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徵文>

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徵文

文思屋 人氣:2.44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徵文吧,徵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為了讓您在寫徵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徵文,歡迎大家分享。

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徵文

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徵文1

一個國家的美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出來,比如環境衛生。只有一個好的環境,這個國家才堪稱最美,只有一個好的環境才能使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與眾不同。

環境與人類是共存的,人類自誕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產,生活,無不依賴於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地球上的大氣、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動植物等,組成了錯綜複雜而關係密切的自然生態系統,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長期以來,人類把文明的程序一直滯留在對自然的征服掠奪上,似乎從未想到對哺育人類的地球給予保護和回報,在取得輝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卻使得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滿目瘡疤,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多,也對環境造成衝擊,給環境帶來壓力。

眾所周知,人類是以自然環境為生存,延續的物質基礎。但是,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自然環境卻遭受到愈來愈嚴重的破壞。大氣汙染,水汙染,陸地汙染……以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塊淨土。

或許你會想,想在重要的是發展科技,科技發達了之後在去環保也不遲,那你到時候可要後悔了。如果我們現在過分陶醉於對抗大自然的勝利,認為我們取得了什麼了不起的成就,那我們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有毒廢棄物,野生生物滅絕,以及大氣、水汙染等,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連串全球環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但我們現在還只是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境做起,從保護學校的環境做起,例如: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飯盒、塑料袋,用紙盒等代替,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垃圾,減輕垃圾處理工作的壓力,愛護花草樹木,少贈送賀年卡,保持校園清潔等。

以上這些雖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動手,一起努力,從節約資源和減少汙染著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一份貢獻。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保護地球的小主人。

鱗次櫛比的商貿大樓,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線,休閒舒適的商業街……。好看、好吃、好玩,真是一個美麗中國!”睡夢中的我流著口水,“啊,天為什麼開始變黑,花草開始枯萎,河水開始乾涸,鳥蟲開始滅絕,空氣裡瀰漫著嗆人的味道,我呼吸變得……”我從噩夢之中驚醒,我不要!不要!我夢中的美麗中國不該如此!“天藍、地綠、山青、水淨”,未來中國多麼美好!這才是我的綠色中國夢,更是全中國人的夢想。

《美麗中國——勇做生態文明建設者》一書讓我驚歎,我們的中國是如此美麗,經濟也越來越發達,就像我的家鄉新橋,近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名不見傳的小鎮,發展成開放時尚、文明雅緻、均衡協調的花園城鎮。但是正如書中所說“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汙染,同樣也不是美麗中國。”地球母親受傷了,中國的傷情也正在加重:水資源汙染、食物鏈被破壞、生態環境遭破壞,大氣受汙染、土地荒漠化,生產、生活垃圾汙染……而美麗的新橋也抹上了一層灰色,原本那條貫穿整個新橋的“母親河”蔡港河早已不再清澈,往日的魚蝦已不見了蹤影,越來越混濁的河水讓人不忍目睹,我不禁痛心,不禁驚呼:保護地球,愛護自然,這是我們人類唯一和正確的選擇。

社會在呼籲,人類已覺醒,國家在行動。徐秀娟、楊善洲、姚明、王君婧等這樣一批批最美的綠色衛士給我帶來了榜樣的力量。作為一名國小生雖能力有限,但是我很想像他們一樣,勇做生態文明建設者,規範日常行為,養成良好習慣,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學會垃圾分類,廢電池回收,不用一次性碗筷,節約水電……滴水成川,積土成山,只要人人肩負責任,捍衛地球,相信總有那麼一天,天空會變得蔚藍,河水會變得清澈,森林會變得茂密,空氣會變得清新,美麗中國一定會更加美麗。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多麼美好的中國夢,我願做一名最美的綠色使者,實現最美的綠色中國夢。

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徵文2

“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的理念”、“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首次納入總體佈局,這一新論斷引發了幹部群眾的廣泛熱議,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從“四位一體”擴充套件為“五位一體”,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從認識到實踐達到新的水平。

5年前,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對建設生態文明提出了明確要求和部署;5年後,黨的十八大報告不僅再次論述生態文明,而且將其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體現了我們黨執政理念的新發展新境界,為今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已超越法、英、德、日,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西方國家200多年工業化程序中出現的人與自然不協調等問題,在我國發展的現階段已集中體現出來,資源消耗增加,環境汙染加劇、生態系統退化速度加快。我們的國土上,有的河流不再清澈,看不到魚翔淺底的美景,看不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壯麗,也聞不到鳥語花香。資源的制約和環境保護的內在要求迫使我們必須走上綠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要實現生態文明,我們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1、凝聚共識,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十八大報告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佈局,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就是努力創造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子孫後代留下青山綠水,碧海藍天。

建設生態文明,首先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生態文明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生態環境好的區域具備更大的發展優勢和發展潛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其次要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源頭上抓起。在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較大,消耗了全國70%的能源資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業“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產方式,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危機。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2、明確路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八大報告指明瞭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路徑,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即“轉、調、節、保、建”五個層次。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求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迴圈、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建立節約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氣候適應型社會,發展迴圈經濟、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實施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戰略,建設綠色中國。

同時,要搞好“兩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既是生態文明的本質特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兩者是一個有機整體。資源節約促進對環境友好,環境友好社會資源資源利用率非常高,因此,必須節約使用各類資源,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和治理生態危機,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3、激勵護航,建立生態文明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離不開制度的護航。“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是十八大就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制度保障。

這就要求首先改革幹部考評制度,堅決摒棄以GDP論英雄的考核標準,切實建立並推行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考評標準,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

其次要完善資源環境經濟政策,健全並嚴格執行資源環境法律法規,強化公民生態道德教育,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生態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生態文明是一種理念的昇華;永續發展是一個莊嚴的承諾。“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十八大報告用字字鏗鏘的鄭重宣示,用“美麗中國”的詩化語言溫暖著億萬人民的心,也燃起了未來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徵文3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鏗鏘有力的莊嚴宣示,在會場內外引起了熱議,成為一個輿論焦點。

人們還記得,5年前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態文明建設,5年後的今天,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起,列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並用專章論述。生態文明地位的“升格”,體現了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對生態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也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喚。

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指引,再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迴圈發展”的路徑,十八大所理解和規劃的生態文明,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節能減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問題,而是上升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升社會文明水平的現代化發展高度,並且體現為工作部署、發展目標、制度設計,湧動著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生態文明浪潮。

這樣的歷史性跨越,來自於現實的嚴峻挑戰,人民的強烈期盼。過去的十年,我國工業化突飛猛進,城鎮化率突破50%,曾經“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鄉土中國,在推土機、生產線和辦公樓的強力推移下,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記憶。然而,當一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崛起於東方大地的時候,也日益面臨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困擾;當國人的錢包日益鼓起來以後,也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物質豐富並不是生活質量的全部,清新空氣、乾淨的水、宜居環境、放心食品也是幸福的必備元素。而從近年來PM2。5監測在社會關注下出臺,到xx專案在一些地方引起的民意波動,更可以發現,人們的環境焦慮、生態期盼也隨著經濟指數的攀升而日益凸顯。

生態文明是中國轉型發展大勢所趨,也是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目標,提出“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的願景,才會引起如此強烈而廣泛的共鳴,開啟新一輪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潮。

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到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從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到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展望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我國將更加尊重自然規律,更加依靠發展方式轉變,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視全民參與。一個有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傳統,又對現代工業文明有著深刻省思的民族,將在現代化之路上激發出強大的生態文明力量。

一棵樹好栽,而一片森林則不易培育。生態文明重在建設,難在堅持。讓我們攜起手來,匯聚每一個人的努力,把生態意識體現在日常生活到發展建設的每一個環節,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保護環境,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托起一個山明水秀、天朗氣清的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