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實用的國小美術說課稿模板彙總九篇

文思屋 人氣:2.04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美術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國小美術說課稿模板彙總九篇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出處、分析

《出殼了》選自人教版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二年級下冊第八課,本課教材除了從自然生命的規律發展出發,從容易理解接受的角度出發以外,也以孵化作為引子,根據生命形成的過程,延伸到創作的發生、發展、生成的過程,進而使學生能大膽聯想,創造出新穎的、表現獨特的作品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概括的造型表現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生命的奧祕,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小動物出殼時的情景。

2、技能目標:通過記憶和大膽的想象,用自己獨特構思的表現形式來感受生命的不屈和美麗。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

(三)教學重點 :用獨特的構思表現動物破殼而出的情景。

(四)教學難點:表現的自由性和不同種動物的特點,通過欣賞、鼓勵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二、說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我主要採取“觀察——引導——啟發——創造”,以小雞出殼為線索,充分利用客觀條件,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觀察活動,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捕捉感人、美麗、生動的瞬間,表現自己的不同感受。

三、說學法

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1)觀察嘗試表演的學習方法(2)大膽、創造的造型表現力

四、說教學程式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一)故事匯入,瞭解生命是怎樣誕生的。

(二)在欣賞 ,感受小動物出殼時的情景。

(三)創新與表現

(四)欣賞與評價

下面,我向各位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瞭解生命是怎樣誕生的。

每個寶寶都是媽媽經歷了十月懷胎,你們也是。在媽媽的肚子裡經歷了 十個月,在出生那天,就用手腳蹬。是告訴媽媽,“我要出來了!”這天是你的生日也是媽媽受苦的一天。媽媽經歷著痛苦也享受著幸福,因為媽媽有了你這個可愛的孩子。動物也是一樣,他們有他們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

雞蛋寶寶帶著媽媽的體溫來到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它在雞媽媽的精心孵化下,蛋寶寶的內部慢慢地發生了變化,慢慢地變成了一隻小雞,到了第21天的時候,小雞終於破殼而出了。

(二)在欣賞 ,感受小動物出殼時的情景。

接著,請同學們來做做小雞從殼裡出來的樣子。(破殼——用嘴啄開殼啄開一圈——完全破殼——掙脫卵殼——用腳伸展——步入殼外世界。)

有的很新鮮、有的很自豪、有的很嬌氣躲在媽媽的身邊、有的很友好和其它小夥伴一起打鬧、而媽媽看到那麼多的孩子出世了,又是愛惜又是激動。

還有什麼動物是象小雞一樣從殼裡出來的?如:恐龍、企鵝,雞,鴨、鳥類、鱷魚、蛇(教師課件展示各類的動物的形象)

它們一出生最想幹什麼?比如小海龜、企鵝等等。(播放課件)

我們共同欣賞小朋友的畫。(播放課件)

小組討論、交流。

小朋友們,我們不但觀察了小動物出殼的情形,還欣賞了小朋友的作品。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想畫什麼?(如:小雞和雞媽媽、小鴨剛出殼的情形、小海龜奔向大海的情形。)

(三)、創作與表現

與學生探究小動物出殼的表現方法:

(1)生命自然形成的連線圖。

(2)媽媽和出生的小動物、未出生的小動物 的心情。

播放以出殼為題材的美術作品,同時播放音樂,讓孩子們在視覺和聽覺的共同影響下創作出新穎的、表現獨特的作品來。

(四)、欣賞與評價

教師收起幾個學生作品(好、中、差各一件)讓大家評一評。從以下幾方面來評:造形美、色彩美、裝飾美等三個方面來品評。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讓學生自己找出不足,然後讓學生自己修改,並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鼓勵同學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捕捉感人、美麗、生動的瞬間,表現自己的不同感受。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2

下面我從教學理念與思路,教學過程,教法學法等三方面來說一說《有趣的拓印》這一課:

一、 教學理念與思路。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課型,本課例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力求學生學會認識,欣賞各種紋理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現能力,在我看來,紋理的美感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深受孩子們喜愛,教材中雖只選了不多的幾種圖片,卻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凹凸不平的美,這讓我瞭解到緊扣學生生活興趣的教學活動,才能讓孩子們易於掌握,只有根植於生活,併為生活服務的課堂,才是有強烈生命的課堂。本課我讓學生從中學會運用藝術語言表現生活中的色彩,放大生活中的趣味,品嚐生活中的快樂,創造生活中的美麗。

在上述教學理念與思路的指引下,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 知識目標:尋找、發現、認識生活中美麗有趣的各種紋理。

2、 能力目標:能運用正確的方法拓印花紋。

3、 情感目標:養成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

因此,教學重點:在於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各種紋理。

教學難點:能夠用正確的方法清晰的拓印出花紋。

二、 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實現上述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我依託學生生活環境,藉助學生生活經驗,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緊相連,在課前佈置學生走入生活,在身邊尋找很多表面凹凸不平、紋理有趣的實物,並選擇有代表性、易攜帶的物品(鑰匙,書夾,樹葉等)走入課堂。讓孩子們通過觸控、感受它們的不同之處,教學中,教師應用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學生熟悉並掌握紋理拓印的過程、步驟和方法,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的創造思維,同一實物也可以採用多種顏色拓印,也可以同一實物重複拓印或重疊拓印,紋理的排列可以是隨意或有規律地進行組合。

在教學實踐中,師生互動,共同參與,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基本達到了本課的知識目標,併為能力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巡視指導時,老師進行個別輔導,個別問題個別解決。

評價小結時:

今天,大家都親手拓印了這麼多精彩的美麗形象,把原本不起眼的生活物品變得如此美麗,你們都有一雙巧巧手,以後,你們會學到更多的美術知識,一定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麗明天!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樹葉貼上畫是國小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樹葉貼上畫說課稿在四年級上學期安排這樣的內容,是結合國小生的思維特點而進行的,旨在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這部分教材要求貼出形象生動的小動物,是樹葉貼上畫中最接進兒童生活的內容。樹葉貼上畫說課稿就是這樣來的。樹葉貼上畫說課稿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根據想象,有步驟的貼好動物畫。

教學目標: (1)掌握樹葉貼上畫的方法。(2)能選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貼出自己喜愛的動物;(3)通過引導學生用樹葉拼貼動物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說教法:

美術教學生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如何培養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這節課重在尋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演示法,引導發現法,範例教學法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範例的欣賞,感受美的過程,去發現美,創造美。

三、說學法: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1)運用聯想的學習方法;(2)動手嘗試練習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法和學法,採用如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動物世界、膠水、漿糊、剪刀、樹葉、範畫、投影片等。

四、說教學程式:

為了優化教學過程,體現學科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設計教學程式的:

(1)、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上課時,教師可以用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好,今天我帶來許多小動物和大家交朋友,大家要注意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長的什麼樣?”接著播放多媒體課件——————《動物世界》。教師在學生看完錄象後,學生可以提問:你們看見了哪能小動物呀?它們長得什麼樣呢?學生不難回答:長腿的駝鳥、長脖子的長頸鹿,有胖乎乎的大熊貓等。

這樣的開頭,使學生熟悉動物的外形特徵,激發學生表現動物的創作慾望,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接著,教師拿出範圖——————《兩條魚》,並提問:我們這裡有小動物,同學們看是什麼呢?學生說,兩條金魚。然後,教師將一條金魚拆成幾片樹葉,引導學生髮現金魚是由不同樹葉拼成的,從而匯入新課,到了秋天,我們經常可以隨地撿到樹上落下的樹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樹葉貼上畫。

板書課題:樹葉貼上畫———————《動物》,這樣匯入,給學生一種自然、貼切的感覺。

(2)、分部講授新課:

學生在第一環節中產生對樹葉貼上畫的極大興趣,處於最佳學習狀態,這時教師將範圖出示在黑板上,進行新授,揭示講解樹葉貼上畫的方法:

a、 看——————樹葉

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樹葉,要求學生“看樹葉聯想動物”想想動物的哪些部位,如:熊貓的頭、公雞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頭、長頸鹿的脖子等,這時教師引入第二步;

b、想——————動物

教師拿出一組樹葉,要求學生看看、想想能擺出什麼動物,學生可能會回答,可以拼一隻孔雀,教師引導:剛才的樹葉可以拼做羽毛,尖葉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細長的葉子做脖子。

教師提示,當我們決定拼孔雀後,還想一想,拼一隻怎樣的姿態,在幹什麼呢?匯入下一步:

c、 擺——————姿態

根據尾巴的樣子可以想象出,這是一隻正在開屏的孔雀,這時,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圖。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樹葉不僅可以拼孔雀、金魚,還可以拼其它小動物。

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形態的動物,(樹葉貼上畫),使學生拼、看、想,三者結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d、貼——————平整

指導學生貼畫,這是貼上畫的最後一步。

這時播放輕音樂,學生開始貼畫,教師巡迴輔導。

大約十幾分鍾後,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針對作品情況進行評比,教師可以這樣說:“好,比賽結束,下面我們要評出優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師生共同評出佳作,並給他們一個“金葉獎”,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課堂小結:

在上面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這樣的課堂設計,使學生學、練結合,發現學習和美育相融,是美術大綱教學的要求。

五、說板書: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於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配合,將範圖、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和諧一致。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美術三年級上冊《動物明星》一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從課標領域來看: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造型·表現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本課將運用繪畫、拼貼等各種美術技能創作,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讓孩子更加熱愛大自然。

·從本課的位置來看:本課是《動物明星》一課的第二課時,在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對動物的聲音、形狀有一定的瞭解,這就為這節課作了很好的鋪墊,這節課將在原來的內容上有一個提升,讓學生了解怎樣運用誇張、變形等裝飾手法,製作各種動物圖案。

本課的重點是:把握動物特徵,運用自己擅長的美術語言來表現動物,對於各種動物不同造型及身體外貌、神態等特點的把握,則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他們往往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本課主要通過欣賞、感受、觀察、體驗、發現、對話、討論、思考、嘗試以及表現等活動,體會學習的樂趣,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其設計意識與創新精神。

三:說目標:

·就知識而言:讓學生學會運用誇張、變形的裝飾手法來製作動物圖案,並用自己擅長的繪畫技能對動物進行造型與表現。

·就能力而言:在製作動物圖案的學習過程中,提高了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就情感而言:在看動物、說動物、畫動物的同時,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

四: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從教的方面來看,本節課主要運用:引導探究法,演示法,觀察法。演示法,觀察法主要運用分析總結各種不同動物的造型、身體外貌、神態特點用於突破難點。引導探究法運用認識真實動物和動物圖案的異同,把握動物的特徵,用於突破重點。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節課老師和學生需要準備這樣一些材料:

教師準備:有關的動物資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繪畫工具(水彩筆、油畫棒)和製作工具(剪刀、卡紙等)

五:說教學設計

1、遊戲激趣, 匯入課題

我打算用這樣的方式匯入,先出示動物的圖片,然後問學生認識它們嗎?要求學生與多媒體中的動物交朋友,並要求學生嘗試著問這些虛擬的動物是否願意,當學生問畫面上的動物是否願意與自己交朋友時,我用滑鼠點按一下,動物就會有所反應,叫一下、做一個動作,使學生的興趣馬上提高了。

(設計意圖:在多媒體課件製作過程中,我設定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動畫,並使這些動畫具有互動性,當點按時能有聲音和動作,在教學中便可以實現學生與畫面中的動物交流了。)

2、走進生活,加深體驗

我打算先讓學生欣賞的動物裝飾圖案,(點選滑鼠,演示課件)邊看邊問。來猜猜看自己看到了什麼動物,從哪看出來的?根據以往的經驗,在這個問題上,學生應該能看出是什麼動物。看不來的情況下,可以先把動物圖案中的動物特徵說出來,提示學生這是什麼動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主動總結動物的特徵,讓學生自己發現動物圖案的特徵。)

接著展示真實動物圖片與同一種動物圖案比較,找出二者的異同?(點選滑鼠,演示課件)學生討論後總結,相同的是都具有這個動物的基本特徵,例如真實的大象的基本特徵是身體壯,鼻子長,動物圖案中的大象也具有這樣的特徵,邊分析邊比較。不同的是在生活物品上的動物形象更活潑,更生動。可以讓學生找一找自己身邊有沒有課件中的那些動物圖案,學生會很容易在文具,衣服上找到。總結告訴孩子,為了裝飾美化生活,設計師對自然界中的動物進行了誇張、變形,這樣的動物形象稱為動物圖案,揭示主題。然後再引導學生欣賞書上的圖片,體驗誇張變形所帶來的樂趣。

(設計意圖:用生活物品上的動物圖案與自然界中的動物作比較,讓學生聯絡生活,理解動物圖案的概念,多媒體課件展示更好的體現這一點。)

3、 尋找樂趣,深入探究

用什麼方法才能把生活中的動物形象變成動物圖案呢?告訴學生誇張動物最明顯的特點,簡化其他的部位。從形狀、花紋、顏色三個方面來說。

例如:①誇張形狀的特點,展示小狗的圖片(點選滑鼠,演示課件),總結:把小狗的頭畫的最大,縮小其他的部位。畫出一個卡通形象的狗。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非常有趣,把動物擬人化了,這樣讓學生感覺非常的親切,更貼近生活,更受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喜愛。)(板書:形狀)。

②誇張花紋的特點,展示長頸鹿的圖片,(點選滑鼠,演示課件)長頸鹿圖案不僅把它很有特點的脖子畫的更長,身上的花紋斑點的顏色也變的豐富多彩。(板書:花紋)

③誇張顏色的特點,展示熱帶魚的圖片,(點選滑鼠,演示課件)把熱帶魚的顏色進行了誇張。告訴學生圖案中動物的顏色可以和真實動物的不一樣。(板書:顏色)。

(設計意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夠很好的把動物誇張、變形部分展示出來,體現多媒體課件的優勢。)

4、主動參與,大膽實踐

在學生動手之前,展示各種製作形式及材料,如拼貼畫,粉版畫等(點選滑鼠,出示可參考的資料),也可依據自己的想象,運用一些老師也沒想到的材料,比一比,看誰設計的最有創意。在黑板上出示一張森林圖片,讓學生把製作各種形式的動物圖案貼到大森林裡來,再讓學生來找一找我們的“變身大王”。

板書設計:

本課課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動物明星

誇張 、變形

形狀 、花紋 、顏色

之所以這樣的板書,都是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得來的。在知識層面上要求學生掌握的,通過這樣對知識的概括,便於學生掌握動物圖案的製作方法。

六:說媒體使用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我利用多媒體的互動性,來達到學生與不可能在課堂上見到的動物之間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在講解真實動物到動物圖案的誇張、變形的過程中,運用FLASH動態演示它的變形過程,形象生動表達這個過程。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點問題。

七:說評價與拓展

● 本課在評價方面,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側重於幾個方面:一:能否通過繪畫或其他形式大膽、自由變現自己的感受。二:能否動腦筋用可塑性材料製作簡單的動物圖案。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和差異。以學生自主評價為主體的評價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鑑賞意識。

總結拓展階段,主要是展示幾千年前,祖先用動物圖案裝飾美化的生活用品及民間剪紙圖案。(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中國古代器皿上的動物紋樣及民間剪紙圖案,讓學生感受我國五千年的文化,感受古代藝術的魅力. )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期待專家的指正。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裡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錶現的物件,通過看一看動畫片、做一做遊戲、動一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

試用彩色筆、彩色紙、彩泥、樹葉、等多種材料製作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魚兒。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眾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遊遊》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魚兒遊遊》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製作、綜合材料”等方法來表現畫面,複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本節課後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飛》、《鮮花送老師》、《我做的文具》等課,這幾節課主要是通過彩紙彩泥以及綜合材料來表現畫面,為此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現水中游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材料來做魚,並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學生對魚的表現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資訊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魚兒遊遊》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魚兒。 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材料上製作魚兒,鍛鍊動手能力。

情感領域: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薰陶,在動手製作中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遊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範製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緻。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播放

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海里的主角,學生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遊遊》,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錶現物象的衝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一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並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當滑鼠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麼形狀組成的,在這裡反覆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製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創造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讓學生戴著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一下魚,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著課件展示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定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學生在無形學會了通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啟用原有學生對繪畫的製作方法,問學生:“你會用什麼美術的方法來表現魚兒呢?” “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學生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製作、綜合材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材料來做,讓他們進一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孩子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學生看著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你準備採用哪些方法來表現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現的魚是什麼形狀的?它穿的是什麼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製過程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注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繪製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學生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迴圈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薰陶。製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別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六、課堂評價

1、評魚析魚,分享創作快樂

師生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美麗海景,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材料的運用是否獨特。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的作品及

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洩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2、散文欣賞,擴充套件延伸

教師談話:小朋友,剛剛我們用眼睛欣賞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雙手創造了海底世界的美,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來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賞配樂散文《海底世界》。學生再一次領略到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海底美景,將文學和音樂整合在美術課中,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大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海底世界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保護它,那怎麼去保護呢?請小朋友下課後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讓學生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6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上午好!

我是A美0023號考生,我將進行的是說課,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第十一冊第1課 明與暗。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教學程式七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據新課標內容,確定《XXXXXX》一課屬於“————”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二、學情分析

國小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國小階段學生已經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這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結合國小生的學齡特點,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我確定了: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XXXXXX

教學難點是:XXXX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畫具等。

六、 教法學法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促進者、領導者。在新理念指導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多年,廣大教師經歷了“初步認識—

初步實踐—課改反思—再認識—再實踐”的課改過程。國小美術作為藝術教育必修學科之一,使國小美術教師有著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在課改新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七、教學程式

(1)組織教學:注重學生的畫具準備與分組情況。

(2)創設情境 欣賞XX 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XX”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XXXX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XX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XX,為後面設計XX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體會XX的意義,懂得珍惜XX,引出本課課題—XX

(3)引導啟發 根據本課的 瞭解XX 其次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 瞭解XX”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通過“?”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接著出示一組有錯誤的XX,讓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的製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著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折制種表”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X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眾不同的表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大膽創作 製作XX 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製作XX”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6)展示欣賞 評價XX 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鐘錶”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7)課堂小結 擴充套件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XX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書的設計 圍繞著突出重點展開。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妙多變的線條》是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美術第四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是以“人際關係與生活”為主要取向的課程,“點線色你我他”是單元的主題。本單元共四課,均以“人”為媒介,以學生熟悉和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聯想,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認識線條的運動變化以及線條對人類情感的表現。

線條是一種神奇的符號,它隨著兒童塗鴉的開始,便陪伴著兒童成長,成了許多孩子表達內心世界的手段,這種用線來表現兒童內心世界的東西一旦被引上正規化的道路,將完成用線造型的環節。用線造型的訓練在兒童美術實踐中被瞭解、掌握、運用,能幫助兒童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創造性,開發兒童的潛能和智力能力。一二年級學生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發展中,兒童的美術活動主要體現為遊戲性。因此,美術課不要過多的講繪畫知識和造型原理,教學要求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觀察、體驗、記憶、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本節課,我準備運用大量的美術遊戲、音樂遊戲幫助孩子們瞭解線條的節奏感,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創作優秀的個性化的兒童美術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本著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A、認識各種直線、曲線及其作用;

B、感知線是繪畫語言之一;

C、培養學生線控與線性的感知與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A、在遊戲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感受聽覺的“線”,激發記憶與發現的興趣;

B、在比較中體驗線條的美感;

C、在創作中訓練線的表現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B、能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C、能用審美的眼光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提高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體會線條表現出的情感。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線表達自己的情感。

4、課型:

造型﹒表現

5、課時安排:

一課時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準備採取以下教法:

(1)“啟發引導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以例項為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啟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例項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物件。演示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

(3)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總之本節課的全過程主要是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說學法

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教師準備的大量例項、音樂等課件演示和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學會人際交往。

三、說教學程式

《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程式如下:

(一)創設情境觀察線條形態

意圖:觀察線條的形態,激發學習興趣

過程:

(1)遊戲匯入

根據教育學原理:直觀性教學能顯示事物的內部結構、發展過程,使肉眼感知不到或短時看不見的現象或事實出現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充分觀察和思考事物的變化。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初創設一種真實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學生喜歡做遊戲,可以從這一點切入主題,喚起學生對本課的興趣。教學開始部分,“繞線”遊戲匯入:每一位同學小時候大概都玩過這種遊戲,它可以是一個人單獨操作,也可以是兩三個人共同操作。讓學生利用準備好的毛線,自由選擇遊戲方式。在翻線的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觀察線條變化的不同形態。再欣賞課件1“運動的線條”,在欣賞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觀察表演者手中的綵線有哪些變化,並把這些變化畫在紙上。

(2)引出課題:線條

(二)走進生活感知線條節奏

1、探究活動一:尋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線

意圖:感知線的節奏,認識到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過程:讓學生們想一想不管我們畫什麼筆尖落到紙上畫出來的都是什麼呢?(演示)生:“線”。師:“對了,是各種各樣的線,我們先一起來找一找,在生活中,自然界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線”?學生充分發言後演示課件2“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學生欣賞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線,並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這些線是不是相同的?如果不同它們有什麼區別?各自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發言後選出代表將不同節奏的線畫到黑板上,教師講解這些線條的疏密不同、粗細不同、起伏不同正體現了線條不同的節奏。

2、探究活動二:聽音樂畫線

意圖:感受聽覺的線,啟發學生髮展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

過程:由線條的“節奏”自然過渡到音樂中的“節奏感”,出示課件3“聽音樂畫線”,播放兩段音樂,請同學們在紙上將兩種節奏畫出來,並邀請幾位同學到講臺上選用一種教師準備的材料將聽到的不同節奏表現出來。這一環節學生們在愉快、興奮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融入到美術與音樂的藝術魅力中了。

(三)合作比較探討線條美感

3、探究活動三:我們的發現最多

意圖:在“比較”中感受線的豐富多變,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過程:將五種“比較內容”分別裝入不透明的袋子中,讓學生分小組選擇、探討各種線的不同美感,體會線的豐富多變和美妙,然後各小組彙報,教師歸納板書:曲線、直線、粗細線,有疏有密變化多。(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適當的感覺詞語)

A、直線與曲線的比較B、曲線與折線的比較C、粗線與細線的比較D、線的疏與密的比較E、長線與短線的比較

(四)探究發現體悟線條魅力

4、探究活動四:畫家與小朋友的畫美在哪裡?

意圖:感受線是繪畫的基本元素之一,感受畫面線的組織、排列的美感和各種線表達的情感。

過程:出示課件4“畫家與小朋友的畫美在哪裡?”,讓學生欣賞一些線描畫,提醒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思考以下兩個問題:A、他主要運用什麼線來表現的?B、猜測一下畫者在畫這幅畫時心情怎樣?學生討論後積極發言,得出結論:線條反映了畫者不同的心情:有平靜的、煩躁的、激動的、愉悅的等等。教師請出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用線條畫出一種情緒,其他同學來猜猜他們表現的是什麼樣的情緒。學生們在這一環節積極投入到繪畫遊戲中,體會了線條的魅力。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8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國小冀教版美術教材第八冊第九課—《美麗的花邊》。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式、主題研究的體現這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的劃分,《美麗的花邊》一課屬於第二學段的“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這一學習領域中,美術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對比與和諧、對比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創意,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的快樂。花邊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許多物品也都使用了花邊來進行裝飾。為更好地在《美麗的花邊》一課中體現新課標理念,我將從生活入手,樹立“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學思想,不僅能讓學生了解畫花邊的有關知識,而且能使學生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絡,瞭解“美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實際,我擬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花邊的用途,特點和基本規律,感受花邊的秩序美

2、能力目標:⑴瞭解和嘗試電腦繪圖板中的複製、貼上,旋轉等技巧,並能夠製作出美麗的花邊

⑵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⑴喜歡電腦美術,願意用電腦繪製作品。

⑵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與認真細緻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瞭解花邊構成組合的特點和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如何使學生掌握畫花邊的基本骨式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微機室每人一臺電腦。

學生:尋找生活中有花邊裝飾的實物。

本課教學時數為一課時

二、教學方法: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根據教材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要。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以情境激勵法為主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做法如下:

1、情境激勵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有一些是比較枯燥的概念知識,對於這類知識的學習,學生往往不感興趣,甚至厭倦。針對這種情況,我以競賽遊戲匯入,把本課的知識點設計成“特點關”、“判斷關”、“骨式關”與“應用關”,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搶答為競賽形式,並把這一情境貫穿於整堂課,把課堂變成賽場。通過創設這種競賽情境,把枯燥無味的說教變成了緊張刺激的遊戲,學生在玩樂中整體感知了知識點,在不知不覺中愉快的完成了學習過程,同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科技的發展,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已是十分普遍的現象。《課標》中也指出:“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路教學”。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來配合教學,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優勢,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在各教學環節中不斷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加到動腦的活動中來。使教學真正做到面向全體。

 三、學法指導: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 葉聖陶的這一句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教師的重要任務“不僅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因此,對於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教學中顯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教法學法針對國小X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1、引導合作探究: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掌握畫花邊的基本骨式,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運用課件出示了四幅不同骨式的畫花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兩個問題

1)、這四幅畫花邊分別是以怎樣的規律排列的?

2)、如果用箭頭來表現的話,你覺得應該怎樣表示呢?

等學生討論結束以後由每個小組選派一個代表上來彙報。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由於學生是自己經過 “觀察—思考—討論”這樣的過程找到的答案,所以對這一知識會有一個非常深刻的理解。這樣即讓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得到了鍛鍊又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2、學生參與多種評價方式:

在本課的評價過程中,我採用學生自評、互評為主,教師簡評為輔的方式進行評價活動。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與想法然後同學之間互相提建議最後由教師進行簡短的評價。這樣把空間儘可能多地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評價活動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鍛鍊、欣賞水平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培養,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運用小遊戲(報數)創設競爭情境並組織學生按組分成四個競賽小隊,使學生一開始就有一種競爭的慾望。

(二)、小組競賽、感受新知:

1、競賽第一關“特點關”;

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一豎一橫兩幅紋樣,讓學生找一找這兩幅紋樣有什麼特點。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從而推出畫花邊的概念“以一個單位紋樣向上下或左右兩個方向作有規律的連續重複排列而成的紋樣。”(板書課題:畫花邊)

2、競賽第二關“判斷關”:

在瞭解了畫花邊的特點後,教師接用課件出示五幅紋樣,讓各小組進行判斷“哪些是畫花邊,哪些不是畫花邊”並說出理由。

3、競賽第三關“骨式關”: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出示四幅不同骨式的畫花邊,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每個紋樣的排列方式,說出各自的特點並嘗試用箭頭表示。

4、競賽第四關“應用關”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側重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用到畫花邊”使學生能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絡,等學生髮言結束以後,教師在用課件播放欣賞圖片,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5、欣賞範圖:

教師運用課件,展示欣賞圖片,使學生在輕柔的音樂中欣賞美麗的圖片,受到美的薰陶,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生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佈置作業:每人用學到的畫花邊的知識來裝飾自己的“小手帕”

(四)、評價活動:

教師選出一部分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先自我評價,然後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最後由教師進行簡評。

(五)、課後延伸:

教師安排學生課後考慮“你準備把你設計的紋樣用在什麼地方?”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9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第四冊第16課《畫影子》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課件)

一. 教材分析(課件)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畫影子》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國小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影子,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捕捉和表現生活中的美好景象,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

教學重點是:觀察記憶影子的變化,感受影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美感。

教學難點是:如何運用各種方法來表現影子

德育滲透 :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從而更加熱愛生活,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二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課件)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我採用了《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入新課。然後問學生:“小猴子撈起的是月亮嗎?”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答案只有一個“不是”“而是月亮的影子”。直接引入課題。

(二)引導啟發瞭解

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瞭解影子”這一環節。先引領學生看一組圖片,通過觀察後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們瞭解到,真實的物體與影子之間的相同與不同畫法,也瞭解了應該怎樣畫影子,輕鬆的解決了本課重難點。倒影真是太美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三)自主探究

接著我設計了“自主探究——添畫”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出示兩張相同的動物——孔雀,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兩張畫面中的孔雀是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找幾名學生到黑板前共同補充孔雀的影子,其他學生可以動手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繪畫,也可以給黑板上的學生以口頭提示。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的創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四)大膽創作

學生創作中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影子的特點、色彩的搭配協調、畫面的整體構圖等。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可以合作完成,學會自我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評價

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擴充套件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師說:“生活給藝術帶來了靈感,藝術給生活帶來了美感。希望每一位同學善於觀察、勤於動手,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這一環節能夠起到讓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關注和思考。

四.板書設計:

(課件)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課題《畫影子》、範畫展示兩部分。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創作,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