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熱門】國小說課稿範文彙編五篇

文思屋 人氣:2.04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國小說課稿範文彙編五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Good morning,everyone.I’m Yang Hong-xia. I’m from Wangsi primary school.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英語》第八單元第一區域性,也就是15課。本課主要學習用How many…來詢問和表達人的數量。在前一冊教材第6單元,小朋友們已學習和掌握了用How many…來詢問和表達事物的數量,本課只需在此基礎上擴充套件到詢問和表達人的數量,引導同學將舊知識作一些遷移、重組,難度不會很大,而且本課的內容十分貼近同學實際,有利於同學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性的調動。

二、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目標》提出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同學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結合這一總目標和同學的實際情況,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知識目標:

1、能聽會說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和其回答。

2、能聽、說、認讀單詞manager、family、people。

技能目標:

通過引導同學積極參與各項課堂教學活動,使同學養成動腦、動口、動手的好習慣,指導同學熟練應用本課所學的語言和知識進行日常交際,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引導同學參與遊戲、扮演對話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營造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培養同學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同學在特定語境內領悟和使用語言交際的能力是國小英語教學的重點,本課的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There are…對培養同學的會話能力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能聽懂會說句型和相應回答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難點是:How many後應該接名詞的複數形式,以和對集合名詞的people的理解和運用。

四、教法、學法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依照同學的認知規律和本課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法:結合同學生活實際,使同學在語言情景中感知、理解英語的意義。

2、主體參與法:通過大量的二人、四人小組操練,給同學更多動腦、動口的機會,體現主體性.

3、活動教學法: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同學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用,發展同學的語言運用能力。

4、在學法上,把重點放在培養同學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上,根據小同學的特點,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遷移法。

五、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創設情景,讓同學在情景中學習,組織活動讓同學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在活動中鞏固運用新知。

六、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相關圖片、師生自備全家福、錄音機、鬍鬚、柺杖等相關道具。

七、教學程式

教學目標的確立,教法學法的設計,最終要在教學程式中體現。因此,合理佈置教學程式是教學勝利的關鍵之一,結合同學的認知狀況,我打算用以下五個教學環節來完成本課的教學。

㈠組織教學

國小四年級的同學仍然愛唱、愛跳,一開始上課就讓他們學習語言或者複習語言對他們來說是枯燥的,必需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一上課進行簡單的師生問候以後,我便帶領同學進入了聽音動作這一環節,結合本冊教材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動作:stand up、sit down、run、walk、dance、jump、sleep、turn left、turn right、turn back、go ahead。這樣既複習了所學語言知識,有調節了同學的情緒,是同學以高昂的激情參與到教學的下一環節。

㈡複習舊知,服務於新知

現階段,小同學的英語學習缺乏良好的環境,所以課前花一定時間複習舊知,符合“積少成多,滾雪球”的語言學習規律,本課設計的複習內容也有利於新知的學習、掌握。

1、在同學進入到了英語學習的狀態以後,我便將同學分成四個大組,從1—20進行報數競賽,對報數速度快而準確的小組進行鼓勵。

2、接著,聯絡數字和名詞複數,聽口令做事:listen repeat and do T:show me 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同學拿出實物並重復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

3、為了激發同學學習興趣,我結合學校教學條件,利用柺杖、鬍鬚、工作服等道具將班上幾個同學扮演成不同的角色,首先出現在小朋友們面前的是grandpa,他鬍子花白,拄著柺杖,衣著醫生的服飾,小朋友們一口就能叫出grandpa,也有小朋友可能會說doctor,這時老師就引導他們說出This is my grandpa。He is a doctor。最後依次引出grandma、dad、mum,因為有了前面的經驗,同學一定能順利對出現的人物進行介紹,這樣的複習,小朋友們怎麼會不被吸引,怎麼會不快樂,複習效果又怎能不明顯呢?在小朋友們還沉溺在複習舊知的快樂中是,最後一個小演員“manger”出場了,他西裝革領,手提公文包,同學一看就知是個老闆、經理,這時也開始了我的新課教學。

㈢學習新知

新知教學分為以下幾個區域性:

1、單詞教學

manger的教學通過形象展示,模仿跟讀,遊戲操練、小組練讀、個人展示讀等幾個步驟完成。

People是個集合名詞,在教學時,我會用各種人物形象的圖片進行教讀,在同學讀準發音,明白意思的時候,我會引導同學數數one people 、two people、three people,並與其他名詞數數作比較,讓同學理解people是個集合名詞。

2、句型教學

接著單詞people的教學,我用圖片趁機引入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同學會很快答出There are five。接著,我利用教室內現有的教學資源,請一些同學站起來,並向其它同學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在不時變換人數進行幾次操練後,我再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classroom?在同學作出正確的回答後,我出示一張關於小龍家庭的圖片,圖片上顯示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房子,客廳裡掛著全家福,小朋友們一看就知道是小龍的家,此時,我趁機介紹This is xiaolong’s family。A happy family!並引入family的教學。在同學明白family的意思並掌握讀音的基礎上,我再指著小龍的全家福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通過前面的複習鋪墊以和多次感知,小朋友們已經很容易就能說出答句。這時,我再拿起班上一個同學的全家福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的基礎上再引導他答出具體的家庭成員my grandpa、my grandma 、 dad、mum and me,這樣 在一區域性同學能快速正確的回答後,我出示自身的全家福,引導同學向老師提問。“good、very good、beautiful、how clever……在這樣的鼓勵下,相信小朋友們一定會爭先恐後的向我發問,於是我再請一兩個小老師上臺教讀,實現師生角色互換,最後一起向我發問:Miss Yang,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師生互動中,實現心靈和感情的再次交流。

㈣操練、鞏固

就此完成新知的教學,但語言的內化必需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教學的下一環節便是句型操練,句型的操練我採用機械操練和趣味操練相結合。

機械操練的形式主要有聽錄音跟讀、師生問答、男女生問答、個人問答、小組練習、同桌練習等,充沛採用由群體到個體再到群體的教學理念,讓每一個小朋友都得到多角度的練習,教師參與到同學的操練當中,給同學以指導,體現教師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地位。

趣味操練主要在機械操練的基礎上進行,利用實物投影儀請小朋友將自身的全家福展示給大家。這個活動是這樣來開展的,請一個學習成果較好的同學上臺展示照片,全班同學向他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my grandpa、grandma……的回答後,他再點出好朋友的名字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這樣,通過一個“開火車”的遊戲,以和work in pairs等多種不同方式的操練鞏固,使同學在積極思維的狀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同學運用英語的能力。

㈤運用拓展,深化新知,發展同學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在教學的結束區域性,我設計了一個“小調查”活動,發給每個同學一張調查表,讓每位同學當一名小記者,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詢問別的小朋友家裡的人數,以和各家庭成員的職業,並填入表格,進行統計。在此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非常有必要請一名同學配合在班上做示範,如:T:Hello,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S:There are five, my grandpa,my grandma,……T:What’s your father?S:He is a doctor.讓全班同學特別是學習能力稍差的同學能有模仿的物件,最後將調查結果再班上作展示。這一環節充沛體現了語言的教學原則“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並提高了同學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著力創設各種語言情景,重點培養同學的語感和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口語交際的能力,通過聽、說、演、做等活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注意面向全體同學,鼓勵他們大膽的說,不忽視任何一個同學的每一個細小的進步,在每次練習和活動中,和時給同學褒揚和鼓勵,並在小組榮譽欄作記錄,把英語學習和情感教育結合起來,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協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績感,突出以同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協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八、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會給同學美的享受,給同學書寫起示範作用。我這樣板書濃縮了教學內容,使同學對新課內容一目瞭然,對教學內容有深刻印象。

國小說課稿 篇2

我的說課題目是《讓我們同行》。這是一節七年級心理健康活動課。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交往可以促進人身心健康的發展,有助於人們提高活動效率,獲得成功。對於中學生而言,增強交往意識,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消除交往障礙,真誠主動地與他人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係,就會為今後良好的參與各種社會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於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他們往往只期待他人的關心,他人的幫助,而很少考慮自己可以為他人做些什麼。所以我們就會經常聽到“老師,她拿我的東西不給我”“老師,她動我的書包了”“老師,他罵我了”這樣的告狀聲。而讓他們小組合作時,他們有時卻各做各的,互不理睬,要不就因為意見不一吵成一團。顯然,在學生交往中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而這種合作精神的培養不能靠單純的說教,需要讓學生在沒有外界評定的壓力下,自由的對客體進行探索、觀察和角色參與,從而推動學生合作互助行為的發展。這堂課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互助精神。

我為這節課制定的活動目標是

1、瞭解互幫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下面我把活動過程給大家說一下:

首先我用一個課前的熱身活動來匯入。活動是這樣的,我在大螢幕上連續播放8種動物的形象,學生快速記憶,然後要按照順序把動物的名稱默寫在本子上。學生在做的過程中肯定會覺得很難,而且由於時間很短,也會感到不過癮。我就趁勢告訴他們再來一遍。不過這次他們可以變換方式,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至於怎麼合作他們商量決定,並告訴他們老師這次將要播放10種動物。雖說這個環節是我匯入課堂的一種方式,其實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已經體會到互相幫助的重要性。

學生做完後我總結說:“同學們,剛才我們做的熱身活動名字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是說剛才老師給你們佈置的任務如果光憑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但是有了別人的幫助就會容易得多,輕鬆得多,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友愛互助的主題——《讓我們同行》。”

第一個教育環節是我給他們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山東省樓德一中。故事大意是這所學校七年級入學時來了一位同學,由於一次醫療事故,雙腿不能走路,班上的一名同學就主動幫助他,揹他上下樓,揹他到廁所,後來有許多同學加入進來,組成志願小組,整整幫了三年。

古語說“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本是善良的,我就是用這樣一個真實的感人的而且是發生在學生之間的故事把學生心中的那份善良挖掘出來,深深地打動他們的心。

接下來讓學生起來講一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可以是別人幫助自己的也可以是自己幫助別人的。這是第二個教育環節。在全班交流之前我給了學生幾分鐘的思考時間同時放了一首舒緩的輕音樂。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慢慢去找尋一下那些動人的故事,並在回憶的過程中感悟體驗。

之後學生的每一次講述,既深深打動自己,也將會打動其他的學生。當學生明白了互相幫助的重要性後,我又安排了第三個教育環節: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幫助人是需要技巧的。內容是看三個情景劇,準確地說是“聽”。這個環節在設計時考慮了兩個方案,到底是“看”還是“聽”。如果是看,課堂上生動的表演會讓學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表演上,而我的目的只是想讓學生判斷一下情景劇中他們的做法對不對?為什麼?應該怎樣做?

接下來是這節課最重要的一個教育環節——小遊戲《盲先生過橋》:讓每個小組選出兩名代表,一名充當盲人,一名充當領路人,盲人由門口先走幾步,再由領路人幫助盲人通過小橋回到座位。看哪組合作最好。所有的小組做完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感受,然後在全班交流。這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地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和被人幫助的幸福。我們的學生平時都生活在別人的關心和愛護中,很少有機會體驗到有許多人是需要關愛的。當他們被矇住眼睛的一瞬間,他的內心就開始了體驗,而這份體驗是靠我們說所得不到的。在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有一副醒目的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活動、體驗、感悟正是我們當代教育的新理念。

最後學生伴隨著《世界需要熱心腸》的歌曲結束了這節心理活動課。

本節心理健康活動課的設計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徵,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基點,以趣味性、活動性為基本特色,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蘊涵其中,讓學生通過遊戲和其他饒有趣味的訓練活動,在自我感知及他助、互助的活動中,完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教育。

牐犖乙恢比銜,在教學過程中,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心理健康活動課,其意義在於:活動結束,但體驗將不斷延續。

國小說課稿 篇3

首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單元是圍繞“熱愛大自然,保護生太環境,建立美好家園”這一專題而編寫的。《美麗的小興安嶺》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的設計:

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17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文中詞語;

能力目標: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併產生更建美好家園的觀念。

第三,說說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家蒂多惠斯說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

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質疑引探法、先扶後放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而是“抓住一段,教活全篇,把握重點,綱舉目張”,來增強語言積累,提高語言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說說教學程式

本課我設計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生自學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習課文第一第六自然段。現在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這一課時教學中主要解決第二、第三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圍繞“美麗”分四步設計:發現美——討論美——讚賞美——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發現美

我這樣創設:同學們,我們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我們曾遊覽過北京的古老時尚,曾讚歎過黃山的奇石,曾感受過天都峰的險峻與秀美。今天,我們再一起到一個河流交錯、山巒起伏的地方去觀賞一下吧!這段話,老師充滿激情的娓娓匯入,學生回憶了舊知,激發了求新知的慾望。然後,我讓學生邊聽錄音朗讀,整體感知課文,邊出示課件圖,學生聽了後,說出了自己的的感受:小興安嶺實在是太美了!我再及時設疑:課文哪一句話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學生說出了最後一句。教師再沿著這條中心線索理清課文內順序就很容易了。

第二步:品讀詞句,討論美

1、合作探究“春天美”、“夏天美”

教師先範讀本段,學生邊聽邊仔細觀圖,然後默讀,劃出作者抓住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劃出你認為作者用詞準確、生動的句子,再說說這些詞句好在哪裡,最後指導學生邊有感情地品讀,邊想象美景。再通過換詞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通過結合實際理解了“散步”“欣賞”,體會了擬人句的作用。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領悟到了語言文字的優美,更體現了與作者心靈的對話。緊接著,我這樣小結:這段作者抓住了小興安嶺春季的特點,選取樹木、積雪、小溪、小鹿這幾種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寫了小興安嶺抽新枝、春水漲這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結,其實教會了學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實了訓練重點,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夏天”段,是小興安嶺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教師更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作者譴詞造句的.獨具匠心!我先讓學生總結老師教學春天段的步驟(讀、劃、說、品),然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用、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到“蔥蔥蘢蘢”“密密層層”“封”“浸”等詞的生動、貼切。通過生生對話,互教互學,既獲取了更多的資訊知識,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際技能,培養了協作精神。然後指名學生美讀,其餘學生想象畫面,激活了創新思維。學生嘗試小結段意,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國小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北京》一課敘述了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從教材內容看,本文有三大特點:

1.結構嚴謹。

課文共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最後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抒發了讚美和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間2、3、4三段對北京的景物展開了具體的描寫,並且都按照方位順序來介紹。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2.選擇精煉。

課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徵;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蹟和公園。通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

本課課文語言清新、簡潔、淺顯,字裡行間洋溢著對首都北京的讚美之情和熱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北京》—課的總教學目標是: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由感情的朗讀課文,

5.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初步培養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課時安排是兩課時。

第一課時:感知全文,講讀課文,學習二類字詞。

第二課時:學寫一類字詞,總結全文。

根據教材特點,單元目標及課時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時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出示生字,掌握—個多音字“都”,理解新詞的意思。

(2.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操作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

(2.能按方位順序閱讀課文第2自然段,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

情感目標:感受北京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獨有的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形象的聲音及完整的情節,在課堂教學中施展出獨特的魅力,對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其效果是酚明顯的。根據我以往的教學實踐,把多媒體計算機合理運用於語文閱讀教學,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發揮輔助作用,而且是其他傳統教學媒體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輔助掌握生字;

2.輔助掌握詞語;

3.輔助閱讀課文,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計算機多種優越功能,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教學情景,多方面地輔助課堂教學,力爭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效果,學得有收穫。

那麼,把多媒體計算機運用於課堂教學,在具體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學原則、教學規律,發揮其優越功能和輔助作用呢?下面我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來談一談。

四、說教程

(一)藉助圖片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一邊看大螢幕,一邊放錄音,同時出示課題,開門見山。然後讓學生說一說:“你對北京有哪些瞭解?”由此,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特有的聲像效果,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簡單的說話訓練,活躍課堂氣氛,使整堂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藉助圖片創設情景,感知全文。

“同學們,大家想去美麗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嗎?”通過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三者結合的全文朗讀,多層面、多角度地來感知全文,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去北京參觀—樣。藉此既讓學生感知了全文,又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奠定了整堂課的基調。

然後,在預習的基礎上,檢查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同時讓學生提出預習字、詞時出現的問題,請同學幫助解決。

(三)藉助圖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本段的教學是落實本堂課重點教學目標的載體,也是落實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的載體。下面我就重點來講講這一段的教學過程。

首先,教師演示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讀。通過演示使學生對本段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直觀的感知。

接著,運用課件導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三個導讀提示,是緊扣課文內容,針對課文閱讀訓練重點提出的,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課文內容。接下來,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寫了北面天安門城樓的一段話。請學生找出這段話中表示方位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讓學生初步明確城樓、小河、石橋、華表四者之間的位置關係,然後請學生通過課件,動手來放;放城樓、石橋、小河、華表的位置,並逐步要求一邊操作,一邊介紹,按方位的順序來介紹天安門城樓的景物。

這個環節是本堂課的教學難點,這裡運用多媒體計算機來輔助,可以變抽象為直觀,並讓學生的手、腦、眼、口都動起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難點。

在介紹“北面天安門城樓”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進一步深入,讓學生結合廣場南面、西面、東面及中央的建築物再來具體地介紹一下。這既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本堂課的難點。但是,在前面我們已經有了兩個十分紮實的鋪墊:其一,是討論三個導讀題,完成課堂作業第5題;其二,是按方位順序介紹“北面天安門城樓”的說話訓練。所以在此,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一氣呵成了。相信學生有這一個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能力,當一個出色的小導遊。在學生爭先恐後、興致勃勃的介紹中使本堂課達到高潮。

最後,運用課件輔助朗讀的功能,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實本課的情感目標。

國小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專家:

大家好!我是新橋二小的白小平,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發展跳躍能力。下面我將從指導思想、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與運用、教學過程等方面來向大家回報。

一、指導思想

首先請允許我闡述一下我設計的指導思想。本課在《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側重於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落實,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並對其進行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合作意識及實踐能力培養,學會欣賞他人、體驗成功的心情,使學生能夠快快樂樂地學習,輕輕鬆鬆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說教材

接著我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跳短繩是一項簡單易行的大眾化健身運動,也是國小生十分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由於裝置簡單,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容易開展。

在國小,通過跳短繩教學主要是發展彈跳力、靈敏和協調性等身體素質,促進上肢的肌肉、關節、韌帶的發展和內臟機能的發展,教會學生最常用的跳繩方法,逐步提高跳躍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團結寫作的精神。

國小跳繩教材,各年級要求逐漸提高,但都規定用正確跳短繩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掌握,通過各年級不斷學習,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跳繩技術概念,初步掌握基本技術,打好跳繩基礎。在此基礎上練習花樣跳法和跳大繩的技術。

三、學情分析

水平二的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期,他們活潑好動,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團體意識逐漸加深,對新鮮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歡通過各種語言和動作來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學習興趣很高,但是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不夠穩定。

鑑於上述分析,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特制定一下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

四、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本課的教、學、練的過程激發全體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認真學習本課的內容。

2、通過學習使90%的學生掌握原地面對面一帶一跳繩的基本方法,絕大部分學生掌握一種以上的跳繩方法。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增強學生團隊合作和社會適應能力。

4、在學練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能快樂地學習

教學重點:雙人的協調配合性

教學難點:起跳的節奏感

五、說教學方法與運用

1、教法: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我首先採用了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主要用在課的準備部分的遊戲中“老狼,老狼,幾點鐘”這個遊戲是水平二的學生在課間非常喜歡玩的一個遊戲。另外,還採用課是示範法,以準確的動作示範激發學生“我要學習”的情感,以及採用講解法和練習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使學生更快更好的地掌握動作要領,這兩種方法普遍運用在課中。最後採用比賽法,通過比賽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運用於基本部分的第二個內容。

2、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法。首先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問題,然後通過對比、小組研討中悟出動作要領、理解道理,最後通過小組協作和練習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所發現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六、說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階段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好的調節手段,因此,在課堂常規以後,首先進行“兔子舞”,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然後再讓學生玩他們課間很喜歡玩的遊戲“老狼,老狼,幾點鐘”,這樣使學生的情緒更提高了一個層次,使他們的注意力更集中於課堂之中,方便後面的教學。(這裡主要採用情緒激勵法)

組織形式:四列橫隊——圓形

2、探究學習階段

(一)複習階段

先讓學生複習在一二年級時學過的單、雙腳個人跳,教師觀察、糾正後,在集體進行練習。(目的:讓學生鞏固已學內容,同時也為後面的學習做鋪墊)

組織形式:圓形

(二)學習新知識:面對面雙人跳

1、原地(一人搖繩另一人跳、交換)

1)、先讓學生自己琢磨雙人面對面的跳法(嘗試學習法)

2)、教師講解動作要領(講解法)

3)、請優秀生與教師一起示範(示範法)

4)、巡視、注意觀察學生的動作,糾正錯誤動作(語言法、防止和糾正錯誤法)

5)、請優秀生示範

6)、巡視、糾正

組織形式:圓形,兩人一個組

2、雙人跳比賽(目的:對剛學知識進行鞏固)

方法:在規定時間裡看哪一組跳的多,為勝者(15秒、30秒)(比賽法)

1)、教師講解比賽規則、方法(講解法)

2)、教師積極參與學生中

(三)知識拓展階段

花樣跳繩(要求:兩個人)

設想:兩人肩搭肩、一人搖繩一人單雙腳交換跳、被帶者模範各種動物、兩人各握繩一端同搖同跳等等

1)、提出問題:除了原地面對面雙腳跳以外還有那些跳法呢?(質疑法)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法)

3)、教師參與到學生遊戲

4)、教師巡視指導和鼓勵創新。

5)、請生演示

6)、再集體練習演示的跳法

組織形式:圓形

(四)娛樂展示階段

遊戲:往返接力賽

比賽方法:將繩子對摺兩次依次擺放在地上,第一次用單腳跳過去,第二次用雙腳跳過去,跳到對面的線那裡然後一致從右邊跑回來接力,依次進行,那組最先跑完的為勝

1)、講解比賽規則、示範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遊戲的安排,充分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發揮了他們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增強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同時也充分了學生創新展示的空間和時間。同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加強師生關係。

組織形式:四列縱隊

3、恢復身心階段

在歡快的《幸福拍手操》的伴奏下,師生共同做放鬆操,進行有效地調整身心,恢復疲勞,音樂停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及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測試能力。師生再見,從而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

七、說本課器材、場地

場地:籃球場

器材:繩子55條、錄音機1臺

八、說本課特色

1、將體育課轉化為一個學習、探索、創新和展示的舞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題地位。

2、教與學同步互動,學練結合,學玩相間。

3、課堂前後以遊戲貫穿,有新鮮感且容易操作。

九、說課堂教學效果預計

1、心理狀況預測:根據本課特點,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學生學習的情緒高漲,並能在練習中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和情感交流。

2、生理狀況預測:練習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最高心率為170次/分左右。

總之,課堂是動態變化的,體育課堂出現的意外、驚喜是我們很難預測的 ,我相信以我的智慧可以將這些驚喜轉化為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