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國中物理重力說課稿

文思屋 人氣:3.19W

國中物理重力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國中物理重力說課稿

(1)地位和作用:《重力》是教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第四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力、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也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它在力學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是以後學習壓強,浮力,功等知識的基礎,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2)教材編排: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從感性的日常生活入手通過理性的實驗探究得出定量的結論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3)課標要求: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瞭解重力,會用示意圖描述重力,會測量重力的大小。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生正處於青春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我校學生來自農村,思想純樸上進,但對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通過半年多的物理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目標分析:

基於以上教材和學情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知道什麼叫重力,瞭解重力產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錘線的應用,知道重心並會畫重力的示意圖,理解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係,培養學生“猜想、設計、操作、分析論證”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現象和物理規律的興趣,培養學生大膽猜想、敢於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根據課程標準和會考要求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重點: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難點:重力的方向及重錘線的應用。

器材準備:彈簧測力計、多個鉤碼、、重錘線、不倒翁、刻度尺等。

四、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法: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啟發式教學,通過類比聯想、引導發現、直觀演示、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物理規律。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使物理情景具體化、形象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法:學生通過閱讀理解,觀察思考等方法獲得知識,通過動手實驗、小組合作、分組討論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激發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教程分析: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如下幾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設疑:誰是操縱者?

展示唐縣全勝峽瀑布圖片和王亞平太空吞水滴視訊截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為什麼地球上的水總是往低處流,而在太空會懸浮呢?誰是幕後的操縱者呢?”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認識重力的概念。(約5分鐘)

第二個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約22分鐘)

1、重力大小

探究重力大小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這一重點,我設計了四個步驟完成教學。

(1)感受重力

引導學生對比自己身邊的課本,鉛筆、橡皮等物體的輕重。(增強對重力的感性認識)

(2)實驗探究

引導學生大膽猜想,重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然後指導學生分組對這些猜想進行實驗探究,看是否科學合理,並把結果記錄下來,最後指導學生利用測力計和鉤碼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係”,並完成P14教材表格。(通過探究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學習興趣)

(3)數形分析(繪製G—m影象)

指導學生以質量為橫座標,重力為縱座標,完成G—m關係影象並計算G與m的比值,用g表示,約為了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這一公式。(通過建立G—m關係影象,可以更加直觀形象的表達二者關係。)

(4)應用練習

指導學生自己參照教材例題,完成自我評價第1題

(通過應用練習,達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上四個步驟,從感性認識入手,通過實驗探究,建立關係影象,到應用練習,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本節課的難點,初學的學生很容易將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理解為垂直向下。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以下三個步驟完成教學:

(1)觀察重力方向

引導學生用細線懸掛重物,待物體靜止後觀察物體自由下垂的方向。然後鬆手,觀察物體自由下落所受重力的方向。(通過觀察,增加感性認識)

(2)應用重垂線

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器材自制重垂線,分組檢測教室的牆壁是否豎直,自己的桌面是否水平,(通過應用重垂線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物理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3)區別“豎直”和“垂直”

(通過討論交流,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了思維)

以上三個環節,從感性認識的觀察入手到理性的討論交流遵循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心理,力求突破難點。

3.重力的作用點

(1)小遊戲

重心這一概念比較抽象,為此我首先設計了一個“一指定乾坤”的小遊戲,來讓學生感受重心的存在。每組選出兩名學生,用一根手指分別頂起鉛筆和刻度尺,用時最少者勝。

(通過遊戲,使學生在趣味中感受到了重心的存在,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2)確定重心的大致位置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認識規則的物體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指導學生不規則的物體可用懸掛法確定它的重心的位置。)

(3)利用重心揭祕“不倒”之謎

老師出示不倒翁,然後指出不倒翁“不倒之謎”主要在於它的重心低,穩定性強。這一理論可以解釋賽車車身為何要做的很低。

(通過重心的學習,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物理是一門與生活聯絡緊密,有用的學科。)

國中物理重力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重力》,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過渡句)教材是連線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重力》選自國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力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它在力學學習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是以後學習壓強、浮力、功等知識的基礎,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接下來談談我對學情的分析。

二、說學情

我所面對的是國中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對物理的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對實驗也充滿濃厚的興趣,但是很多同學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動手能力不強,需要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小組合作來提高學習效率。另外,重力現象與日常生活聯絡密切,學生已經能夠定性的認識,但尚不能夠科學認知,教師應該發揮學生的優勢,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可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

(過渡句)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和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通過分析生活及實驗現象得出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困素有關的實驗過程,瞭解重力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係。會根據G—m圖象分析處理實驗結果。能正確書寫重力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係式G=mg,並能進行簡單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確認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並能夠應用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感受生活與物理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絡。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下: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重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重心。

【難點】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係。

(過渡句)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

五、說教學方法

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等。

(過渡句)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1:新課匯入

我會先通過多媒體播放“蘋果落地”、“瀑布”的動畫,讓同學們仔細觀察,同時思考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的產生?學生回答是因為受到了力的作用,引出重力,由此匯入新課。

【意圖:之所以採用這樣的方式匯入課堂,是因為重力現象在生活中較為普遍,從這種生活現象入手,引導學生定量研究重力,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而且能很快進入學習高潮。】

環節2:新課講授

本環節總共分為五個部分。

首先講解重力的概念。由匯入中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總結出是因為地球對它附近的物體的吸引作用,進而可以得出重力的概念,重力用字母G表示。並給學生強調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要受到重力。

其次探究重力的大小。首先提問學生重力有沒有大小,大家是如何感受重力的大小的?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並交流討論不難得出重力有大小,且大小和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則重力越大。但這只是定性的理解,此時我會引導學生定量的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結合教材指導學生正確選取器材,設計並進行實驗,首先測量出一個鉤碼所受的重力,記錄資料。接著逐次增加鉤碼,分別測出它們所受的重力,準確記錄資料。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我會要求注意小組之間分工合作。之後讓學生以質量為橫座標,重力為縱座標描點連線,並觀察思考二者之間的關係。

讓學生觀察鉛垂線的方向與水平桌面和斜面的關係,以此來區分“豎直向下”和“垂直於接觸面”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此時教師可以從數學角度強調豎直也是一種垂直,是特殊的垂直情況,是與水平面垂直。

接下來我會給學生講解重心以及重力的由來。

我會先讓學生嘗試將鋼筆或者刻度尺放在手指上並且能讓它們靜止不動。學生完成小實驗之後,我會提問學生是不是隨便怎麼放都可以做到靜止不動。學生會答出只有在某一個固定的位置才可以。於是我在此基礎上總結: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某一個點上,我們把這個點叫做重心。

我會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重心位置是不是與它的形狀以及材料是否均勻有關?學生通過尋找方形薄板以及粗細均勻的直棒的重心的小實驗會總結出質量分佈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最後我會給學生講解重力的由來。先讓學生用細線牽著橡皮做一個“模擬”引力的小實驗,然後通過講解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例子使學生明白由於地球對它附近物體的引力,才會出現多媒體上那些一系列物體在下落的現象。

【意圖:這樣設計不僅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個環節中,教師始終扮演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環節3:拓展提升

在此環節,我會讓學生結合本節課知識,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尺判斷桌面是否水平,還需要哪些物品?應該怎樣操作?

【意圖:這樣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將課堂知識得以拓展,而且可以調動課堂氣氛,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使得有趣的知識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中顯得更有味道,也做到了活學活用。】

環節4:小結作業

對於課堂小結,我打算讓學生自己來總結,

【意圖: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讓我在第一時間得到教學反饋,及時加以疏導。】

之後我會留下這樣一個作業,課後寫一篇“如果沒有重力,生活將會怎樣”的短文。

【意圖:這不僅能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也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思考,真正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七、說板書設計

國中物理重力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重力》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機械》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力、二力平衡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也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它在力學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是以後學習壓強,浮力,功等知識的基礎,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說學情

九年級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我所任教的洋浦中學,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純樸上進,但對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通過一年多的物理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說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和學情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知道什麼叫重力,瞭解重力產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錘線的應用,知道重心並會畫重力的示意圖,理解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係,培養學生“猜想、設計、操作、分析論證”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樂於探究自然現象、物理規律的興趣,培養學生大膽猜想、敢於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難點:重力的方向及重錘線的應用。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多個鉤碼、細線、小重物、重錘線、橡皮泥,質量相等的鐵塊、鋁塊,刻度尺,斜面,光碟。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如下幾個環節:

四、說教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約5分鐘)

1、首先教師做演示實驗,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請同學們觀察並思考?從而使學生了解什麼是萬有引力,知道重力的概念及產生的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例項的引入,類比聯想,讓學生體驗物理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向學生展示生動活潑的物理天地,鼓勵學生要向牛頓那樣善於觀察生活、思考問題,將來能夠學有所成,喚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約22分鐘)

2、重力的大小(重量)

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教師演示測重力的方法。

(1)提出問題: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

(2)科學猜想:針對問題,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猜想,學生可能猜想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形狀、體積(大小)、密度(材料)、質量有關。

(3)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請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實支援自己的猜想,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數法,藉助手中的器材分組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科學合理。然後各組彙報探究成果,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從而得出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關。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實驗器材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質量為50克數量不同的鉤碼的重力,並把結果記錄在書中的表格內,然後引導學生以質量為橫座標,重力為縱座標作出重力與質量的關係圖象,並算出每次測得的重力與質量的比值。

(4)分析論證: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在誤差允許的範圍內,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個定值用g來表示,約為9.8牛/千克,在粗略計算時,可取g=10牛/千克,由此得出G=mg這個計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大膽猜想、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數學影象來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感知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體現了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這一基本理念。)

3、重力的方向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師演示實驗:物體自由下落,用細線把小重物懸掛起來,靜止時讓學生觀察細線自由下垂的方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這個知識有一個重要的應用——重錘線,它是建築工人砌牆時用來校準牆壁是否豎直的。由於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時教師先根據教材插圖13.2-6進行講解,再讓每組學生利用重錘線進行操作,看教室的牆壁是否豎直,窗臺、桌面是否水平,並分析其工作原理,從而得出重錘線其實是應用了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這一性質製成的。

學生常常把重力的方向誤認為跟接觸面垂直,為了糾正這種錯誤,教師做演示實驗,請學生觀察:分別懸掛在水平桌面和斜面上方的兩條重錘線方向是否相同?與水平桌面和斜面是否垂直?通過分析使學生明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

讓學生觀察“想想議議”中插圖,通過討論分析,使學生對重力的方向有進一步的瞭解。

(設計意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這一部分的教學,遵循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方法。重錘線是重力方向的重要應用,對它的學習,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力求突破難點。)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這個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這個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個小實驗:怎樣用一個手指把刻度尺托起來?告訴學生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做物體的重心。再向學生說明重心的位置不僅跟物體的形狀有關,而且還和材料是否均勻有關。人在不同姿態時的重心位置不同,原因是人的幾何形狀改變了。

對於材料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就是這一物體的幾何中心,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方形薄板、球、粗細均勻的棒等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並畫出重力的示意圖。同時向學生展示光碟,說明有的物體重心不在物體上。通過這樣的教學處理,學生便對重心有了一個具體的感知。

材料不均勻或形狀不規則的物體,重心位置的確定比較困難,利用懸掛法可以找出材料不均勻或形狀不規則的較薄物體的重心。

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不倒翁”“高空走鋼絲”“交通部門為何規定不允許運輸車輛超高”等利用重心的知識,體現了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設計意圖:利用實驗幫助學生建立了“重心”這個較難理解的物理模型,並應用於實際,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第三個環節:內化提高,實際應用(約10分鐘)

自我檢測從基礎鞏固、能力提高、發展思維三個層次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強化訓練。(設計意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第四個環節:感悟收穫、課堂小結(約2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穫到了什麼?有何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收穫,反映的不僅有知識與技能的達成情況,還有過程的體驗、方法的獲得以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情況,教師根據情況再進行小結。)

第五個環節:佈置作業、鞏固昇華(約1分鐘)

A組:教材59頁,1、2、3、4題

B組:寫一篇科學小論文:如果失去了重力世界將會是什麼樣的?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鞏固提高,學會科學想象。符合新課標“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

五、說教法和學法

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啟發式教學,通過類比聯想、引導發現、直觀演示、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小組合作等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物理規律。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使物理情景具體化、形象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觀察和實驗等物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促進學生實現本節課的目標。

六、說評價

本節課我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整合各種教學資源,採用適合我校學生的教學方式,注重科學探究,力求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展,智力得到開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樹立學好物理的興趣和信心。但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的思維又常常受到課堂氣氛,突發事件的影響,所以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調整好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國中物理重力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重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的知識對學習壓力、支援力、浮力等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又是學習壓強、功的基礎。“重力”是“力學”中的基礎,在力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都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本節課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來”四部分內容構成,分別從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兩條線來認識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2、教材處理

在授課中本人認為把“重力的由來”由最後學習內容調整為首先進行學習再學習重力的概念比較符合知識的認知邏輯順序。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學生對重力的現象比較熟悉,有一定的認識基礎。農場孩子,純樸上進,通過半年的物理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們缺乏一定的探索問題的能力。

根據20xx版物理課程標準對重力學習要求,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內容我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為: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萬有引力而產生的。

2、解重力的作用效果,會由質量計算重力大小。

3、認識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解牛頓關於“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論思想,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認識並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過“重錘實驗”“找重心實驗”理解並感受重力的方向與作用點---重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認識“質量”與“重力”關係。

2、通過對重力產生的原因的探究,解牛頓的貢獻,激發學生向科學家學習的意識,樹立探索太空奧祕的理想和信念。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掌握重力的“三要素”;能進行重力大小的計算。

難點:重力的方向;重心的含義。 為更好完成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採用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讀書自學和講解法等,多種方法配合使用,運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上教師講解,將達到“教”與“學”的優化組合。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1、選擇教具依據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學用具及裝置選取得當有利於使教學過程從抽象到形象。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質量的關係。還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為此,我選擇以下的教具及裝置:

2、教具:下落物體視訊、多媒體課件、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重錘線、鉤碼、三角板、座標紙、鉛筆、細線、橡皮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採取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教學

1、導學內容:

播放視訊: 石往山下滾,水往低處流,雨從空中下落,月球圍繞地球轉,拋物下落。演示繫繩橡皮圓周運動,撒手後運動情況。

問題:以上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什麼?什麼是萬有引力?誰發現萬有引

力?什麼是重力,用什麼表示?物體只要在什麼附近就會受到重力?

2、學生活動:

學生觀看視訊,引發思考;閱讀教材,p9導讀與p12重力由來,回答問題。

3、設計意圖:

從生活情境中尋求規律,形成理論,樹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發向科學家學習意識,讓學生自然進入課題。

(二)實驗探究,尋求規律

1、導學內容:

托起不同的鉤碼,感受它對手的壓力,提出問題,猜想質量與重力之間有何聯絡?分組實驗,用測力計和鉤碼探究質量與重力之間遵循什麼規律,總結結論。設計,填寫表格。

以m為橫軸,G為縱軸建立平面直角座標系,描點繪影象,計算G/m,小結g=9.8N/kg.總結重力公式。

2、學生活動:

學生感受後回答,質量大的鉤碼對手的壓力越大,說明重力越大。學生分組實驗,利用測力計測量相應鉤碼重力,利用直尺鉛筆描點、作圖,分析規律;填入表格並計算比值,總結G = mg 。(一次函式型別)

3、設計意圖:

通過實踐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學生學會正確的探究規律、方法、步驟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導學生建立理論來源於實踐,規律就在身邊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分析歸納,理解應用

1、導學內容:

P11,先閱讀後例題解析,分析小結整理過程;重力的方向;解決用什麼工具確定豎直向下的方向?平面是否水平?我國與美國重力的方向是同向嗎?有何規律?p12,重心,質量分佈均勻,形狀規則物體重心在哪裡?

2、學生活動:

學生即時解答例題,板書解析;學生閱讀重力方向與重心部分內容,回答問題,學生小組討論重力的方向應用及規律。學生尋找規則物體重心。

3、設計意圖:

熟悉公式,規範解題步驟;理解力與重力關係,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能力,體驗物理來源於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四)課堂訓練 鞏固新知

1、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確的?

A.物體被丟擲後總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B.籃球拍到地板上有彈起,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C.地球上各地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飛船離開地球很遠後,可認為不受地球的重力。

2、關於物體重心,下述正確的是?

A.物體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作用在物體的重心上

B.一個均勻鐵環,它沒有重心

C.籃球打足氣後,它的重心也在球心處

D.向一個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的重心會越來越高。

3、某同學的“體重”(質量)為50kg,則他的重力是多少牛頓?當他乘坐飛船,離地球較遠時,質量是多少千克?(地面附近g=10N/kg)

設計意圖:檢測從基礎鞏固、能力提高、發展思維三個層次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強化訓練。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五)課堂小結 感悟新知

關於重力

(一)重力產生的原因——萬有引力

(二)重力大小G=mg,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點: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是重心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收穫,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情況,教師根據情況再進行小結。

(六)課下作業 鞏固昇華:

p14,動手動腦學物理 1----5.

設計意圖:1-3題考查重力公式的應用,訓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公式、運算過程和結果的規範與準確。4、5題考查學生是否知道重力的方向總是豎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呈現本節課重點內容,便於學生系統掌握本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