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國小生名人故事(15篇)

文思屋 人氣:2.34W

國小生名人故事1

3月5日是學雷鋒日,在學雷鋒日這個充滿中國特色的日子裡,做好事、幫助人成了每一代年輕人的集體記憶。

國小生名人故事(15篇)

前幾天,台州晚報發出徵集令,邀請讀者一起回憶學雷鋒的故事,不少讀者來電講述了各自的經歷。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學雷鋒回憶,希望這些回憶能給你帶來一些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40後講述者:呂彩領

50多年前,我在上國小,當時我學習成績不錯,文體特別好,被選為大隊長和班長,《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我們唱得滾瓜爛熟。 我們那個年代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平時要是有同學生病了,我們幾個班幹部下課後就幫忙補課。中午的時候,我們和差生結對,幫他們補習,這都是我們主動要求的。

為了幫助老人,我們幾個同學特意去周邊村瞭解孤寡老人的情況後,週末就去幫他們幹活。大家都是自發組織的,沒有老師、沒有校長的通知,也不需要分工,三五個人一組,挑水、打掃衛生

我們要走很遠的路去河邊挑水,這麼來來回回好幾趟,才能把水缸裡的水給挑滿。雖然比較累,可每次老人看到我們過去,心裡都很開心,常不停地說“謝謝”,他們還拿出自己藏著的水果給我們吃。 說起河,有件事我一直記在心裡。8歲那年,媽媽去地裡幹活了,我在家裡帶1歲的妹妹,鄰居讓我幫忙去買醬油。我就抱著妹妹,帶著鄰居4歲的小女孩還有一個6歲的小孩子一起去小店,經過河邊時由於路太滑不小心掉下去了。

河水挺深的,邊上的孩子一拉我也掉下去了,我嚇壞了。幸好附近小店的老闆聽到哭聲跑過來,把我們幾個都救上來了。現在和妹妹說起這件事,我們還會感嘆不已。

除了幫助老人,我們還去田間撿牛糞,收集起來作為肥料送給生產大隊。牛糞比較髒,我們個子也就一米三四左右,得兩個人一起抬。我們四五個人一起行動,臭氣薰了一條街,大家都離我們遠遠的,唯恐避之不及。但是,看到牛糞作為肥料用到田裡,我們特有自豪感。 反正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去哪裡,做好事只是一種形式。 週末去幫忙裝煤,堅持了兩學期

70後講述者:蔣英雄

學雷鋒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我覺得那個年代的我們,做好事都是件很平常的事。

國小時學雷鋒,基本是和同學一起去路上撿垃圾、扶老人過馬路,當時說去做好事大家積極性都很高,在路上撿垃圾也不會覺得難為情丟臉。

上國中那會兒,我一個人去煤球公司幫工人裝煤,堅持了兩個學期。現在想想,有時堅持做一件事也不難。

我家住在仙居棉紡廠宿舍,那時大家都用蜂窩煤燒東西,一次週日我跟著爸爸去煤球公司裝煤,發現用自行車運煤很不方便,因為一般去買煤都是自行車後面帶兩個筐,一般一個筐裝四五十個煤球,約二三十斤重,一旦一個筐裝到自行車後座時,自行車就會失去平衡。 當時,老師一直教育我們要學雷鋒做好事,我就想著以後週日有空可以去幫他們。後來,每個週日下午我都偷偷騎車過去,自行車是永久牌的,車身很高,幸好我個子高,每次騎車過去都要20多分鐘。 到了後,看到他們哪裡需要幫忙我就去哪,比如說和工人一起裝煤、剷煤,別看我當時只有十幾歲,力氣可不小。週日人特別多,當一個人過來買煤時,很多人就只能將自行車靠牆上裝煤,我就過去幫忙扶自行車,大人都會誇我懂事。

聽到他們的誇獎,我很開心,幹活也更帶勁。到了下午4點多,我將手洗乾淨、衣服上的塵土拍乾淨後再回去,所以爸爸媽媽都沒發現我去煤場,還以為我出去和同學瘋玩了。

直到上九年級,功課忙起來我就沒時間去那邊幫忙了。都說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我也一直沒把名字告訴他們。當然,偶爾心裡也會想想,如果他們能把我做的好事告訴老師,得到老師的誇獎那就會更開心。

看到感謝信上有自己的名字,心裡挺樂呵

80後講述者:辛欣

“雷鋒叔叔”,小時候我們都會這麼親切地稱呼他。那時候不知道雷鋒是誰,通過國小語文課本,以及老師的反覆說教,我才能零零碎碎地拼湊出他的模樣:做好事,不留名。

拔草、讓座、捐錢、推車如果這些都算的話,長這麼大,自己學雷鋒做好事大大小小也有不少。但說起“學雷鋒”的記憶,印象最深的,就是國小五年級和幾個同學“自發式”的幫人挑磚頭。 那是一個週末,我和同學去村裡一座叫金鰲山的地方玩,碰巧,那天山上在修路。已經忘了那會是什麼季節,只記得修路的那些工人不停地喝水、擦汗、喘氣,因為,他們得把山下的磚頭挑到山上來。 金鰲山不陡也不高,但在個頭還夠不到一根扁擔的年紀,把磚頭挑上山成了我們眼中的大工程。已經不記得是誰,向工人表達了我們要幫忙的想法,工人們給了我們兩個籮筐、一根扁擔。

“人站在扁擔中間,手扶著繩子,”那些工人教我們挑擔的竅門。因為力氣小,我們一次只能挑少量的磚塊,又因為個子小,上山時籮筐總會磕磕絆絆地碰到臺階。搖搖晃晃,從山腳晃到山上,還真是費力氣。就這樣,我們反覆來回了好幾趟。

在我們休息的片刻,一個工人拿出一個小本子開始逐一記下我們的名字,說是要寫封感謝信給學校。聽說要寫感謝信,我們都很興奮,每個人都報上了自己的名字。

沒出意外,到了週一,一張大大的紅色感謝信貼在我們的學校門口。看到那封感謝信上也有自己的名字,我心裡也挺樂呵,當時我在想:大概這就是學雷鋒吧。只不過他不留名,我留名了。 在敬老院,我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90後講述者:張勝燊

幫助人,就是感覺好快樂。

從高中組織去福利院,到大學參加義工,這種熱情來自第一次做好事後帶來的觸動。

高二的時候,我們組織高一學生一起去敬老院,幫忙打掃衛生。那一次,一同前往做好事的還有其他院校的學生。在我們打掃衛生的同時,那些學生給老人們表演節目,雖然節目很簡單,但老人們看得很投入,個個笑得合不攏嘴。

拿著掃帚,我一時愣在那邊,瞬間明白,原來這群老人要的東西很簡單。在去敬老院幫助打掃衛生之前,我還一度困惑到底該幫老人做些什麼。

因為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父母寵著長大的,自己很少有親手幹活的機會。看到老人因為我們的到來有說有笑時,心底湧上了一股莫名的暖流。

那天,打掃完衛生之後,我還單獨與老人聊開了。一開始找不到話題,不過老人很友善,也沒有距離感,三兩句我們就走近了。聊天間,老人直接把我當成了孫女,最初我心裡的那些尷尬,隨著我們交談的深入煙消雲散。

等我們離開的那一刻,老人再三囑咐說:下次還要來。那種快樂,是之前自己不曾感受到的。所以,接下來很願意參加學校的青年志願者協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其實我並不知道雷鋒生活在什麼年代,但我相信,樂善好施的雷鋒精神現在肯定是依舊存在。

國小生名人故事2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臺給同學們講幾句話。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以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臺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臺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分析:幽默,流於俗套就成了無厘頭;而恰到好處的幽默,則是智慧的閃光,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適用的作文:"語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國小生名人故事3

徐本禹從小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他能知恩必報。他勤工儉學每月50元的報酬,43元捐給山東一個面臨輟學的國小生;學校發的300元特困生補助,200元捐給了“保護母親河”活動;別人資助他的500元,分別寄給了兩名貧困生;獲得6000元國家獎學金,2400元留給了系裡的.老師……最後放棄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到貧窮山區當了一名國小教師。

國小生名人故事4

上星期天,我讀了一本名叫《100位名人成才故事》的書,讀完以後,每個故事的主人公讓我深受感動。

這本書描述了每位主人公的家庭環境,家庭的影響和教育,如何努力學習,怎樣克服困難,怎樣聰明早慧,又是如何走上成功的道路,每個人的故事都是那麼生動有趣,成長道路卻崎嶇不平。他們的事蹟閃閃發光,是我學習的榜樣。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學畫的鄭燮》。

鄭燮,號板橋,是我國清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他自幼喪母,和父親相依如命。家裡生活特別困難,父親送他到私塾讀書,他特別聰明,勤奮好學。

他喜歡畫竹子,為了畫竹子,他特意在自家窗前栽了幾叢竹子,讓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光把竹影投射到窗紙上,然後對著窗上的竹影畫畫。由於他的勤奮刻苦,所以他畫的竹子被稱為清代一絕。

我從小也酷愛畫畫,看完這本書以後,我一定要向他學習,學習他刻苦勤奮,孜孜不倦的精神!我也希望將來有一天,我會用我手中的畫筆,畫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回報感恩一切幫助過我的人和需要我幫助的人。

國小生名人故事5

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大家一定熟知,然而,作為這樣的一個偉大科學家,他有時也不開竅。牛頓小時候養有兩隻貓,一隻大,一隻小。牛頓為了讓貓自由出入,在門上開了兩個洞,也是一個洞大,一個洞小。一天他的鄰居見到他,對他說:你何必要開兩個洞,只要開一個大洞不就行了。

牛頓聽了,恍然大悟,連聲稱讚道:"說得對,真是高見!可我怎麼也想不出你這個好主意來。"牛頓一輩子打光棍,英國天才的科學家艾薩克。牛頓(1642—1727)從小就迷上了書,迷上了宇宙,沒有時間去修邊幅。往往是領帶不結,襪帶未系,馬褲也不扣鈕釦。他的這些不修邊幅行為,竟然使他在情場失意,終生未娶。

牛頓年輕的時候也談過戀愛。有一次,這位年輕的科學家熱情奔放地向一位相識的姑娘求婚。能得到這樣一位青年學者的鐘情,姑娘自然感到幸運。牛頓輕輕地握著她的手,含情脈脈地望著這位漂亮的少女,她羞澀地低下了頭,兩朵紅雲飛上了臉頰。然而,正在這熱戀的時刻,牛頓的思想忽然跑到另一個世界去了,滿腦子盡是些符號、公式,完全忘記了身邊的情人。他的手抓著情人的一個手指,誤為捅菸斗的捅條,硬往他的菸斗裡塞,痛得姑娘大叫起來。牛頓這才從數學王國裡跳出,明自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趕緊向她道歉說:"親愛的,饒恕我吧!我知道,這是不行了。看來,我是該一輩子打光棍的。"牛頓的一生真應著了他的話,他一輩子是"光棍"。

國小生名人故事6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凶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國小生名人故事7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國小生名人故事8

今天我從《智慧故事》中看到妙言解尷尬這則小故事,雖然她的行為不對,當時廣場上聚集了數千人。

結果發現扔雞蛋的是一個小孩,所以我要將他的名字記下來,也為他拉了不少選票,接下來的演說也更有親和力,這時威爾遜對大家說:剛才那位小朋友用雞蛋打,將來為國效力,可謂一箭雙鵰,先讓下屬放走小孩,證明他是一個很好的體育人才。

突然從聽眾席中扔來一個雞蛋。

我有責任為國家儲備人才,你未來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 人們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學會寬容,。

那位小朋友能從那麼遠的地方,然後又叫住小孩, 威爾遜知道後。

以便讓體育教練注意栽培他,但作為一國首相,威爾遜的一席話把大家都說樂了,將雞蛋扔得這麼準,是一個明智的舉動,威爾遜果然有大將風度!他不僅給自己找了個合適的臺階,安全人員馬上下去搜尋鬧事者,也使我明白了能寬容待人的人必能獲得別人對他的尊重和愛戴,這種行為是很不禮貌的,正好打中了他的臉。

臺下的聽眾猜想他可能要處罰這個孩子,內容講的是英國首相威爾遜在一個廣場上舉行公開演說,並當眾記下小孩的名字及聯絡方式。

國小生名人故事9

寒假裡的第一天,媽媽就帶我去買書。我一走進書店,就看到一排排書架上擺放著整整齊齊的新書。哇!每本書都是錚亮錚亮的。我們精心挑選,買了很多有意義的書。整個寒假,我就是在“書海”中泡著長大了一歲。

有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叫《中外名人故事》。書裡講了很多名人故事,關於:李四光、愛因斯坦、喬丹……李四光的故事讓我百看不厭,他的表現讓我好奇。李四的名字又叫李中奎。有一次在報名時,李中奎一不小心把姓名看成年齡,結果,李中奎就寫成了“十四”。當他著急的時候,把“十”改成了“李”,他讀完後,感覺讀不通。這時,他猛地抬起頭,看見“光被四表”四個字,馬上在“李四”的後面加了一個“光”。就這樣,“李四光”的這個名字代代相傳。

記得有一次,我在做數學時,把“7*7=49”寫成了“1*7=49”。我檢查讀了讀,感覺彆扭,讀不通順,就複習背“乘法口訣表”:“一一得一、一二得二……”當背到“七七四十九”的時候,我恍然大悟,敲著自己的小腦袋,自言自語地說:“木瓜腦袋,真笨!”說完,我拿起鉛筆,自信地在“I”上面加了“—”。這道題就解決了。

在平時學習生活中,我覺得我們要向李四光學習,多動腦多思考,做事要靈活應變。這樣,我們可能會取得令人驚喜的收穫。小腦袋動起來吧!

國小生名人故事10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裡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國小生名人故事11

東晉時,祖狄是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時代就胸懷為國立功的大志。

他有個好朋友劉琨,也是一位抱負不凡的人。他們兩個同做"司州主簿"(司州,今河南洛陽一帶,主簿,掌管文書簿籍的官吏)時,對當時內憂外患的國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懷著光復河山的報國之志,兩個人夜間同睡一床,經常談論國家大事到深夜。

有一天半夜,忽然聽得雞啼。祖狄使用腳踢劉琨說:"你聽聽,這雞啼的聲音是多麼激越昂揚,它是在叫人奮發圖強啊!"於是,倆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寶劍,在雞啼聲中舞起劍來。 "聞雞起舞"的成語,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的。

國小生名人故事12

幫助漢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克苦僅能以雙手勉強餬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這就是“一飯千金”成語的來歷。

國小生名人故事13

一天,我買了一本《名人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徐克。

我先讀了一篇《能工巧匠魯班》。這篇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是做什麼事情,只要認真努力去做,就一定會成功的。

然後我又讀了一篇《科學家錢偉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艱苦努力地去做一件事,不管有多麼艱辛,都是會成功的。

我想“只要不斷地努力,不管有多麼地艱辛,都是可以成功的”。

國小生名人故事14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藉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國小生名人故事15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裡洗毛筆和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型。大家都稱讚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