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名人的故事15篇

文思屋 人氣:9.27K

名人的故事1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

名人的故事15篇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讚歎。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讚。

名人的故事2

我家有一位“廚仙”,她會變戲法似的給我們做吃的,家常菜、壽司、餃子、火鍋,樣樣都是她的拿手好菜。她就是我媽媽。雖說她會做那麼多菜,但有時,她做菜的動機卻很奇葩,比如最近這一次……

一天早上,媽媽剛起床,穿好衣服,就對我們喊一句:“我去菜場啦!”留下我和爸爸面面相覷。不一會兒,媽媽就拎著麵粉、筍和肉回來了,對我和爸爸說:“昨晚我做了個夢,夢裡有一個白髮老人跟我說,你老公和兒子很愛吃包子,並傳授給了我做包子的祕籍。”說完,她就動手了。我好奇地站在她身邊,想看看到底有什麼祕籍,但看了好久,也沒看出什麼門道來,於是便去看書了。

過了一會兒,我前去“探班”,聽見她嘴裡嘀咕著:“發包子要放多少酵母啊?”一看,她手裡拿著手機,眉頭緊緊地鎖著。我調侃道:“那位白髮蒼蒼,垂垂老矣,學識淵博,擁有包子祕籍的老人沒告訴你怎麼發麵啊?”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說:“那人說,我們家的麵包機可以發麵,但我忘了放多少麵粉和酵母。”麵包機做包子?我無言以對。面對這麼個“廚仙”,我只好在一邊坐等吃包子了。只見媽媽將在麵包機裡發酵好的麵糰取出,放在撒有面粉的案板上,一陣揉壓,再將揉壓好的麵糰搓成一長條,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小糰子,然後將小糰子搓圓壓扁變成一張稍薄的麵皮,放入餡料,褶折收口,完美的包子就完工了。再經二次發酵後,包子就上鍋開始蒸了。蒸了約有十來分鐘,熱氣騰騰的包子就出爐了,我十萬火急地奔向餐桌,搶了兩個包子,吃了起來。雖說是媽媽首次做的包子,但味道確實不錯,形狀和店裡的一樣美觀,包子的上方是一道道褶折,十幾道紋路匯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突起的小圓圈。吃一口,滿嘴肉的鮮嫩和筍的清香,還流出了些許湯汁,一吮,味道鮮美,鮮鹹適中,清香爽口。這一餐,我吃了四個大包子。

這就是我家的“廚仙”。

名人的故事3

我費了一些周章才找到泰戈爾故居,比起我過去參觀過的很多名人故居,它顯得太過低調。

穿過大大小小十幾條街道,它終於出現在我眼前,與我想象中的豪華尊貴大相徑庭。

兩層樓的紅色建築被掩蓋在茂密的綠色植物之中,院子不大,有一塊草坪,一進門就自然而然地與外界的喧鬧嘈雜隔絕開來。

作為一個文藝青年,那一刻我虔誠得彷彿朝聖。

工作人員告訴我,必須脫鞋進去,裡面不可以拍照,但參觀完出來之後可以去拍後面的學校。

1913年,這位不僅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甚至可以說是人類史上偉大的文學巨匠,憑藉《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距今一個世紀過去了,那些美麗憂傷的句子仍然在時光洗滌之後,閃耀著雋永的光芒。

“我旅行的時間很長,旅途也是很長的”。

我在心中默唸著這句詩,赤足踩在冰涼的大理石地板上,企圖從眼前這些蒙塵的陳舊物件中,窺探詩人昔日的風采。

在某個轉角處,掛著泰戈爾的家族史,他出身於一個大家庭,是家中第十四子,父親是一個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他從8歲開始寫詩,後來的創作廣泛至小說、小品文、遊記、話劇,甚至是歌曲各個領域。在他的詩歌中,表達出了他對戰爭的絕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沒有任何政治足球即時比分因素,他僅僅是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是印度史上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的榮譽的人。

泰戈爾最令人讚歎和景仰的地方,在於他並非只為自己的人民所蒙受的災難鬥爭,並非只為自己的祖國遭受強權和暴力對待而吶喊。

一位工作人員在得知我來自中國後,向我講起泰戈爾與中國的淵源,比如他與梁啟超、徐志摩、林徽因……除了這些文士風雅之交,泰戈爾還數次著文為中國鳴不平,譴責物件從英國煙販到日本鬼子。

我站在陳列著詩人手跡的博物館裡,看著牆上那些年久的黑白照片,隔著漫長的茫茫歲月,他的五官看不清楚,身材也是嶙峋,但依然有種堅定的力量穿過時光迎面襲來。那是足球即時比分一種博大仁慈的情懷所帶來的力量。一張張老照片看過去,畫面中找到了徐志摩、林徽因,還有愛因斯坦,看著照片上兩顆裝滿智慧的白頭,不禁很好奇他們談了些什麼,還有——誰說搞科學的和寫小說的一定聊不到一起?

1941年,泰戈爾留下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隨即長逝。從博物館裡出來之後,我在學校的臺階上坐了好半天,四周寂然無聲,彷彿他的靈魂還守護在這片故土。作文

名人的故事4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聞名天下,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但她卻毫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夫人呀,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名人的故事5

我最喜歡看書,每個星期都要讀一本。這個星期,我讀的書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美國發明家 愛迪生。

看完了這本書,我對愛迪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1847年的一天,美國俄亥俄州小小的米蘭鎮上,一個嬰兒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發明家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愛迪生髮明瞭電話,給人類帶來了方便,小朋友家裡的電燈都是他發明的。但你知道嗎,愛迪生小時候可 不聽話 了,他看到雞可以孵小雞,他也去孵,結果半天都沒孵出來;他看到煤會燃燒,他也去試,結果著火了 但愛迪生為什麼可以成為這樣

偉大的發明家呢?因為,愛迪生有很多很多的問號,很多 為什麼 ,然而每次問 為什麼 的時候,他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我喜歡愛迪生那勤奮、好學、愛思考、努力、堅持和勇敢的本領,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樣聰明。看完這本書,我得出了一句話,這句話,我將一生都不會放過它,這句話就是: 不懂就要問!

名人的故事6

母親的耐心讓“白痴”成為發明家

愛迪生從小就特別愛問“為什麼”,喜歡對一個問題追根究底問個明白。有一次算術課上,老師教同學們二加二等於四,愛迪生卻發問:“二加二為什麼等於四?”就這樣,愛問問題的愛迪生經常讓老師很惱火,因此,老師有時候訓他,甚至打他。一時間,好奇的愛迪生卻成了學校中的一個白痴典型,被老師和同學嘲笑。

後來,老師把愛迪生的媽媽找來,當面數落她的兒子:“他腦子太笨了,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總是愛問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我們真教不好你這樣的兒子。”愛迪生的媽媽聽了,覺得是老師不理解兒子,問題多是因為孩子愛思考,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她相信兒子的智力沒有問題,而且,比別人的孩子還要聰明很多。於是,她毅然對老師說:“既然這樣,我就把我兒子帶回家吧,我自己來教他。”

從此,愛迪生的母親就當起兒子的家庭教師。對於兒子的稀奇古怪的問題,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讓兒子去看書。當她發現兒子對物理、化學很感興趣後,就給兒子買了本《派克科學讀本》,她還勸丈夫把家裡的小閣樓改造成兒子的小小實驗室。

就這樣,在這個不怕被問“為什麼”的母親的教育下,愛迪生雖然沒有在學校讀過幾年書,卻搞出許多偉大的發明,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名人的故事7

蘇步青,是我國蜚聲海內外的傑出數學家。

在讀國中的時候,蘇步青憑著自己的天資聰明、勤學好問,成績一直非常好,但對數學還沒什麼興趣,因為他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九年級時,學校來了一位教數學的老師,聽說這位老師是很出眾的,所以聽說他能來給上數學課,蘇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點興趣。

“。。。。。。”上課鈴響了,從門外走進一個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裝的年輕人,他的臉色很白,稜角很分明,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這樣年輕還穿西裝的老師真是罕見,一進門便引起班裡的一片譁然。

走上講臺,楊老師表現得很鎮靜,把課本向桌上一摔,說了聲:“同學們,我姓楊,大家今天不用擔心沒還課本而被老師罵了,因此今天我們不講課本,我們要講國家!”他講話的聲音不算大,但每個字都像晶亮的子彈射進每個人的心房。

於是下面又是一陣騷動,沒精打采的蘇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楊老師接著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該負起應有的責任。”他旁徵博引隨後又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

這一堂課使蘇步青明白了數學的真正意義和自己身上肩負的歷史責任,就是這節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祕的數學王國。

從那以後,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功夫不負有心人,蘇步青在數學上漸漸地嶄露了頭角。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國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心甘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名人的故事8

丹尼斯。狄德羅是18世紀法國的著名的哲學家。有一天,朋友送給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圖案高雅的酒紅色睡袍,他非常喜歡,穿著華貴的睡袍開始在家裡找感覺。他發現傢俱的風格有些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的嚇人。於是,為了與睡袍配套,他把舊的東西先後更新,傢俱終於都跟上了睡袍的檔次。然而,他卻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揮了,甚至是脅迫了”。後來,狄德羅把這種感覺寫成一篇文章,題目是《與舊睡袍離別的痛苦》。

後來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狄德羅效應”。狄德羅效應給人們一種啟示:對於那些不適必需的東西儘量不要。

如何才能擺脫這種擺佈呢?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不失為一個智者。有一天,幾位學生慫恿蘇格拉底上熱鬧的集市逛一逛,他想了想,決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蘇格拉底一進課堂,學生們立刻圍了上來,請他講一講集市之行的收穫。他看了看大家,停頓了一下說:此行,我的確是有很大的收穫,就是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

隨後,蘇格拉底說了這樣的話:當我們為奢侈生活而疲於奔波時,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名人的故事9

父母的鼓勵讓“白痴”成為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相反,當別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牙牙”學語。當比他小兩歲的妹妹瑪伽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被一些鄰居認為是白痴。但是,擔任電機工程師的父親,卻沒有對兒子失去信心,他想方設法地讓愛因斯坦發展智力。父親為兒子買來積木,教他搭房子。小愛因斯坦每搭了一層,父親便表揚和鼓勵一次。在這種激勵下,愛因斯坦一直搭到了十四層。

愛因斯坦長到六歲的'時候,語言能力仍然很差。一天到晚也說不了幾句話,七歲的時候,父母把他送到學校,學校死板的教學讓他提不起精神,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老師們都認為這個學生是一個傻瓜。但是,父親卻鼓勵愛因斯坦:“我覺得你並不笨,別人會做的,你雖然做得一般,卻並不比他們差多少,但是,你會做的事情,他們卻一點都不會做。你表現得沒有他們好,是因為你的思維和他們不一樣,我相信你一定會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親的鼓勵,使愛因斯坦振作起來。

愛因斯坦的母親賢惠能幹、文化修養極高,她對自己的兒子百般呵護和鼓勵。愛因斯坦小時候常常愛提出一些怪問題。如指南針為什麼總是指向南方?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別人都以為他是個傻孩子。可是,愛因斯坦的母親卻十分自信地認為:“我的小愛因斯坦並不傻,他將來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學教授!”

就這樣,在父母的鼓勵和愛護下,愛因斯坦的智力迅速發展,對科學產生了強烈的愛好,並開始走向科學研究的巔峰之路。

名人的故事10

提起我的堂叔,那可是我們村的名人。不過,他以前是個“搖頭名人”,現在變成了“大拇指名人”。

聽奶奶說,堂叔自小就好吃懶做。長大了,更是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村裡的人,誰見誰搖頭,所以就成了“搖頭名人”。

叔叔成家後,他也不出去掙錢,只能住著破舊的老屋。每逢下雨,地上就擺滿了鍋碗瓢盆,床上漏雨就挪地方,實在沒地方挪了,乾脆將臉盆放在被子上,有時半夜聽到一聲脆響,那肯定是翻身打翻了臉盆。為這些,嬸嬸和他不知吵了多少架。

再後來,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新樓房。在村裡人的勸說下,他終於決定去打工了。可他還是改不了偷懶的本性——替人“算命”!遊走四方,憑三寸不爛之舌賺一些“昧心錢”。可好景不長,三個月剛過去就被拘留了,算來算去,他就是沒算好自己的“命”!

回家後,“算命”他是不敢幹了,又開始了村頭村尾的閒逛,鄰居們頭搖得更厲害了……

漫長的冬天終於過去了,和煦的春風吹綠了“新農村”。我也揹著書包上學了。咦,怎麼一連好幾天都沒有見到叔叔呢?難道他又……

帶著好奇,那天傍晚,我敲開了叔叔家的門。只見叔叔把自己關在房裡,桌子上擺著一大摞書,叔叔一邊看,還一邊認真地記錄著,原來叔叔看的都是大棚養殖方面的書籍。夜很深了,叔叔的窗戶裡還透著燈光。

幾天後,叔叔和嬸嬸就在自家的責任田裡忙開了,他們支起了三座高高的塑料大棚,種上了茄子、黃瓜等許多瓜果蔬菜。幾個月後,綠葉黃花滿大棚,燈籠似的辣椒哈哈笑,再加上叔嬸忙碌的身影、歡快的歌聲,“新農村”可真是春色滿園!提起叔叔,鄰居們紛紛堅起了“大拇哥兒”。

一年的辛苦,叔叔的臉變黑了,身板卻壯實了,連說話的聲音也開朗了。去年年底,他又滿心歡喜地購回了一輛小貨車,準備今年再大幹一場。

哦!對了,金豬年的春節,叔叔家的春聯特有意思。上聯是:好逸惡勞空手蕩;下聯是:辛勤勞動滿地金;橫披:知榮明恥。

哈哈!這就是“名人的故事”!

名人的故事11

在參加一次愛心助學行動中,滬上著名作家程乃姍女士表示,貧困雖然不是件讓人開心的事,但貧困也會產生積極因素,催人奮進,在全社會平等地看待和幫助這些貧寒學子們的同時,學子們也應該看到,年輕是自己最大的財富!

“人生來都是平等的,雖然出生家境貧寒,無法選擇,但是貧困不是永遠的。”程乃姍女士向記者說起了她祖父的一段往事:由於家境貧寒,她的祖父在14歲時輟學,離開浙江家鄉到上海中國銀行做雜役。“那時我祖父才知道,早上起來後要拿牙刷牙膏刷牙。”程老師說,貧窮的祖父非常用功,10元月薪的一大半上夜校,學英語,在祖父29歲時,他已經成為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當時是中國銀行有史以來的最年輕一個副經理,唯一的沒有正規大學文憑的副經理,後來還成為上海近代史上有名的銀行家。

“我覺得貧苦的孩子容易成功,因為他能夠吃苦,懂得珍惜。”程乃姍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在棚戶區的一所中學做了20年的中學老師,她的小說《窮街》就是根據這一段經歷寫作的,其中幾個學生的原型今天也在自己的領域中成為了人才。“貧窮的確是一個負擔,一方面我們的社會氛圍不能給這些貧寒的學子造成心理的壓力,另一方面,學子們自己應該看到自己擁有的是什麼,其實年輕就是你們現在最大的財富。”

程乃姍還表示說,這次助貧寒學子回“家”,其實也給社會提出一個啟示:今後能否形成一種長期風氣,讓更多人加入進來,真誠平等地來幫助這些未來的社會棟樑。

名人的故事12

不要以為四肢發達的人就一定頭腦簡單,李小龍迷都知道,李小龍是位貨真價實的知識分子。他特別喜歡和別人探討哲學問題。他推崇尼采,經常把叔本華、薩特、老子、莊子的哲學思想掛在嘴邊,在拍片和練功之餘,有時興之所至,他會隨手抓住一個演員或工作人員,開始大談人生哲學和截拳道的哲學意義,也不管對方有沒有興趣。李小龍的研究權威約翰·裡特寫的《武士之心:李小龍的人生哲學》,就專門研究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和截拳道以詠春拳為基礎而融會各家相似,李小龍是從道家出發,相容幷包,構築了自己的哲學世界。具體來講,牽涉陰陽、禪宗、晉代女詩人子夜的詩歌、古希臘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甚至量子力學。他如飢似渴地閱讀鈴木大拙、艾倫·沃茨、克里希那穆提等人的著作,思考世界之道、功夫和人生的意義,以及靈魂的終極本質,因此約翰·裡特得出結論:“哲學才是李小龍的真正激情所在,武術只不過是他闡釋哲學的工具而已。”

這看上去有點複雜,李小龍要是活著,跟你狂侃半天哲學,你八成會暈菜。不過稍微梳理一下,你就知道,李小龍的思想說簡單也簡單,那就是他所追求的:超脫的藝術。

李小龍一開始向葉問學詠春的時候並不能完全領會其精髓,葉問告訴他:“忘記自己,隨對手的動作而動。讓你的頭腦不假思索地去做動作,學會超脫的藝術。放鬆就好。”

可是李小龍發現,他越是要求自己放鬆下來,越是沒辦法放鬆,因為意識到自己要放鬆,就證明自己其實並沒有放鬆。他花了好多時間冥想也無濟於事,這讓他感到非常沮喪。有一天,他出海散心,心中抑鬱,用手擊打海水,就是那一剎那,給李小龍帶來了老子般的頓悟。他說:“這海上最尋常不過的海水,不就是功夫的本質嗎?我用拳頭擊打它,它卻沒有遭受痛苦。我用盡全力,它卻毫髮不傷。雖然它看上去軟弱,卻可以穿透世界上最堅硬的物質。就是這樣!我想要做一個像水一樣的人。”

老子說“上善若水”,看來,李小龍也看到了水的至柔無形以及流水不腐、水滴石穿的能量。我相信,他的內心居住著一位領悟了宇宙之道的武士,這樣的他,不僅可以在拳腳上擊敗對手,在靈魂上更佔據了哲學的高度,這才可以在真正意義上打遍天下無敵手!

不過,我一直也沒想明白,一心要成為水的李小龍,最後怎麼反而練成一套剛猛凌厲的腿法和雙節棍?你看他眼神中的殺氣,舞動雙節棍時的虎虎生風,那一句李小龍標誌性的“啊打”,哪一點像是在學水的以柔克剛?哪一點像是領悟了超脫的藝術?

問題出在哪呢?是不是可以說,李小龍是分裂的?他內心對平靜的水的狀態的渴望,和外在身體對快速力量快感的追求,是不是形成了一種最終撕裂他生命的力量?所以,存在著兩個李小龍:武術家李小龍和哲學家李小龍,而真正在與他搏鬥的,不是他人,是他自己。

名人的故事13

簡樸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皮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雖然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不“大方”。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選單,因為這些選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名人的故事14

郝景芳在20xx年榮獲全國中學生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但是她並不像新概念的大部分作家那樣關注青春與疼痛,而是從一開始就關注科幻題材。

她說:“那時候我自己關注更大一點的問題,我關注宇宙、量子力學、人的自我意識,關注人是什麼,世界的真相假象;我也特別喜歡看哲學家們寫的關於人、自我、人類意識等這一類的書……我自己對校園愛情沒有特別大的興趣,我就想寫關於人和自我意識這樣的書。”寫作將她從困頓迷茫的思緒中解救出來。

郝景芳曾將自己的小說投給過主流文學雜誌,但編輯告訴她,雜誌不發表科幻作品。與此同時,同樣的幾篇小說也被科幻雜誌退稿,理由是過於文學化,不太科幻。這是她在相當長時間裡面臨的尷尬。“我後來就從一些比較輕巧的、小的東西開始寫,科幻裡面假想一些東西,可能都不像文學,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探索,後來慢慢加上生活中的所思所感,這樣就不是談論一個終極命題,而是從生活中的小的困惑出發,這樣才能找到一些我確實想寫的。”

而《北京摺疊》的故事來源則是這樣的:曾經,郝景芳租住在北京北五環外的城鄉接合部。樓下就是嘈雜的小巷子、小蒼蠅館子和大市場。但當重大活動發生時,這裡會採取一些限制措施,街道不再熙熙攘攘,而是變得整潔漂亮。郝景芳想:“有一些人是可以藏起來的,藏在看不見的空間。有了這個暗黑的想法,當然可以把某些人群永遠藏在地下。”

所有的這些碎片在她頭腦中碰撞起來,就成了《北京摺疊》。在不明年月的北京城中,空間被極端地分割為三個部分。第一空間的當權者享有完整的24小時,第二空間的中產階級和第三空間的底層工人則各自分到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每到清晨,大地翻轉,城市摺疊,不同階層的人在完全隔絕的時空裡各自生活。跨越階層的通道極為狹窄,並且需要鋌而走險。

名人的故事15

李陽祖籍山西,出生於祖國大西北的新疆烏魯木齊。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學畢業後響應黨的號召志願支援邊疆建設。李陽中學的學習狀況不很理想,高三期間因對學習失去信心曾幾欲退學,自新疆實驗中學勉強考入蘭州大學工程力學系。大學一二年級李陽多次補考英語。

為了徹底改變英語學習失敗的窘況,李陽開始奮起一博,他摒棄了偏重語法訓練和閱讀訓練的傳統,另闢蹊徑,從口語突破,並獨創性將考試題變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後脫口而出。經過四個月的艱苦努力,李陽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一舉獲得全校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李陽,絕對是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榜樣。基礎差不要緊,笨鳥先飛嘛,關鍵是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人家可以講一口流利、純正、地道的英語,我們也一定能!

TAGS: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