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高中物理教學習慣促進成長反思

文思屋 人氣:2.03W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中間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反思。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反思”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起點,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的高階思維能力,處於教師發展中心位置。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所以,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思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

高中物理教學習慣促進成長反思

下面我就根據自己平時的實踐,談談對教學反思的認識和理解,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要把反思變成一種日常教學習慣。

反思按時間來分有學年的反思、學期的反思、單元的反思和一節課的反思。

對於一節課,我一般進行三階段的反思。首先是教學前的反思。在自己備好課後(一般提前4—5天備課),考慮備課的內容有沒有脫離學生的實際,情境的引入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整個教學流程是否順暢,思維的過程有沒有做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例題的選取有無典型性(最好能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例題對作業能否起到指導作用等。其次是教學過程中的反思,考慮是否把著眼點放在了學生的發展上,教學環節是否紮實有效等。最後是教學後的反思,即課上得如何(通過自身的感受和學生的課堂反應等),是否每個學生都有收穫(通過課堂的練習、詢問和回家作業的情況),還有哪些困惑與問題需要研究解決等。經過反思後,將反思的結果以及改進的措施及時的記錄在案,對於有些不能解決或解決不好的問題及時請教別人,加以改進,不斷提高。

目前,我的反思主要集中於以下幾點:

1、課堂情境的引入是否能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合適的`情境的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的興趣。例如,九年級教學中的大氣壓引入,第一種,我們從複習引入結合大氣有質量有重力所以有壓力有壓強,比較理論化,學生興趣也不高,課堂氣氛較沉悶;第二種,通過實驗引入,請同學們猜測一下我在裝滿水的塑料瓶瓶壁扎洞,結果會怎樣?為什麼?沒有水流出來。在這基礎上再演示覆杯實驗,從而引入大氣壓。

2、提問的技巧性和藝術性

同樣的問題,使用不同的問法取得的效果差異很大。例,光在真空中沿直線傳播這一知識點提問,第一種,光在真空中是不是沿直線傳播的?第二種,光在真空中沿什麼傳播?對於第一個問題,有些不知道的同學就可以蒙了沒有暴露出問題,也使教師對學生的學情產生錯誤的估計。

3、教學有效性

任何課的最終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若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及時查詢原因。從作業和練習的反饋上,及時發現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對上課時該知識點的教學反思,改進方式和方法。浮力的計算一直是學生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它涉及的公式較多,又結合了密度、壓力壓強、平衡力等知識。如何實現教學的有效性,突破難點。我設計2堂習題課,第一堂課將浮力4種基本題目型別及其題目特點展現給學生,學生代相應的計算公式解決;第二堂課主要將浮力與其它知識點結合起來,通過例題,讓學生學會讀題、畫受力圖、解題,注重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解題思維的訓練。對於班中學困生還是以第一堂課的練習,實現分層教學。

4、對學困生的反思

學困生的成績直接影響班級成績,時時關注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一般將上節課知識點的回顧,請他們來回答並給與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好物理的興趣。對於教學的進度、難度和廣度上,儘可能考慮到他們,使他們在新課中也能有所收穫。

接下來談談自己如何撰寫教學反思的

一、寫成功之處

將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教材的創造性使用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是國中物理的一大難點,備課時對教材進行了處理,變一課時為二課時。課後的反思寫著:本節課用了2課時,第一課時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第二課時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學生通過自已製作的溢水杯,通過猜想、驗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培養。“F浮=G排”這個難點得以循序漸進的突破。比起以往的教師演示,一節課完成任務,學生的收穫更多。課堂上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地學習,而不能急以求成,特別是難點,學生的感性認識比教師講解更重要,切記!這樣把教學反思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還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提高理論水平。

二、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為成為今後教學上的教訓,少走彎路。例如:在“光的反射”備課時,由於器材的限制,本節課採用演示實

驗。但課後寫著:本節課由於器材的侷限性,無法進行學生實驗,學生對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不透,是一堂失敗的課。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能為今後的教學起著指導性的作用。

三、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一些奇思妙想,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例如在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學生提出了浮力的影響因素有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液體的密度、物體的密度、容器中液體的多少、物體的重力等,遠遠超出我的預計。我將這些來自課堂的第一手材料及時記錄和整理,今後再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豐富自己的教學預想,有效地提高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

四、寫教學靈感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在八年級物理的“平面鏡成像”中,“虛像”是難點,課本中這樣定義:物理學中把能呈現在光屏上的像稱為實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稱為虛像。課堂上發現許多學生還是不能理解,這時我想到了教室現成的能成實像的投影儀。把物體投到螢幕(即光屏)上,能清楚地看到有光線到達光屏,如果把光線擋住,則看不到像了。這樣與學生做的平面鏡成像中的像作對比,學生豁然開朗。諸如此類的教學靈感日積月累,便成為教師的智慧,也能更好地形成教師的教學風格。

五、寫教學中困惑的問題

無論教師如何地努力,難免存在缺陷與不盡人意的地方。有些問題不是立即能解決的。可以把這些問題先記錄下來。如“慣性”的反思

:學生從生活經驗認為:一個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越大。這個問題該如何解釋?慣性的大小與質量有關要不要提?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把這些問題用心地記錄下來,今後備課組集體備課時可以和其他教師討論,也可從教學參考中有重點地注意教學同行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的策略,不失為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好方法。

總之,面對變化不定的課堂,面對課堂上發生的教學事件,當我們以經驗無法化解的時候,就需要通過反思來提升我們的教育智慧。同時,反思教學會使我們從“日常教學”中覺醒過來。反思貴在自覺,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