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健康>

為什麼我們會在乎別人的看法

文思屋 人氣:1.8W

在生活中,你是一個會在乎別人的看法的人嗎?下面為什麼我們會在乎別人的看法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什麼我們會在乎別人的看法

  

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有這樣困擾的人通常都是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他們善良、在意別人的感受、內心敏感、感情豐富。

然而,他們也很難建立真正和諧深入的人際關係。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在溝通中顧慮太多,顯得優柔寡斷畏首畏尾;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很怕做錯說錯,於是乾脆不做不說;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懼怕太過於靠近另一個人,錯失了許多機會。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如此在乎別人的看法?

這樣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背後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和我們內在的自我價值感有關。自我價值感是關於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身的價值。過於在乎別人看法的人常常是把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別人說我好我就是有價值的,如果別人說我不好我就是沒有價值的。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價值感,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所以對這些人來說,被別人說不好就等於抹殺他生存的'意義。別人的評價變成了生死攸關的事兒,當然會非常的在意。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把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呢?

這主要跟兒時的經驗相關,特別是父母對待我們的態度。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兒童在發展早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以後逐漸在社會化過程中通過不斷得到外在的和內在的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和反饋,才形成並發展起自我價值感。因此,自我價值感是在個體與周圍人及環境的互動作用中後天產生並逐漸建立發展起來的。著名心理學專家HaleS等認為,由於家庭是兒童接觸最早、最頻繁和最密切的社會基本單位,兒童的內在自我價值感主要是通過父母及其他親密的家庭成員之間密切的、頻繁的、廣泛的互動而形成的。而對於大部分的中國人來說,很少獲得過父母“無條件的愛”,即“無論我做得好還是不好,父母都是愛我的”。在很多人小時候,就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和自己的外在表現息息相關的,比如:“如果我考了第一名,那麼我就是個好孩子,我的父母就會愛我;如果我考砸了,那麼我就是個壞孩子,我的父母就不再愛我了。”因此,在我們成長的經歷中,我們一直都陷入在好孩子和壞孩子的評價中,我們一直被這樣外在的評價束縛著。雖然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但是在過去的經歷中,我們從來沒有學習過建立內在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兒時的習慣被沿用至今,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並且更為可怕的是,成人的世界更為複雜,很多時候事情是沒有評價標準的,我們無法預知自己的下一個行為會得到怎樣的評價,這種失控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恐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莫名煩躁恐懼的部分原因。

那麼這種狀況有辦法改善嗎?

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都曾經歷過從“在乎別人看法”到“不那麼在乎別人看法”的轉變,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會一蹴而就,是需要一點一點來改善的。

第一步,看到自己;

許多人內在的情緒和感受是從來沒有被看見過的,包括他們自己。所以第一步我們首先要學習自己看見自己。這個步驟並不容易,需要我們在情緒來臨時,什麼也不做,只是深呼吸,安靜下來,然後試著去分辨自己的情緒分辨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剛才的情緒是什麼?煩躁?自卑?憤怒?”。

第二步,認識自己;

當我們可以分辨得出內在的情緒和聲音時,就可以繼續深入下去和自己對話。“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情緒,我希望得到什麼?”“為什麼我希望得到這個?”“為什麼我需要他的肯定?”總之,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多問自己現在追求的對自己到底意味著什麼?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我們就可以更加看清自己。當對自己有了可觀的認識後,我們面對別人的評價時就不會那麼的盲目那麼的激動。

第三步,接納自己。

簡單來說,我們認識自己後,會發現自己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我們陷入在自己的缺點裡不能自拔,那麼就變成了自卑,不利於後續個人的成長髮展。關於自我接納也是個很大的話題,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詳細來分享。

TAGS: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