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求職故事>

求職故事|定義你自已

文思屋 人氣:2.82W

小編導語: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每個人不斷成長的過程都是教育的結果,有時候真正影響我們的並不是學校中的正式的教育,而是自我教育,即不斷提高自我的過程,我們走的每一步路,做的每一個選擇,過去的每一個經歷,都構成了現在的我們。有時候這種選擇是痛苦的和困難的,但是請堅定自己的心。

求職故事|定義你自已

認清自己的不足並坦然面對我是一個成績很一般的學生,班級排名前50%左右,雖然排名不靠前,但是平均分還可以,約87分左右。

我的大學生活就是一個不斷髮現自我且不斷成長的過程,不斷學著自己做決定,並學會為自己的每一個決定負責。大一時迷茫,不知道學習的意義和生活的意義,一度陷入抑鬱情緒中,現在回想起來,那依然是一段灰色的日子,但是我依然慶幸有這樣一段經歷,走出來的我更清醒的認識了自己。我對於上課的態度始終都是興趣優先,成績次之,不會因為想要高分而主動在課堂上表現積極,也沒有在考試周中發奮讀書,再加上有限的天賦,所以成績平平。成績出來當然會失落,尤其是每到評獎學金時作為宿舍裡唯一一個沒拿到獎學金的人那種感覺還是挺心酸的。我曾一度開解自己,別人成績好只是因為他們更會考試一些,因此有好的結果,藉此來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現在回過頭看,可能真的不是這樣,自己在能力和天賦上和別人是有差距的,而且也沒有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樣又憑什麼說自己是優秀的呢。認清自己的不足確實幫助我過得更坦然,也更加真誠的面對自己,因為如果在一些方面你不如別人,說明總有另一些事,你會做得比別人好,所以關鍵是,找到這樣的事,並定義你自己。對於我來說,應該就是對知識的好奇和熱情,之前有說到,上課我一向是興趣優先,遇到感興趣的課真的會很認真的聽,並且積極提問,積極思考。師大有很多好的資源,會組織各種各樣的學術講座,遇到感興趣的講座,中文的英文的我都會去聽,當然不會有學分,也不會幫助我提高專業課的成績,所以不出去什麼功利的考慮,單純從知識本身出發,零零散散的知識和零零散散的講座貫穿了我的整個大學生活。這些講座培養了我的人文素養,豐富了我的知識領域,拓寬了自己的國際化視野。在一些英文講座中,通過與外國教授的交流,我對其思維方式和授課方式有了一定的理解,並提高了自己的英文水平,萌生了出國讀書的念頭。事實上這些經歷對我後來的出國學校申請都起到了一定的幫助。

把握機會,堅定執行目標直到現在,我仍然感謝2015年9月的自己,在香港教育學院到大埔中心的小巴車上,我做出了要申請香港高校研究生的決定。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倉促非常大膽的決定。因為在大四上赴港教院交換前我和家裡商量的結果是在香港交換期間認真讀書的同時準備考研。沒錯,邊交換邊考研聽起來是一個特別荒謬的決定,因為我執著於在大學期間有一次交換的經歷而家裡面認為大四上很關鍵必須要全力準備考研,兩方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立場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決定。在去香港交換之前,家裡面有很強的反對意見,那段日子也很難熬,沒完沒了的溝通,保證,將自己的想法跟父母闡述,強迫他們接受我的選擇,其實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與家人對抗堅持自己的決定是及其困難的,與父母相抗爭就像與過去的自己決裂一樣痛苦,甚至很多時候我會想如此掙扎到底值不值得,是不是該聽父母的話放棄交換。還好,我堅持住了,有時候這種堅持是值得的,因為這樣的一個過程讓我和我的父母們都意識到我不再是屬於他們的那個小女孩,到了他們該放手而我該獨立的時候了。回到小巴車上大膽的決定,這樣一個決定顯然是我父母所難以理解和支援的。

首先,申請研究生院和國內考研的時間的重合的,意味著我很可能難以兩方面兼顧,需要打破交換之前對父母的承諾放棄考研。其次,香港的研究生專案分兩種,研究型和授課型,只有研究型有獎學金,考慮到我的家庭經濟狀況,我只能申請研究型,而研究型名額少,申請難度大,前幾屆同一學院申請的`師兄師姐幾乎都沒有成功,我沒有任何把握能申請成功,只能放手一博。第三,如果無法成功申請到香港的研究生院,在加上放棄考研,意味著我在父母眼裡會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啃老且不聽話的失敗者,要知道在過去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是他們的驕傲,所以這種失敗對我自尊心的打擊和對他們的打擊一樣大。申請失敗的話我就只能趕在2016年春季招聘時匆匆忙忙找工作,對於一個從來沒考慮過找工作這一選擇的我來說這同樣困難重重。如果綜合考慮成功的可能性並評估風險,顯然這不是最優的選擇,但儘管有諸多顧慮,我還是這樣做了,原因很簡單,我願意追隨自己的內心,我相信自己是優秀的,並且我願意冒著失敗的風險去證明它,我不想後悔,即便這聽起來可能有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悲壯。做了決定後就是實施這一決定了,有的時候我們以為實施一件事只需要從1數到10這樣簡單,但事實上,我們已經從1數到了100發現還沒有做完這件事,所以可能當初這個決定的另一個原因是我低估了申請的難度與複雜程度。如果在我申請的時候有人告訴我它成功率小且如此困難的話可能真的會放棄申請。當時已經9月底了,香港各大高校首輪申請的截止時間是12月初,也就是說,我需要在2個月內搞定所有的申請步驟,包括語言成績,找推薦人寫推薦信,聯絡導師,選擇研究方向,寫研究設計,更不要說其中還要上課、做課堂展示和寫期末論文(香港學期基本在12月結束)。雅思之前在老家東北考過一次,均分6.5,口語單項最低5.5,因為口語成績達不到其中一所大學申請的最低要求,所以要重新考。因為時間有限,在緊鑼密鼓準備了一個月以後將英語成績考到了7分,單項最低6.5,終於達到了申請的基本要求。然後就是找推薦人,要考慮推薦人知名度,研究領域與申請領域的匹配程度,對自己的熟悉程度,以及給學生寫推薦信的意願。最後我在北師大和港教院的對我印象比較好的任課教師中邀請了幾位幫我寫推薦信。在請老師寫推薦信時當然會有猶豫,考慮被拒絕了怎麼辦,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但是申請學校的一個最重要的過程就是學會被拒絕,被感興趣的導師拒絕,被想邀請的推薦人拒絕,甚至被花了很多時間申請的學校拒絕都是可能發生的事,關鍵是要不斷被拒絕然後依然抱有希望並繼續前行。接下來就是聯絡導師,因為香港研究型的專案以跟著導師做專案的形式為主,所以每一個申請者都必須找到願意帶自己的導師,我在有申請意向的學校的官網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一致的老師,發郵件詢問其是否有收學生的意向,並附上自己的介紹。在得到積極回覆,我開始著手寫研究設計,大量閱讀與該老師研究領域相關的文獻,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問題,並撰寫研究設計。用英文撰寫研究設計並不簡單,好在之前有參加過本科生學術科研專案,撰寫過中文的研究設計,因此對研究設計的基本框架和邏輯結構有一定的瞭解,關鍵在於不斷的閱讀文獻,從中發現有價值的資訊,並不斷豐富修改自己的研究設計,使其問題新穎,邏輯清楚,內涵豐富,言之有物。提交研究設計後2個月後收到了香港教育學院組織的網路面試通知。在面試時面試官問我如果被錄取後讀四年的博士,博士畢業之後有什麼打算,我說我不知道,因為四年太長,一年前的我根本沒有遇見到我會在這裡參加這個面試。最後大家都笑了,我並不是在企圖搪塞過去,一年前的那時候我還在為前途擔憂,還在和家裡談判,還沒有這樣的勇氣去冒險。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好在等待是值得的,在3月的一個明媚的下午,我終於拿到了心儀的PhD offer。

家庭很重要,但也不要過高估計家庭的影響我相信不論是考研,出國還是工作的同學都會或多或少的考慮自己的家庭背景。當然這種背景不僅僅是經濟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甚至是視野上的。我來自一個農村家庭,想要出國是一個難度非常大的選擇。首先經濟上,出國意味著會有一大筆學費,這對農村家庭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其次是觀念上,即便家庭可以勉強負擔這筆費用,更大的挑戰來自於農村父母的觀念,對於長期生活在同一個地方且文化程度有限的父母來說,出國是一個難以想象的,他們身邊不會有這樣的例子告訴他們這是一個可行的選擇,這種在心理和文化上的障礙甚至要大過於經濟上的負擔。在我文章前面的部分也論述了我和父母在面臨未來選擇上存在的分歧,以及我是如何克服這種分歧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在文章中我一直在說家庭,真實的情況是,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可能要比你想象的要大的多。你也會看到一個來自社會不利地位家庭的人想要突破資源的限制會需要面臨怎樣的風險,承受怎樣壓力,需要怎樣的權衡。但這篇文章的目的就在於,別讓你的家庭變成了你的宿命,阻擋你的夢想,定義你的人生,有的時候機會來了,一定要做出值得做出的嘗試。要知道,只有你,可以定義自己。

TAGS:求職 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