乘法口訣的內在規律

有了課始的鋪墊準備,通過小熊請客的故事,數,擺,再數,列乘法算式、編制4的乘法口訣等活動,使學生口、手、眼、腦、多種器官參與,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學生髮現,個位的數越小,十位的數就越大;有的學生髮現,乘積每次多;有的學生髮現,每句乘法口訣都可以交換…

三、注重乘法口訣的記憶

乘法口訣是思維的濃縮,是簡化的語言。熟練記憶口訣有利於學生進行乘除法計算。在學生編制口訣、探尋規律以後,應該讓學生專門進行有意義的記憶。我在教學中安排了有層次的記憶方式:邊讀邊記、師生對口令記、從小到大記、從大到小記,開火車記等等。在記憶口訣的同時,我提問“如果四九多少不記得了,該怎麼推想呢?”先讓學生用連加法算、運用四的乘法的特殊規律進行推想。然後又通過介紹手指記憶法,把每一個學生當作學習資源,人人動手,用自己靈巧的雙手來記憶4的乘法口訣,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在介紹這一獨特方法時,教者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定格介紹、模仿嘗試、互相交流等方式,使學生對這種原本比較抽象的記憶方法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教師還相機提出讓學生回家備給家長看。可以想象,學生對4的乘法口訣的理解和記憶自然延伸到課外,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注重乘法口訣的應用

學以致用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目標。學生學習了4的乘法口訣,怎樣在應用中進一步理解口訣的含義,逐步形成相關技能呢?我在學生初步記憶了乘法口訣後,設計了多樣化的針對性練習:圈表中4的倍數、選擇口訣寫乘法算式、運用口訣計算兩數的乘積(送信遊戲)、靈活運用口訣計算(搶答)等等。在應用性的情境中,學生不斷經歷運用4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獲得對4的乘法口訣的深層理解力。讓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得到快樂,從而樂學、愛學。

國小數學《4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5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應及時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的知識起點是已經掌握了2-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現實起點是對4的口訣已有所瞭解,中等以上的學生完全可以根據2、5乘法口訣的思考方法和經驗來編出4的口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創設了買小足球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自主編寫4的乘法口訣。從學生們對“2個4的和是8”、“4個4的和是16”的推導來看,他們完全是在藉助買一個球就多一個4元的規律進行思考。比較成功地理解了4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二、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與數學概念、數學規律等數學知識一樣,“乘法口訣”也有其生長、發展、成型的來龍去脈。這說明“乘法口訣”在擔負著“數學計算工具”這一任務的同時,其本身還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探究,創造重現的“知識體”。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孩子與生俱來會把自己當作是一切知識的創造者、發明者。”可見任何知識的獲取學生們都喜歡自己去發現。這就需要教師巧妙地激發孩子的探究熱情,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匯入新課時,教師從實際出發,追問“二四得八”這句口訣曾經幫你解決過什麼問題?學生們紛紛舉例,一下拉近了口訣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順理成章地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口訣的興趣。“4的乘法口訣你們可以自己編寫嗎?”學生們響亮的回答已經證明了他們是多麼的渴望自己編寫口訣。有了這樣的學習興趣,任何知識都會是有效的。

三、自主探究中培養思維能力

加強思維訓練,培養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始終是數學教學永恆不變的主題。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出來,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設計了“自主創編”,“探究規律”,“多維應用”等教學環節,使學生將接受知識的過程轉化為主動參與的過程。“多買一個球就會多4元錢,所以7個4再加上1個4就是32元”“相鄰口訣之間相差4”……學生們的精彩回答反應出:他們在自主探究4的口訣時,始終抓住“一份是4”的算理在進行推導。所以每一句發言有理有據,透露出智慧的思考。

四、思考的問題

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往往只是落實在口頭表揚上,如何在一堂課上以多種形式進行評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待于思考。此外本節課的學習中教師所要帶給學生的數學思想還顯得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