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實用】國小說課稿模板集錦四篇

文思屋 人氣:1.85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國小說課稿模板集錦四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這篇精讀課文的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葉爺爺在這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課文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通過葉子的變化來講,側重講長大了的葉子的顏色、排列、動態。介紹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是分三個方面來講。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最後講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巴住牆與沒巴住牆的不同結果。

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七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說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特點和本組課文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為徑,以語言文字訓練為緯,開放全腦為橋,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審美欣賞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給學生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是上好一節課好的開始。於是我以輕快的音樂和簡單的動作讓學生全身心的放鬆,以飽滿的精神準備上課。(播放上課實錄)通過這個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快就調動了起來,個個精神抖擻。接著我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說出馬的腳可以奔跑、烏龜的腳可以爬行、小寶寶的腳可以走路。以此談話匯入課題:同學們我們知道大部分動物都長著腳。

那你們想想看植物會長腳嗎?今天我們就跟著老師一起去認識一種植物的腳。同時板書課題《爬山虎的腳》,再出示爬山虎圖片。同學們這一片綠油油的攀援植物就是爬山虎。它同樣也長著腳。想不想看看呢?通過這樣的設懸念,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

(二)、細緻觀察,建構新知

國小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教學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自學。於是在這節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比一比

我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分隊各組發爬山虎(播放上課實錄),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瞭解,再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觀察到了些什麼?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文中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特點觀察的。

一是細心觀察,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才能發現爬山虎的腳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及“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等等。二是連續觀察,所以才會發現“原先直的細絲後來變彎了,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才會發現沒觸著牆的腳,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一點兒痕跡也沒有了。”通過這樣比一比的環節,同學們的積極性很快就調動起來了,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藉以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2、找一找、讀一讀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並找出文中寫爬山虎葉子的句子,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並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這幾個重點詞進行分析講解。然後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重音、反覆多讀,在讀中感悟爬山虎葉子的色澤美、整齊美和微風吹拂時的動態美。這節內容較容易掌握,所以我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講解為輔,充分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談話匯入: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這樣生機勃勃地爬滿牆,跟它的腳有著密切的關係。它的腳又是怎樣的呢?於是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瞭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我同時板書。再讓學生拿起畫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隨後播放課件予以對比。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也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

(三)、抓重難點、強化認知

在這節教學中,我以演一演、議一議的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我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並標出動詞。隨後我出示句子及圖片重點理解觸、巴、拉、貼等詞的準確性。從而引導學生理解爬山虎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它並不是像我們人這樣左右腳交替著前進,而是長一隻腳巴住牆,再長一隻腳,再巴住牆,這樣慢慢地爬滿牆。然後再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演一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裡?不好的地方怎樣改?通過大家的表演和討論,進一步理解爬山虎是怎樣爬滿牆的。接著讓學生從“觸著牆”與“沒觸著牆”入手,找出兩個不同的結果。(同時板書)再播放錄象,朗讀全文。從而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爬山虎的生長過程,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

最後,總結課文。

學生提著問題並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我採用提問的方式來總結全文。“學習了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從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

國小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筆畫臥鉤。通過觀察分析臥鉤形態以及“心”字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模仿能力。

2、學習書寫含有筆畫臥鉤的字。

3、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正確的執筆方法。

教學重點:臥鉤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寫法技巧、運筆方法。臥鉤弧度勢態的把握,“心”字的結構教學。

教學方法:自學、講、練法

教學準備:田字格紙

教學過程

一、匯入過渡:

1.欣賞圖片。老師最近在練字,要想把字寫好,必須要選好字帖。個人喜歡田老師的字。今天就把它帶來想和大家一起欣賞。怎麼樣,好看嗎?好看在哪了?2.想把字寫好,首先筆畫至關重要。因為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筆畫是構成漢字的最小結構單位。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筆畫“臥鉤”的寫法。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習寫“臥鉤”筆畫。

1.形象比喻,初識筆畫“臥鉤”的形態。提問:臥鉤像什麼?(月亮、小船、香蕉)(你們說的都很形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彎度。)

2.觀察臥鉤形態。提問:臥鉤的彎度是怎樣的?(臥鉤彎度大一點)

3.師講解示範,臥鉤的寫法,下筆稍輕,先向右下(筆畫由輕到重),到起鉤處向左上鉤出,鉤要出尖,但不宜過大。

A、老師示範書寫,指名說筆畫名稱。運用兒歌,掌握寫法。前邊大彎後略平。輕起漸按鉤前頓,出鉤輕快且有力。

B、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臥鉤”有什麼特點。書寫每一個筆畫都要有起筆、行筆、收筆。

4.小結:臥鉤:起筆輕,右下斜,呈弧形,收筆頓,左上鉤。

三、學寫例字:

1)、說說哪些字有這個筆畫呢?

2)、運用多媒體講解並示範“心”第1筆為垂點,略向左斜,從橫中線上起筆,寫在半格中間;第2筆臥鉤,鉤尖略低於起筆的齊平線,起筆處不要與垂點靠得太近;第3筆為挑點、第4筆為右點。教學“心”字時,我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寫了一個“心”字,它有三個點,臥鉤是這個字的重點筆畫。每個字就是一個故事,“臥鉤”像一個人躺在吊床上,第一點最低,因為枕頭要低一些,第二點,因為他的手舉得很高,第三點正好落在橫中線上。

3)、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例字,學生擺好三個點的位置。

4)、教師的直觀示範,把例字的書寫過程展示給學生看,明確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四、學寫忠、思、想,瞭解變為心字底後寫法的不同。

五、展示優秀的學生作業。

六、總結

每一個字就是一個故事,要想把這個故事講_,必須把筆畫寫的到位,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會收穫滿滿。

國小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圖形的拼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的第四小節的內容。這個內容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沒有的,該內容是在學習了三角形的分類、內角和的基礎上出現的,我認為教材出現這樣一個內容有兩個原因:首先在於為以後的平面圖形,特別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倒做鋪墊的,第二是為了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絡。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學習用聯絡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並未圖形的面積打基礎。

基於以上的認識,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讓學生用三角形拼不同的四邊形,用三角形拼組圖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的特徵,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2)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不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和想像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發展空間想象力和審美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玩樂學習中使學生感覺到數學活動的有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4、教學重難點: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邊形,拼出各種圖案。

5、教具、學具準備:實物投影儀,師生都準備用色卡紙剪出的各種三角形、圖畫紙。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圖形的拼組》是一節可視性、操作性很強的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來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徵、平面圖形之間的轉換。針對教材,我在設計時力求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課堂當中。整堂課都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充分參與中真正認識圖形的特徵,體會各種圖形之間的關係,獲得對數學的體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驗證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三、說教學過程:(共分四大環節)

(一)、激趣匯入

課件出示一幅拼組圖形(配上輕音樂),教師敘述圖意。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看一看這幅圖有什麼特別?(全由三角形拼組成的)

你們想設計出一幅更好看的圖形嗎?這節課咱們就研究圖形的拼組,充分發揮你們自己的聰明才智,拼出各種漂亮的圖形。

【設計意圖】

充分利用學生愛美這一心理特點,通過美麗的圖案、優美的音樂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入到圖形拼組的學習情境,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神奇。

(二)、教學實施(實踐拼圖)

1、自主拼擺

先出示例6,小組同學合作,用三角形拼四邊形。

(1)我們首先來研究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邊形好嗎?

①用手中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什麼圖形?嘗試拼一拼。

②想一想:用同樣的兩個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邊形?(同桌合作,學生動手操作)

③學生彙報。

【設計意圖】

學習過程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關係,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2)請幾位同學到前面在黑板上用三角形來拼四邊形。

要求:不僅要會拼,還要給大家講清楚,你用了幾個什麼三角形?拼成了哪種四邊形?怎麼拼的?(指名幾位學生到前邊操作,並講解)

【設計意圖】

讓學生到前面操作並講解,既給學生一個鍛鍊的機會,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關係。

(3)觀察發現並歸納總結

①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四邊形,回憶你們剛才拼四邊形的過程,你有什麼發現?(學生說)

②請發現規律的同學到前邊來拼給大家看。

③請全班同學動手拼一拼,驗證一下該同學說的是否正確。

④通過拼擺,學生歸納總結:任何兩個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四邊形。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自主拼擺,獨立歸納總結出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4)完成93頁第7題,填書,讀一遍。

2、實踐創新(完成例7教學)

(1)我們會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用兩個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個任意的四邊形。用兩個以上的三角形,有相同的三角形,不同的三角形,把它們拼組在一起又能拼成什麼圖形呢?同學們想不想繼續探索呢?(想)

(2)我們來搞一個活動名字叫做"我是圖案設計大師"(出示題目)。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合作,充分發揮你們想象力,用你們準備的各種三角形來拼出美麗的圖案,請同學們欣賞。比一比,看哪一組設計的圖案最美,最好。最後我們要來一個評比。

出示要求:

①、在拼圖前,需要用什麼樣的三角形拼?商量好就可以開始了。

②、如果哪一組同學對教材第91頁的圖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它來設計你們的的圖案。

【設計意圖】

充分放手讓學生設計,拼擺各種美麗的圖案,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3)相互交流、相互欣賞

①猜一猜,拼出的是一個什麼圖形?

②說一說,作品中都包含哪些圖形?

③各組派一個代表到前面展示本組的作品。

(4)師生共同評價

你最喜歡哪個小組的作品?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學生作品,讓每個學生都獲得許多圖案資訊,獲得美麗的感受,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拓展練習(合作設計)

同學們都喜歡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玩,大自然是非常美麗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它,愛護花草樹木,做熱愛大自然的好孩子。

用你們手中的圖形貼在黑板上,集體繪製一幅大自然的圖畫。

1、集體欣賞。

2、看圖說話:看著這幅圖,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說一段話。

【設計意圖】

讓學生按自己的意願,把設計好的作品進行重組,與課前匯入形成首尾呼應,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達到學科整合的目的。

(四)、全課總結

不知不覺又快到下課時間了,從大家的表情上老師看出了你們多麼不想下課呀,回想這節課,我們從用兩個三角形拼四邊形到用很多三角形拼美麗的圖案,我相信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肯定有很多收穫。大家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拼出了各種美麗的圖案。比如:騰飛的龍、沙漠裡的駱駝、溫馨的家等等。同學們的作品就很好地說明了我們這節課的收穫。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下課以後,還可以繼續去研究探討它,三角形究竟還可以拼出些什麼圖形。

【設計意圖】

通過總結,鼓勵學生課後可以繼續去研究探討三角形究竟還可以拼些什麼圖形,將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而體現了"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的新的教學理念。

(五)、作業:

完成91頁做一做:用七巧板設計一幅你喜歡的圖案。

設計意圖:創造學生玩數學的機會,在學生創造圖形美的同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說說這節課的收穫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說說你學習這節課的感受。

組織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回顧和反思,讓學生體驗收穫,認識自己,建立信心,培養學生的反思意思,方法策略意識。

國小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地位: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

詩的創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絡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3、學習本文文包詩的寫作方法,改寫古詩。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2、學習用文包詩的方法改寫古詩。

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為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採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 品此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

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 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對於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採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

一、 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讓學生背誦已學的李白的古詩,採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並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為一體。

2、教師引出今天將學習一篇與李白有關的文章,齊讀課題。採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

二、精講古詩,理解課文

1、教師範讀古詩,學生自讀,指名讀,在讀中適當指導生字的讀音。

2、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3、請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詞或句,劃一劃。

4、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通過學生找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重在引導學生自己在讀中悟,悟後能讀好。

5、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後,此時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的認識。

三、 品詞析句,體悟情感

1、光了解了詩意還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一讀古詩,看看詩中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學生通過讀詩,體會到“依依不捨”之情。自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詩人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結合學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以及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通過讓學生指名讀、練讀、小組讀、齊讀、悟讀等形式充分體會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四、 內化積累、鞏固深化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詩人的情感,並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學生交流其它的送別詩,旨在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

3、作業中讓學生仿照本課文包詩的寫作特點,改寫一首古詩(以敘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