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機械類開題報告範文

文思屋 人氣:1.91W

導語:隨著科技的進步,機械類工作越來越受到關注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機械類開題報告範文,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機械類開題報告範文

機械類開題報告範文

題目:四開膠印機著墨機構三維設計

專業:印刷工程(裝置)

班級: 印051班

學生學號:******

學生姓名:付**

指導教師:江**

完成時間:**年3月

一、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來源

這次畢業設計的課題是根據自己的專業所長和自己的興趣選定的,屬於設計繪圖類題目,在江祖勇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題屬於開發設計型。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印刷工藝過程是藉助印刷壓力將塗布在印版上的油墨轉移到印張上的過程。作為傳遞油墨和塗布油墨的著墨裝置,無論對哪種印刷機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獲得清晰的印品,油墨塗布要適量、均勻,沒有效能良好、工作正常、結構合理的著墨裝置,任何印刷機都不能印出令人滿意的印品。

三、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

在早期的膠印機上不存在完整的供墨系統,由人工方式向版面提供和補充油墨,隨著膠印機的不斷改善,供墨系統從無到有,並發展到今天的自動化程度,成為膠印機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目前的目標是在一些基本技術上取得突破,具體是:

控制方式的智慧化,在高速膠印機上研發遠端診斷功能。提供遠端服務與工作流程,針對具體機器的故障點設計系統解決方案;

裝置功能多元化,在大環境的變革下多元化、彈性化,且具有多種切換功能的包裝印刷裝置,才能不斷滿足市場的需求;

結構設計標準化、模組化,利用原有機型模組化設計,可在短時間內轉換新機型;

機構運動高精度化,通過應用馬達、編碼器及數字控制(NC)、動力負載控制(PLC)等高精度控制器來完成,並適當做好產品延伸,朝高科技產品的方向進行研發;

無軸傳動技術。用“電子齒輪”代替傳統的機械齒輪,去掉傳動軸,其優點在於避免由於傳動軸的'扭曲以及齒輪間隙對印刷機張力及套印造成的影響,可實現更高程度的同步運轉,真正實現印刷機組模組化;

針對特殊應用的混合技術和通過連線生產增加附加值;為了適應上述發展,輸墨機構也必須同步發展。輸墨系統是技術上極其難於解決的複雜部分。

每一種膠印機的發展其主要內容是設計著墨系統,傳墨系統最好能滿足一下要求:在印刷紙張縱向與橫向上獲得高度均勻的油墨層快速的調節敏感性各個分色影象油墨層之間的分裂要小,也就是對分裂影響的低敏感性對油墨和溼潤溶液的數量具有大範圍的控制變數滿足經濟效益要求等。

四、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1、畢業設計內容

根據印刷工藝原理及印刷機操作程式的要求,膠印機必須把油墨均勻地適量地傳給印版表面,並根據需要進行離墨和著墨。為此本設計要求採用合適的機構來完成離墨動作,選擇適當的著墨時間引數。

設計內容

(1)分析膠印機的著墨工作過程,選擇合適的時間引數;

(2)選擇合適的驅動機構;

(3)根據結構選擇合理的結構引數;

(4)設計著墨詳細結構;

2、主要引數

最高印刷速度:10000/小時;

最大紙張尺寸(mm):750*520;

最小紙張尺寸(mm):285*200。

五、完成論文的條件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

1、通過搜尋相關的中外文資料,瞭解著墨機構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撰寫綜述;閱讀並翻譯外文資料,並藉助查閱相關的專業文獻完成開題報告。

2、通過在自主學習並在指導老師的指點和引導下,形成自己的設計思想,確定設計方案,完成設計計算,繪製三維機構,並完成著墨機構的電子圖稿。

六、本課題進度安排、各階段預期達到的目標:

第1—5周:調研、收集資料,擇寫綜述,閱讀、翻譯外文資料,對著墨機構動作分析,確定著墨、離墨時間,對結構型別進行分析,選擇合適機構,並確定合適的引數時間,設計計算,完成開題報告。

第6—7周:設計結構,校核。

第8—12周:繪製三維機構。

第13周:在計算機上對所有設計機構進行修改和調整。

第14周:根據三維圖繪製工程圖。

第15周:編寫設計說明書。

第16周:編寫設計說明書,編寫PowerPoint電子課件。

第17周:編寫PowerPoint電子課件,總結、答辯。

七、指導教師意見

對本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和對設計(論文)結果的預測:

指導教師:

八、所在專業審查意見

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