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七年級語文社戲教案

文思屋 人氣:2.72W

《社戲》,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鄉土氣息,淳厚的人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社戲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七年級語文社戲教案

【文字簡析】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每一個初讀者讀到這兒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為什麼結尾這句話裡還都用“好”字相頌呢?

其實,正是這個悵然若失的結尾裡,隱藏瞭解讀整篇小說的密碼:戲、豆、夜。當我們沿著作者的情感脈絡逆行,在文中再次行走,我們才由衷地感嘆魯迅這一書寫“人生通感”的聖手:我們難忘的、留戀的,其實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所連帶出來的種種情感歷程。哪怕是痛,也會在心頭永恆的綻放。戲不好看,但是“我”卻感受到夥伴們的熱情、關懷、體貼、照顧;豆不好吃,但是“偷豆”卻“偷”出了淳樸、童趣、真誠和無私的友誼。

詩意的風景美,淳樸的人情美,從而使那段童年生活成為“我”的精神故鄉。

其實,這是一篇被節選的面目全非的小說——前面寫兩次看京戲的那部分被刪掉了。單看這場“社戲”,很多頗具匠心的描寫會失去根基,變得做作突兀,特別是景物描寫。沒有看京戲的厭煩和倦怠,就不會有看社戲的欣喜和詩意。這不是一場少年的遊戲,而是一個成年人的精神返鄉,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需要稍作復原。

【方法闡釋】

閱讀教學中,切入點的選擇至關重要。切入點就是教師引領學生進入文字的角度、方式、方法,也就是教師對如何走進文字、解讀文字、完成教學目標的選擇。好的切入點使課堂衍生著意外和精彩,使師生享受著解牛析薪般的快感。

抓住主旨句、關鍵句、警句,然後層層鋪開,從而提綱挈領帶動對全文的賞析,不但手法乾淨利索,而且有點有面,力避瑣碎。

【目標定位】

雖然這篇小說篇幅很長,還有些文字理解上的障礙,但是它又特別能喚醒學生的童年記憶,並使他們有可能在文中“讀到自己”。根據課標課程目標“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制定以下目標:

1.理清小說的情節脈絡。

2.揣摩精彩細膩的描寫。

3.體會作者情感,感受風景美人情美。

(說明:這一小說精品,值得學習研究的東西太多。以上目標涉及情節、描寫、人物和情感,其中揣摩描寫和體會情感是研讀的重點,對描寫的揣摩最終指向人物和情感,這又是教學重點之關鍵。)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每當看到嬰孩幸福地偎依在母親懷裡,每當聽到路邊熟悉的兒歌旋律響起,每當聞到久違的糖果香味還是那麼沁人心脾,你想到了什麼?一定是自己那難忘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不同,也許你的童年是在有趣的童話故事裡度過的,也許你的童年是伴隨著跳皮筋、丟手帕的遊戲而流逝的,也許你的童年是在爺爺家的大白鵝、小白兔、老黃牛的陪伴中走過的……下面讓我們作一次精神的返鄉,想一想,童年帶給你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美麗淳樸的平橋村,看看這兒曾帶給迅哥兒什麼樣的感受?請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

(說明:從“聊童年”匯入,使教學從學生的心靈揚帆起航;抓住“感受”,也就抓住了小說的關鍵。既完成了匯入,又完成了切入,直接進入整體感知,可謂一舉兩得。)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第40段。

2.揣摩品味:反覆朗讀,背誦,品味:你從這句話裡讀到了什麼?這種感受是從哪些地方讀到的?

(說明:這是集中體現“我”感受的一句話,也是概括全文、畫龍點睛的一句話,對這句話的賞析品味一定要坐實。要引導學生抓住“真的”“一直”“實在”“再”“——(破折號)”“也不再”“了”來深入體會那種遺憾、留戀、懷念之情。譬如這個破折號,實際上是對這種情感的深化、強化,表示“我”懷念“好豆”,更懷念“好戲”。當然在沒有賞析全文的前提下,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逐漸深入的。這次只求字面上的賞析,不求感情的共鳴。)(板書:豆 戲)

三、好豆?

1.指名讀第24-27段。思考:豆好不好吃?

明確:文中並沒有關於豆好吃的描寫,可見“好”並不在“豆”本身,而是另有原因。第39段還說“但我吃了豆,卻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不是一樣的豆嗎?這“昨夜的豆”到底“好”在哪裡?

2.默讀課文,自主思考,緊密結合文字討論。

(說明:教師要在學生自以為一望而知實則一無所知的地方著力。

好在自己“偷”,自己煮,自己剝,自己撮。——小孩子揹著大人做了自己想做而大人可能要干涉的事——更得意的是,這些狡黠的謀劃全部“得逞”。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力求打通學生的生活和文字的聯絡。

好在這一“偷”,“偷”出了淳樸無私的友誼。譬如:想起偷豆的為什麼是桂生?聯絡前文看戲時,桂生沒有給“我”買來豆漿,而“我”又不喝水,這是一種愧疚地補償。當面臨偷誰家的豆有兩種選擇時,阿發卻說:“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這是何等的淳樸、無私和純潔!

好在這一“偷”,還“偷”出了智慧和成熟。譬如雙喜,徵求阿發意見時,一向口齒伶俐的他突然變得結巴起來“阿阿,阿發……”,此時雙喜心裡在想什麼呢?他一方面想讓迅哥兒吃到最好的豆——而不管豆是誰家的;另一方面現在是當著阿發的面,摘誰家的還是由阿發自己去決定,所以這句表面結巴的話,有提示阿發、緩解語氣的作用。另外,避免哭罵(“得意”不“忘形”)、“毀滅罪證”、“以牙還牙”等一系列的舉動,都讓“我”欽佩不已。)

3.齊讀第40段。

總結過渡:豆本身很一般,但是吃豆的過程充滿了樂趣,心情無比歡暢,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