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自主創業>

大學生創業故事:每一次挫敗都是財富的積累

文思屋 人氣:2.73W

“選擇自己最想做的,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激情和動力”

大學生創業故事:每一次挫敗都是財富的積累

“選擇自己最想做的,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激情和動力。雖然創業路上坎坷不斷,但我珍惜並享受這個過程,每一次挫敗我都視作一種財富的積累。”談及創業過程的甘苦,王棟面帶微笑目光淡定地說。

王棟,暨南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一位敢夢想敢行動的80後創業者。大學期間,他經歷過多次創業失敗,但從沒使他動搖過夢想或停止前進的腳步。相反,在挫敗中,他練就了一股越挫越勇的強大韌勁。挫敗於他而言,成了一種助推他在創業路上快速成長的高品質營養品。

王棟是個天生的夢想家。他從小就酷愛計算機,高中時更以考進重點大學計算機係為奮鬥目標。事實上,那時的他理科成績並不理想,但為了能讀自己最喜愛的專業,他還是硬著頭皮進了物理班,通過努力最終如願就讀計算機專業。

剛上大學不久,王棟又重新設定了更具體的目標:通過創業實現計算機夢。

當很多新生還處於懵懂的迷茫階段時,王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研究計算機上,成功發明了一套反病毒軟體,並由此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他在網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多方籌措資金成立公司,嘗試著把技術轉化為產品。但由於缺乏一個整體的運營方案,他們推出的產品始終得不到使用者的認同,專案歷經一年無奈流產。

但是,第一次碰壁並沒有打消王棟創業的念頭,反而讓他得到啟發。他說:“這次經歷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技術並不代表需求,使用者看到的永遠只是產品而不是技術;技術再好,得不到市場的認可也是枉然;市場永遠是客觀和無情的。同時,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缺乏運營和市場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之後,為了提高自身的`執行力,王棟毅然轉入企業管理專業,加入學校的創業基地。他說,“轉入商科類,並不意味著我否定或放棄計算機夢,我只是選擇了眼下我認為最需要學習的知識板塊。而走創業道路也是為了以後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轉變都是為實現同一個夢想而做準備。”

進入創業實驗室後,王棟很快就被那裡到處洋溢著的激情給深深感染了,他一下子就愛上了這片夢想之地。在那裡,王棟先後接受了一系列的創業相關知識培訓,做了服務類、技術類等不同的創業專案。三年間,他迅速成長為實驗室中具有突破性思維和敏捷行動力的佼佼者。

談及實驗室,王棟顯得有些激動,他說,“進入實驗室,是我大學以來除了專業學習之外最大的收穫。其中,教授教我們‘要從人們的不滿中發現機會,發現需求’ 的思維模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自主研發的移動空調技術靈感就是從人們對空調不能隨身攜帶的抱怨中突發奇想而來的,這個技術後來還獲得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頒發的專利受理書。”

“是興趣促使我通過自學來研究這個專案。完全陌生的領域,完全靠計算機模擬成型、運作,這些都是不小的挑戰。”說起這段經歷,王棟感慨道,“鍵盤的速度趕不上思維的速度是一種不幸,而因思維麻木按不下鍵時更是一種痛苦。那段時間,我每天研發超過十八個小時,經常徘徊在這兩者之中。但是,因為熱愛,我撐過來了。”

然而,在王棟的大學創業生涯中,並非每段經歷都能完美謝幕。他坦言,大學期間,他參與過的創業專案大大小小近10次,但其中70%都以失敗告終,而讓他感觸最深的經歷是曾經無奈轉讓360現場中國專案。

王棟說,“360現場中國是他發明的一個個性化定製的搜尋引擎,能根據使用者電腦資訊重複度的高低自動列出使用者常用的資訊,比其他搜尋引擎更使用者化。”

“360現場中國的技術和服務無疑是成功的,但商業模式卻失敗了。為了將技術產業化,我把它包裝成一個全新的產品推出來,然後到處尋找風險投資,但整整折騰了三個月卻無果。由於缺乏清晰、切實可行的盈利模式,風投公司雖看好這個專案卻不願冒大風險。最後,我只能無奈地狠下心把整個專案都轉讓出去。”

如今,王棟依然執著地奔跑在他的創業路上,而且選的還是他之前的反病毒軟體專案。他說,“反病毒軟體是我感興趣且擅長的領域,之前的失敗正好給我很多借鑑。這次我們不做技術和產品,而是做服務做解決方案,把反病毒升級到硬體高度,完全根據市場的需求來操作。雖然前途未知,但至少我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回想自己的創業經歷,王棟說,“計算機是我的夢想,網際網路是我的愛好,技術是我的生活習慣,越挫越勇是我的個性,這些都是支撐我一路走過來的力量。”