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熱門】國小說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文思屋 人氣:2.69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國小說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別把花草弄疼了》是蘇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愛心行動”中的最後一課。本課和《關心老人》,《他們需要關愛》、《小手拉小手》同屬“愛心行動”系列教育單元。本單元從不同層面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不僅愛人,還要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本課活動通過花草樹木給人類帶來的作用,提出了愛護花草樹木的要求,並引導學生調查周圍護養的情況,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要求及學生實際,我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了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生存的作用,培養兒童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和珍愛花草樹木的態度, 逐步樹立自然界的生物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意識。

2、行為與習慣:通過活動初步瞭解花草樹木也需要呵護,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文明行為和習慣。

3、知識與技能:初步瞭解自然常識,建立生態意識,學會種植花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4、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調查,瞭解在花木種樣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並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養護的探究。

《品德與生活》課程要求走進兒童的現實生活,迴歸兒童生活。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從孩子的需要出發,貼近孩子生活,努力創設自悟氛圍,調動孩子的心靈的體驗,從而引導孩子真正從內心認識到要愛護花草樹木,別把它弄疼了。

三、說教法、學法

課程要求形象生動的體驗活動成為孩子重要的學習方式。本課中,我們從優化活動設計的角度出發,本著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根本想法,著重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採用了談話、欣賞、角色扮演、遊戲等教學方法,輔以電教多媒體,營造情境,激發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開放的、建立在孩子的生活基礎之上的課程。無論是經驗的積累,自我認識的提高,能力的發展,品德行為的形成,還是對社會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孩子自己直接地去參與各種實際活動,切實地去和周圍的自然、社會、人、物發生實際的接觸和相互作用,從而產生真實的感受和情緒體驗。因此,我非常注重引導學生課前的調查收集資料等活動:1、課前佈置學生查詢有關資料,瞭解花草樹木對環境的保護作用;瞭解一些養護知識; 2、準備各種花、草、樹木的頭飾;3、班級種植;4、準備課件。這些和學生一起收集資料、準備道具的過程,其實就是引領孩子走進“花草樹木”這個生靈世界的過程。只有對這個世界有了接觸,孩子才能瞭解它,才會用心地去呵護它。

在課堂活動設計時,我們經過研討精選以下幾個活動環節

活動一:一起選新房

這是一個匯入環節,設計了一個老師買新房子的情境,讓學生幫助老師在兩個不同環境的小區進行選擇,從而引出花草能“美化環境”的話題。接著配著優美的音樂,欣賞著大自然里美麗的花草樹木的圖片,讓花草美麗可愛的形象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裡,激發孩子熱愛花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二:花草樹木作用大

這個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花草樹木的自我介紹。本環節教學內容取自教材40頁,讓學生了解花草的調溫、吸塵、製造氧氣的作用。為了將這些科學知識介紹得淺顯易懂,富有實效,我們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用聽資料、看圖片、呼吸體驗等方式進行,讓學生能真實、真切地吸收、內化這些知識。

第二環節是:“悄悄話”。讓學生通過摸取盒子中的實物,認識到花草樹木的身影遍及生活每個角落,是我們人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活動時學生對盒子裡的東西充滿神祕感,摸出後又發現是自己熟悉的東西,能觀察,會表達。在這樣輕鬆愉悅的遊戲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強化了學生對花草樹木作用的認識。

活動三:學習兒歌《愛護花草樹木》

前兩個活動將孩子們內心喜愛花草的情感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層面。有了前期的情感鋪墊,已經啟用學生內心渴望關心、愛護花草樹木的心願,而這首兒歌內容恰恰濃縮了花草樹木對人類的貢獻,此時高歌愛護花草樹木正是水到渠成。通過吟誦兒歌活躍了課堂,又整理了前面的內容;既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主題。

活動四:愛花草齊行動

這一主題下的活動由:可憐的花草、愛護花草、宣傳花草幾個小環節組成。

花草樹木作用大,我們正躍躍欲試要來保護它,可是此時話鋒一轉,受傷害的花草形象配著悲傷的樂曲一個一個真實地呈現在孩子面前,同情、憤怒之情油然而生。此時再問:你想說什麼?孩子們都呼喚著同一句話:要愛護花草樹木。因為它們太可憐了。愛護花草樹木已經刻不容緩。此時孩子內心奔發的情感是真實的、本色的。接著來交流如何保護花草樹木、如何宣傳它們,孩子們想說的多了、能說的多了。

五:活動設計依據:

1、生活教育的理論。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要求教育活動既關心兒童未來的生活,也要關心兒童的現實生活;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個性,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還強調兒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強調教學做合一。我充分將這一理念融於教學中。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充分運用角色模擬,表演,遊戲等方式,引導孩子活動中感悟,體認,最終內化品行。

2、現代德育價值觀。現代德育充分關注生活中的人,關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服務,引導人去建構個人完滿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結構中獲得個性的完滿,實現德育目的。於是,我較為關注孩子課堂的學習生活,同時用心引導孩子課外的現實生活(課前調查,課後延伸),使之能融會貫通,真正使品德這門課能引導其健康快樂地生活。

3、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於實踐,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通過生動的實踐活動引導孩子,用心引領孩子的心靈成長。

4、主體教育思想。道德是貫注著人的主體精神的自由自覺活動。因此兒童從一開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體,而不是道德容器。我們應該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自主意志、選擇願望、自主負責性的主體。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創設自悟的情境與氛圍,珍視個性的感悟,耐心地引導。

現行德育堅持“生成在於活動”的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以“人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為出發點,以情為主線,以課內課外學生自主活動為載體,積極創設道德情境,多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活動,從親歷的活動中引發體驗、孕育感悟,實現優良德性的建構和社會性發展。

國小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牛郎織女故事在漢代以前產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會歷史原因,表現了當時小農生產者和小手工業者要求改善生活、爭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願望。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一段流傳久遠的民間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節、樸素自然的語言、奇幻的神話色彩、積極進步的主題,深深贏得人民群眾的喜愛。語言樸素、簡潔、清新自然,讀來琅琅上口。

二說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梳理故事情節,便於複述。

2、 學習“掙”、“扎”等生字,理解“暴跳如雷”、“發誓”、“掙扎”等詞語。

3、 瞭解牛郎、織女、王母娘娘的人物特點。

4、 滲透自主閱讀、探究的方法。

5、通過想象、朗讀、寫話,提高學生對民間故事的欣賞水平,瞭解民間故事的特點,愛上民間故事。

三說教法

這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但通俗易懂。如何把這樣的文章教好呢?“淺文”需要“深教”,我們如果就文字進行教學顯然是不行的,應該讓民間故事散發出它應有的魅力。因此,經過廣泛的蒐集與整合,通過聽、說、讀、寫,讓學生理解和感悟文字,浸染於濃濃的文化味中。

四說學法

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薰陶法,讓學生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匯入

1.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現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現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於牛郎和織女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瞭解作者資料

1.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呢?

葉聖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代兒童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2.咱們學過他的作品嗎?(《陶罐和鐵罐》《爬山虎的腳》)

三、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彙報。

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係。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興地回答”):老牛說了話,告訴牛郎將有仙女成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黃昏時候”到結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結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想想解決的問題。

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

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學生丙:長大後他又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丁: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交流。

(二)全班彙報。

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

(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學生丁:牛郎的童年是與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說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幹活,說明他是勤勞的孩子。

2、長大後,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

(1)學生甲:長大後,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麼改變,但是幹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於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想象。)

(5)學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這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

(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麼?(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

(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訊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

(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說,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織女聽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慘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品質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生了愛慕之心。

(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幹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脫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歡他們嗎?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六、談談學文後的感受。

(敢於追求新生活,勞動才能創造新幸福的生活。)

國小說課稿 篇3

一、把握教材聯絡,深入領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範文,在本組教材中佔重要地位。因此,本人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求:一是讀懂課文,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二是品讀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三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並理解句子中把什麼比做什麼。四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本人設計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學會字詞,理解句子並體會思想感情;瞭解草原的遼闊壯美,受到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嘗試談出自己閱讀時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教學的重點。

二、強調以人為本,靈活選擇教法

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選擇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引導運用以下教法:

(一)導讀法。①導預讀,激發學習興趣;②導感知,理解清文章條理;③導理解,嘗試自讀自悟;④導運用,注重知識遷移。一句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施教之功主要體現在導讀二字上。

(二)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錄影邊聽誦。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為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了借鑑,具體生動的影象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

(三)談話法。在教學中的分段學習、理解內容等過程,本人多處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讀討論,再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彙報自己的收穫。這樣,學生所理解掌握的內容能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談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識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強調自讀自悟,大膽更新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教學中本人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主要是感知語言,因而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覆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同時,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二)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本人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絡,誘導學生學會由表及裡地思考問題,如走了許久,遠遠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本人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入手,注意句中為什麼用!。體會作者見到河時,那分驚喜,這樣的逐層設疑理解,能掀起學生層層思考的漣漪。

(三)讀書方法指導:本人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說出自己見解;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析表現手法,用以指導寫作。

四、強調大膽嘗試,優化教學程式

本課時教學,本人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一)嘗試預讀,激起閱讀興趣

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草原美景的圖片,上課時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再放錄影,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最後依據預習中提出的要求,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並嘗試著在旁邊註上自己的體會。

(二)嘗試感知,理清文章條理

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理清條理: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

(三)嘗試感悟,談出自己見解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質疑研討為主線,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後討論,你認為哪句話最美?美在哪?

2、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穫。

3、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的遼闊壯美及作者喜愛之情。

這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點撥一些重點詞句。如: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都像很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裡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體恰當地描繪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嘗試運用,注重積累、遷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細讀一讀,說一說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用上打比方的表現手法。

本堂課,本人重點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教師瑣碎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書聲琅琅,議論紛紛,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國小說課稿 篇4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探究演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演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啟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演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三、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絡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關於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聯絡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節日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絡,引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遊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閱讀課本,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三)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

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探究演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演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啟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演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三、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絡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關於教學程式

㈠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聯絡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節日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絡,引出課題。

㈡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遊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閱讀課本,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㈢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㈣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國小說課稿 篇5

一、設計理念:

首先,我認為這堂課的設計理念應該是以審美為主體核心,以學生為教育主體,以此達到師生共同體驗、表現和享受音樂之美、舞蹈之美、繪畫之美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還要將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其中,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情懷。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繪畫課,它旨在通過讓學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快樂,喚起生活中對藝術活動——舞蹈的觀察和記憶,並將快樂的舞蹈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在本堂課當中,有兩個最基本的教學內容。

1、用簡潔的線條勾畫出舞蹈者的優美姿態;

2、回憶、觀察、體驗舞蹈的姿態,畫一幅快樂舞蹈的圖畫。

三、學情分析:

由於我所面對的是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思維獨特,對美術課有著濃厚的興趣,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也比較強,不過,由於年齡小,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短暫,在教學中,我注重利用音樂的感染力、遊戲的牽引力進行教學,融聆聽、觀察、模仿、遊戲、舞蹈為一體,讓他們為我的設計所引領,在玩中樂,在樂中學。

四、教學目標:

我想通過自己生動的循序漸進的教學,達到以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瞭解舞蹈及舞蹈動作的形成,並大膽表現出來。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欣賞、體驗與練習中,培養學生對舞蹈中運動形象的觀察、記憶和表現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聽聽、畫畫、跳跳等活動,讓學生享受舞蹈帶來的快樂。

五、教學重、難點:

在這些目標裡,我根據二年級學生已有的美術知識和年齡特徵,把教學重點設為:瞭解舞蹈動作的形成是靠身體各部分和諧優美的運動產生的。難點是讓學生大膽、自信地來畫出各種生動的舞蹈動作。

六、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的“教”要立足於學生的“學”,使每位學生堅信自己都有美術學習的能力,幫助他們在學習美術中去發現自己學習能力的“閃光點”,從而為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樹立信心,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做好鋪墊。因此,我結合學情,運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情感激勵法、遊戲教學法等多種教法,讓學生積極、愉悅地參與體驗,並享受學習的快樂。學法方面,我主要是以觀察、體驗、感受、模仿、遊戲為主,讓學生樂於參與、積極思考。以此來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七、教具準備:

為此,我準備了CAI課件和舞蹈剪影人物還有範畫用具、花環、魔法棒等,將我的課堂順序設計為以下六個步驟:

八、教學過程:

1、音樂欣賞,匯入新課。

首先第一個環節,是欣賞一段好聽的樂曲。讓學生在聽賞的過程當中,感受到樂曲明快的節奏和優美的旋律,產生想要翩翩起舞的慾望。然後請他們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這種感受。以此匯入課題《快樂的舞蹈》。俗話說,藝術是相通的,藉助樂曲的感染力創設良好的藝術氛圍,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環節的展開做鋪墊。

2、初步感知,認識舞蹈。

在學生濃厚興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一定都喜歡跳舞,可是遠古時候的舞蹈是什麼樣子的呢?激發他們思考。然後我現場演示遠古時期人們勞作時手和腳的活動,手用以拍擊,腳用以踩踏,在重複的過程中產生了有規律的節奏。然後讓學生跟我一起拍打節奏,我配合他們的節奏模仿呼喊的姿態,這種簡單的師生合作,讓學生對舞蹈的起源有了簡單的瞭解。再採用考考他們的形式,通過一組圖片,領略現代舞蹈帶來的視覺美感。

3、遊戲引領,嘗試表現。

學生了解了舞蹈的起源,並感受到了現代舞蹈的魅力,那繪畫作品中的舞蹈是怎樣的?如何表現出造型不同的舞蹈者呢?我先讓學生欣賞畫家德加的舞蹈者,感受藝術作品的美感,然後出示我國畫家趙士英的水墨速寫,引導觀察畫中人物的“S”形動態,引導思考,畫家是如何練就照相機一般的眼睛,是怎樣把舞蹈者跳躍的瞬間表現出來的。然後故弄玄虛地畫出機械的動態,讓學生分析發現原因——頭、身子、四肢都沒有動。接著出示一組舞蹈者的剪影,在學生在我有變化的1—2—3,3-2-1的應答方式下,興致勃勃地模仿,在歪歪脖子、扭扭身子、伸伸胳膊、動動腿的時候,動態形成的原因自然生成——只有身體各部位和諧地運動,才能表現舞蹈者的姿態。儘管有了這樣的認識,我特地加強處理,獎勵他們,與他們玩定身法的遊戲,將舞蹈視訊定格成靜止畫面,讓他們在遊戲的趣味中,愉悅地同我一起學習用骨架圖的方式表現人物的舞姿,好玩的遊戲、輕鬆的模仿、簡單的練習,這些是本環節的實施過程,也是本課的亮點之一。通過這一系列的情景學習,讓學生在自然參與的過程中知道了:原來優美的舞蹈動作的形成是靠身體各部位和諧地運動產生的,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後面的練習做準備。

4、深化認識、自主表現。

畫出了各異的動態線條,如何讓人物形象更加充實生動呢?我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對舞蹈者圖片進行細緻觀察,啟迪他們回憶、想象舞蹈者的服飾、道具,然後迅速地在黑板上進行示範,將一個骨架人物變成一個形象充實豐滿、動作優美和諧的舞蹈者。緊接著,在學生躍躍欲試的高漲情緒中,提出了作業要求,讓他們在新的紙材——彩砂紙上大膽作畫,盡情宣洩自己的創作熱情。通過課件的展示和我的當場示範,學生對描繪出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所需的服飾、道具以及動作的表現有了更深的直觀的認識。結合前一個環節中嘗試表現的骨架人物,要完成一個完整的人物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學難點在這裡得以有效突破。

5、交流評析,欣賞提高。

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我關注每個學生,並適時對他們的每個階段進行評價。等他們的作品大多完成以後,我用相機將有代表性的作業隨堂進行拍攝,用電腦進行顯示,採用學生自評、互評和師評三種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儘量給每個學生以鼓勵性評價,讓他們在這樣的展示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自豪感。

6、課堂小結

帶著這樣的情緒,播放著新課伊始感知過的音樂,和著明快的節奏,師生一起牽起手感受著舞蹈的快樂,似乎忘了那是課堂,只剩下快樂的我們。在我的課堂小結中,再一次地提到課題,祝願孩子們每天都能快快樂樂,每天都有“快樂的舞蹈”。他們也會送給我,屬於他們的個性的祝福。這既是點題,也是一次情感的昇華,告訴孩子們,熱愛我們的生活,愛我們因為愛而結識的每一個人。

就這樣,我的這堂美術課就輕鬆地結束了。我的說課到此完畢。

國小說課稿 篇6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以選修教材《國小動漫》第三單元第二節“風景畫”教學內容為依據,教學內容為FLASH的“遮罩效果動畫製作”。

FLASH是目前國際網際網路中應用最廣泛的動畫設計和製作的軟體,而Flash動畫的根本說到底就是“遮罩+補間動畫+逐幀動畫”與元件的混合物,通過這些元素的不同組合,從而可以建立千變萬化的效果。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了逐幀動畫、補間動畫與元件的使用方法,本課開始學習遮罩的使用。遮罩是Flash動畫創作中所不可缺少的,是Flash動畫設計三大基本功能中重要的出彩點。使用遮罩配合補間動畫,我們可以創作出豐富多彩的動畫效果,本課涉及的例項都是實用性很強的動畫,通過這些例項,學生可以舉一反三來創作實用性更強的動畫效果。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前面已學習過Flash最基本動畫原理,能製作出簡單的逐幀動畫和動作補間動畫,並對幀、圖層已有了初步瞭解,但還未形成能很好理解,還需進行回顧與加深。本課學生通過實踐、探究,掌握的Flash遮罩動畫的製作原理及簡單應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體驗完成動畫作品的成就感,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對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結合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遮罩動畫的工作原理,理解遮罩層與被遮罩層之間的關係;

(2)掌握圖片過渡影片的製作方法;

(3)能夠靈活運用所學動畫製作技巧,創作動畫作品。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師生共同分析遮罩的例項,加深學生對於遮罩原理的理解;

(2)讓學生自主實踐,去完成過渡效果的動畫,使學生能夠迅速掌握遮罩效果的製作方法;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運用Flash動畫軟體創造作品的樂趣;

(2)體驗資訊科技蘊含的文化內涵,形成和保持對資訊科技的求知慾。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遮罩的含義和遮罩效果的製作方法。

2、教學難點:理解遮罩與被遮罩的關係。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採取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以及演示與講解、例項分析等教學方法。

演示與講解:對於知識性強的內容適當的講解結合演示,便於學生理解和提高教學效率。

例項分析:通過對例項的分析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內容。

2、學法:

學法採用分層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學習法等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內容的學習也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圍繞知識點展開,通過自主式和合作式學習,最後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

總之,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是相統一的,目的只有一個:“以學生髮展為本,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六、教學環境:

資訊科技教室、多媒體教學軟體為教師演示和講解提供一個高效的工具,電子學習檔案袋為學生討論和發表見解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展示作品,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可曾觀看過,用自己的照片做的電子相簿嗎?那種情景可曾讓你感到激動和難以忘懷。為了重現這些美麗的畫面,這節課我們將利用FLASH軟體來演繹一幕電子版的“相簿”的情景。

學生活動:

注:(遮罩動畫,俗稱“蒙板”動畫,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動畫製作方式。遮罩就好比在一個板子上打了各種形狀的孔,透過這些孔,可以看見下面的東西、遮罩可以是填充的形狀、文字、元件的例項,還可以將多個圖層組織在一個遮罩層之下來建立複雜的效果。)

(二)、例項展示

水波、萬花筒、百頁窗、放大鏡、望遠鏡、聚光燈??等等。(展示豐富的遮罩例項激發學生對新的FLASH特效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