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月光啟蒙》說課稿

文思屋 人氣:2.34W

《月光啟蒙》說課稿怎麼寫,大家有什麼新的想法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歡迎大家閱讀借鑑!

《月光啟蒙》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優美的散文。這一組課文的主題是“親情依依”,向我們展示了人間最美好的感情:愛情、親情、友情,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月光啟蒙》的作者是著名煤礦詩人孫友田,原題是《月光母親》。作者以深情的筆觸回憶孩提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給自己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的情景。是母親為他打開了民間文學寶庫,使他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全文洋溢著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自始至終貫注著濃郁的母子親情,真摯感人

文章語言純樸優美、感情真摯。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說過:“語言不是蜜,卻能粘住學生。”課文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深受學生喜愛。這篇文章課文插圖精美,與課文內容相得益彰。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謠、童謠的內蘊美。

3、情意目標: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之情和懷念之情。

本課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難點:聯絡上下文,理解“月光啟蒙”的真正含義。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本課中主要以品讀感悟法為主要教法,穿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重點詞推敲的方法,讓學生從靜態的文字中去感受湧動的情感,激發學生靈動的想象。此外,我還以情境教學法作為輔助教法,運用農遠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音訊檔案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重點內容。

三、說學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收集資訊的能力,因此,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本地民謠,童謠,作為知識拓展,使學生受到民間文化藝術的薰陶。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在自由讀、合作讀、賽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各種讀書活動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利用農遠資源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新課程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這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流利,讀準確;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步理解“月光啟蒙”的含義。

下面主要介紹第二課時教學程式。

(一)、提綱挈領,理清文路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月光啟蒙》一課,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在月光下,母親是怎樣對我進行啟蒙教育的?

根據學生回答讓學生進行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設計意圖:提綱挈領,理清思路,為下面的教學奠基。另外讓學生板書,可以鍛鍊學生能力,體現學生主體。】

(二)、感悟啟蒙,體會情感

“唱歌謠”部分

1、質樸的歌謠,甜美的歌聲——感悟母親帶給“我”的美好向往。

(1)、請同學們把課文裡的歌謠找出來讀一讀。然後說說你最喜歡哪一首,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①生自由讀。課件出示兩首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開啟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

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②學生交流,談從歌謠中感受到了什麼。

③感情朗讀,重點指導讀出歌謠的韻味。【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主朗讀感受歌謠的內涵及意蘊美】

2、過渡:同學們讀得好聽,母親唱得更好聽。課件播放農遠資源下載的音訊檔案(母親清唱歌謠)

①同學們閉目傾聽,想象——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②學生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指導理解並讀好“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這句話。【設計意圖:利用農遠資源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沉浸在母親甜美的.聲音中,自然而然展開靈動想象,進入文字營造的美好意境。】

(在這個步驟上,農遠資源確實幫了大忙。如何讓學生感受母親聲音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般甜美,猶如花香四溢,若是光靠語言——很難。當時就上共享素材庫找到這段音樂,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母親天籟般的哼唱,讓學生無比陶醉,這下,連“芳香的音韻”這個看起來搭配不當的片語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釋。而且,學生讀書的聲音也變得無比甜美,動聽。)

3、母親不識字,卻是如何熟記這麼動聽的歌謠?

①指名學生談,相機解釋“蓮花落”。

②指導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裡的兩個“長”字,鼓勵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果。

③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它雖然土地貧瘠,部長五穀,但是依然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黃河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給生活在黃河邊上的人們帶來豐富的精神生活。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他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設計意圖:喚起情感,滲透民族主義教育。】

“講故事”部分

過渡:母親不但會唱甜美的歌謠,還會講故事,講什麼故事呢?自由朗讀第六自然段。

1、神奇的故事,聖潔的形象——感懷母親讓“我”展開想象的翅膀。

(1)朗讀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

(2)重點引導瞭解“……”和理解“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裡,像一尊玉石雕像”這句話。體會母親對“我”的愛及“我”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3)感情朗讀。

“唱童謠”部分

風趣的童謠,輕鬆的氣氛——感謝母親賜予“我”天真活潑的童年

多媒體出示: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1)指名讀,正音。

(2)師生小結童謠特點。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童謠。

(3)朗讀展示。看誰能讀出“風趣幽默”來。

(4)展示自己收集的民歌民謠。

原滋原味的本地方言民謠使教室裡爆發陣陣歡笑,氣氛輕鬆歡快。我告訴學生,至少這種民間文化藝術能給我們帶來歡樂,希望他們把這種歡樂傳承下去。【設計意圖: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本身就喜歡童謠,那就讓他們盡情讀。讀是理解的一面鏡子,在讀中理解文字,享受學習的快樂。】

“猜謎語”部分

好玩的謎語,愛意的嗔罵。——感激母親給了“我”思維的啟迪。

(1)學生同桌分角色讀。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2)展示朗讀。

(三)拓展練筆,昇華情感。

過渡:如今,孫友田已成為一個有名的作家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成功離不開母親月光下的啟蒙。請品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你能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1)生交流,引導學生深入作者內心,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2)師引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設計意圖:運用“引讀法”做到創設情境培養情,加強朗讀感受情,文字訓練品味情,以情激情強化情。掌握契機,引用文中蘊含的情和自己的情來扣擊學生的心絃,達到“披文入情”的效果。】

(3)感情朗讀。(讓我們懷著對這位平凡而了不起的母親敬佩之情,讀讀這個自然段。)

過渡: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其實已身患重病……課件出示: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

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裡,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1、小練筆:看到那一輪明月,我想起,想起

想起……

2、學生交流練筆,深情誦讀。

【設計意圖:我在朗誦這段文字時進行了比較細膩的處理,語言、語調、表情,動作儘可能配合這句話的感情基調,創設出一個特殊的情境。以情傳情。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用老師的情來扣擊學生的心絃,使之產生情感共鳴。】

五、說板書設計

唱歌謠

17、月光啟蒙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設計意圖:板書簡潔明瞭,展現了清楚的教學流程,便於學生理解記憶。“學生能做的,老師不代替”,板書我讓學生自己歸納內容並完成板書,鍛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學習能力。】

六、說遠端教育資源的利用

這堂課從一開始,我就參考了遠教資源的教案設計。觀看了“名師教學”視訊。然後結合各方面情況對教案進行修改編寫。在課堂教學中,我借鑑了別人的課件,做了一些修改,變成自己的。同時採用了資源庫的音訊檔案(母親清唱歌謠部分),這個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有用。雖然我的教學課件略顯單薄,但是我認為自己把遠教資源用在點上了,事實上,這堂課確實得到了同行們的肯定,孩子們也喜歡,學習效果很好。遠教資源為農村教育的飛躍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我希望成為一個善於利用遠教資源,讓農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的老師。

以上是本人利用“農遠”教育資源教學《月光啟蒙》的一些設想,懇請大家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