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幼兒培訓>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找空氣》

文思屋 人氣:1.01W

身教重於言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找空氣》,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找空氣》

【活動目標】

1、通過找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與性質。

2、初步確立做前思、多試試才知道的科學意識。

【活動準備】

1、大號食品袋若干:數量多於幼兒數,透明度越高越好,事先應至少開啟過一次。

2、教具:活動室的二維圖一張,紅色水筆1支~3支。

【活動過程】

一、猜猜、說說,引發第一次認知衝突。

1、用言行吸引幼兒的注意和參與。教師拿出一個食品袋,自顧自地正面看、反面看、拎高看、張開袋口朝裡看……當幼兒忍不住要問時,丟擲問題:袋子裡面有東西嗎?

(一般情況下,絕大部分孩子會回答“沒有”,極個別的孩子會說“有”,是“氣”“空氣”。)

2、迴應幼兒。教師一邊問“到底有沒有”。一邊慢慢收緊袋口,讓幼兒判斷。

(剛才回答“沒有”的孩子會出現分化,他們中的大多數會改變初衷,相信袋子裡有東西。)

3、針對幼兒不同的看法,教師採用不同的迴應。比如,讓還是認為袋子裡沒有東西的孩子拍拍、捏捏鼓著的袋子;讓認為有東西的孩子說說“裡面是什麼”。

4、揭示詞語:空氣。

(至此,孩子初步感知到空氣的存在與“空氣是看不見的”這—性質,他們的第一次認知衝突得以解決。)

二、找找、捉捉,引發第二、第三次認知衝突。

1、教師第二次捉空氣,並用誇張的語氣說:“空氣被我捉到袋子裡嘍,我好厲害。”然後,重新拿個袋子,提出問題:“我還能捉到空氣嗎?到哪裡捉?”

(這是第二個衝突點。一般情況下,有孩子會說“捉不到了”,也有孩子會說“能”,並告訴教師到哪裡捉,比如到活動室某個地方。教師順應某個幼兒的參與,到他認為有空氣的地方再捉一次,裝、收口、擰緊等動作要誇張,起到隱性示範的.作用。孩子會很期待地關注教師的動作、結果,並會因此而歡呼。這時,教師一定要點撥一句:“到底有沒有,試試才知道!”然後,教師用紅筆在二維圖的相應位置上畫圈做標誌,邊畫邊說:“我在某某地方又捉到了空氣。”)

2、幼兒捉空氣。

教師提問:“你們認為還有空氣嗎?哪裡有?”

讓孩子先說出他認為有空氣的地方,然後再次強調“到底有沒有——”,讓幼兒跟說“試試才知道”,並要求幼兒到剛才猜想的地方去捉。

教師關注幼兒:一是捉的地點。二是捉的過程。針對個別旋轉著捉或跑起來捉的孩子,多問一句:“為什麼這麼做?”三是有沒有捉到。

3、幼兒回到座位,組織交流。

(1)孩子相互交流:捉到了嗎?在哪裡捉到的?

(2)集體交流,並在空間圖上作標誌,可以讓孩子自己畫。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關注孩子的交流語言,提醒、幫助孩子儘可能找對參照物,用對“前後、上下、旁邊”等方位詞。)

(3)對比觀察,引發思考,讓孩子自己發現“空氣會流動”的特點。

在捉到以及沒有捉到的幼兒中,各選一人展示他們的成果。請沒有捉到的孩子說說原因,一定要讓其邊說邊演示過程,而後大家一起分析:為什麼沒有捉到呢?讓孩子們從“袋口抓緊與否”的行為中發現祕密,感知空氣的流動性特點。

三、看看、說說,用孩子的語言表達對空氣的認識。

結合二維圖,師幼一起看看、說說,共同完成詩歌《神奇的空氣》。

空氣空氣,我看不見你,

空氣空氣,你在哪裡?

(以開火車方式讓孩子接——)

我在桌子下,

我在空調前,

我在窗臺上,

我在……

空氣空氣,我看不見你,

空氣空氣,我要抓住你,

(師幼一起邊做邊說——)

一不小心,你又跑了。

這次我要抓緊、抓緊、再抓緊……

哈哈,你跑不掉啦!

(教師帶幼兒拍著鼓鼓的袋子,由輕拍、稍重拍,到用力拍。)

嘭——!袋子“炸”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