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國小課文《嫦娥奔月》教學反思

文思屋 人氣:1.84W

篇一:《嫦娥奔月》教學反思

國小課文《嫦娥奔月》教學反思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話故事,主要講了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不讓老百姓受苦,吞仙藥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文字優美,可讀性強,是培養學生想象和說話表達能力的好教材。因此,課堂上我緊緊圍繞奔月圖片、感悟嫦娥形象,先是引導學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現,進而走進其豐富的內心世界,獲得情感的陶冶與心靈的盪滌,在讀悟的過程中真正感受人物的心靈美。文章選定了,接下來就要研讀教材,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流程。

為了設計出符合我們高語組模式特點的教學案例,我再次仔細研讀模式的每個環節,認真鑽研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撰寫教學流程,並與同年級組教師及蹲點領導陳校長相互探討,不斷改進。在課件製作高手孫老師的幫助下,一套精美的flash課件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直觀的視覺效果,配上動人的音樂,有了這些現代技術的運用為這堂課錦上添花。

新課標不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如何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呢?我們的模式倡導“質疑--探究”,那麼課前質疑就成了一堂課的前奏,但新的擔憂接踵而至,模式中學生質疑提問這一環節實在難以預設,學生究竟會提什麼問題?誰也無法預知。為了讓自己更好地駕馭課堂,我站在學生的角度試著去提問,把他們可能想到的問題一一羅列下來,並進行歸類處理。

教學思路有了,接下來就要付諸行動。在試講的過程中由於學生不熟,教學流程及過渡語也不熟,所以整堂課的效果並不理想。經過反覆修改後,賽課時我拋開一切雜念,著重讓學生在品讀感悟的過程中感受人物的形象美,力求做到在讀中悟,悟中讀。我個人認為課文的第一主人公是嫦娥,后羿和逢蒙的出現是為了烘托嫦娥,所以我重點指導學生感悟嫦娥形象,后羿和逢蒙則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課文第六自然段就具體描繪了嫦娥奔月的情景,於是我把它看作課文的重心,與課題遙相呼應,以它為主線,走進人物內心,感受意境美。通過配樂感情朗讀,我把學生引向畫中人——嫦娥,走進她的內心,學生通過幾個“捨不得”語境填空練習,進一步感受到此時此刻意境雖美但主人翁內心卻是不捨,無奈,傷心,難過,痛苦,期盼??有了感情的鋪墊,學生再來讀第六節,自然就能感受出嫦娥奔月的壯美。 這時候我安排了一個情境說話。此時此刻,遙遙相望的嫦娥與后羿以及鄉親們,一定有千言萬語要傾訴,拿起筆代鄉親們寫下對嫦娥的祝福,也可以寫下自己祝福。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感受時,腦海中已經生成了豐富的意象,也真正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明白了嫦娥的無怨無悔,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嫦娥為了大夥捨棄個人幸福的純潔與偉大,在說與寫的過程中,層層深入,讓嫦娥為民著想、犧牲個人幸福的美好形象久駐學生的心間。

第一次站在全校語文老師面前上課,不緊張是假的,上完這節課後,感覺整個教學流程有點緊,讀悟交流不夠徹底。然而,卻調動

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做到了讀與寫的結合,很好地貫徹了我們高語組的模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能不斷完善自我,不斷進步。

篇二:嫦娥奔月教學反思

《嫦娥奔月》是一個流傳上千年的神話故事,講述的是美麗善良的嫦娥為了使百姓免於受害,吃了長生不老藥昇天奔月的故事,意境優美,情節動人,告訴人們要做一個心地善良、捨己為民的人。

在備課時,我總共經歷了三個階段。雖然很想一步到位,在每要講解一篇新課文時,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找準切入口,構思出最科學合理的設計思路,組織出生動簡練,絲絲入扣的過渡語,深入學生內心,緊緊抓住他們情緒的精準評價語,在與學生心靈共舞的'過程中,享受一種藝術創作的幸福與滿足。但就目前為止,這種境界還只能是一種追求,因為每設計一個令自己滿意的教案,在我都要經歷一個較為艱澀的過程,雖然我渴望高山流水一氣呵成的感覺。

第一階段:廣泛蒐集資料,豐富自己。

教材不過是個例子,透過這個例子,我們所要傳遞給學生的東西卻很廣博,怎樣在短短的一節課之內,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我相信他人的智慧可以讓自己少走許多彎路,所以備課之前,我習慣查閱大量的資料,備課時,既可以高屋建瓴,又希望博採眾家之長,為我所用。

備本節課時,我查閱了神話的定義,特點,世代廣為流傳的原因,試圖抓住題材的精髓。我閱讀了大量教學設計,教學實錄,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尋找打動自己的共鳴點。我請教教過本節課的老師,聽他們對教材的解讀與設計思路。在這個過程中,我的頭腦慢慢豐富起來。

第二階段:尋找突破和創新,實現自我創作。

在閱讀了大量的資料之後,我便開始在心裡反覆琢磨設計思路總希望有所突破與創新。他人的設計再好,總有剽竊的感覺,不願再用。我最初的想法是,作為故事題材,強調它的情節連貫性,學完課文之後,爭取讓每個孩子都能流利地複述課文,並在情節的不斷深化與矛盾的升級中,讓人物形象逐漸在學生頭腦中豐滿起來。但根據這個思路設計教案,卻並不順暢。首先遇到的一個難題是,課文不是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展開的敘述,而是以前言、主體、後續來組織的課文。這樣以情節為線索來設計教案,就顯得不夠自然流暢。遇到的第二個難題是,也許因為查閱的資料太多,對教材理解得很透,所以覺得課文處處是訓練點,捨不得遺漏任何一處,容易陷入繁瑣的講解,無法突出重點,也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案設計出來之後,自己感覺並不滿意。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實現再創作。

在教研組集備時,我闡述了自己的設計思路,並提出了我的困惑。經過反覆討論,我們覺得課文內容淺顯生動,應更多的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而這種學習方式,更適合於探討人物形象,不應該因為已經有以探討人物形象為線索的設計而棄之不用。當我打電話給紀老師時,紀老師認為以分析人物特點為主,合作探究的教學設計會比以情節串聯的設計上起來更簡單,更舒服。在此基礎上,我對教案又進行了再創作,再修改。

經過這樣三個階段的備課,在上這節課時,我的確感覺揮灑自如,學生也興致高昂,思維活躍。正趕上紀老師來校聽課指導,他對這堂課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雖然一步步走來並不輕鬆,可我甘之若飴,我相信,只要我這樣繼續走下去,離我的目標一定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