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名著讀後感>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9篇

文思屋 人氣:6.68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9篇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1

前段時間,我不願彈琴,媽媽要求的每天練習我也沒做到,有一天媽媽和我聊,問我是否還想繼續練,說如果花了精力下去就得好好練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當時我態度不好,還說了很多強詞奪理的話,一會兒說作業多,一會說有其他事,還和媽媽慪氣,當時媽媽一下子不說話了,那天媽媽陪著我一起練琴時,我發現媽媽的眼睛紅了,後來我想想是傷了媽媽的心......

媽媽傷心我也難受,這讓我想起近期在學習的國學經典名句“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告訴我們當父母斥責我們時,我們應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就算真理在我們手上,也應對父母好好講,不可讓他們傷心。其實,這就是告訴我們做兒女的要“孝”,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素質,回報父母,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做的,雖然父母的恩現在我們無法回報,但是我們應儘自己的能力去感恩。《弟子規》的“入則孝”不正是告訴我們這一點嗎!《弟子規》的內容我通過參加此次“國學網路知識”大賽已經熟讀和背誦了,可在日常生活中,我怎麼沒把國學的經典內容學以至用呢?好慚愧。

所以讀《弟子規》,不光光是讀,他還教會了我日常生活的道理,告訴我怎麼做是不對的,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教會了我許多知識,我要一直學下去,看更多的國學書。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2

中國有許多傳世經典,《弟子規》就是這其中之一。《弟子規》講述了作為一個求學的弟子在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生活中應該注意地規範和禮儀。我每次興趣盎然地朗讀著《弟子規》,每次都有新的收穫。

《弟子規》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弟子規》中“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告訴我們人們時常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多多記得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我們國小生應該快快樂樂地生活著,心胸開闊點,把學習知識放在第一位。“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說得多好啊!我平時房間裡總是亂七八糟,不像其他人的書房,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所以我下定決心:我生活在這麼美好的的環境下,一定要注意整潔。這句話一直牢記在我的心裡,直到現在,我的書房還漂漂亮亮的呢。

我每讀一次《弟子規》,我的進步都向前邁一點點。現在的我,不像以前那樣,有許多不良的習慣。從此我變得更乾淨了,變得懂禮貌了,變得團結了……我就要變成完美的學生了。是這本《弟子規》教導了我,它就像是一位道德思想種子的傳播者,它把種子撒在人們心中,慢慢生根,發芽……讓我們熱愛傳世經典,與經典同在,與聖賢為友!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3

前段時間母親到我這來小住了幾個月,想起我對母親的態度,不禁讓我感到汗顏和羞愧,。母親身體不好愛嘮叨,經常一件事情反覆說好幾遍,而我有時就會不耐煩的打斷她的話語,母親往往便不再做聲。但她那神情卻讓我非常懊悔。《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我捫心自問做到了嗎?這差距不是一點點呀!

還有在工作中與同事相處時,有時因工作一忙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說話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往往由於意見不統一,而急於表白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使聲調不知不覺的提高了。

像這樣的細節問題還有很多很多…

感謝《弟子規》,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行為養成和道德品質。學會用《弟子規》來規範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4

最近老師叫我們背誦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還要買,我懶洋洋的,對這本書一點興趣都沒有,翻開書還盡是古文,討厭死了,對此很反感。老師還叫我們背下來,我的頭都有兩個大了!

可是當我仔細的翻看了《弟子規》後,發現這本書對我的品質變得更好有很大的作用,它裡面有許多教育我們的句子。讀起來非常上口,大人小孩都喜歡看,有趣!

在《弟子規》中,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那句了: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有者後......是呀,我們應該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讓年長的人先做,這樣才有禮貌。可事實上,現在的孩子被父母寵溺著,越來越不尊敬父兄了,有的人甚至對親人破口大罵呢!

還有一句: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輒淨....我們要愛護個人衛生,勤洗澡,衣服也要穿正,整個人要乾乾淨淨才行。不能髒兮兮的,這要大家都不會跟他在一起的。

《弟子規》告訴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很感謝《弟子規》。聽!同學們正在整整齊齊的讀這本書呢,讓我也加入這個讀書的行列吧!再見!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5

這段時間,老師叫我們學習“弟子規”中的深刻道理,至今仍在我心中記憶猶新。

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是一句能夠深刻體現“孝”的語句。我心裡想著,自己平時是不是也這樣做的呢?就拿前幾天那件事情來說吧!

中午,我在畫畫,忽然,媽媽說:“吃飯了!”“馬上!”我應付了一句,過了一下,媽媽又叫:“快點!” 我有點不耐煩地說:“再等會兒!”直到媽媽發火我才不情願地跑去吃飯。我的`這種表現就沒有符合“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但自從學習了這句話,媽媽叫我,我隨叫隨到,再也不拖拉了。

還有一件事:我在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倒垃圾,我很不情願,於是編了個藉口,說:“我腳都麻了,你就幫我倒一下吧!”媽媽知道我在找藉口,直接拿著垃圾桶自己去倒垃圾了。這也是我沒遵守“父母命,行勿懶”。不過現在好了,讀了“弟子規”,我能把這些小事做好,做老師的好學生,媽媽的好孩子,朋友的摯友。

“弟子規”伴我成長,健康快樂的生活。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6

《弟子規》這本書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告訴我們:父母給我們講道理的時候,一定要靜下心來仔細聽,父母責罵我們的時候,心一定要順著父母走。

記得有一次,媽媽正給我講題,而我心裡卻想著今天中午吃什麼飯,結果媽媽的話我一句話也沒聽進去,而且一道題也不會做。結果媽媽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我心裡很不服氣,學了《弟子規》後,我靜下心來仔細想了想媽媽說的話,是很有道理的。

“事雖小,勿擅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覺得這件事很小,就自作主張。有件事我想告訴你們,就拿我們學校旁邊商店裡的小食品來說,有些小食品是垃圾食品,但同學們都很愛吃,我也一樣。媽媽不讓我買上吃,說:“這些東西不衛生,對你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萬一吃壞了,這就是一件大事情了。”媽媽說的話有道理呀!小孩不聽大人話,必定受災難。

《弟子規》是一本讓我們懂得很多道理的書,對我們以後的成長有一定的幫助和作用,我們一定要認真吸取裡面的道理來約束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好孩子、好學生。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7

自從讀了《弟子規》課外閱讀後,我似乎覺得我變乖了,我變得越來越懂事了,我也彷彿明白了怎樣孝敬長輩?怎樣幫助別人?怎樣愛護自己?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山西絳州秀才李毓秀所作。後經清朝的賈存仁修改編訂,改名為《弟子規》。弟子即學生,不僅僅指兒童,擴大範圍講,凡欲學古聖訓的文化人,都可以稱之為弟子;規即規範,弟子規即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弟子規》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是學習古聖賢和為人處世的基本讀物。它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定要言行謹慎,講信用。我最喜歡的故事有:孟母斷機、司馬光改錯、孔融讓梨等等,孔融的美德讓我知道了要懂得謙讓。最讓我欣賞的是“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它讓我懂得了,子女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冬天要讓父母感到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感到涼爽;早晨起床,一定要先去看望父母,並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一定要先向父母報平安,使他們放心;

讀了《弟子規》,讓我瞭解了古代經典的博大精深。是古代祖先留下的巨大財富。作為炎黃子孫,我以後一定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人捶捶背,倒倒茶,盛盛飯,落實到言行中,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有修養的國小生。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8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對你來說可能是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對我來說它是一盞啟明燈,時時刻刻叮囑著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來自《弟子規》這本書。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感受頗深,尤其是對“泛愛眾”的熟知,使我不禁想起已在天堂的小悅悅。兩歲,本應該是小孩子最天真最可愛的年華,可是她卻遭受到了不同尋常的經歷。在相繼被兩輛車碾壓,司機逃跑之後的7分鐘內,18名路人經過都視而不見,莫然而去,最後是一名拾荒老奶奶上前施以援手。我忍不住想,這18名冷漠的路人是否知曉“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輕訾、”的道理呢?在我們有能力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請你秉承博愛之心,捨棄一己之私,伸出援手幫助弱小。我們要讚揚拾荒老奶奶那“泛愛眾”之心,她的能力並不比那冷漠的18個路人高,只是她在幫助小悅悅的時候,不像那些路人考慮那麼多,她只想竭盡所能去幫助他人。

雖然小悅悅最後還是離開了我們,但是她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楚我們道德上的缺失,我想問問那18個人,如果小悅悅是你的親人你還能一樣冷漠嗎?如果不能,請你學習“泛愛眾”。正是因為社會上還存在許多冷漠與自私,所以我們更應該提倡學習《弟子規》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聖人的教誨。它會教會我們怎麼做人,怎麼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國小生《弟子規》讀後感9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分為五個部分,然後以三字為一句,兩句為一韻的形式加以演述,編纂成為《訓蒙文》。該文特別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方面應遵循的禮儀與規範。乾隆年間經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簡要介紹,現在《弟子規》已經成為兒童啟蒙的必讀教材。

《弟子規》充分體現出為人子女應該盡的孝道,如:“冬則溫,夏則清,晨則醒,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無常,業無變”。意思就是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讀到這我想到漢代的黃香九歲的時候就能做到這一點,他為了使父親能安心睡覺,夏天睡覺前會幫父母把床鋪扇涼,冬天睡覺前則會為父親把被窩暖熱,這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向父母問好,下午到家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並向父母報平安,以免父母擔憂。《弟子規》影響之大,誦讀之廣,僅次於《三字經》,是舊時啟蒙養正,教育子弟享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至今還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