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高中說課稿集錦三篇

文思屋 人氣:5.15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高中說課稿集錦三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彈力》,對本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用具的設計我有一些新的理解,在說課中我會重點分析。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彈力》是高中力學的基礎內容和重要知識,也是高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學生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會重點學習到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條件,彈力的方向判定及彈力大小與形變的關係等知識。這些內容均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絡,因此學習本節知識有現實意義。

 二、說學情

知識的傳授最終將落實到學生身上,所以我們要對學生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高一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形變和彈力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還不夠深入。因此本節課需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通過設計學生個人感受性實驗、師生合作演示性實驗等,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探究形變和彈力的關係,進而讓學生對彈力的定義、產生條件,方向和大小的認識更進一步。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常見的形變,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援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畫出它們的方向。

3.理解胡克定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彈力和彈簧形變數的關係,理解胡克定律,瞭解科學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觀察和了解形變的有趣現象,體會物理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建立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四、說教學重難點

綜合對教材,學情,教學目標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彈力產生的條件及彈力方向的判定,探究彈簧彈力的規律。

【難點】接觸的物體是否發生形變及彈力方向的確定。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非常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式學習,結合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本節課我採用了教師啟發引導與實驗探究相結合,並輔以問答法、多媒體教學法、講練結合法、歸納法多種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至此,課程教學前的所有準備就已經就緒了,接下來就是進行整合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過程具體如下:

環節一:匯入新課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我的匯入會用活動作為開端,具體會給每個學生小組分發尺子和一些彈簧,讓學生試著把玩這些物件。在操作過程中思考被拉或壓的彈簧,彎動的尺子的有什麼共同點?以此引入形變並過度到課題《彈力》。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彈性形變和彈力

根據匯入環節打下的基礎,我會歸納出形變的概念。並提問:如果一本書放在桌面上,書和桌面發生形變了嗎?

學生此時因為一些生活實際現象會產生疑惑,我不會直接用理論解釋而是以現場演示用手擠壓燒瓶時玻璃細管液麵顯出來的形變與播放桌面微小形變的鐳射演示實驗視訊雙管齊下,讓學生觀察並思考,由感性認識會上升到理性認識,感知物體形變的普遍性,順勢提出彈性形變的概念。

接下來在學生已活躍的思維的基礎上乘機提問: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是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都可以恢復原狀呢?請舉例說明?以此層層遞進歸納出彈力的概念,強調產生條件:(1)兩物體相互接觸;(2)發生彈性形變。之所以這樣設計,是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同時由學生思考、總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幾種彈力的方向

瞭解彈力的概念之後,就會舉出例項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幾種彈力,如壓力、支援力與拉力,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幾種彈力的方向,重點分析繩的拉力總是沿著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為了使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教學中我會將探究胡克定律的“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係”安排為學生探究實驗。具體我會先引導得出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的結論。然後說明彈力和形變的定量關係一般來講很複雜,這節課研究最簡單的情況——彈簧的彈力與伸長量之間的關係。提示問題讓學生思考:

1.如何測量彈簧的形變數x和彈簧彈力F的大小?

2.如何簡潔直觀地描繪F-x關係?

學生通過討論得到實驗方法,並進行實驗。強調實驗中彈簧不可超過限度。讓學生對資料進行分析,得到彈簧彈力與彈簧伸長量之間的關係,給出胡克定律的內容、表示式和適用範圍的特點。

採用這種探究實驗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問題的結論,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的環節我計劃順勢而下,向學生出示幾組圖片,要求畫出圖中彈力的示意圖。

之後進行總結,面面接觸,點面接觸和點點接觸三種接觸情況下彈力的方向特點。以此來拓展知識面,並強化學生對彈力特點的認知。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堂最後,我通過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

並請學生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課後開放式地討論:從形變與彈力知識去思考,撐杆跳高運動員跳得這麼高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用生活實際的場景的現象分析能打破常規的習題作業,吸引學生的興趣,以此將課堂延續到課後。

高中說課稿 篇2

二十一世紀,中國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於各學科教學之中,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英語教學必須進行改革。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語教育教學理念,使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具有時代性,基礎性與選擇性;建立靈活的課程目標體系,使之對不同階段與不同地區的英語教學更具指導意義;建立多元,開放的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使評價真正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立規範的英語教材體系以及豐富的課程資源體系,以保障英語課程的順利實施。

因此,根據高中生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與學業發展的需求,高中英語課程應該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能力運用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與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與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正面對著一個新的課程環境,新的課程研究模式,一個要求教師角色向廣度延伸,向深度擴充套件的時代背景。在這個傳統教育方式與現代教育方式激烈對峙的轉型時期,交織著教師的退縮,彷徨,奮進的各種心態。課程改革的基礎是教師,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改革就難以成功。但像高素質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產生一樣,課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語新課標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英語老師究竟如何去應對這種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就成為新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就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際上就是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主要表現在:

首先,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廣泛的反思性教學實際上就是要求英語教師對教學不斷反思、對業務不斷提高、對自我不斷髮展,以促進教師發展朝終身化方向發展。反思將強化教師的創造性、激勵個人成長願望、有益於傳授主要知識和培養課堂技能,養成教師的專業氣質。以高標準進行反思性教學的教師將逐漸形成敏銳的專業判斷力,使英語教師更加專業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克服一次性學習的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使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成為教師反思和提高的機會。那麼受益的學生就遠不只一堂課、一個班級。

自我發展的終身化就要求知識必須不斷更新,那麼英語教師的備課就要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隨班級、學生的不同而變化。這就意味著要求教師的每一堂課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陳出新,無形中培養了教師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意識。英語教師要力圖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提高自己教學質量、指導課堂教學、拓寬自己專業眼界的機會。因為無論一個教學過程多麼好,都可以改進或改革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學經驗,寫教後感,有規律地反思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還要經常分析教學實踐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係,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創新,把學生的需要與長期的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一旦養成終身的自我評估習慣,教師將不斷地挑戰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把專業的成長與發展和賦予課堂教學以活力當作自己的責任。

挖掘學生和當前語言教學的知識深度、開拓他們知識的內容廣度、促進學生和教師的認知發展。要明確地認識到英語教學是一個發展的領域,所以英語教師要經常研究教學實踐,精通專業人文知識,同時還要了解英語教學的前沿問題,跟上學科的發展。通過創新,通過各種方式主動研究自己的教學,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領域,自覺養成終身研究的習慣。

再次,英語教師要不斷分析、評價自己的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形成自己教學行為原理,促進終身自我發展。還要經常與同事交流、參加集體備課和研討課,以類似的研究強化終身型的學者氣質。另外,為更新自我知識,還要積極地與其它學科教師進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學習,積極尋求同事的

幫助,以教師和學習者的身份繼續發展自己。同時,參與同行教師的教學、歡迎同事以他們的觀察幫助自己做自我評價,或學習其他在教學上富有經驗的教師。從而提倡內部合作與團隊精神,實現跨學科、跨層次教學。

新課程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們高中英語教學的都是圍繞著大學聯考這根指揮棒,目的是為了大學聯考能夠出好成績。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是培養公民素質的重要過程,它既要滿足學生心智與情感態度的發展需求以及高中畢業生就業,升學與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有多重的人文與社會意義”。從這裡可以看出,新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與創新精神為目標,共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總之,語言學習得是終身的過程,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的榜樣。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能力,讓他們效仿或超越自己;並終身致力與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的技能。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範文,希望大家喜歡二十一世紀,中國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於各學科教學之中,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英語教學必須進行改革。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語教育教學理念,使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具有時代性,基礎性與選擇性;建立靈活的課程目標體系,使之對不同階段與不同地區的英語教學更具指導意義;建立多元,開放的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使評價真正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立規範的英語教材體系以及豐富的課程資源體系,以保障英語課程的順利實施。

因此,根據高中生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與學業發展的需求,高中英語課程應該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能力運用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與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與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正面對著一個新的課程環境,新的課程研究模式,一個要求教師角色向廣度延伸,向深度擴充套件的時代背景。在這個傳統教育方式與現代教育方式激烈對峙的轉型時期,交織著教師的退縮,彷徨,奮進的各種心態。課程改革的基礎是教師,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改革就難以成功。但像高素質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產生一樣,課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語新課標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英語老師究竟如何去應對這種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就成為新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就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際上就是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主要表現在:

首先,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廣泛的反思性教學實際上就是要求英語教師對教學不斷反思、對業務不斷提高、對自我不斷髮展,以促進教師發展朝終身化方向發展。反思將強化教師的創造性、激勵個人成長願望、有益於傳授主要知識和培養課堂技能,養成教師的專業氣質。

以高標準進行反思性教學的教師將逐漸形成敏銳的專業判斷力,使英語教師更加專業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克服一次性學習的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使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成為教師反思和提高的機會。那麼受益的學生就遠不只一堂課、一個班級。

自我發展的終身化就要求知識必須不斷更新,那麼英語教師的備課就要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隨班級、學生的不同而變化。這就意味著要求教師的每一堂課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陳出新,無形中培養了教師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意識。英語教師要力圖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提高自己教學質量、指導課堂教學、拓寬自己專業眼界的機會。因為無論一個教學過程多麼好,都可以改進或改革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學經驗,寫教後感,有規律地反思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還要經常分析教學實踐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係,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創新,把學生的需要與長期的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一旦養成終身的自我評估習慣,教師將不斷地挑戰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把專業的成長與發展和賦予課堂教學以活力當作自己的責任。

挖掘學生和當前語言教學的知識深度、開拓他們知識的內容廣度、促進學生和教師的認知發展。要明確地認識到英語教學是一個發展的領域,所以英語教師要經常研究教學實踐,精通專業人文知識,同時還要了解英語教學的前沿問題,跟上學科的發展。通過創新,通過各種方式主動研究自己的教學,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領域,自覺養成終身研究的習慣。

再次,英語教師要不斷分析、評價自己的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形成自己教學行為原理,促進終身自我發展。還要經常與同事交流、參加集體備課和研討課,以類似的研究強化終身型的學者氣質。另外,為更新自我知識,還要積極地與其它學科教師進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學習,積極尋求同事的幫助,以教師和學習者的身份繼續發展自己。同時,參與同行教師的教學、歡迎同事以他們的觀察幫助自己做自我評價,或學習其他在教學上富有經驗的教師。從而提倡內部合作與團隊精神,實現跨學科、跨層次教學。

新課程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們高中英語教學的都是圍繞著大學聯考這根指揮棒,目的是為了大學聯考能夠出好成績。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是培養公民素質的重要過程,它既要滿足學生心智與情感態度的發展需求以及高中畢業生就業,升學與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有多重的人文與社會意義”。從這裡可以看出,新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與創新精神為目標,共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總之,語言學習得是終身的過程,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的榜樣。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能力,讓他們效仿或超越自己;並終身致力與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的技能。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瞭解自傳的語體特徵。

2. 學習運用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格特點的寫法。

3. 體會母愛的偉大,感受作者對母親無限的懷念之情。

二. 教學重點、

難點: 1.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能說出文章寫了幾件事來刻畫母親,歸納出母親的性格特點。

2. 品味具體語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體詞語在文中的作用。

三. 教學安排:2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從古到今,都有很多關於母親的作品,歌曲詩詞等。讓學生回憶有關母親題材的作品。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母親,對別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對自己的孩子卻十分嚴厲,有時鞭打孩子時,還不允許孩子哭出聲音來,對這樣的母親,他的孩子會怎樣評價她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

整體感知: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2.“嚴”表現在哪些方面?“慈”又表現在什麼地方?(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並概括)

明確:嚴(1)學習方面(第5段)(2)做人方面(第6.7段)慈 (第7段,用舌頭舔我的眼翳)

3.文章除了些母親對“我”的管教之外,還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麼品性?

明確:

a.如何在除夕之夜對付敗家子大哥的債主,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b.受了兩個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c.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說,寫了母親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我的管教;二是作為當家的後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的人格侮辱。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慈母嚴父,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活。 (通過具體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的品格特徵。) 合作探究:課文標題是“我的母親”,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親(學生齊讀課文第一部分,分組討論:1.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小結:枯燥無味、沒有樂趣,不快樂,傳統教育方式約束了我的發展。

2. 作者為什麼要用大量的筆墨寫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這對母親的形象塑造有什麼幫助?

明確:這些段落寫作者的性格特點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寫出自己童年的愛好、快樂,另一方面也寫出兒童好玩的天性;既寫出童年的單調和失落,也寫出環境與教育對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總的來說,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書之外,是貧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母親給我的一點做人的訓練和教誨,這不僅珍貴,讓我永銘於心,而且與文末相呼應。

3. 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麼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她與家人相處有哪些特殊的困難?

明確:在文中,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較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這看似遊離“母親是我的恩師”的主旨,其實不然。我們常說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這主要不是體現在母親如何訓導上,而是更多地體現在母親平時怎樣待人接物對自己的影響上。因此,可以說,寫母親如何與家人相處的情形,是寫她以身示範對我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也就是不僅寫了母親對我的言教,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重點探討:1.朗讀最後一段,母親對我的影響是怎樣的?作者想起母親時,有著怎樣的感情?

明確:學生討論,好脾氣、能寬容人、體諒人。感謝母親。(插入胡適簡介,引導學生從“混、如果、一絲一毫、一點點”等詞思考)

2.文章主要寫母親,卻寫了大哥,大嫂,二嫂,五叔等人,他們對母親的品格呈現有什麼作用?

品味語言:文章寫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抒情的語句,那種感情是如何體現的?

文章中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母親的愛戴、感激之情,這種感情表現在樸實的語言之中。對文章採用這種樸實的語言,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文章質樸、真切的敘述語言和自然流暢的結構與作者真摯、發自內心的情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憶童年往事的,毫無成人的姿態,亦無學者的深沉,如實道來,真誠傾吐,甚至可以說,作者是掏出“心靈”來寫母親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著對母親的敬愛之情。(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母親在自己成長曆程中對自己的影響而說說自己的母親。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對愛我們的父母應多些理解和體諒。我們應有一顆感激的心,並好好珍惜身邊的親人和朋友。) 拓展延伸:你們的母親在你成長道路上給了你那些感動呢?你是否也能像胡適那樣讀懂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呢?(學生講故事,交流)

課文小結:課文記敘了我小時侯九年裡的生活,回憶了母親對我的教育和母親與家人的和睦相處,字裡行間全是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文章通過具體的事例,展示了母親對我的愛和

母親善良、寬容、有剛氣的性格特徵。同學們,掩卷遐思,我們不能不說:是母親,托起我們成長的藍天麗日;是母愛,伴我們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是母德,塑造了我們的頂天立地。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道出了天下游子的念母之情。讓我們帶著濃濃的母愛奮力前行!

佈置作業:推薦閱讀書目:老舍《我的母親》 鄒韜奮《我的母親》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豐子愷《送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2、領會作者在《送考》一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3、瞭解豐子愷的人生態度和為文態度。 教學重點: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 教學方法: 閱讀、賞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匯入新課:上到了高中,同學們當然有過多次參加考試的經歷,我們回憶自己的考試情形,何人送考?當時情景給你留下最深的一點是什麼?思考三分鐘,口語表達。(這樣的話題,學生有生活基礎,大部分覺得有話可說,很多學生能細緻入微、情真意切地再現當時情景。)咱們看看豐子愷《送考》中所寫三十年代的學生參加考試的場景與我們的經歷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整體概括:瀏覽文章並思考在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幾個場景,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場景的內容。

投考途中見聞:村民與自然的奮鬥,學生只顧埋頭讀書。

考前考後旅館小憩:考試之前氣氛緊張,談論考試內容 心存顧慮。

出榜前茶飯不思:顧慮重重 心存僥倖 看榜時坐立難安:神情專注 精神扭曲 得知結果後茫然若失:神情各異 手足無措 精神麻木 錄取時的忙忙碌碌:幾家歡喜幾家愁

上學時無限的期望:行程艱難 無限後望

文章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安排這些場景的,把不同的考生不同時間裡的不同的神情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

合作探究,體味人物形象

1、劃出描寫人物的神情舉止句子,仔細體味,談談你喜歡哪個場景,為什麼?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愁容滿面,精神焦慮——看似如釋重負,實則心事重重——寢食不安,茶飯不思——異常緊張精神扭曲——晴天霹靂,茫然若失

整個過程可以說考生的情感是跌宕起伏,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倍感心情沉重,讓我們感受不像是十二三歲的小孩普通的考試,而是讓人心驚肉顫的夢魘式的經歷。

教育扼殺了他們的童真童趣,使得他們本該在無憂無慮的年紀裡體味到了競爭的殘酷與無情,過早得承受了生活的壓力。

2、作為送考者之一的豐子愷先生在文章裡對孩子態度怎樣? 閒散的心情

惱羞不成怒 笑著 管自看踏水 ——無奈;看了有些可憐——同情

覺得看榜時心情緊張想出調劑緊張的辦法,我抽了口大氣想法子安慰哭的人——安慰 關心他們的疾苦,同情他們遭遇,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 3、對於這種考試的態度又是如何呢?

這些考生和送考著的觀念中,都把杭州的學校這樣的排列高低省字彷彿對他們發散著無限的香氣。

考取省立學校的人尤加起勁,跑路不嫌勞苦,置備入學的用品也不惜重金。彷彿考進去,便有無窮的後望,可以一輩子榮華富貴、用不盡似的。 不久所有的學生都撈地一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