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心理健康>

關於快樂的10個法則

文思屋 人氣:2.98W

人生在世,痛苦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當然是要快樂地過了,那麼關於快樂的10個法則又到底是什麼呢?

關於快樂的10個法則

1.盡情享受每天美好的瞬間

時而停下來,聞聞玫瑰的花香、觀賞孩子們戲耍。對受試者的觀察研究表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美好的事物時,通常是匆匆觀賞一下了事,回顧親身經歷、令人快樂的時光時也是一閃而過。心理學家索尼亞·呂波密斯基說:“研究表明,盡情享受美好的事物,對增加幸福感與減少抑鬱心理有重要的作用。”

2.避免攀比

呂波密斯基認為,儘管向鄰居看齊,不甘居人後是美國人的文化觀,然而拿自己與他人比較的心理對於人的幸福感與自尊心是有害的。不與他人攀比,而是要關注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這會產生更大的滿足感。

3.不要太愛錢財

研究人員蒂姆·卡塞爾和理查德·瑞安認為,太看重錢的人更易出現抑鬱,焦慮,自尊心低的症狀。上述的調查結論適合於全球各國家各民族,各種文化與意識。“越追求財富,越感財富太少,”瑞安說,“物慾的滿足感衰減得很快,轉眼之間就會消失貽盡。”

而金錢至上的人的生命力與自我實現的測試成績很低。

4.制定更有意義的目標

“追求做事有意義的人,不論是學習一門新技藝還是提高孩子的品行,他們得到的幸福感遠遠超過那些沒有理想與抱負的人,”埃德·迪納和羅勃特·比斯沃斯·迪納說,“對人來說,實際上他要尋求的只是一種能人的感覺。”哈佛大學專門研究“幸福常駐”課題的教授塔爾·本·沙哈爾

也贊同這一觀點:幸福感就在心情愉悅與有價值兩者之間的交匯處,不論在家庭還是在工作場所,對每個人來說,他所追求的就是參與的活動既要有快感又要有價值。

5.工作要更主動

由工作獲得的幸福感主要取決於你工作中付出多大的主動性,研究人員艾米·瑞斯紐斯基說,當人們在工作中表現出有創造力、常常幫助他人、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在上班時常主動承擔做份外的工作,都會使他感到自己的付出更有價值,對他人更有影響力。

6.熱愛家庭,善交朋友

迪納和比斯沃斯·迪納指出,幸福的人大多有合睦的家庭與親密的朋友,有雄厚的人脈關係。但是對人的一生來說,總是與一些淺薄庸俗之友為伴的話是不夠的.,人需要的不只是親情與友情,真正需要是互相的理解與關懷。

7.面帶微笑,即使你並沒有這種情緒

這聽起來很容易,真能做到就會富有成效,“幸福的人看到的是可能性、機會和成功。當他們展望未來時,是樂觀主義者,回首往事的時候,總是回顧經歷中最美好的時光,”迪納和比斯沃斯·迪納指出。即使你並不是生而就會,要常面帶微笑,積極人生觀漸漸就會變成你的習慣。

8.說謝謝之時候要由衷而發

根據作者羅伯特·埃蒙斯觀點,對人處事能保持感恩之心的人更健康的,更樂觀,進步更快。根據積極心理學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的研究顯示,真心感謝幫助自己成功的人,這種人獲得的幸福感更高,抑鬱心理更少—這種幸福感能持續數週。

9.走出室外,投身體育鍛煉

杜克大學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就像藥物一樣對治療抑鬱症很有效,沒有副作用,不需花錢。

另有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除了對健康有益以外,還能獲得成就感,並能提供影響他人的機會,還能促使分沁更多令心情愉悅的荷爾蒙,提高自尊心。

10.多做利他之善行

作一個利他主義者,把自己部分所有饋贈他人是有益的。

研究人員斯蒂芬·波斯特說,幫助鄰居,參加自願者服務或者捐贈錢物,都會使受助者改善現狀,而你在健康方面獲益,比參加體育鍛煉或者戒菸更大。

聆聽朋友傾述,傳授你的技藝,由衷地讚美他人的成功,寬容他人都能增加幸福感。斯蒂芬·波斯特說。研究人員伊莉莎白·鄧恩發現,當人把錢財花在他人身上時獲得幸福感遠遠高於為自己花錢時的幸福感。

TAGS:法則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